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博士溺亡:導師和學生的關係為何如此扭曲

2020-12-13 騰訊網

博士生之死不能直接指嚮導師,但這段師生關係已然扭曲

自殺去世的博士叫楊寶德。按常理推斷,他本應該有個至少過得去的前程。去年12月26日,他被發現溺亡在西安灞河中。而他的女友把楊寶德的自殺行為,直接指向了他導師。女友認為,男友的女博導周某與此悲劇有關。「楊德寶在讀博士期間,周某經常安排他做PPT,打掃衛生,買東西……」

29歲的博士,何苦要走向死亡

說句實在話,這樣的指控力度太弱了。生死是大事,指控和生死有關的事,更是大事,如果想證明自殺博士的死因和老師的「變態驅使」有直接關係,目前的信息量是不夠的。

根據穀雨實驗室的報導,楊博士以前就有過自殺行為,曾帶著一包蟑螂藥奔赴秦嶺,「藥喝了,發現自己沒死。」而楊博士女友表示,他尋短見的那天下午,曾被導師周某批評了很久。

即使這樣,還是不能確定楊博士自殺的直接原因。死者並沒有留下遺書,我們並不能斷定,壓倒他的最後一棵稻草是什麼。

雖然不能指控導師的壓迫導致了學生自殺。但在這段師生關係中,有太多事情突破了老師的職權範圍和學生的應盡之責。根據中青報的報導,在微信上,周某有一個學生群,叫作「粉絲群」。在群裡,她曾對一個碩士生說,「老師要重點培養你,把你培養成我的博士,也好替我擋酒。」除了陪吃飯、擋酒以外,周教授對楊寶德明確提及或暗示的要求還包括:澆花、洗車、打掃辦公室、拎包、去停車場接她、陪她逛超市、陪她去家中裝窗簾等。

這會讓人有一種錯覺,這是老師的學生,還是老師的男朋友、玩伴、傭人?

只要過了本科階段,導師和學生的關係總有點不正常

可以總結一下現在中國的師生關係熱點話題圖譜。幼兒園階段是虐童,小學階段是家長不堪忍受老師的「變態作業」,中學階段是應試教育,本科階段似乎風平浪靜,而一旦過了本科,如果你不幸還在讀書,不管是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核心議題似乎變成了和導師間私人關係的問題。

2016年1月,南京郵電大學一名研三的學生從9樓跳下。在記者的調查採訪中,該學生生前多次跟同學抱怨「導師不讓畢業」。據了解,該研究生的導師,不僅不給學生做助教的交通補貼,而且還要收繳他們的實習工資,甚至還強行收取論文版面費。

南京郵電大學自殺的研究生生前與同學的聊天

2016年5月,華東理工大學一位研究生在自己導師的工廠工作時,因工廠爆炸而死亡。「暫緩發表論文,幫導師招待客人,每天必須在實驗室工作至深夜,去導師辦的工廠做工……」而他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按時完成學業,順利畢業。華東理工大學規定,碩士畢業必須要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死者在其研究的課題上,「已有所突破」,但是導師不讓他發表論文。

以上舉的這兩個悲劇,似乎都和導師不讓學生順利畢業有關。作為旁觀者,我們實在無法判斷,導師不讓畢業究竟是真的不合格而秉公執法呢,還是故意穿小鞋刁難學生呢?

但是,我們不難看出,導師和研究生之間,有一種扭曲的權威服從關係,一個導師,難道要因為學生給他擦皮鞋而對他的學業放鬆要求、放他一馬嗎?一個學生,難道因為怕導師給他穿小鞋而不敢拒絕導師的無理要求嗎?

有人形容,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係,是「比愛情還要複雜的恩怨情仇」。我們嚮往師生之間親密的關係,但事實可能並不是這樣,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副院長在2015年發布的名為《研究生與導師關係調查與啟示》的學術論文顯示,在生活困難時,被調查研究生首先選擇求助導師的僅佔9%,遠低於選擇「父母」的51%和「朋友」的34%。

最近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是高校反性騷擾運動,我們看到了一些案例的成功,比如長江學者陳小武被拿下,而他的身份正是北航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是不是可以思考下,中國高校之所以性騷擾相對普遍的原因,和導師和學生之間扭曲的關係是否有關?

