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建築藝術博物館,福建尤溪桂峰村的百年大厝

2020-12-17 行者佬張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上期老張為大家分享了福建尤溪縣桂峰村蔡氏家族的歷史淵源,今天來看看這座世外桃源的美景。桂峰村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歷史古蹟眾多,自古就有桂峰八景:石筍擎天、金雞曜日、玉泉湧蜜、丹桂飄香、印橋皓月、酒座清風、雙際龍吟、三峽虎嘯記入古籍。這些景點有的天然生成,清新脫俗,有的是人工遺蹟,底蘊深厚,歷史上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關注,並留下數百首詩詞歌賦,都記載在蔡氏族譜中。

位於桂峰村中心的「印橋皓月」就是其中最具詩意的景區,印橋,指的是石印橋,是一座始建於明代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的古石橋,因為橋下有一塊方形巨石,像一枚巨大的印章而得名石印橋。古橋周圍種植四株金桂、兩株紫荊,桂花樹旁邊的石墩砌成了圓形、半圓形、長方形和方形,被稱為日、月、書、印,寓意美景如日月永恆,財富源於知識。

石印橋古代就稱為石橋皓月,既是村裡最美的地方,也是最繁華的,橋下的小溪穿村而過,依山伴水,有酒肆、旅館、商鋪沿小溪排列,所有的建築都古韻十足,雕梁飛簷,現在看起來雖然有些舊,但也透著曾經的繁華。石砌街道古樸悠遠,和小橋流水相映成趣。桂花芳香撲鼻,石刻石碑隨處可見,濃鬱的文化氣息令人沉醉。

下坪古街是桂峰村的一條主要街道,已進入村子就能看到,古街兩旁是緊密相連、小巧玲瓏的古建築。下坪街左接石印橋,前面是一個小廣場,村裡百姓閒暇之餘在此聚會。古街現存建築大多為清代所建,最有特色的是每座民居屋面都用封火牆隔離,這道牆的作用就是防止發生火災時,一家失火蔓延到其他人家的房子,雖然只是一道牆,卻有著大用途,而且也不失美觀。

在桂峰村漫步,印象最深的就是所有的小道都是石砌,巷道林立,四通八達,曲巷通幽。因為村子建在山中,地勢崎嶇不平,每座民居之間的距離很近,都要用大量的石材建造護坡,防止發生意外,最高落差達三十米,後門山厝的護坡有十四層。為了方便行走,所有的小巷路面都鋪石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石砌小道。

古道、古街、古樹、古書齋、古石刻等等都是桂峰村的特色,當然最有價值的還是保存下來的三十九座清代之前的古建築。石獅厝是一座豪華古宅,建於清嘉慶年間,是蔡氏天房二十五世加朝公建造,因為厝內藏著一尊精美的石獅而得名石獅厝。古宅佔地近六百平方米,為二進穿鬥式歇山頂木構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石獅厝布局講究,裝飾華麗,天井全部用青石板鋪砌,木材都是杉木,堅韌、耐腐蝕,房屋臺基也用青石砌築,木雕、石雕精美豐富。正廳柱礎雕刻有「鯉魚躍龍門」、「松鶴延齡」、「麒麟送子」、「鹿竹雙慶」、「馬上封侯」等,中堂正門額枋券書石刻「愛吾廬」、「居仁」、「由義」。此外還有「雙鳳朝陽」、「琴棋書畫」等各種浮雕石刻,整座石獅厝就是一座石刻博物館。

建於明末清初的後門山大厝是桂峰村最大的古厝,佔地三千多平方米,為三進重簷歇山頂穿鬥式木構建築群。據記載這座大厝內曾出過文武舉人各一位,秀才七名,是真正的書香門第。後門山大厝當年建造時耗銀一萬三千兩,用十餘年時間才建成。整座大厝的地基建在陡峭的山邊。主題建築沿中軸線依次為正堂、中堂、下堂、廂房,右側是附厝,左側為書齋、書樓、洗硯池及崖刻,周圍有土石圍牆環繞。

此外桂峰村還有後門嶺民居、後門田大厝、樓坪廳大厝等眾多蔡氏豪宅。都是規模宏大、工藝精湛的古建築藝術精品,最珍貴的是每座大厝都蘊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書香味綿延數百年,蔡氏家族走出的舉人、秀才數不勝數,還有很多武舉人,可見這個家族的人才之長盛不衰。一座座古建築凝聚了中華傳統文化和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

