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紀錄片《美國工廠》大火 現實中曹德旺的美國工廠怎麼樣了)
由歐巴馬夫婦擔任製片人的紀錄片《美國工廠》熱播,令曹旺德及其下屬的福耀玻璃公司成為了中美兩國民眾熱議的焦點。而福耀玻璃於8月29日公布的半年報去並不盡如人意: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102.87億元,同比微增2%;實現淨利潤15.06億元,同比大降近兩成;每股收益0.60元,比去年同期減少18.92%。
由來
耗時三年拍攝 公開了福耀美國工廠的部分機密
福耀玻璃公司與美國工廠的故事還得從上世紀說起。
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美國傳統汽車文化倡導的大排量、大體積車型在市場開始失去優勢,日系車型大張旗鼓地進入美國市場,與當時三大巨頭福特、通用、克萊斯勒同場競技。市場格局的突變讓傳統美國汽車製造商的收益迅速下降。
2009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提交了破產保護申請。俄亥俄州因為工廠的關門一下損失了50%的稅收來源,當地有4000多人瞬間失業。面對這種困境,俄亥俄州政府和莫瑞恩地區決定花大力氣招商引資,曹德旺的福耀玻璃便是他們需要的「救世主」。
彼時的曹德旺也正有在美建廠的想法。2013年,曹德旺在考察了阿拉巴馬、田納西、肯塔基和密西根等地後,最終選擇了俄亥俄州代頓市莫瑞恩區一座通用汽車廢棄的巨大廠房,他一走進這間廢棄工廠就非常喜歡,於是很快就做出了辦廠的決定。
在曹德旺確定投資意向之後,美國地方政府的稅收與補貼政策給予了福耀極大的利好,當地甚至將工廠前方的道路都改名為「福耀大道」,對新工廠的到來寄予厚望。
曹德旺在美國辦工廠的事吸引了導演史蒂文·博格納爾和朱莉婭·賴克特。他們是代頓本地人,長期關注當地工業退潮和勞資關係等議題,曾跟蹤拍攝了通用汽車俄亥俄州代頓工廠倒閉關門的過程。
最初,曹德旺本打算邀請外部團隊拍攝一部宣傳片,但和兩位導演溝通後決定「讓他們拍一部他們想拍的影片」,這一拍就是三年,紀錄片裡也公開了福耀美國工廠管理層的部分機密,出人意料的是,曹德旺本人以及福耀的管理層,不僅沒有責怪兩位導演,還提倡員工們都來看一看這部紀錄片,因為「他們認為每個人都能從片子裡學到很多東西」。
揭秘
曹德旺為什麼非要在美建廠
2014年,隨著福耀公司在美國落地,改變幾乎立竿見影的顯現出來。大量的工作機會讓當地人重新振奮起來。全新的福耀美國工廠為當地創造了近1500個工作崗位,不僅緩解了2008年通用汽車工廠關門以後遺留的就業問題,也讓美國這一代的藍領工人有了重回中等收入階層的暢想。「失去工作一年半以來什麼都沒有,當我開始在福耀上班,我很感激,想跪下來謝天謝地,這是城裡最棒的工作。」在《美國工廠》中,一位叫Bobby的藍領工人說道。
建廠之初曹德旺就給美國市場設定了2017年盈利2億美元的目標。而這時在國內卻傳出了「曹德旺是不是要跑了」的說法。對此他在回國後給記者回應到,雖然美國勞動力成本比中國高,但是在土地、電價、天然氣等方面都具有成本優勢,在稅收方面,中國製造業綜合稅務比美國高35%,「這樣算下來,在美國設廠比在中國還能多賺百分之十幾」。
除了這個原因以外,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福耀與美國通用籤訂協議時規定從2017年1月1日開始,福耀的訂單在美國供貨。玻璃為易碎品,運輸成本大,只有靠近客戶才能節約成本和避免外界因素的幹擾。事實上福耀在全國9個省份的13個製造基地,全部都是為了配套附近的整車廠,比如福耀配套上汽的工廠就位於上海市嘉定區園汽路1258號,離客戶的工廠咫尺之遙,隔壁就是上海大眾的配件倉庫。
聚焦
不同文化摩擦下的美國工廠
