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老厝邊」,你們都去哪裡了?

2020-12-20 廈門日報

「老厝邊」

作者 / 王斌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厝邊」,閩南話意為鄰居。說起「老厝邊」,許多人一聽就心生暖意,勾起時光深處的許多溫馨回憶,滿滿都是歲月不老的鮮活畫面。

舊日的時光漫長而沉靜,我的童年是在中華老城區的牆頂巷度過的,記憶中,那段歲月好像是停滯的,老宅院、舊樓房、石板路青石條凳,仿佛都被悠悠歲月打磨得光滑潤澤。

那時的老城區,閩南人家的傳統大宅和華僑回鄉建成的小洋房鱗次櫛比,普通人家的老舊瓦房同樣擠擠挨挨,滿腹詩文的飽學之士和步履匆匆的工人師傅在老巷裡同出同入,鼻息可聞。

那時安裝自來水的人家屈指可數,巷裡的老井和幾家老宅院的青石井便成了老人小孩最常光顧的地方。曲徑通幽的小巷,古樸清幽的宅院,因了大家的提水洗濯而喧囂熱鬧。那時的街坊鄰居們若有親朋來訪,主人恰好不在,左右鄰居便會殷勤款待,真是「遠親不如近鄰」。那時的「厝邊」,大家白天很少關門閉戶,各家各戶的孩子登堂入室,嬉戲耍鬧如入自家,就是大人們在家時,每到午飯或晚飯時光,也是手裡端著碗,米飯上堆著菜,東家逛逛西家聊聊。

我小時候獨愛夏天漫長的日子。因為巷子裡玩伴眾多,十來個小夥伴既是「厝邊」亦是同學,十分親近。我們自己做風箏放飛,紮鐵環排隊溜圈,打陀螺比賽飛旋,養金魚鬥蛐蛐,抓金龜摘楊桃,一分錢的燒餅幾個人分著吃。小腦袋緊挨著趴在小桌子上刻小人兒,彩紙上的人都是《水滸傳》《西遊記》和《三國演義》裡的人物。那時,與我家緊鄰的兩戶人家都是印尼歸僑,常在家中說印尼話,耳濡目染下,小時候的我竟也能說一口印尼話。兩戶印尼鄰家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夏日睡覺用抱枕,他們的抱枕足有一米多長,抱著睡很是舒服。因看我實在喜愛抱枕,鄰居大嬸還專門做了一個嶄新的大抱枕送我。

夏日小巷的晚上最是熱鬧:老華僑泡著功夫茶,眯著眼睛悠然自得;光膀子的大叔搖著蒲扇「楚河漢界」殺得難分難解;戴眼鏡的叔伯談古論今,身邊總是圍著高高低低的小腦袋,聽得心嚮往之;印尼歸僑小年輕架不住大家的請求,彈奏印尼樂器、唱起纏綿多情的印尼歌曲,引來陣陣喝彩……每每都要月上中天,大人小孩們才意猶未盡地各自回屋睡去,留下一巷子的清風慵懶地吹著。

歲月無痕,日子不經意地過去了,當年的「老厝邊」難得再聚。前些日子偶遇一位老同學,亦是「老厝邊」,他告訴我以前的小夥伴再三交代他儘量找到當年的玩伴,大伙兒重聚一堂,再話當年。聽他一說,再互相凝視彼此頭上的白髮,我們的眼眶不知不覺地溼潤了,一時間竟相對無言。

作者

王斌,出生在鼓浪嶼。熱愛鄉土,性情古樸。每有小思,塗鴉於紙。若無閒事,行走文字。年過半百,老漢一個。布衣寒舍,怡然自樂。

朗讀者

寧煒,廈門晚報副總編輯。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製作:許夢潔 攝影:王協雲、林銘鴻

