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打破亞裔參政天花板 英國華人積極為華人權益發聲

2020-12-11 環球網

據《歐洲時報》報導,近期,歐洲大選臨近。華人在英國作為少數族裔,一直很少受到關注,但有一些華人,突破重重困難,成功地走進大眾視野,讓眾人看到華人的能力,聽見華人的聲音。他們成為華人社區的楷模,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他們雖然政治理念不同,卻共同關注著華人權益。

在英國政府機構發揮華人優勢

李澤文將代表自由民主黨參加2019年下議院大選。他曾是英國的首位華人警察,後來成為英國首位華人總督察,他同時也是黑人警察協會(Black Police Association)的創始人之一。劍橋大學畢業後,他曾擔任T-Mobile高級副總裁、Vodaphone高級主管,並在諮詢和網絡銀行等行業擁有豐富工作經驗。

李澤文希望能夠通過參加大選,為在英國生活的華人樹立榜樣,展現出華人也可以為英國社會做出貢獻,與英國其他族裔相互交流融合,打破亞裔人群的職業天花板。同時,這也是他加入英國警察局、英國國防部等這些幾乎見不到少數族裔身影職業領域的原因。

他回憶第一次去國防部工作時,老闆和同事都對他的華人身份充滿驚訝。經歷過的被歧視,並沒有讓李澤文偃旗息鼓,這些經歷讓他意識到作為亞裔的優勢——他可以不被懷疑地做一些白人同僚難以勝任的工作。

例如,他在緝毒、犯罪和謀殺等案件中擔任便衣警察,在案件偵破和協助軍情六處的工作中發揮了更多的作用。也是因為這樣,他在工作中擁有了比其他同僚更多方面的經驗,不斷獲得晉升,成為Paddington Green地區總督察,並在倫敦都市警部任部門指揮官。他還榮獲獎學金到劍橋大學攻讀中文與社會政治學,李澤文坦言,劍橋大學的背景,幫助他逐漸建立人脈網,也促使他涉足於現在的管理諮詢行業,加入國際大型公司並得到快速晉升,「不斷學習、適應、靈活地面對」是他對自己職業進程的一個總結。

「政府應該一板一眼,需要將事情解決好」

2010年李澤文第一次參加大選,那時前首相大衛·卡梅倫想要改善保守黨,將其轉化為一個有包容性、熱情的現代保守黨,比如增加少數族裔的代表。李澤文接受了保守黨的邀請並作為保守黨員參加了大選。近十年後,他再次站上大選候選人的角逐臺,而這一次,他代表自由民主黨參加大選。「我一直都不是一個政客」,李澤文說,他今年(2019年)再一次站上競選臺是因為他認為他能夠為這個國家和社會做出一些貢獻。現在的英國社會氛圍是「不友好、不寬容」的,自從脫歐投票以後英國讎視性犯罪率上升,在距離大選短短兩月時間內,他選擇代表自由民主党進行國會議員的競選。

「政府應該一板一眼,它不用多麼地受歡迎,不需要大幅度地變化,它只需要將事情解決並做好」,李澤文表示,英國是一個繁榮、公正、平等的國家,因此政府需要保持現狀,這也是他選擇加入自由民主黨這個中立政黨的原因之一。

李澤文既參與過公司董事會議,也在基層社會打拼過,他能夠明白高層人士與基層民眾所擁有的不同經歷和訴求,這也使他在競選中能夠理解不同階層人民的需求。

確信歐盟外有更廣闊的市場

崔琦(Catherine Cui)風塵僕僕地出現在和記者相約的地點,倫敦連日的陰雨絲毫沒有擋住她對大選的熱情,從辦公室趕過來的她沒有一絲疲態。

2003年從青島來到英國的崔琦已在英國度過了16個年頭。在曼徹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攻讀學位後,她加入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工作。在銀行業工作8年後,她轉行成為商業女性,出口英國時尚產品到亞洲,迄今已3年有餘。

在保守黨和工黨均無法實現脫歐的情況下,脫歐黨像一匹黑馬闖進人們的視野,為大家提供了第三個選擇。崔琦表示,脫歐黨一心實現公民決議讓她產生強烈共鳴,她也願意為了脫歐奮鬥到底。事實上,正是之前與歐盟和歐洲中央銀行打交道的經驗讓崔琦更加確信英國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經濟體,與其他發展水平各異的27個國家遵守同一套規則實在是天方夜譚。在此後向亞洲出口英國產品的三年半中,她更確信在歐盟以外有更廣闊的市場和更豐富的機會等著英國。「脫歐正是推開通向這些機遇的第一扇大門」。

「你必須站出來做些什麼」

在談及作為華人參與大選的感受時,她說全球海外華人都面臨著在政治上未被充分代表的問題。在英國,無論是在經濟上、文化上還是社會的多樣性上,華人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商業領域,華人對英國經濟的貢獻更是不可小覷。倫敦現已成為歐洲最大人民幣離岸清算中心,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想要的英國是一個開放包容的英國,是一個能保護華人利益,傾聽華人聲音,保障人人平等的英國。