相關焦點

  • 福建這座古村被譽為雲霞仙境,居住著北宋四大家之一蔡襄的後裔
    這是一個村子,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古村,名叫桂峰村,位於福建三明尤溪縣洋中鎮。桂峰村以優美的環境和保存完好的眾多古民居古建築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福建魅力古鎮(村)的代表之一,成為福建著名的旅遊勝地。
  • 文旅扶貧看三明 |尤溪桂峰:讓古老村落插上旅遊的翅膀
    桂峰夜景。12月14日,三明市尤溪縣桂峰村村主任蔡華日高興地對記者說道。桂峰村位於尤溪縣洋中鎮,它曾經是繁華的交通要道,有「山中理窟」之稱、「雲霞仙境」之譽。桂峰村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四周群山環抱,雲霧縈繞,山清水秀,氣候宜人。走進桂峰村,一路古意濃濃,古道、古街、古樹、古書齋、古碑刻、古民居,滿目皆古,村中小橋流水,曲巷通幽,堪稱「厝厝均有文化,滿街都是歷史」。
  • 福建尤溪教你「點綠成金」
    廈門網訊 據新華社福州報導(記者 趙雪彤 王任遠)在百米懸崖間穿梭、在萬畝梯田中漫步、在青磚土牆旁靜息……駕車駛入福建尤溪縣
  • 歷時六年建成的「紅磚大厝」,福建體量最大博物館今日開館
    因此,多元的文化和持續的交流為城市的生長提供了充足養分,漳州也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八閩人傑,海濱鄒魯,由時間與智慧凝結的吉光片羽都被漳州市博物館細心珍藏、耐心講述。 9月29日,歷經了6年建設、籌備的漳州市博物館新館全面對外開放,這標誌著漳州博物館事業迎來了一個跨越式發展的新時期。
  • 福建尤溪:賞花曬穀 古村落裡話秋收
    伴隨著國慶中秋假期的到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尤溪縣桂峰村的曬秋節,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觀光遊客。青瓦之下,鮮紅的辣椒和燈籠、金黃的玉米和柿子,還有滿村的桂花,為這座隱藏在深山裡的古村落帶來了鮮亮的色彩;民居內外,四方來客和當地村民在桌前席間閒談,共話秋收。  據了解,桂峰村是高山型傳統村落,現存清代前古建築三十幾座,2019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 湖北首家私人古建築博物館誕生 展出明清古建築
    如詩如畫的古建築博物館。記者蔣太旭 攝     長江日報消息(記者蔣太旭 通訊員董靜)佔地30畝、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20餘棟明清古建築、上千件古玩文物。經過數年籌建,湖北省首家私人古建築博物館——武漢李莊古建築博物館日前經省文物部門批准註冊。記者昨日從市文化局獲悉:這是今年來武漢市繼青菱文農藝術博物館後第二家獲批的私人博物館。至此,武漢市登記註冊的私人博物館數量已達8家,約佔全市博物館總數的15%以上。     穿過明代石柱牌坊和一棟清代門樓,一處小橋流水的古宅群落躍入眼帘,仿如世外桃源。
  • 把博物館建在古建築裡
    在大田世居的古蹟活化上,龍崗推廣「政府指導、市場化運營、多元合作」的模式,在社會力量的參與下,曾經沉寂的古建築搖身一變,化身融合高科技互動展示的博物館,成了一個社會力量參與古文物活化共建共享的樣本。●黃詩妤 崔璨小圍屋承載大文化客家古建築舊貌換新顏行走在大田世居,仿佛穿越回數百年前的客家民居。
  • 定福建了,全國發布,又是全國唯一,全國唯一
    喜大!普奔! 永安桃源洞一線天,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冠為之最;徐霞客曾經訪問此地,讚譽它為「福建三絕之一」。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中國唯一以海外交通史為專題的博物館,1959年創建,新館於1991年建成。
  • 福建省旅遊局推出「秋遊福建」十大主題線路
    秋風送爽,美麗福建也迎來了最美好的旅遊季節。記者今日獲悉,省旅遊局推出「秋遊福建」十大主題、16條精品旅遊線路,誠邀全國各地遊客來福建旅遊,用心體驗、感知「清新福建」。2、「兩馬」(馬尾、馬祖)快樂行快樂行程:福州馬尾-臺灣馬祖主要景點:中國海軍搖籃——福建船政學堂,中國航海燈塔——馬尾羅星塔,臺灣馬祖酒廠、八八坑道。
  • 福建一私密別墅,主人讓出6年使用權,成為網紅展館,還免費開放
    (文:旅行日記官,歡迎轉載與分享,創作不易,請註明出處)在福建人的眼裡,泉州就是一處「滿地皆聖人」的城市,同時也是福建最有吸引力的旅行目的地之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自然也就多了許多中西結合的古建築。
  • 福建一處原生態古村,被譽「雲霞仙境」,門票僅20元,適合自駕遊
