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對學生而言如同一種「偏頭痛」的宿疾。學生寫不好作文,不僅家長擔心,而且老師也是相當頭疼的。如果批改到一篇不倫不類、語無倫次、字跡潦草的作文,很可能老師一整天的好心情全都沒有了。小學生寫不好作文怎麼辦?別著急,只要注重閱讀、構思、修改這「三部曲」即可。
閱讀如「充電」,可以讓學生的習作表達更有底氣。
很多學生在平時說話的時候滔滔不絕,但是在寫作文的時候卻如同「便秘」一般寫不出東西來,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很簡單,他們不懂得如何進行書面表達。口語表達對他們而言比較輕鬆,但把要說的話寫在紙上對他們而言卻總有那麼多的「中梗阻」。
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在課餘時間反覆閱讀課外書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在閱讀中積累語言表達的方法,在閱讀中學會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在閱讀中學會一些細節描寫的方法,在閱讀中做一些讀書筆記,誦讀一些經典語句,時常用課外閱讀的方式為作文撰寫「充電」,那麼當你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更有底氣,就不會出現「狗咬刺蝟——無從入手」的生澀之感了。
構思如設計房屋「框架」,讓學生作文撰寫事半功倍。
很多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往往是能寫多少算多少,寫到哪裡算到哪裡。這樣的習慣很難提高習作水平,文章的邏輯和結構也很容易存在比較大的短板。所以,學生在寫一篇作文之前,最好先構思一下這篇作文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接著寫什麼,最後寫什麼,以什麼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來寫,過渡句是哪一句等等。這一過程,可以用短短的三五分鐘列個提綱,那麼在寫作文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寫著寫著就「卡殼」的情況。
修改如同「攻玉」,可以讓作文的質量更上一層樓。
「玉不琢不成器」,所謂「攻玉」就是對璞玉進行精雕細琢的過程。而作文的修改過程就如同「攻玉」一般進行「精雕細琢」。修改作文,必須「讀」佔鰲頭——寫完草稿之後,自己讀上一兩遍,一邊讀一邊看,自己是不是有一些字沒把握寫正確?是不是有某個句子寫得比較彆扭?一旦發現不對勁的地方,立馬做記號,要麼藉助工具書「消滅」所有的錯別字,要麼對不通順的語句第一時間進行修改。當然,這只是修改的第一步。
自我修改之後,再把自己的作文拿給家長或者同學看一看,讓對方提出修改意見。我們通常所說的「旁觀者清」,用在作文修改方面也是說得通的:我們自己可能發現不了作文撰寫方面存在的瑕疵,但是別人卻能輕易看出我們作文語句方面存在的不妥之處。
以閱讀為「充電」手段,讓構思實現「磨刀不誤砍柴工」,通過修改對文章進行「精雕細琢」,當這「三部曲」的練習成了一種習慣,何愁寫不出好的作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