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主演,歐巴馬投資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獲奧斯卡獎的背後

2020-12-20 騰訊網

今天,是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進行頒獎禮的日子,《美國工廠》喜獲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而該紀錄片男主角的正是被稱為」中國首善「的曹德旺。

01.《美國工廠》紀錄片的起源

曹德旺被網友戲稱為今年唯一入圍奧斯卡的中國人。據他本人透露,拍攝時間長達4年半,從美國到中國,資料片長可放1320小時,之後被剪成115分鐘。我們一起來看看關於這部影片背後的故事:

2019年8月21日,由歐巴馬夫婦投資,史蒂文·博格納爾和 朱莉婭·賴克特導演的,一部不平凡的美國紀錄片《美國工廠》正式發行。在Netfilx和精選影院上映,迅速引起了廣泛關注和濃厚興趣。

該片講述的是中國企業家曹德旺,在美國俄亥俄州開廠的故事,這部創業奮鬥的紀實電影,揭露了曹德旺在美國創業的艱辛歷程,中西文化思想的懸殊博弈。

金融危機猖獗的2008年12月23日,大名鼎鼎的通用汽車俄亥俄州代頓工廠倒閉,導致2000多名工人失業,叫苦不迭,一個嚴重依賴汽車工業的社區頓時黯淡無光。

直到2015年,送來」救命稻草「的不是美國本土企業家,而是萬裡之外的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汽車玻璃供應商-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

當時介紹曹德旺買下通用公司舊址,是俄亥俄州招商局Kristin Tannner女士。她還告訴曹總,通用公司曾拍了一部叫《最後一部卡車》,該影片下線的時候,通用公司倒閉時,員工驚天動地的大哭,是個悲劇。

現曹德旺買下重新恢復生產,希望他能接受知名導演的建議,拍一個喜劇片。」這才有了《美國工廠》紀錄片電影的誕生。

02.曹德旺去美國開廠的原因

很多人對曹德旺不繼續在中國開廠,而去美國開廠感到好奇,甚至出現不和諧的聲音。我們先從曹德旺接受採訪時說的話開始分析:

曹德旺說:」2010年,福耀玻璃跟通用汽車,有個戰略合作協議,承諾2016年必須有工廠在美國,選址時剛好碰上比較適合的就買下了。我是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後才下的手。「

從曹總接受採訪的視頻發言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他去美國開廠的三個原因:

一來他已經在國內開了很多廠;二來汽車玻璃配件運輸困難,靠近客戶方是更明智的選擇,生產汽車玻璃的主要耗材,比如說電和燃氣那邊更具性價比。三來綜合中外的企業環境比較,運輸費和稅費等,在美國開廠比在國內開廠的利潤高40%左右。

總之,曹德旺是個謹慎的人,既然能觀察20年後才下手,那必定是深思熟慮過的。即便去美國開廠,也不影響他的愛國之心。

在曹德旺70歲接受採訪時說道:」我1995年移民美國,拿了美國綠卡,到2005年我發現福耀兩個字將會是中國汽車的代名詞。這時候我跟美國人講,我把綠卡還給你,不要了。全家撤出一個不留,3個孩子,老婆全部撤回去。「

當主持人問:「他們沒意見嗎?」

曹德旺答:「有意見,留在這裡,不能繼承我的財產,我們不能移民的。我們曹家移民,中國人沒有玻璃,記者採訪說最近很多企業家移民海外。我跟他講你不要擔心,選擇移民的都不是企業家,是小老闆。真正成家的有抱負的,他不會移民,他是人物,必須向歷史負責。我再說一次,我70歲了,幾十年奮鬥的結晶,我不會不守晚節。我的根在中國,做一個真正有更改的人,他必須堅守中國這個底線。'

03.福耀玻璃公司在美國的艱辛

曹德旺這個救星以招商引資的形式,來到了美國的俄亥俄州。而他的到來,一下子解決了上千名失業的美國公民,再就業的問題,使他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這要是換在以前,誰能想像這般場景,猶如變形記的主角互換,發生在人們眼前。

然而「蜜月期」的新鮮感一過,之後大大小小的矛盾也漸漸浮出水面。中國的管理者發現,中國式的管理當地人並不買帳,幻想能獲得的各種便利也並非唾手可得,當地員工也因收入對這顆「救命稻草」嚴重不滿。