編輯:海鷹 施璐瑋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尋找晉江老味道」今日10:00開播 咱厝知名主播少霞和你邊吃邊聊
    「晉江青陽有哪些老味道美食?」「我特別懷念深滬的壺仔飯。」「我覺得土筍凍特別好吃」……自從《晉江經濟報》官方微信平臺推出「尋找晉江老味道·邊吃邊聊七天樂直播」活動後,深受廣大吃貨的喜愛和好評。不少吃貨紛紛表示,好期待這次直播活動,好想知道主播會帶大家去探尋哪些老味道美食?
  • 終於可以出門放風啦,首當其衝,先到厝邊的排擋開開葷
    終於迎來出門放風的日子,先去厝邊的排擋吃頓飯終於迎來出門放風的日子,先去厝邊的排擋吃頓飯手工海鮮卷招牌的海鮮卷每次來舒味也是必點,除了新鮮製作,豐富飽滿的餡料:蝦仁、蛋、紅蘿蔔、花生碎、芫荽、香菜、沙拉醬等,炸得酥脆的外皮,口口香酥鮮甜,可謂老少皆宜
  • 鷺島夜讀聲|廈門有多美,用答嘴鼓說給你聽
    而從今天起,日報君將在夜讀欄目陸續與大家分享這些優秀作品。今晚就讓我們在充滿閩南特色的答嘴鼓裡感受廈門之美廈門水(美)作者/ 郭建居咱廈門,好所在;好景致,人人知;有人文,真精彩。講交通,真便利;環島路,順海邊;金門島,像厝邊;兩岸交流很熱鬧。
  • 倒塌老厝變成懷舊餐廳圖
    1號老厝的招牌並不明顯,但懷舊的氣氛吸引不少客人。喜歡收集古董的李正暉將部分已倒塌的小三合院重新翻修,並恢復原貌,因為原本就擔任廚師的工作,乾脆就自己開店,還取名叫"1號老厝",走進這裡,就像走入時光隧道一般,難怪開始營業就在當地引起不少話題。
  • 閩南建築:閩南人生活中的「厝」
    閩南人習稱家為「厝」,如:家宅叫「厝宅」;祖家叫「祖厝」;家裡人叫「厝內人」;房東叫「厝主」;喬遷新居叫「入厝」等等。閩南所屬縣市舍 「厝」的地名很多,在閩南人心目中,「厝」不僅是家宅,而且是鄉裡,是村社。在閩南,你常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問話:「有起新厝了吧?」「買新厝了嗎?」。
  • 廈門農商銀行後溪支行 四星厝邊網點「五心」優質服務
    在集美區孫坂北路,廈門農商銀行後溪支行是村居民們再熟悉不過的「厝邊銀行
  • 夜讀丨豐子愷:你若愛,生活哪裡都是愛
    主播讀經典,陪你說晚安,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淄川臺主播範菁。在孩童的眼中,這個只生歡喜不生愁的世界,便是世界的本相。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你若愛,生活哪裡都是愛,活著這回事,本來如此單純。本期夜讀與您分享豐子愷的散文《活著本來單純》。
  • 《老厝回憶錄:鼓嶺》在「布加勒斯特建築三年展」展出
    在本次展覽中,林軼南博士與穆言靈女士(Elyn MacInnis)創作的《老厝回憶錄:鼓嶺——近代中外人士的共同社區》(Memories of Home: Kuliang)亦受邀參加。
  • 走進漁溪 就像進了「僑厝博物館」
    福州新聞網3月17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琳 陳堅/文楊勇/攝)如果磚石能言,這裡的每一片瓦都能細說一個家族與海上絲路的故事,每一塊磚都是一部海絲與福清的關係史。本周一,記者與福清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林彤一行,為本報與福清市委宣傳部聯合展開的福清海上絲路歷史文化遺存調查來到漁溪古鎮。
  • 廈門翔安區:黨建「鄰」聚「好厝邊」
    為有效破解城市轉型中存在的基層組織碎片化、人際陌生化等難題,全區上下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深植「近鄰」理念,踐行為民宗旨,以好體系、好平臺、好陣地「鄰」聚「好厝邊」,積極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大嶝街道雙滬社區創新「黨支部+『好厝邊會所』+特邀調解員」模式,統籌老黨員、鄉賢、司法所、派出所等力量搭建「好厝邊」調解平臺,聘請「特邀調解員」,在黨群服務站設置會所,幫助及時化解鄰裡矛盾和解決家庭婚姻、房屋、財產等方面糾紛,實現「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村居」。
  • 彩色石頭老厝,--閩南神韻(第64篇)
