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莊後面的胡同裡有個興儒博物館

2020-12-11 專注娛樂解說利媛

定了周五晚上的機票,準備去趟天津——天津衛,這個自前朝定都北京以來一直擔任衛戍京城重任的衛城。

簡單交待一下行程:D1:寧波——天津D2:天津——山海關,古城景區、天下第一關景區、老龍關景區;山海關——天津,古文化街、磁房子、張學良故居D3:天津,五大道、南開大學、義大利風情街、鼓樓步行街餐飲推薦:早餐:大福來、真素誠,我們各吃了一餐,感覺大福來更勝一籌。

正餐:昱德來、老酥匠、七號館。

昱德來是老牌津菜館,味正量大,實誠!

老酥匠是新式津菜館,創意多,七號館是網紅店,排號多。

朋友聽說我要去天津玩,第一句話就是:天津有啥好玩的?是啊,天津有啥好玩的?於是在去的前幾天,又臨時買了從天津去山海關的高鐵票,第二天早上我們到了天津西站,坐上高鐵,1個半小時就到了山海關站。

原來印象中的山海關就是一個大大的城樓,去了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山海關除了天下第一關景區那個大大的城樓以外,還有古城景區和老龍頭景區。

後來蹭著別人家的導遊說,整個山海關城就象一隻鳳凰,古城是身體,天下第一關外面的甕城是頭,兩邊伸展出去的長城城牆就是翅膀。

古城的城牆還是保存得比較完好,不知道是不是後來修繕的。

古城呈方形,城中間是一個鐘鼓樓,向東西南北方向各伸展出一條大街,我們走的這條是南大街。

大街的東側還保留了很多胡同,伸展出去,很象排骨,胡同的名字就叫東頭條、東二條、東三條……。

朝向大街的房子都經過了整修,而兩側胡同裡的房子就比較原生態了。

這個原來是南大街綢布莊,現在是山海關區文聯文藝之家、攝影家協會所在地,大門虛掩,裡面在辦一個小型的攝影展。

布莊後面的胡同裡有個興儒博物館,只在這裡拍了個照片,沒有進去。

有名的四條包子店,我們進去打了牙祭。

在老龍頭回來的計程車上,師傅向我們推薦山海關渾菜,可惜時間有限,只能下次再來嘗鮮了。

古城中心的鐘鼓樓,我們花了十元錢上了樓,往東西南北四下打望了一下。

遠處那個城樓就是等會我們要去的天下第一關。

從鐘鼓樓上下來,西北角有個雙文井,看樣子應該是仿古建築了。

從鐘鼓樓沿東大街朝東走,不多遠就是天下第一關城樓了。

今天剛好在舉辦馬拉松比賽,我們到的時候,比賽已經接近尾聲了,剛才還在納悶,怎麼古城裡這麼多警察安保呢?

瀏覽完天下第一關景區,我們打車去老龍頭景區,很近,10幾分鐘車程就到了。

長城的入海處——老龍頭

從老龍頭沿著海灘往西,有一個海神廟,裡面有一個天后宮。

訂了下午2點多的高鐵票,在山海關站旁邊吃了一份茴香豬肉餡餃子,緊趕慢趕就回天津了。

如果有時間,山海關還是值得我們再多花點時間好好看看的。

從天津站出來,我們打車去古文化街,司機把我們在河對面的馬路放下了,我們過了海河上的一條步行橋——金湯橋,就到了對面的古文化街了。

橋邊的奧匈帝國領事館舊址。

古文化街是一條(仿古)商業街,匯聚了天津著名的老字號。

硬是排了10分鐘隊,吃了一回炸糕。

這個博物館4點半閉館,進不了了。

天津有名的茶湯,這次在天津基本上把名小吃都嘗了一遍,除了這個茶湯和狗不理包子。

這個石頭門坎是做素包的,只是一定要6個起賣,我們吃了一個,多餘的後來帶回來當早點吃了。

這個天后宮規模挺大的,勅建!

