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都是咱厝人

2020-12-24 碧桂園福建區域

2019年8月18日,由福建省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碧桂園首席支持的「泉州古厝」微視頻展播活動於碧桂園福建區域匯悅臺項目正式啟動,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古建築保護的這一指導思想下,展示泉州古厝保護成果,講訴古厝背後故事,傳承文化根脈,用多元、包容、傳承和務實的態度,共同宣傳和保護泉州古厝這一重要閩南文化遺存。

泉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泉州廣播電視臺臺長吳建生,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呂秀家,碧桂園集團品牌管理部副總經理胡宇冰、品牌總監劉笑一,碧桂園福建區域泉州東片區執行總裁楊曉宇、碧桂園福建區域品牌負責人李怡然,知名閩南文化研究學者洪泓等領導及眾多喜愛古厝文化人士共同參與了此次活動。

吳建生上臺致辭中提到:「在古厝文化的傳承中,古厝不應只是冰冷生硬的建築,他應該是有溫度、有思想、有聲音的,他是「活」在社會裡,「活」在我們生活中。因此,讓這些在歲月中飽經滄桑、歷經時光洗禮的古厝建築「活」起來,是我們泉州古厝微視頻展播活動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從而影響和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泉州古厝這一文化遺產,讓泉州古厝繼續承載泉州人的精神和企盼,在未來更深遠、更充滿希望的歲月河流中繼續前行。」

泉州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絕不比任何一座城市遜色,更有其獨到之處。南音、木偶戲等這類有著無需翻譯、直撼人心藝術魅力的鮮活文化更是吸引著海內外各界人士不遠萬裡前來參觀。此次活動現場,以南音和木偶戲表演拉開活動序幕,周邊設有茶道、香道展示,品茶聞香,不但為大家帶來視聽上的享受,也展示了泉州傳統文化藝術之美。

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木偶戲

非物質文化遺產表演-南音

知名閩南文化研究學者洪泓老師(右一)正為大家分享閩南傳統文化

茶道體驗

香道體驗

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需要全社會共同來守護。胡宇冰表示:「碧桂園作為中國最大的新型城鎮化住宅開發商,除了提高城鎮居民生活理念和品質,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添磚加瓦外,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的建築文化也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此次,碧桂園很榮幸能與從事古厝文化工作的各行各業朋友及眾多喜愛古厝文化人士共同參與,一起講述古厝故事,展示傳統建築工藝。我們也將始終秉持著「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企業使命,助力保護傳統建築,傳承精神文明。」

在2019年6月8日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人民日報》重新發表習近平同志這篇關於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文章,深刻揭示古建築的豐富文化內涵,作出了保護好古建築、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歷史、保存城市文脈的重要論斷,闡明了經濟發展和生態、人文環境保護同等重要的關係。

泉州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各界一直不遺餘力地對散落各地的古建築、古民居群加以保護。這些保留至今的紅磚古厝、七彩石頭厝、蚵殼厝、番仔樓、土樓等不僅凝聚著工匠的建築智慧,也濃縮了泉州人拼搏、堅韌、包容的性格,寄託著人們對家業繁榮、國家興旺的淳樸期盼。

接下來,「泉州古厝」微視頻展播活動將通過泉州廣播電視臺新聞頻道、廣播頻率、兩微一端等媒介,運用全媒體平臺和思維,全方位、多維度地對泉州古厝背後的故事和蘊含的工藝進行挖掘、宣傳和推廣。同時,還將組織發動更多市民、高校師生、專家學者等參與到活動中來,多形式展示散落在各地的古建瑰寶,讓歷經時光洗禮的泉州古厝「活」起來,為保護傳統建築,保存城市文