喊「老闆」沒問題,真當作「老闆」也沒問題,但中國的老闆導師變了味

大家都知道,研究生對自己導師的稱呼是「老闆」。有些人喜歡在這個詞上做文章,其實沒必要,叫什麼不重要,把「老闆」改回「老師」,顯然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像美國有些大學的化工學院,就把化工企業作為科研基地,學生稱導師為「Boss」的現象亦不少見。

根據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光禮和其團隊的研究,國外的導師制度無非兩種,一種是歐洲的「導師制」,一種是美國的「老闆制」。導師制源自德國,就是師傅帶徒弟,它是言傳身教的絕對精英教育,在學生規模很小的情況下,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模式;而老闆制由美國開創,也就是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在一個團隊裡面只有一位教授和一群博士及輔助研究人員。負責的教授,用拿到的經費來支付團隊成員的開支。

而中國的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關係,名義上看,是歐洲的模式,實際上,是美國的「老闆制」。不過,周光禮教授可能忽視了,不管是美國模式還是歐洲模式,都有兩個前提。第一,學校或者學術委員會對導師有充分的制衡。第二,科研經費來自於競爭,而不是導師的人脈。

遺憾的是,這兩個前提,國內都不具備。第一,為什麼很多國內的研究生受了委屈,不敢向學校申訴呢?本質上,還是認為,學校和導師是一夥的,學術委員會是虛設的,學校是以「捂蓋子」為最高目標的,校長是政客是有政治企圖的。所以,還是忍著比較好。但是,國外高校的學術委員會,作為同行評價的組織形態,對導師職權使用狀況的監督、學生舉報申訴的及時排查,都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第二,科研項目的獲得和科研經費的使用,太不透明了。研究生諸項工作中,數量最多、分量最重的,是在科研的名義下接項目、做課題。導師通過自身人脈資源、學術影響力「拉活」,學生利用在校學習的時間「打工」。導師與學生不像師徒,更像老闆與僱工。研究生的求學與研究過程,就是為「老闆」不斷打工服務的過程。

中國的科研經費報銷,是從2006年開始,才稍微嚴格一點的。這是因為06年發生了一起非常丟臉的事,號稱中國第一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性能晶片「漢芯」,被證實只是將摩託羅拉公司的晶片表面的MOTO字樣磨掉,刻上「漢芯」標誌。這種富有想像力的學術造假,在長達3年的時間內,都卻沒有被發現,反而順利通過一系列的評審,向國家各部門成功申報項目四十多次,累計騙取撥款突破1億元。

從「漢芯」造假事件之後,中國才逐漸建立起科研經費報銷制度,包括實行事前預算評估、事中經費監督和財務檢查、事後財務驗收和審計等程序。但這幾年來,「貪、吞、套、騙、假」的科研違規依然時有發生。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意的是,能不能跟上一個有人脈有資源能搞到錢的導師,導師在意的是,學生是否聽話,能不能為我所用。所以,學生替導師幹私活,很容易變成理所應當的事。特別是一些理工科的導師,很容易接到一些私活甚至自己開廠讓學生無償打工,學生面對掌握自己生死的導師,有選擇權嗎?

碩士生取消論文,博士生取消統考,或許能改變失衡的師生關係

追溯「壓榨式」師生關係的形成,導師和學生之間不對等的權力關係和相應監督的缺乏是主因。而且,還有一個學術腐敗問題。主要有三點:1,學術造假;2,無償佔有研究生、博士生的勞動;3,科研經費使用不當。這三點,都在加劇本來就失衡的師生關係。

到底應該怎麼辦呢?除了一些顯然的措施外,其實可以考慮從研究生的畢業、招收入手。先看碩士研究生,不是有很多碩士因為論文的問題,對「老闆」非常忌憚麼?其實完全可以考慮,碩士研究生不用再搞畢業論文了。現在碩士論文的抄襲現象非常嚴重。而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都沒有寫畢業論文的必要,既浪費時間還產生大量學術垃圾,不如讓那些真正有志於學術的人在博士階段好好鍛鍊自己的學術能力。

