所謂「內卷」最形象的例子,其實就是高考的衡水模式

2020-10-24 邏輯學


文 | 小約翰

來源 | 小約翰知乎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作者原文


其實以耕地、種植等例子解釋內卷,對很多朋友仍然感觸不深。樓上坐地鐵這個比喻很好,但其實我們身邊還有一個更形象,每個人都經歷過的內卷——高考。

準確的講,是高考中的衡水模式。

所謂衡水模式,其實就是指只要學不死,就往死了學。衡水模式放在個人奮鬥中,的確不失為一種有用的方法,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衡水模式對整個教育生態的打擊是巨大的,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它帶給廣大師生的只有痛苦。衡水模式的缺陷是,無論衡水的學生有多麼努力,哪怕人人都考滿分,各大高校給河北省的錄取名額都是有限的。衡水學生的努力並沒有創造任何價值,只不過是將河北其他市縣的名額搶到了自己手裡。這種不創造價值的努力,是一切內捲化的開始。之所以說衡水模式不創造價值,是因為高考的分數只是一個人對高考內容掌握的一個測量標準。並沒有任何證據可以直接證明,高考提高20分會對一個學生在大學的學習能力有多麼大的改變,580分和600分的學生並沒有質的區別。但為了這多出來的二十分,衡水模式下的學生可能會付出極大的努力。為了提高這二十分,別的學校八點下課,衡中九點下課。繼而為了對抗衡水,其他學校改成九點下課,衡中改成十點下課。整個備考過程成為了一種壓榨時間的軍備競賽,直到現在壓榨到了人類的生理極限——五點鐘起床,十二點睡覺。在這個軍備競賽的過程中,邊際效益是持續走低的。從九點到十二點的這三個小時裡,由於人的疲勞和煩躁,其學習效率可能還不如七點到八點一個小時中的效率高。但為了戰勝其他人,學生們不得不在這種投入產出比極低的活動中繼續投入資源。最終形成了一個惡性的生態——高考生犧牲了所有的時間,只為了投入這場內耗中。蛋糕就這麼大,一切的努力只為了把別人的蛋糕放在自己碗裡。在衡水模式出現之前,可能每個高考生每天只需要付出八小時就可以考上本科。但在衡水模式出現之後,每個學生都不得不投入十六個小時才能考上本科。河北省的本科名額並沒有隨著河北學生的努力而增多,但河北學生卻收穫了更多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在本來額外的八小時,他們本可以參加體育活動,增長課外知識,但他們卻將這些時間也浪費在了高考上。衡水模式最終導致的是河北學生疲憊、痛苦,但除了高考成績以外的整體素質卻在降低。內捲化不僅沒有帶來增長,反而讓整個生態都衰退了。但破除河北、山東、河南等多個高考大省內捲化的出路又是什麼呢?暫時還沒有。教育廳想了很多辦法,如禁止上晚自習,禁止課外補課、強制雙休日等等,但除了讓家長付出了更多的補課費以外沒有什麼收穫。因為內捲化的根本原因是——資源匱乏導致的生存困局,不解決資源緊張的問題,或者說不解決出路的問題,是完全無法克服內捲化的。相比於河北山東等高考大省,北京上海的孩子要幸福的多。因為京滬的學生並不將高考視為唯一出路,選擇留學、藝術的大有人在,大量的精英學生出國加上本來就非常寬鬆的大學入口,讓京滬的孩子們有很多種選擇。當高考這條路不那麼擁擠時,內捲化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沒有一個江南的農民享受精耕細作,正如沒有一個高考生享受晚自習,如果大家都有出路,每個人都能得到幸福。無論是衡水模式還是996,本質上都是中國當下資源匱乏的表現。歐洲發達國家之所以不內卷,沒有我們這樣的奮鬥文化,是因為他們人口稀少的同時又掌握著大量的高端產業,能夠讓社會中每個人都輕鬆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並非他們天然不內卷。如果明天瑞士沒有了精密加工、製藥和金融產業,看看他們還能不能現世美好?總之,克服內捲化是需要增長的,是需要創造新的價值的。對於現有財富的分配,無論怎麼分都是內卷的,這就是一百個李嘉誠也比不上一個賈伯斯的道理。