相關焦點

  • 閩臺咱厝人 共同起大厝
    原標題:閩臺咱厝人,共同起大厝 閩南生態文化長廊上的槁林驛站,其原型是角美鼎爐厝。範冰冰楊冪唐嫣高圓圓李湘看了這些想打人想不到曾經的女神在早年的廣告中都有「驚鴻一瞥」啊,大概是時代不一樣了,審美不一樣了,估計每個人都非常不願意看到那個時候的自己吧...【詳細】
  • 咱厝音樂電視《絲路揚帆》正式上線!
    泉 州 東亞文化之都 海絲起點城市 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馬可波羅眼中的「第一大港
  • 咱厝人蒲庭龍臺灣發專輯 創作富有閩南特色歌曲
    咱厝人蒲庭龍臺灣發專輯 創作富有閩南特色歌曲 qz.fjsen.com 2013-02-08 11:00   來源:泉州晚報    我來說兩句 本報訊 (記者 吳聰偉 曾廣太)咱厝人蒲庭龍日前籤約臺灣的唱片公司,成為閩南語歌星阿吉仔、辦桌二人組、楊宗憲、劉依純、蘇路等藝人的師弟,其閩南語歌曲專輯《追》也在臺灣發行。
  • 咱厝市民熱情觀賽 近距離感受電競魅力
    活動現場,咱厝觀眾熱情高漲,大家沉浸在激情四射的電競氛圍中,近距離感受電子競技的魅力。  當天下午4時許,記者在場外的觀眾席注意到兩位小男孩。兩人並肩而坐,目不轉睛地盯著舞臺上的大屏幕,不時討論兩句,精彩之處更是激動得鼓掌歡呼。據了解,他們一位叫吳澤林,一位叫楊佳楠,兩人既是同班同學也是好朋友,又恰好都對「王者榮耀」感興趣,於是結伴前來觀賽。
  • 咱厝人的古早味!陳埭坊腳村的百年餅店,一塊綠豆餅,傳承六代人
    他把大半生都獻給了這裡,在這個幾十平米大小的祖鋪,執著地堅守著老祖宗傳下來的手藝。百年老鋪,隨處可見老的回憶時間似乎對每個人都很公平,記憶裡的翩翩少年,如今已是滿頭白髮。「我們是晉江最早做綠豆餅的一批,後來慢慢就多了,但要說味道正宗的還是我們家」由於口味獨特、制餅技藝精湛,再加上一代又一代人的堅守與傳承,「蘇記正泉成」這個名號便鑲嵌在很多人的記憶之中。
  • 【文化】閩南人「起厝」和「入厝」習俗
    事先把所有東西準備好,良辰一到(一般都是在晚上12點),把房子裡所有的燈都關閉。全家在房子外面依長幼排成一隊,不會走路的孩子由大人抱著,隊伍由一家最長輩的人帶領(或請母舅參加),因為閩南俗語有言:「請母舅,甲會富」。 但人數忌四、六、九(可以親戚親人湊數)。
  • 【咱厝文化】安海古地名,全部知道的 我叫你伯公
    1.面幹圍  在高厝圍中部2.沈厝圍  鴻志崎鞏溪口南側3.花圍    三公境東部4.五雞圍  三公境中部5.金厝圍  即丁厝圍,玄壇宮東部6.豆生圍  明義境中部7.史厝圍  甘蔗巷西端8.柑欖圍  通天巷中部9.後圍   龔厝埕通西河境大巷之間
  • 咱厝的村長——記石獅市錦尚鎮港東村村長邱安同
    作為錦尚鎮港東村村長,邱安同已經兩天兩宿沒有合眼,村民都親切地稱他為「咱厝的安同」,土生土長的他,從小到大的願望就是為村裡做些有益的事情。在全村疫情防控第一線,他每天都在重複著不同的角色,衝鋒在農村疫情防控最前沿,從宣傳動員、卡點勸導、入戶摸排、人員隔離、流動人口管控、企業復工到家園清潔,他用實際行動在疫情防控中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 咱厝人的「潤餅菜」
    南安第一實驗小學一年(1)班林銘鵬指導老師洪輝昭    星期五下午,天陰沉沉的,下著濛濛細雨,雖然天氣不美麗,可我們的心情卻十分激動,因為我們期待已久的包潤餅活動馬上就要開始了。    叮叮叮!第二節上課鈴響了,我們班來了好多家長朋友,他們帶來了好多東西,洪老師讓我們先去洗手間洗手,我們一回到教室,一股香味迎面撲來,哇!
  • 夜讀|「老厝邊」,你們都去哪裡了?
    「老厝邊」作者 / 王斌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厝邊」,閩南話意為鄰居。說起「老厝邊」,許多人一聽就心生暖意,勾起時光深處的許多溫馨回憶,滿滿都是歲月不老的鮮活畫面。舊日的時光漫長而沉靜,我的童年是在中華老城區的牆頂巷度過的,記憶中,那段歲月好像是停滯的,老宅院、舊樓房、石板路青石條凳,仿佛都被悠悠歲月打磨得光滑潤澤。