崔琦此次參加大選的重要動力之一是母親對她的激勵。崔琦的母親說:「在你們的議會裡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和非洲人的影子,但是卻看不到亞洲人的身影。不僅是中國人,韓國人或日本人也不怎麼出現在議會裡。你為什麼不挺身而出參選議員呢?」

此前崔琦從未想過自己會參與政治,參與大選。從前的她雖然充滿企業家積極進取的精神,但是從來離政治都很遠。但當她決定競選Poplar和Limehouse的議員時,卻收到了許多少數族裔和工人階級的支持。

在崔琦看來,中小企業往往是被遺忘的群體。當工黨代表工人階級而保守黨代表國內及國際大企業時,中小企業作為英國經濟重要部分卻很少被鮮明地代表。她自己就是中小企業所有者,因此深感當下英國的中小企業需要一個更智能和規範的發展環境,譬如減輕中小企業的營業稅負擔並且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以支持其發展。「這是我們創造工作崗位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人們致富的主要方法。」同時她堅信,在英國人們應該以技能和水平作為競爭的基礎,而非歐盟身份就能天然獲得更多優惠的政策。(陳斯睿、田皓雪子)

相關焦點

  • 舊金山馬氏兄弟參政 為亞裔爭權益寫下華人佳話
    可馬其駒或許意想不到,他45歲時喜獲的一對雙胞胎兒子,將會在他抵達天使島那天接近一百年之後,逆轉華人在政治上飽受壓迫的歷史情景,先後成為手握立法大權的舊金山市議員。馬氏兄弟舊金山政壇打拼 深知自己根源舊金山政壇這20年來,亞裔不斷衝破政治天花板,奪下不少民選或任命的政府官員職位。
  • 80年代美國華人參政熱潮,她是第一位華裔女法官,為華人權益奔走
    在80年代以來美國華人的參政熱潮中,華裔女性成為一支相當活躍的力量,湧觀出許多優秀人才,她們當中有部長、大使、州務卿、市長、市議員、局長,也有法官、律師等,可謂群芳爭豔。第一位華裔女法官郭麗蓮就是其中的一位傑出代表。
  • 英國大選中華人面孔:讓主流社會認識華人參政心願
    「我非常希望我參與英國大選的經歷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華人參政,提升華人社區在英國主流社會的聲音,」在中國出生和長大的英國議會大選華裔候選人王鑫剛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英國定於7日舉行新一屆大選。在這場選舉中,湧現出十餘名華裔候選人。
  • 勇敢發聲、投訴控告、積極維權……面對種族歧視,華僑華人很剛!
    目前新冠肺炎仍在世界範圍內持續蔓延,各國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與仇恨犯罪並沒有減少。面對汙名化言論和惡性攻擊,華僑華人通過報警、投訴、請願、在主流媒體發聲等方式,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資料圖:2020年2月29日,華僑華人在美國舊金山參加反歧視遊行。
  • 美華人如何打破高管「天花板」? 破解困境各出招
    據《舊金山紀事報》近日報導,在美國眾多科技公司中,亞裔員工雖然在人數上一直佔據優勢,卻很少有人能夠進入高級管理層。其中,在亞裔中佔據絕大比例的華人,面臨的這種升職瓶頸尤為突出。  在美國各大公司的高管會議上,華人總是鮮少露面,即使出現也常是形單影隻,顯得有些寂寞。
  • 澳洲華人不再政治「冷感」 競選發聲積極
    在澳大利亞的華人群體就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議題積極發聲,密切關注華人社區的建設,不再做政治「冷感」的澳洲華人。  【踴躍:華人競選者身影頻現】  據澳媒報導,以往澳大利亞主流媒體上廣泛關注的同性婚姻、氣候變化和難民等大選議題經常並不為澳籍華人所關注。
  • 紐約皇后區服務中心正式運行 致力維護華人權益
    紐約皇后區服務中心正式運行 致力維護華人權益
  • 美國華人對種族歧視勇敢說「不」
    美東華人社團聯合總會會長梁冠軍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美國部分地區發生了借疫情針對華裔甚至亞裔的歧視現象,尤其在華人集中的加州和紐約地區較多。除言語騷擾外,還有推搡、肢體攻擊、禁入場所甚至打砸等極端事件。「一些美國政客將『中國病毒』掛在嘴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負面作用。」
  • 海外華人面臨的這些困境
    【摘要】一直以來,美國社會的排華因素和種族因素,造成人們對華裔的刻板印象,使得不少華裔在政治上少有發聲、在職場上遭遇「竹子天花板」。而此次疫情加劇了西方社會的種族歧視,放大了對華人的偏見,使海外華人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是人身安全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是要面對來勢洶洶的排華浪潮。
  • 首位華裔當選英國下議院議員引華人世界矚目(圖)