旁邊還有個關帝廟,我們都沒有進去。

從文化街的另一頭出來。

相關焦點

  • 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原標題:東四胡同博物館開館 「索引」老北京胡同文化  【解說】雕梁畫棟的門廊、三進三出的院落、百餘年前的古董……近日,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正式開館。不少民眾慕名前來,感受老北京胡同的百年滄桑變遷。  步入位於東四四條77號的北京胡同博物館,一進門北側便看到一個製作精美的垂花門,兩側還有上世紀書寫的「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等標語。往裡走,第二進院落的正房、兩側的廂房,都是展室。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東廂房的歷史文化事物展區,門墩兒、老衣櫃、魯班椅、城門磚……十幾件老物件展現了老北京的胡同文化。
  • 40平米胡同博物館裡的京城百年記憶
    他說老物件中有尊重。早先胡同的生活很安靜,貨郎叫賣並不大聲,尾音綿長而悠揚,這是對胡同居民靜謐生活的尊重。同行相見也會噤口,走遠了才繼續叫賣,這是同行間的尊重。老物件中還有傳承。兩塊金屬模具合成一副「烙糕子」,模具裡刻著金魚,中間擱上麵團,合起來,火上烤熱,就熟了。
  • 原來胡同還能這樣!北京最洋氣胡同,如同一座西洋建築博物館
    在北京,去了大大小小的地方;唯有胡同能讓人停下腳步,就像上海的弄堂一樣,能夠仔細咀嚼老北京的故事。印象中的胡同,總是青磚灰瓦,庭院深深,充滿生活氣息;然而說到北京最洋氣的胡同,卻完全打破了人們對胡同的「刻板印象」,原來胡同還可以這樣!這條最洋氣胡同,就是北京的東交民巷。
  • 逛胡同,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館漾著「年味兒」|十蹠·展覽
    胡同裡,街道邊;公園裡,廣場上。或許,在沒有了帶響的煙花爆竹後,它們就是最濃的「年味兒」了。來,讓咱們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到胡同裡去找那熟悉的「年味兒」——摘福包。史家胡同博物館院子的大楊樹下。此時,歡樂,喜慶。
  • 一條胡同,半個中國
    北京有一條非常著名的胡同,被稱為「一條胡同,半個中國」。這就是位於東單北面的史家胡同。由於在民國時期,這條胡同裡幾乎每個四合院都住著一位當代的名人,所以因此得名。位於史家胡同內的史家胡同博物館就是當時民國才女凌叔華的故居。
  • 首屆北京網紅打卡地展播:史家胡同博物館
    >史家胡同博物館史家胡同24號,這裡曾是民國時期著名才女凌叔華的宅院,可能你之前並不知道她,不過沒關係,當你走進這座博物館裡,你就會慢慢了解她的故事,並會由衷欽佩她的才華。一進門就眼前一亮,真是個精緻的院子,院子裡參天大槐樹蔭遮蔽著灰磚落地的瓦房~小連廊上掛著兩個鳥籠,鷯哥正在陽光的縫隙中梳理羽毛,怎麼都看不出是一個博物館,活脫是電視劇裡民國精緻的大戶人家!
  • 北京國際設計周丨胡同博物館的文化裂變
    看展覽、逛市集,胡同裡的精神文化  面對有限的假期的時間,您是否也在接地氣的新奇創意集市與高大上藝術氣息濃鬱的展覽間躊躇不定,哪一個都難以割捨,又擔心奔波的途中耗儘自己的熱情......  完整的設計周活動時間表附在最後,您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隨時到此參觀。
  • 那些藏在老北京胡同裡的第一|磚塔胡同|獨家-北京自媒體聯盟|老...
    第一家胡同裡的博物館史家胡同博物館在金寶街北邊有條史家胡同,胡同的平房因頂著「史家小學學區房」的光環價格達到了十幾萬一平米。就在這樣一個寸金寸土的胡同中有座純公益博物館。今年3月威廉王子還曾參觀過,它就是史家胡同博物館。博物館裡的8個展廳用實物、圖片、微縮模型等展示了史家胡同的變遷和院落舊主凌淑華生平等。
  • 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
    小橋、流水、書香、人家——老北京胡同裡的恬靜棲居從北京前門南行不遠,就來到了楊梅竹斜街。不同於前門大街的熱鬧喧囂,走進這條不到500米的胡同內,身邊的一切都安靜了下來。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書局,一個個充滿文創元素的小店,用獨具特色的「文化味兒」,體現著北京胡同的風韻。胡同深處,在藤蔓綠植的掩映下,一家名為濟安齋的小店吸引不少遊客駐足。
  • 八方客探尋北京胡同文化
    【現場】史家胡同博物館志願者 邢彥澤  胡同,大家可以跟我一起讀一下,一二三走:胡同。如果大家對兒化音有了解的話,後面還有一個輕輕的兒化音,就是胡同兒。  【解說】磚瓦、書籍、「三轉一響」……老北京胡同文化可謂豐富多彩,充滿韻味。但真正讓這些文化傳播開來、走出京城的,其實是一位位講述胡同故事的北京人。