    到了坡頂上,你往下可以看到,一層層上下重疊、棟棟首尾相連的石頭老厝。如果恰好是午飯時間,你甚至可以看到老厝屋頂的煙囪,在冒著藍色的嫋嫋炊煙,天空中偶爾會傳來雞鳴鳥啼聲。儼然是一座童話般的古城堡,也是一幅美麗的油畫。
  • 【文化】閩南人「起厝」和「入厝」習俗
    而現在在城市,大都是人都是請搬家公司幫忙。東西搬完後,主人通常以艾草簡單清淨房屋的內外。再以檀香由上而下、由內而外,把住宅的每一個家具、每一個角落都薰過。用新買的掃把,打掃一下現場,掃除的方向是由大廳每個角位開始掃,將垃圾掃到大廳中央,再掃出大門口,象徵把不潔的東西掃去。喬遷時,新居張燈結彩、貼喬遷內容紅對聯。
  • 王藝明:他的糧油食雜店 服務厝邊鄰裡28年
    以前賣醬菜時,他和妻子自己做醬菜,再批發給小販去賣,一天能賣上千斤。每天上午五六點,小販就會來拿貨,大概9點多就賣完。10點左右,他和妻子就開始做第二天的醬菜,青瓜要切片,包菜要切絲,這個活要忙到下午四五點,傍晚就開始醃菜,到了第二天四五點就要起來洗菜、拌菜。洗菜就是洗去前一天醃製的鹽分,用水量大,但當時沒有自來水,他們只能半夜去挑水,一挑就要20多擔。
  • 周五,應該去哪裡「捕捉」夜行動物?
    生機勃勃、野性難馴、敏捷迅速、興致盎然....這些都是出沒在都市裡午夜動物們的特徵,每個周末的夜晚是他們的活躍期。所以,在你們打瞌睡的時候,他們到底在這個水泥叢林裡玩什麼呢?陽光下都市是炙熱又歡快的,你無比熟悉;夜色籠罩的一切卻又是神秘而不安的,帶著一絲的距離感。這一夜,就讓我們偷偷的跟在他們的身後,跟隨他們輕盈的腳步,一起進入這個溫順的良夜吧。
  • 夜讀|馬上就過年了,你家掃塵了嗎?
    午後,先生跟婆婆說:「下午載你去趕圩,還是去走親戚或哪兒玩?」我附和:「老媽,我們新買的這部車底盤高,不顛簸,不會暈車的。」婆婆卻說:「我哪裡也不想去,不如把載我去玩的時間用來幫我掃塵,我更歡喜。」我和先生面面相覷。雖然我們每次都告訴婆婆,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就行,年紀大了,不要爬高爬低,再說力氣也不夠,等我們回來再掃塵。
  • 夜讀:天上的花瓣
    你一定是看到門神一樣 日夜守護在村口的人給他送一條柔軟的地毯你一定是看到那個夜裡還在奔忙的人用你的顏色驅逐崎嶇路上的黑暗你一定是用你的身軀 建一道純潔的屏障把不安分堵在屋裡 不讓它騷動亂串你一定是不忍看床上那張痛苦的臉向天下散發捉拿冠狀病毒的傳單你一定是被拯救地球的天使震撼讓人們都穿上和她一樣的衣衫
  • 蓮前再開通一條厝邊公交403路 往返觀音山與前埔南區
    昨日上午,思明區蓮前街道厝邊公交403路正式開通,這是繼去年開通401路、402路兩條公交線路之後,街道開通的第三條厝邊公交。  「第一次看見厝邊公交車,我就覺得車身太漂亮了。」廈門騏俊物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部總監蔣錦柚說。  覆蓋會展南「公交盲區」  據介紹,為解決居民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問題,蓮前街道經過多輪調查研究,決定繼續開展厝邊公交,繼2016年5月開通401、402兩條線路後,昨日又適時開通403線路。
  • 「夜讀」江西散文名家專輯|溫燕霞:《從容地老去》
    人傑地靈的江西,隨處都閃耀著人文的光芒。9月1日起,江西日報微信《夜讀》欄目聯合江西省散文學會推出「江西散文名家專輯」。今天要與您分享的第三十六篇作品是——江西廣播電視臺交通頻率總監溫燕霞創作的《從容地老去》。
  • 夜讀| 最傻的嘮叨
    人才還是蠢材,是由你們自己的行動來決定的。當你通宵打遊戲時,當你逃課睡覺時,孩子,想想你高中三年一千多個伏案疾書的日子,想想當初那些金子一般的理想信念。在沒有家長和老師督促的時候,尋找跟自己尺碼相同的人,遠離那些消耗你的人。多讀點書,做一個十字型人才,既有深度也有廣度。當你不知道前路,也苦於沒有同伴的時候,不要著急,每個人都是走著走著才知道自己的方向的。重要的不是你達到了哪裡,而是你一直在奔跑。
  • 潮汕民居「老厝」,還能存在多久?
    潮汕厝,是一種建築物,也是一種文化。 世界之大,每個地區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潮汕地區,有著許多不一樣的文化特色;潮汕人的家鄉,自古以來,有著獨特的語言及習俗文化,更有著不同風格的建築文化——潮汕民居; 潮汕民居,也就是「潮汕厝」,是廣東省潮汕地區傳統民居建築,其特點鮮明,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