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現實中就掀起了一股「神童」潮,比如大言不慚「一天寫詩2000首」的14歲女孩岑怡諾,再到「攻克癌症難題,獲得國家大獎」的6年級小學生,而背後往往卻是父母為了獲得利益而把孩子推到臺前。
還記得當年河南商丘,那個10歲就考進大學的女孩張易文嗎?不知不覺3年過去了,今年7月份張易文也從學校畢業了,還記得當初這個新聞轟動一時,很多人都稱讚她是「神童」「文曲星轉世」。但是現再她的大學生涯結束得悄聲無息的。
要知道,張易文當初是在她父親的私塾裡上的學,在別人孩子享受童年時光的時候,張易文就已經在父親的私塾裡面接受教育了。不得不說張易文在學習上還是有一定的天賦的,只不過更多的時候來源於父母強行灌輸的教育理念。
從小學到高中的課程都是由父母親自教授的,在張易文9歲的時候,父親就讓她參加高考。但是那時候張易文只考了172分的成績,並沒有考進大學,於是父母就將她送入一個高考的教育機構,第二年,張易文以352的成績考進了一所大專學校。就這樣頂著「神童」光環的張易文,開始了她的大學生活。
她的父親表示,要讓張易文10歲,20歲博士畢業,然後搞科研!看似很美好的願景,但是被按下加速鍵的人生,總是不合理的。
進入大學生活後的張易文,基礎知識薄弱,很多專業課都跟不上,而且沒有了父母的監督,更是放鬆自己。因為年紀小,跟大學同學也是格格不入,舍友還調侃自己都快成為張易文的「媽」了,雖然平時大家都比較照顧張易文,但是因為沒有共同話題,也很難融入到一起。
今年7月,張易文也成功的修完學校的課業,順利的畢業了。但是因為張易文現在才13歲還不能像普通人一樣,畢業就直接去找工作。於是他的父親就讓她先到自己的私塾裡面教書,也算是積累一下人生經驗。
張易文的父親表示,本來想讓張易文在畢業以後就直接攻讀博士,但是因為國家規定大專生不能讀研,所以他可能會讓張易文先複習升專科,然後在考博士。
而在私塾裡,張易文每個月可以拿到2000元的薪水,但是因為張易文經常不能專心的批改作業,或者是遲到早退,這樣扣下來,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也就1000左右了。
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張易文的經歷,不禁感嘆:拔苗助長式教育,對孩子有著很不利的影響。孩子從小就錯過了正常的心理成長,長大後也只能是一個學習機器人。
其實,再有天賦的人, 一直都在被「消費」,最後也只能會是「傷仲永」的下場。很多父母總是會為了孩子未來的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甚至覺得只有成績、排名才能證明孩子是優秀的。於是他們就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默默地給孩子按了加速鍵。
教育專家尹建莉說:最壞的教育就是控制。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讓孩子腳踏實地地走出自己的路,而不是父母早早地就給孩子安排好一切。父母給孩子提前鋪好道路雖然會讓孩子走起來很輕鬆,但是這些「成績」並不是孩子真正的實力,即使獲得成功也只是暫時的。
作為父母要知道,欲速則不達,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她自己應該領域的問題,作為家長只要言傳身教,做好引路人就可以了。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