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名為「孕婦未做胸透被拒錄」的話題衝上熱搜,引發網友熱議,相關話題閱讀量高達3.9億↓
據河南新鄉許女士稱,2019年6月,她參加了由新鄉市平原示範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和文教體衛局聯合組織的第二批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考試,並以筆試第二、面試第一的成績進入到了招聘的體檢環節。
可本以為能順利入職的她卻沒想到在體檢環節出了問題。
去年8月,那時許女士已有6個月左右的身孕,體檢醫生提醒她不能做胸透射線檢查。據當事人透露,此次參與體檢的還有另外5名孕婦,有的孕婦甚至打算「為做胸透提前剖腹產」。而在得到文教體衛局帶隊老師的許可後,許女士和同批次其他幾名孕婦就放棄了體檢環節的胸透檢查。結果卻被以在「規定期限內不能編制完整體檢報告」「體檢不合格」為由,拒絕錄取。
△圖片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隨後許女士等人到當地教育部門反映,問題仍然沒有解決。平原示範區文教體衛局表示,這批教師急需上崗,且在招聘公告中明確載明了「在規定期限內不能編制完整體檢報告的考生,視為體檢不合格」,「對其不予錄用,並未所謂侵害婦女合法權益,而是嚴格按照招聘公告,依約行事」。
△圖片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時隔一年,近日,許女士決定起訴區文教體衛局和社保局,此案於12月11日上午在新鄉市原陽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未當庭宣判。
△圖片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當事人認為自身公平就業權被侵犯,
招聘單位則希望新入職的老師能立即上崗。
在確保招錄公平與人性化執行的平衡中,
真沒有其他選擇了嗎?
如果女性明知已經懷孕仍去應聘,在道德層面是不是有蹭產假的嫌疑,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在法律層面是沒有問題的,如果教體局的招聘公告並未對此進行約定,那在契約層面也沒有問題。學校可能急需教師,一個蘿蔔一個坑,招來的人不能上崗,大概也有難處,但公平就業權仍需保護。如果當地教體局對懷孕女性沒有歧視,完全可以延期體檢、延期上崗。紅星評論 舒聖祥
維護招聘程序的同時,
對孕婦等特殊群體予以人性化對待,
這並不是「無解」的問題。
而當地教育部門,
拿著所謂體檢規則毫不變通,
根本不是對公平正義的維護!
在人口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社會轉向鼓勵生育的大背景下,用人單位的這番做法無疑做出了錯誤的示範。很多家庭生育熱情不高,就是擔心因為生孩子影響個人事業發展。對於現代女性而言,讓她們在生育和事業之間作唯一的抉擇,無疑是殘忍的。組織此次招聘的是政府職能部門,更應該明白支持女性就業權、實施鼓勵生育政策的道理,以體檢規定的名義拒絕孕婦入職,讓人懷疑其履職能力和施政觀念出了問題。光明論微信公號 王鐘的
「體檢不合格」只是藉口,
「一刀切」的規定則是輔助藉口的手段。
懷孕與工作,
不該成為「二選一」的兩難選擇!
要看到,當前保障婦女平等就業權益,尤其是涉及孕婦群體時,必須考慮到「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這一大背景。因為讓婦女群體能夠公平就業,免除孕期的就業歧視,也是緩解生育焦慮,降低生育成本的題中應有之義。在這方面,要珍惜、保護個體的較真意識和維權積極性,也還需要更完善的配套制度來為她們撐腰。新京報 重舟
通過制度完善,
保障特殊人群權益,
更要採取有力措施,
從根本出發,把握利益與公平有效平衡!
一方面要強化相關的法律監管,讓企業不敢在用工時歧視女性;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國家補貼、減稅等方式,以此間接降低企業用工成本,鼓勵企業更多招錄女性員工。孕育新生命本身是件美好的事,社會和用人單位應當給予孕期女性更多關懷,防止懷孕變成一件「糟心事」。中青評論 任冠青
依規確保錄用人員的
身體狀況符合崗位要求,
當然無可厚非。
但目前爭議的出現,
顯然因為這一事件的結果,
不符合大眾對於社會對公平就業的期許。
要想擇優錄取,招到最佳的人選,
就不能因為一些死規定而把優秀人才拒之門外。
任何招聘規定都需要遵循法律原則,
同時也要堅持人本思維。
而所有相關政策的設定和執行,
也理應事先留有彈性處理的餘地,
對特殊群體的特殊狀況,
採取合理化、人性化處理!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體事業部
編輯:李楊詩宇(實習生)
責任編輯:王迪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樣的「人民」國貨,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 ,中國唯一專注民生的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