然而,因兩國文化不同產生的摩擦在相互接觸中日漸增多。與中國勞動者相比,美國人在工作上顯得相對懶惰,對薪酬、休息時間以及工作強度等問題頗有講究。在實際情況下,美國工人並不會像中國工人那樣積極工作,且可以長期承受高強度的工作壓力。無論是生產效率,還是抗壓能力,美國工人似乎都比不上中國工人。但是,對於自身權益的保障,美國工人往往熱衷於積極爭取。這一點在叉車工吉爾身上表現的尤為明顯,她也是前通用員工,在經歷了長期失業之後,她滿心歡喜的進入福耀,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吉爾的不滿卻愈發強烈,「我堅決拒絕駕駛叉車運送承擔規定負荷兩倍的重量貨物,叉車的強度不夠。我不會冒生命危險去工作。你要做隨你,我不幹。」吉爾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工人,做事應該有規則。
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隨著「生產速度」與「產品質量」的矛盾難以調和之際,美國工人對狹小生產線,繁重的勞務、悶熱的環境和亟待改善的保障愈發難以忍受。
一位福耀的美國工人在公開演講時表示,「工人和勞工運動建立了美國,工人辛苦工作獲得自己的報酬,這是與生俱來的權力,我們獲得安全的工作環境,被公平對待,不應該被人富人和權貴挑挑揀揀。」
隨著事態的不斷惡化,這種現象已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以及生產效率的提升。
長期下去,即使美國本土的綜合成本費用不高,但當地工人卻欠缺了工作的持久性與積極性,反而導致企業生產效率持續偏低,對企業來說,寧可轉移至生產效率更高的地區,並付出更高的成本費用,也不願意長期留在美國。
解決
加薪、換血……福耀最終「完勝」
在連續生產不合格之後,一批代頓工廠的基層管理者被邀請到福建福清的福耀工廠觀摩,讓他們學習和接受中國的文化。
在看中國同事列隊報數,呼喊口號等軍事化得管理時,來自美國的同事們面面相覷,一聲不吭。他們似乎並不明白中國的製造業為什麼偏向於軍事化管理。
製造業本就是高度協同的、流水線的生產工藝。前一個流程的延宕與失敗,就會造成下一個流程的延宕失敗。只有高度軍事化,統一性的管理模式,才能夠使所有的環節能夠纖毫無差地交到下一道流程中。當所有的這一切都無縫對接的時候,才能夠形成流水線上的行雲流水,才能使效率得到最大化。
對此,一位中方員工語重心長地告訴美國的同事,他們每天休息8小時,每月休息四天就很好了,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然而他們回到美國以後想要複製這種工作模式卻又困難重重。無論管理者怎麼賣力,美國的工人永遠是一副無精打採、慢條斯理的狀態。
另一方面,福耀通過開除消極怠工情緒嚴重的員工,撤換管理層,僱傭更為年輕和願意加班的「優秀」職工,完成了大換血。同時福耀為願意妥協的中堅力量加薪,效果立竿見影,在無差別增加了2美元的時薪後,基層管理者報以熱烈歡呼。很快,認為「過度追求權益並不能當飯吃」的工人們越來越多。
2017年11月,美國勞資委決定組織一場官方投票以解決這一問題。最終,代表了1500餘名美國工人「自由意志」的投票結果,歷時兩天終於以「福耀完勝」的結果畫上了句號。自2018年開始,這家由中國人在美國開設的工廠終於開始盈利。
現狀
美國工廠現在怎麼樣?
雖然福耀全集團8月29日半年報公布的數據不盡人意,但福耀美國的成績卻有些亮眼,福耀美國的營收為19.11億元,淨利潤為1.48億元,對比2018年上半年16.81億元的營收、1.27億的利潤,分別增長13.7%和16.5%。而對於福耀全集團營收增長2%,淨利潤下滑19.43%的成績來說,美國工廠的表現可以說得上是優異了,而這樣財務成績與《美國工廠》呈現的一樣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