  • 咱厝企業家捐款兩百餘萬,感言「醫護人員,他們才是最大慈善家」
    別的企業忙著復工,咱厝企業家郭鎮義的日程裡滿是為抗疫一線多做些什麼,他先後已捐贈200餘萬元支持防控工作「多聯繫下部門,看有沒有什麼需要是我們能馬上幫忙做到的,要全力以赴!」||捐200餘萬元支援防控 「能及時多幫點忙,我很滿足」「那幾天心情都是很糟糕的,每天手機一打開,全是疫情嚴重的信息,看著都心急。」郭鎮義是福建萬龍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整個春節期間,他的心都惦念著疫情防控。
  • 閩南「起厝」「入厝」習俗美好生活的寄願
    東南網-石獅日報10月8日訊(記者 林梅影)閩南語中建房稱之為「起厝」,搬入新家則稱為「入厝」。對閩南人來說,「起厝」等同於「建業」,是不可疏忽的大事,而「入厝」在閩南人看來,將會與之後一家人的運勢息息相關,也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在閩南「起厝」、「入厝」時候,有著許多有趣的講究與習俗。本期的《煉仙打嘴鼓》就帶大家一起走進石獅的鄉村,了解閩南人如何「起厝」與「入厝」。
  • 咱厝導演捧出「蕃薯澆米」
    (《蕃薯澆米》導演 葉謙)「還有比如老人們的堅守,跟老人們的留守,惠安輞川的老街,整條街道上面,其實還住著很多很多的老人,有些老人也在我們電影裡面出鏡,輞川老街的入口有一個媽祖廟天后宮,也是電影裡面很多戲劇化的場景,它也起了很多推波助瀾的作用。」
  • 南安一百年大厝村民私自翻建祖厝兩間房 引他人不滿
    樂峰鎮爐中村有個百年大厝,走出30多戶居民,這些人大多奔波在外。翻建祖厝兩間房房屋已蓋了2層  這個大厝鄰近鎮區街道,面積很大,由中間大厝和兩邊護厝組成,黃某娥翻建的就是左邊護厝的兩間屋子。  記者看到,房屋現已蓋了2層,但未封頂,面積有數十平方米(右上圖)。
  • 閩南建築:閩南人生活中的「厝」
    閩南人習稱家為「厝」,如:家宅叫「厝宅」;祖家叫「祖厝」;家裡人叫「厝內人」;房東叫「厝主」;喬遷新居叫「入厝」等等。閩南所屬縣市舍 「厝」的地名很多,在閩南人心目中,「厝」不僅是家宅,而且是鄉裡,是村社。在閩南,你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問話:「有起新厝了吧?」「買新厝了嗎?」。
  • 新疆到泉州 咱厝律師縱馬走天涯
    新疆到泉州 咱厝律師縱馬走天涯行程約8000公裡,今年4月出發,預計明年秋抵達,目前已到達西安鄭景泰夫妻曾在蒼茫的草原上,見過星雲一般的火燒雲;也曾在荒蕪的戈壁裡,走了三天斷水斷糧……今年4月細心照顧愛馬「小別」人和馬在西安休整 預計下個月翻秦嶺這看起來就是一件不靠譜的事,但有些人正在追求跟大多數人不一樣的夢想。記者聯繫上鄭景泰時,他正在西安郊區一家馬場。
  • 福州人的福州厝,構築正統閩派院落的生活精粹
    福州,一座2200多年的歷史文化名城,經典的坊巷建築沉澱著福州人的居住印記,承載著這座城市的先民智慧與人文精神脈絡。福州人,更偏愛福州的厝!白牆灰瓦、飛簷翹角的閩派建築,古典意境的閩派園林、曲徑通幽的歸家道、門戶之中蘊含的的傳統禮序、闊綽風雅的戶內庭院與景觀涼亭,為當代人構築正統閩派院落的生活精粹。
  • 淨峰人寫的這首歌曲《阮是閩南人》,你認識嗎?
    作詞:康國強 施榮煥作曲:鄭喬安主唱:康國強  蔡玉珍  康棟材  辛梅芳閩南海墘阮的家不分男女大甲細有緣來作夥腳步走同齊團結友愛共創惠閩會啊~發揚真善美;咱作陣傳播閩南話阮厝服飾真美麗阮厝石雕好手藝一生愛唱咱厝歌出外打拼流血汗
  • 今天凌晨公安在臚崗上厝執法,現場疑似有人被帶走……
    網友報料:今天(8月27日)凌晨1點左右,汕頭市潮南區臚崗鎮上厝社區公安一隊人馬進入上厝某公寓進行突擊檢查,對出租公寓的住宿登記,是否嚴格落實「一人一證」實名制登記制度,是否實時上傳登記人員的完整信息,並抽查公寓房間,逐個核對入住旅客人員身份信息,檢查是否存在「黃、賭、毒」等違法犯罪現象,有效震懾涉黃賭毒違法犯罪活動
  • 今天給咱的「文化」裝個臺
    今天給咱的「文化」裝個臺 2020-12-15 2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