因為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任勞任怨,加班加點,卻成了大洋彼岸工人師傅們眼中的不重視自身權益,不會為自己多做爭取。

於是美國工人求助於當地的工會,意圖讓工會為自己撐腰,說「在通用一個小時掙29美元,現在時薪只有12.84美元」。

然而就是那不可持續的29美元,讓一個百年企業垮塌。他們更沒意識到,三個月的29美元那叫救濟,三年乃至三十年的12.84美元才是永續的收入源泉。結果在當地工會的幹預助力之下,甚至引發罷工危機。

中國人不明白,給你發工資還不能靠譜一點幹活,8小時工作制,周末雙休你還不滿足。

而投產4年,這家工廠依然不能盈利,拳頭產品汽車玻璃遲遲達不到產量和質量的要求,引來國際上眾多汽車廠家的嘲笑。工人與工廠,產品供需,薪水收入,一損俱損,騎虎難下。

總之,曹德旺面前有兩個選擇:一是承認失敗,悻悻離去。二是排除萬難,絕地重生,這個時候這位福建農民出身的企業家,展現了不服輸的氣魄和手腕。

邀請了當地的專門機構來跟工會對話,解決鬧事的刺頭,更換管理不力的高層。邀請優秀員工代表,來到中國廠去參觀,感受我們的集體主義和勞動精神。

在曠日持久的交手之後,最終工會勢力退去,員工們也彌合了分歧,福耀玻璃取得了勝利。更好的消息是2018年工廠開始艱難盈利了,逐步改善的承諾,獎勵骨幹到中國上海遊玩。

其實任何企業經營,當紅利褪去競爭激烈時,盈利則屬於更擅長成本控制,精打細算的亞洲企業,這就是現實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若喜歡,歡迎轉發分享,關注我,不迷路,看更多真實事件,明天為大家帶來曹總的慈善事跡和創業故事,感恩!