    華裔候選人創新高  華人定居英國已有200多年歷史,英國現有華裔約50萬,佔總人口6400萬的0.7%。但從未進入過下議院。今年大選卻創紀錄地出現了代表四個不同政黨的11位華裔候選人,包括兩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從10年前的零華人參選,到5年前的8名華裔候選人,今年的英國大選可說是邁出了華人參政的一大步。
  • 面對歧視絕不能忍 多國發聲支持華僑華人維護權益
    在日本、韓國,有些商鋪在門口標識:「禁止中國遊客進入」; 在美國,不少計程車司機因恐懼「被傳染」而拒載華人; …… 隨著歧視現象增多,多個國家的政府、政要紛紛發聲反對歧視,並支持華僑華人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
  • 化歧視為力量 奧地利華人女孩積極參政為華裔發聲
    「但歧視對我是一種動力」,胡靚坦言在剛開始的傷心、難過之後,她漸漸意識到這不是她的錯,而是對方的問題,於是不再耿耿於懷糾結於此,反而更積極地爭取,活成自己想要的、他們羨慕的樣子。  1985年,胡靚剛出生,爸爸就離開家到奧地利打工,媽媽也在她一歲時離開中國到了奧地利。胡靚和爺爺奶奶在中國生活了四年半後,被爸媽接到了奧地利。
  • 蘇格蘭華人女議員被侮辱成「自以為是蘇格蘭人的蠢豬」
    近日,蘇格蘭民族黨中唯一的華人議員在受到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侮辱性言語攻擊後,向民族黨總部反映無果,毅然辭職。華人政客在面對不公正的對待時,不再選擇緘默不語,而決然走出來,以辭職來抗議種族歧視,保護自己以及華人權益。
  • 9華裔候選人參加英國「雙十二」大選 傳遞華社聲音
    中國僑網12月12日電 近日,《歐洲時報》英國版微信公眾號「英倫圈」刊登文章稱,當地時間12月12日,英國將迎來大選,各主要黨派為爭取選票竭盡全力,候選人中也出現了幾名亞裔面孔。文章梳理了幾位華裔候選人的經歷和競選綱領,呼籲英國華人社會關注和參與選舉,積極發聲。
  • 反對種族歧視 華人聲音響亮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範圍內持續蔓延,各國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與仇恨犯罪並沒有減少。面對汙名化言論和惡性攻擊,華僑華人通過報警、投訴、請願、在主流媒體發聲等方式,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
  • 堅決抵制種族歧視 華僑華人維權聲音更響亮
    目前新冠肺炎仍在世界範圍內持續蔓延,各國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與仇恨犯罪並沒有減少。面對汙名化言論和惡性攻擊,華僑華人通過報警、投訴、請願、在主流媒體發聲等方式,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在加拿大,蒙特婁唐人街的華人商鋪近期頻繁遭遇闖入和破壞,犯罪分子打破餐館、超市、髮廊的玻璃門窗入室行竊,使華人商家蒙受巨大的損失。
  • 洛杉磯成為華人最多的城市,為何洛杉磯成了華人眼中的香餑餑?
    美國華人有452萬,是美國亞裔移民當中最大的族群,那你知道美國華人最多的城市是哪一個嗎?不是美國最大的城市紐約,也不是美國首府華盛頓,也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舊金山,而是美國西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那麼為什麼華人愛在洛杉磯扎推呢?
  • 對話下屆美國總統競選人楊安澤:「亞裔美國人應為自己發聲」
    此外,亞裔美國人的訴求通常得不到主流政治勢力的支持。就亞裔群體在美國這一議題,澎湃新聞再次專訪2020年美國總統競選人楊安澤。楊安澤認為,雖然亞裔美國人目前在職場和政治舞臺都無法獲得相比配的關注,但改變是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更多人為自己發聲,並激發自己的領導力潛能。
  • 為什麼美國社會對華人的歧視依然存在?
    華人若想改變目前的處境,提高社會地位,就必須提高參政意識,積極參與投票或投身政治,為群體爭取話語權。反華情緒最終隨著1882年《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的通過而達到頂峰,該法案禁止所有華人移民入境美國,並剝奪了所有華人(最終是所有亞裔)移民獲得美國公民身份的機會。直到1965年的《移民和歸化法》(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 Act of1965)才解除了嚴格的限制。
  • 華人發聲:美國南加州華人聯合總會關於全美近期形勢的倡議書
    今天的美國,種族歧視現象依然存在,提高所有少數族裔的地位,也是華人的目標與責任。我們不僅要消除族裔歧視,在力能所及的範圍內,還要幫助弱勢群體,對附近地區的少數族裔尤其是非裔社群提供幫助與捐贈,開展文化交流,共建和諧社區。我們要接受和平遊行、維護權益的理念,但堅決反對任何犯罪與擾亂社會秩序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