再來看博士,很多博士之所以要對導師形成嚴重的人身依附,說到底還是對自身實力的信心不夠。我們認為,應該取消博士統考。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招生大多採用「初試外語+2門筆試+面試」的選拔模式。這其實又是高考和考研的延續。考生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準備,而卷面成績卻不能反映導師需要側重考核的能力。造成的結果是,「考進去」的博士在高校往往屬於不被重視的,導師經常抱怨所帶的「考進來」的博士太多。

「考試」不應再成為讀博士的方式

去年,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發布了新的招生簡介,明確表明,「從2018年起,學校不再組織統一的博士生入學考試」。想在交大讀博,要麼本科直博,要麼碩博連讀,要麼就只能進行申請然後指望考核通過了。這其實是好事。到了博士生階段,再談教育公平的問題,已經沒有太大的必要。招一個博士,是期望其能夠做出成果的,所以招生階段就應該是以研究成果為導向,而不是課程成績為導向。所以,如果不是中國的「水博士」太多,也不會造成和導師關係之間的大幅度失衡。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自殺博士與導師聊天記錄曝光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去年12月底,西安交通大學在讀博士研究生楊寶德在西安冰冷的灞河水中溺亡,警方已經排除他殺,而從楊寶德家人及女友從他生前許多跡象判斷,楊寶德應該是因壓力過大選擇了輕生之路。其實早在九天前,此事就在社交媒體上被熱議。楊寶德的女友李欣(化名,微博@追尋楊寶德新)認為,男友的悲劇與其女博導周某有關。
  • 反思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1月19日,西安交通大學回應該報導稱,楊寶德的博士生導師周筠確實存在讓學生到家裡打掃衛生、陪同超市購物、洗車等行為。校方已對周筠進行嚴肅批評教育,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取消了周筠的研究生招生資格。 新聞報導: 寒門博士之死 西安交大博士生溺亡 校方停止其博導招生資格
  • 西安交大博士溺亡背後:曾因被女博導批評,喝蟑螂藥自殺未遂
    2017年12月25日,楊寶德從西安交大的學生公寓出走,第二天,失聯的楊寶德溺亡於西安灞河。警方出具的「公民死亡證明書」顯示,排除刑事案件。   曾自殺未遂   吳靜發現楊寶德渾身是傷的前一天晚上,楊寶德就曾嘗試自殺。
  • 西安交通大學又出大事了!湖北籍博士自殺身亡,女友指不堪導師奴役致其輕生!
    離開學校失聯一天後,在讀博士研究生楊寶德被發現溺亡西安灞河中。1月8日,死者楊寶德的哥哥楊寶佳,以及西安交大新聞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據了解,楊寶德生前系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系在讀博士研究生。今年28歲。另據當地警方調查,已排除刑事案件。
  • 交大公布自殺博士導師處理結果,嚴肅批評教育,新華社稱拿研究生當什麼了!
    同時,根據《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學籍學歷管理規定》,研究生學滿1年後,對其他學科專業有興趣和特長的,有權根據自身學習科研狀況或創業需求,申請轉導師、轉專業一次,轉導師申請無需原導師籤字。2015、2016、2017年,西安交大成功轉導師人數分別為200人、219人、及305人。
  • 中科院系統博士:每月飛一萬多公裡去做導師的項目
    原標題:博士生與導師:要契約精神,不要山頭主義本報記者張蓋倫博士生和導師究竟是什麼關係?近日,這一話題因一起自殺事件再被聚焦。西安交大博士生楊寶德疑似跳河溺亡,他的女友吳靜成了鬥士,貼出了男友和導師的聊天記錄截圖,直指導師要為男友之死負責。