相關焦點

  • 歐巴馬紀錄片《美國工廠》獲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來源:金融界網站北京時間10日消息,第29屆奧斯卡頒獎典禮當地時間周日晚舉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夫婦投資製作的《美國工廠》獲最佳紀錄長片獎。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演茱莉亞·賴克特和史蒂芬·博格納爾夫婦在領獎時用中文說:「謝謝曹德旺。」 去年8月上映的《美國工廠》因本身話題性十足的題材和精良的內容迅速引發中美兩國的同時熱議,更獲得外界的一致好評。
  • 《美國工廠》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中文「謝謝曹德旺」
    北京時間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美國工廠》獲選為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該影片由Steve Bognar和Julia Reichert執導,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擔任製片人,導演在領獎時特地用中文說了句「謝謝曹德旺」,後者是福耀創始人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也是本部紀錄片的主角。
  • 曹德旺講述《美國工廠》背後故事
    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李曉宏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投資製作的紀錄片《美國工廠》,9日獲得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從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歷時近3年時間、拍攝長達1200多個小時的《美國工廠》,講述中國企業福耀玻璃在美國建廠、為當地帶來就業的故事,反映了美國「鐵鏽地帶」的經濟困境,折射了中美兩國之間的文化鴻溝。
  • 歐巴馬夫婦+曹德旺,這部電影《美國工廠》自帶流量就火了!
    近日,由歐巴馬夫婦旗下影視製作公司投資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在奈飛推出,引發了觀眾們的熱議,在豆瓣電影這部影片的評分也高達8.5分。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了普通工人在全球化中的悲歡生活——2016年10月福耀玻璃在美國中西部俄亥俄州的代頓市投產,福耀的到來當地帶去大量工作崗位,給他們帶來了希望,但隨著兩國不同企業文化差異日漸明顯,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衝擊。長期居住在鎮上的紀錄片導演史蒂文·博格納爾和朱莉婭·賴克特夫婦用攝像機記錄了這一切。
  • 《美國工廠》獲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曹德旺:我認真的看了三遍,客觀...
    曹德旺和他的福耀玻璃(600660,股吧)《美國工廠》,晉身美國電影的最高殿堂。   去年一部好萊塢紀錄片《美國工廠》,讓福耀玻璃位處美國的玻璃工廠,以及福耀掌門人曹德旺進入高光時刻。影片內中美企業管理的差異,文化的衝突,讓觀片後引發的輿論熱潮在中美兩國間久未平息。
  • 美國工廠瀕臨倒閉,中國企業家接手盤活!這個紀錄片在奧斯卡獲獎
    據報導,第92屆的頒獎典禮於2月10日舉行,《美國工廠》榮獲了第92屆奧斯卡的"最佳紀錄長片"的大獎,這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投資發行的第一部紀錄片,拍攝歷時四年半,該片講紀錄了全球化之下最真實的中國工廠。
  • 講述中國製造的《美國工廠》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
    據美國媒體報導,講述中國福耀玻璃在美國建立工廠的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長篇紀錄片獎。據報導,這是美國前總統巴拉克·歐巴馬(Barack Obama)和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Michelle Obama)成立製作公司後發行的第一部紀錄片。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家來自中國的投資者——福耀玻璃,在美國俄亥俄州建立並經營的汽車玻璃廠的故事。影片中探討了許多問題,包括工人的權利、全球化和自動化。
  • 歐巴馬《美國工廠》聚焦中美差異
    本報特約記者 呂 克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旗下公司發行的紀錄片《美國工廠》(如圖)將於本周三在流媒體平臺網飛(Netflix)上線。這部紀錄片由獲奧斯卡提名的導演史蒂文·伯格納和朱莉婭·萊切特執導,聚焦於2014年發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一次著名事件:中國福耀玻璃在美國本土建廠,原本打算帶動當地經濟和促進工人就業的企業投資,卻引發一系列管理和文化層面的摩擦。法新社19日報導稱,這部紀錄片是歐巴馬夫婦創立的製作公司首次發行的電影作品,今年初在美國聖丹斯國際電影節上首映時大獲好評。
  • 《美國工廠》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什麼才是去美國開廠的正確姿勢?
    北京時間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禮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以中國福耀集團在美建廠為敘事背景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獲第92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頒獎典禮上,導演史蒂文·博格納爾、朱莉婭·賴克特用中文對曹德旺表達了感謝。