    福建一處原生態古村,被譽「雲霞仙境」,門票僅20元,適合自駕遊 福建雖然屬於沿海地區,但是閩南文化中除了海島之外,一定不要忽視當地的古村。福建的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福建在歷史上被稱作東越。
  • 《阿嬤的厝》閩南古建築木雕展在漳州市圖書館展出
    ­  3月19日,由漳州市圖書館主辦,福建省新龍騰文物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協辦的《阿嬤的厝-閩南古建築木雕展》,在漳州市圖書館一樓記藝展廳正式開展。­  了解,此次展覽共展出作品124件,展覽以《阿嬤的厝》為題,以阿嬤的生活為線索串聯起各項展品,其中展品包括門當戶對中的「戶對」、鬥拱中的「鬥」以及瓜筒、雀替、額枋等房梁上的木雕構件和粿印模具、木籃、木尺等日常生活用品。­  據圖書館工作人員介紹,此次展覽將持續到5月31日,展覽期間為加強與市民的互動,漳州市圖書館還舉辦了「與展品合影送筆記本」活動。
  • 晉江梧林傳統村落保護發展項目古建築修繕有序推進
    借和煦陽光和幾縷春風,重新與故鄉相認,與遠去的時光相認,回憶這一棟棟古厝洋樓裡的故事,期待百年梧林迎來新生。春到梧林,奼紫嫣紅。固態保護 64幢古建築完成修繕梧林背靠石鼓山,面朝梧垵溪,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 漳州市角美鎮東美村 百年「黑煙厝」滄桑中見風採
    百年「黑煙厝」:滄桑中見風採  極具閩南建築風格的大夫第,氣勢恢弘,屋內設計精美,工藝精湛。最讓人稱奇的是,四面牆壁均是黑色的,在閩南古建築中甚是罕見。近日,導報記者到漳州市臺商區角美鎮東美村,探訪這「黑煙厝」。
  • 古厝茶飄香——走進永春茶葉博物館
    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 攝東南網5月3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 文/圖)永春縣五裡街鎮埔頭村,距縣城五六公裡。樹木掩映中,一座兩進兩護厝的閩南風格古厝,靜靜立在霞陵溪旁。兩年前,這座古厝還是幾近荒廢的模樣,如今,這裡成為永春首家集茶葉歷史文化、古茶器具展示及品茶休閒功能為一體的「永春茶葉博物館」。
  • 走進古民居觀匾額|福建古田西洋,餘祖德厝望重鄉評匾額
    它被稱為「古建築的靈魂」,成為建築中點綴的部分。匾額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說文解字》對「扁」作了如下解釋:「扁,署也,從戶冊。戶冊者,署門戶之文也。」而「額」字,《說文解字》作「額」字。橫的叫匾,豎的叫額,又稱「匾額」,俗稱「牌匾」。牌匾不僅是指示標誌,而且是文化的標誌,甚至是文化身份的標誌。
  • 福建文化旅遊「紅黑榜」出啦!看看莆田誰家上了!
    福州市永泰縣、南平市武夷山市、龍巖市武平縣 (二)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1個) 福州市 (三)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1個) 古田縣溪山書畫院 (四)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 今天,我們都是咱厝人
    2019年8月18日,由福建省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碧桂園首席支持的「泉州古厝」微視頻展播活動於碧桂園福建區域匯悅臺項目正式啟動,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古建築保護的這一指導思想下,展示泉州古厝保護成果,講訴古厝背後故事,傳承文化根脈,用多元、包容、傳承和務實的態度
  • 「石頭厝」,一種被忽略的福建主流民居!
    福建石頭厝是一種極富粗獷之美的實用型民居。從平潭、福清、莆田,經泉州的泉港、惠安、南安至廈門的翔安、同安,漳州的長泰,也就是在戴雲山脈的東南山麓地帶存在一條長長的「石頭厝民居飄帶」。從地圖上看,此條「石頭厝民居飄帶」的核心 ,正是泉州。就翔安而言,從整體上看,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翔安南部半島一直都是比較富庶的,北部山區則相對清貧。其不同處從民居上亦可以看出來,譬如,同為官式大厝,南部半島較多紅磚厝,北部山地則較多石頭厝,越往北用石比例越高。
  • 名人帶你文遊山海閩西南,還送大禮
    中山路作為全國唯一通向大海的商業步行街,騎樓比肩「最美馬拉松賽道」環島路的椰風海韻令人陶醉廈門是一首意味深長的詩蜈蚣閣、送王船、拍胸舞、車鼓弄、博餅等民俗傳承著一代又一代的故事廈門珠繡、漆線雕、珠光青瓷等非遺伴手禮凝聚著一個個傳奇人物的結晶廈門是一場盛大的音樂會鷺江街道老劇場、海峽兩岸名家的書畫展、小白鷺藝術中心的精彩演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