更多閱讀 點擊下方標題,查看更多文章









長按上圖,掃二維碼即可關注「邏輯學」

相關焦點

  • 衡水高考喜報出爐!成就一衡中,坑苦全省人:衡水模式就是災難?
    衡水中學始終是神一樣的存在,分數都很高。但河北的學生不可能都去衡水中學上吧,大部分還是在其他高中。高考錄取人數是以省的考生人數定的,並不是看分數的高低,也就是說學生競爭其實還是省內學生的競爭。衡水學校的分數整體高,必然把河北的錄取分數線提高,這樣只會加大河北的競爭慘烈程度,並不能改變考上好大學的人數。
  • 河北高考內卷嚴重,衡水中學是否要為此負責?
    1995年,衡水中學升學率提升了三倍,坐上了全市11個縣重點中學的頭把交椅。1996年,衡水撤地市,衡水中學被劃為市教委直管中學。1997年,藉助扶搖直上的辦學成績,衡水中學升為正處級單位。2000年高考,發展勢頭強勁的衡水中學力壓石家莊二中這些傳統名校,成為河北省高考冠軍。
  • 你是在一個「內捲化」的環境裡嗎
    經歷過高考的人,想必都聽說過「衡水模式」。這就是很典型的內捲化例子。衡水中學的教學模式很簡單粗暴,就是只要學不死,就往死了學。衡水模式之下,每年培養了很多高分學霸。無可否認,衡水模式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模式本身是不創造價值的。它最大的貢獻,就是為自己學校創造更多的高分學生。但哪怕衡水學生多麼努力,人人都考滿分,但各大高校給河北省的名額是有限的。其他學校為了名額不被搶走,只好效仿衡水模式。
  • 三流做題家的內卷隨想
    其實內卷這個詞不是新詞,第一次聽到應該是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是一次針對衡水教育模式的討論,當時對這個詞的解釋比較形象:電影院裡,一個觀眾覺得看不清,站了起來,果然,站起來看清楚了,他後面的人開始效仿,結果,大家開始紛紛站起來,越來越多,他前面的人看到後面的站起來了,也不明覺厲的開始站起來,最終大家都站起來了,就像都坐著一樣。
  • 衡水高考喜報出爐!成就一衡中,坑苦全省人:衡水模式就是河北學子的災難和夢魘?
    高考錄取人數是以省的考生人數定的,並不是看分數的高低,也就是說學生競爭其實還是省內學生的競爭。衡水學校的分數整體高,必然把河北的錄取分數線提高,這樣只會加大河北的競爭慘烈程度,並不能改變考上好大學的人數。如果衡水700分以上學生人數多,那麼最終結局就是衡水考上985的學生更多,但衡水只要考上的多,其他學校必然就沒什麼機會了。
  • 衡水奧卡姆剃刀模式
    所以,現在「努力學習」就是確定的實體了。同時,我們為了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號召,提倡「勞逸結合」、提倡去「減負」,但現實是我們很多孩子拿著這些當做自己偷懶的藉口,有的孩子誇張到,學習十分鐘要休息一個小時的地步,所以類似「勞逸結合」「減負」之類的言論就是不必要的實體。 其實我們的身體沒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當孩子連續坐在那裡很專注的玩好幾個小時甚至通宵打遊戲時,從來不會喊累、喊困。
  • 高考英語140+的大神!「衡水模式」的作文,看著就想給滿分!
    距離高考還有50幾天今天是4月10號,一位高考學子發了一個動態是關於「衡水模式」的,其附帶的是老一批學長、學姐的高考英語作文的練習手稿,然而這些大神的高考英語都考到了140以上的高分距離高考已經只有50幾天的時間了,高考生已經開始重點拔高自己的英語作文了,英語作文滿分是25分,也是一筆不小的分數!希望該學生能夠順利連成所謂的「衡水模式」。
  • 衡水模式就是河北學子的災難和夢魘?
    河北高考簡直是「東亞式內卷」的絕佳範本,如果放任這種模式繼續下去,未來的數字一定會更誇張,720甚至更高分落選北大也不是不可能。看看今年的高分段比例吧,河北真的瘋了。這絕對不是一句「人多名額少,競爭壓力大」能解釋的,山東河南都是地獄難度省,高分人數也沒有河北那麼誇張。
  • 【理型語文•觀察】|衡水高考喜報出爐!成就一衡中,坑苦全省人:衡水模式就是河北學子的災難和夢魘?
    高考成績出來了,河北的考生看到成績愁壞了。為什麼呢?河北今年的高考成績,700分以上的有108人,695分以上的有200人,600分以上三萬人。也就是說,就算你考700分,未必能上北大清華,就算你考690分,未來能上個985,就算你考600分,可能只能上個二本。那為什麼河北考生這麼慘呢?很簡單,因為有個衡水中學。衡水中學今年到底考得如何?請看喜報。
  • 「無敵」的「衡水中學」模式,全國都在效仿,教育將走向何方?
    衡水中學,在河北省乃至全國,堪稱「無敵」般的存在,該校是中國百強中學、十大名牌中學,還經常超越人大附中排名全國第一,每年的高分層佔據了河北省的大半壁江山,而且一本率還出奇的高。但是,衡水中學的辦學模式,也被無數人詬病,比如高考加工廠、匯聚全省優質生源、打壓學生自由的天性等等。
  • 你看不起的「衡水模式」卻是最適合中國考生的模式