  • 奈飛今年僅獲兩項奧斯卡獎 《美國工廠》獲最佳紀錄片
    據外媒最新消息,儘管奈飛在今年的奧斯卡頒獎禮之前獲得了24項提名(是所有參加奧斯卡獎爭奪的電影公司中最多的),但它的電影最終只獲得了兩項大獎。據國外媒體報導,蘿拉·鄧恩因在奈飛電影《婚姻故事》中扮演諾拉——一個浮華的離婚律師——而獲得最佳女配角獎,這是《婚姻故事》六項提名中唯一獲得的獎項。儘管獲得了10個獎項的提名,奈飛推出的電影《愛爾蘭人》還是空手而歸。
  • 奈飛紀錄片《美國工廠》聚焦福耀工廠 來聽聽曹德旺自己怎麼說
    最近奈飛(Netflix)公司的一部紀錄片《美國工廠》在國內刷屏。標題名為「美國工廠」,但實際聚焦的卻是美國福耀工廠的中國主人——玻璃大王曹德旺。中國人到美國做了老闆,同時帶去的還有中國的企業文化和管理方式,被中國人管的美國工人能接受嗎?博弈也就發生了。
  • 歐巴馬監製紀錄片《美國工廠》:產業工人的未來在哪裡?
    歐巴馬監製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主題遠遠不只是工廠。太多人把《美國工廠》看作是文化碰撞,看作是一個中國企業家在美國開製造業工廠水土不服卻力挽狂瀾的故事。但是,這個故事裡,美國工人和中國工人都不是贏家。(2017年數據)這樣的前提下,曹德旺在代頓工廠停業六年之後,在2015年決定接手這家工廠,將其改造成玻璃製造廠。曹德旺投資美國,當然不是為了給美國工人送溫暖,本質上,還是因為有利可圖。
  • 看奧斯卡紀錄片《美國工廠》
    前幾天看了奧斯卡得獎紀錄片《美國工廠》感觸很深,我覺得這部片子是在呼喚美國製造業的回歸。當然片子所反應的內涵很多,每個人的解讀也不同。曹德旺是我崇拜的偉大企業家,也是當代網紅。曹先生做了很多節目,我也看了好多。今天我想聊聊我的一些感想。
  • 奧斯卡點評之《美國工廠》:文化融合才是正道
    獲得10項提名的《愛爾蘭人》顆粒無收,只有《婚姻故事》裡的蘿拉·鄧恩獲得最佳女配角獎和《美國工廠》獲得最佳紀錄片獎。這裡就來說說這部與中國有關的紀錄片。兩年後,中國福耀玻璃集團買下了這片廢棄廠房,福耀美國工廠在此開建。剛剛拍完紀錄片《最後一輛車:通用王國的破產》並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獎提名的史蒂文·博格納爾和朱莉婭·賴克特夫婦提出來,想拍這個中國老闆的美國工廠的建設過程。福耀玻璃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大手一揮,行!想拍什麼拍什麼,我們絕不幹預!
  • 紀錄片大火 現實中曹德旺的美國工廠怎麼樣了
    (原標題:紀錄片《美國工廠》大火 現實中曹德旺的美國工廠怎麼樣了)
  • 韓和元:透過奧斯卡贏家《美國工廠》感受當年柴契爾夫人的憤怒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韓和元最近,由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夫婦投資出品、講述中國汽車玻璃大王曹德旺,進軍美國市場幕後故事的紀錄片《美國工廠》(American Factory )又一次火了。大火的原因,大抵有二: 1、在「走出去」戰略背景下,它記錄了「玻璃大王」曹德旺「走出去」到美國投資建廠的曲折經歷; 2、它於北京時間2月10日,摘得第92屆奧斯卡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 因為《美國工廠》又火了一次的曹德旺,這麼看待中美「信任赤字」
    滿意《美國工廠》,每個人能看到不同的世界隨著由歐巴馬夫婦擔任製片人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的播放,曹德旺和他的美國工廠引發了國內外的熱議。這部歷時四年多的紀錄片記錄了曹德旺在美國俄亥俄州代頓市開辦工廠,遭遇了一系列由文化和制度差異引發的衝突。
  • 獨家專訪曹德旺:美國的工會制度已經不適合製造業發展
    要削減不應該、虛假的投資,不要搞那麼多的房地產。」曹德旺建議。 「希望讓美國人了解中國工廠」 新京報:當時《美國工廠》導演是怎樣找到你,紀錄片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時隔幾個月,我們正式接管美國工廠後,俄亥俄州招商局官員Kristi Tanner和我提到,在代頓郊區住著一個導演,之前拍過這個廠房的紀錄片《最後一部卡車》,講述了通用汽車工廠關閉的故事,還獲得奧斯卡提名,導演希望這一次想記錄一下廠房的悲劇如何變喜劇,再來拍一部紀錄片。
  • 曹德旺美國工廠僅貢獻1%利潤,實際所得稅比中國高10%
    圖@視覺中國市界|作者張洋編輯|成靜衛《美國工廠》的主角福耀玻璃半年業績新鮮出爐,紀錄片中福耀玻璃遭遇美國當地工人抵制,現實裡公司業績也不太樂觀。2016年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決定投資10億,到美國建設玻璃工廠。曹德旺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美國的天然氣價格是中國的五分之一,汽油、電的價格是中國的一半……中國除了人工便宜,其他都比美國貴,尤其是稅收成本。」他說:「在美國投資100萬,企業可以賺60萬,而在中國只能拿到42萬,稅是58萬。」
  •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美國工廠》觀後感
    從這個紀錄片中,能看到來至於兩個國家之間所形成的文化衝突,中國工人與美國工人在一個團隊中的自我認知的差異,由於各自的立場不同,所觀看事物的角度就會改變,在不斷的衝突與改變中摸索前行。從紀錄片的前一部分中可以看到,美國工人對於福耀工廠的未來,還是擁有者強烈的期待心理的。在那一位副總經理問道要不要在牆上掛上兩幅畫,一副中國的、一副美國的,曹德旺說:掛美國的,我們還是不要刺激他們了。在曹德旺的回答中,我們看到了曹德旺作為一個企業家的格局與胸襟。還有一幕就是說要去砍了議員腦袋的那位經理。從這兩個點能看到雙方起初的克制,還是希望能夠良好的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