  • 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旅遊攻略(開放時間+門票+交通)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9點到17點,周末及法定節假日閉館  門票價格:免費開放  北京東四胡同博物館簡介  東四胡同博物館位於東四四條77號,佔地1023  博物館整體建築為磚木結構,共有28間,這裡說的28間並不是28間房,而是由屋內柱與柱的間距為計量單位形成的「一間」的叫法。  展區分布:展陳空間劃分體現宜動、宜靜的動靜分區,分為東四印象展區、印象瓦舍展區、文化探訪展區、文化交流客廳、歷史文化實物展區五個展區,以「文化會客廳」的形式呈現。
  • 首都博物館舉辦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覽
    清幽的胡同與溫馨的四合院是北京的城市「名片」,反映出北京人特有的居住理念與審美觀念,更體現了古都的歷史韻味與文化內涵。首都博物館近日聯合北京市檔案館共同舉辦了《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展覽將持續至10月21日。
  • 首都天橋7條胡同打造老北京建築「活態博物館」
    首都天橋7條胡同打造老北京建築「活態博物館」 2020-05-09 10:51:41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丁寶秀 責任編輯:丁寶秀
  • 胡同新氣象,文化暖人心——第五屆93號院博物館迎新廟會
    「新」字,契合了北京市的新總規,去年鐵樹斜街架空電線入了地,開牆打洞被治理,胡同變得整潔靚麗,而93號院博物館也進行了改造升級,以煥然一新的面貌喜迎八方來客;「暖」,是文化深入人心、非遺走進老百姓生活的暖。93號院博物館位於鐵樹斜街上的老胡同中,一直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更貼近廣大居民,融入人民普通生活中。
  • 隱藏在紫禁城後面,胡同見證了風起雲湧的歷史
    因為只有當你知道前生今世的胡同,你才能明白,為什麼那麼多人渴望胡同那麼鍾情?胡同的起源胡同是北京的特殊名稱。為什麼叫胡同?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我們同意《析津志》中的記錄,單詞胡同最初是蒙古語的音譯,自元代始建,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
  • 北京胡同|②乾麵胡同:無數大師曾經徘徊的街巷
    運糧的大車打西邊的胡同穿來穿去,麵粉時或遺撒,風一刮到處都是,老北京戲稱「下乾麵」,後來人們就把這條胡同叫乾麵胡同。乾麵胡同的大宅門不少,而且多是廣亮和金柱大門,保存的也不錯,部分大院沒有淪為擁擠的大雜院。這個61號院,最早住的是光緒皇帝的老師李鴻藻,一生清正廉潔,去世後,諡號「文正」。李鴻藻有三個兒子,小兒子李石曾是國民黨元老,故宮博物院首任理事長。
  • 行在北京胡同,南鑼鼓巷附近唯一一個有牌樓的胡同——雨兒胡同
    雨兒胡同,是一條呈東西走向的胡同,東起南鑼鼓巷,西止東不壓橋胡同。全長343米。明朝時稱雨籠胡同,清朝稱雨兒胡同,屬鑲黃旗。光緒年間鑲黃旗衙門曾在胡同北側。民國後沿稱雨兒胡同。雨兒胡同東入口並不十分明顯,由於這裡與南鑼鼓巷相交,開著許多樣式各異的特色店鋪,若不加留意,就會錯過了夾雜在商鋪林立中的雨兒胡同。這個牌樓是在西側,是南鑼鼓巷附近胡同唯一一個有牌樓的胡同。胡同人家的小門墩,整體形狀已經有所磨損,也可以看出年代比較久遠了。胡同的瓦,上面的紋路和「喜」字相得益彰。
  • 胡同裡的北京
    北京的胡同,第一個要想起的就是很久以前看的一本書,《城南舊事》,很多人也都並不陌生,這是我們這代學生小學語文課本裡要求的必讀叢書那時候讀的是小主人公英子在胡同中長大的過程中經歷的大大小小有趣的故事。小時候我腦海裡構想的胡同:大大小小,星羅棋布。陽光總照在某一條小路上,有人力車經過時,地上飛揚起些許的黃土,可惜想像力實在不夠豐富不能真正領會胡同中的奧秘。
  • 河南省南樂縣最大的私人博物館裡都有啥
    在一個晴空萬裡的日子裡,獨自騎車去了一次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初次騎車去河南,不過離冠縣也只有一百多裡地而已。之前就想挑戰一下,所以做了一些準備,並且搜到南樂縣名人單裡竟然還有相聲演員嶽雲鵬,他的老家便是嶽村集村,於是便打算去小嶽嶽的老家逛個村。
  • 胡同裡的咖啡館
    BARISTA SPECIALTY 大概位於胡同中間的位置,有一個大大的落地玻璃移門,在外面,就可以將咖啡館盡收眼底裡,這是一個透明的咖啡館。 店裡有好幾位老客,搬著電腦,擠在最角落裡,與咖啡師聊著天。 咖啡館不大,只有吧檯的座位和沿牆的一排。鋁合金銀 + 黑色 +白色,製造了一個讓人舒適的小咖啡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