    「……相當多的質疑鋪天蓋地,那麼衡水中學真的就是畸形的教育模式嗎?其實不然。衡水中學是在順應時代產物的結果。因為有高考,因為大家都渴望上更好的學校,所以高考這場用來判定一個人12年寒窗苦讀成果的考試就顯得尤為珍重,一切事物都有理由為高考讓開一條路。
  • 無處不在的 「 內卷 」,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我第一次聽到 「 內卷 」 這個詞的時候,腦子裡浮現的是童年回憶大大卷。沒錯,就是這個做成捲尺形狀,一層一層捲起來的泡泡糖。何為 「 內卷 」 ?這其實是一個新詞,你要是非要找什麼官方權威解釋,我是愛莫能助。先來給你們看看在華為這篇內部文章中,比較書面化的說法吧。「 內卷 involution,與之對應的是 evolution,即演化。直觀地說,內卷就是「向內演化,或繞圈圈」。更寬泛一點說,所有無實質意義的消耗都可稱為內卷。」
  • 衡水中學看起來無懈可擊,如果治理並不難,可以一招破解
    先說態度,我認為某個家庭或者某個學生可能會因為衡水中學或者衡水模式受益,但是衡水中學和衡水模式對民眾、對國家的教育基本沒有好處。我有一個比喻,衡水模式非常像癌細胞。國家應該出面治理衡水模式,不要讓衡水模式繼續泛濫下去。衡水模式的成功其實只是省內高中生的內卷,沒有什麼意義。
  • 看完衡水中學的成績,我勸家長早點考慮來天津
    不過大概率估算,河北省30%以上985名額,被衡水中學拿下,肯定是沒有絲毫問題的。教育改革的畸形化,其實是往頭懸梁、錐刺股的科舉制內卷。高考錄取名額就那麼多,不斷逼著大家往死裡鑽。現在的衡水中學教學模式,就是把人當做高考機器來對待,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
  • 高考放榜,700分大佬可能上不了北大清華!內卷時代,怎麼辦?
    高考關係這無數家庭和學子的命運,而給人的感覺是,競爭越來越激烈、考上好學校的難度越來越高、考生和家長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越來越多,往往還難以達到理想的結果。其實,高考就是內卷時代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所謂內捲化,通常意義上的理解就是通過不斷在某些領域重複投入資源,以期在競爭中獲取一些優勢,這樣又引起更多人繼續投入資源,從而引起惡性循環。
  • 「衡水模式」火遍全國,那麼,衡水學生對「衡水模式」看法如何
    編者雖然是衡水某中學的一位普通老師(當然這裡不是衡中,只是一名初中教師),但是「衡水模式」從何時開始火起來的,編者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每當到了高考的日子,衡水這個地級市,已經成為了教育界的「明星」。
  • 衡水教學模式啟示錄
    2017年、2018年、2019年衡水中學響應教育局政策,不再公布衡水中學的高考成績,但內部透漏,清華北大上線人數200人以上!!什麼概念!其它地區的一些重點學校,清華北大鳳毛麟角,即使有的話,也屈指可數,往往以個位數進行統計!很多人批評衡水的教學模式是泯滅學生的人性,是摧殘孩子的心靈。也有人特別的推崇衡水中學的「半封閉、半軍事化」的管理模式。那麼到底孰是孰非呢?
  • 衡水中學扼殺學生創造性?衡中學生十年前後對比,過於真實了
    有人說,衡水中學是一座「高考加工廠」,因為衡水中學能夠源源不斷地在高考中產出高分學生。所以假如誰能夠到衡水中學就讀的話,就相當於提前拿到了大學的「入場券」。這一點大家應該都是有所耳聞的,因為衡水中學每年高考的一本上線率都能達到90%以上。
  • 關于衡水模式: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好歹也要多修幾條路吧?
    高考成績陸續公布,每年這個時候,衡水中學總會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我們關注今年衡水又有多少超神輸出,佔據河北省前XX名的百分比數據是何等誇張。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這個數字和我們沒太多關係,無非就是津津樂道地吃一下高考季必吃的瓜罷了。同樣地,關于衡水模式的討論也將會在這段時間達到頂峰。和很多事情一樣,全面否定和無腦肯定衡水的,不是蠢就是壞。關于衡水模式,我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 衡水模式教育真的那麼傳奇嗎?
    孩子一生的學習中,最重要的便是高中階段,面臨著競爭十分嚴峻的高考形勢,一個好高中就意味著一個好大學,可以說,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加優質的教育,在最後的高考中成功。這就使得許多孩子和家長都喜歡去注重一個高中的升學率和清北率,甚至有很多家長,不惜花重金為自己的孩子辦一個借讀也要進入一個好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