  •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後的反思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後的反思  安徽華圖 劉敏  事件回顧:2017年12月25日18時左右,西安交大藥理學博士楊寶德因不堪其博導周老師的奴役在滻河溺水身亡總體而言,發達國家大學的博士導師,其導師職權是被限定的,導師不能布置學生完成超出學業、學位論文之外的任務;布置額外的任務,需徵得學生的同意,且按聘用員工支付相應的報酬,否則,導師的行為會遭到倫理委員會的審查。
  • 寒門博士之死:與導師聊天記錄曝光,畫風不忍直視,網友怒了!
    17日,中青報《寒門博士之死》一文引發輿論關注。這位年僅29歲的博士在2017年聖誕節的那天獨自離開了校園,他沒有帶手機沒有帶錢包,也沒有跟任何人說過自己要去哪,就在之後沒多久,他被發現溺亡在了西安的灞河水裡。
  • 西安交大博士生自殺隱情:人才成家僕?
    最近,網絡上都在討論西安交大博士生自殺的新聞。我想一個博士生的價值自不必多說,也有人好奇,說西安交大的博士生啊,拿得多牛啊,眼看著就要到人生巔峰了,怎麼好端端的就自殺了,真是想不開。據自殺博士生楊寶德的女朋友稱,楊寶德自殺,主要原因是受到其導師的壓迫。導師和學生,原本只是正常的師生關係,但是據楊寶德的女朋友稱,楊的導師經常把楊當「家僕」使。
  • 一位延期博士的苦惱:我的導師為何如此偏愛在職博士?
    但是,在博一快要結束,導師突然給我們幾個學生開了個會。會上導師的主要意思就是下學習會有2個在職博士進入師門學習,這兩個在職博士的基礎比較差,但是很聰明,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在學習上多幫助一下他們。我們幾個學生自然連連點頭,沒覺得有啥不正常。在我博一結束的那個暑假,導師召集師門的所有人和那兩位在職博士一起吃了飯。
  • 上海交大本是西安交大的一小部分,為何現在實力遠超西安交大?
    在我國高等教育歷史上,「交通大學」可謂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今有五所交通大學號稱「交通大學」嫡系,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上交和西交,而上交和西交之間又有著難解難分的關係。上海交大本是西安交大的一小部分,為何現在實力遠超西安交大?
  • 學生與導師之間,到底該如何相處?
    2017 年 12 月 26 日,年僅 28 歲的西安交大在讀博士楊寶德被發現在灞河溺亡,其女友發文稱「名校博士不堪導師奴役自殺身亡,導師冷漠無情不聞不問」,稱楊寶德此前曾想自殺但被阻止。2018 年 3 月 26 日,武漢理工大學三年級研究生陶崇園,從五層宿舍樓頂天台墜落。事發後,陶崇園家屬在其電腦中發現了一個文件夾,裡面保留了自 2017 年 10 月以來所有與王攀有關的聊天記錄和郵件往來。
  •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生活比你想像的難得多
    之前西安交大博士溺亡事件刷屏了,很多人覺得學生給老師免費幹活天經地義,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輕盈地度過這一生。就像電影《銀魂》有一句話,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可這一切,都在他讀博換個導師後,改變了。導師每天給他安排各種雜事:給朋友的孩子補課、拖地、換窗簾、擦車、陪逛超市、拎包、擋酒,不一而足。他再也沒能做出像樣的科研成果,他給讀碩時的導師發過一次簡訊說,「自從轉了導師,每天都活在痛苦之中,本來性格並不開朗的我開始變得沉默抑鬱.我不會拒絕人,老師讓我幹的合理的不合理的事我都去幹了.這導致我自己的事一事無成」。
  •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這個世界從不需要以死相拼的人
    29歲的楊寶德是西安交通大學藥理學博士生,他原本計劃著和女友一同出國留學,卻在聖誕夜跳河自殺,而死因與他的導師有關。 據說,這名博士生在生前經常被他的導師拉去擋酒、拎包、去她家打掃衛生,還幫她擦車。 於是網絡上湧現了一邊倒的言論:「寒門博士不堪女導師奴役自殺」「西安交大醫學院博士被其導師逼死……」「名校博士不堪導師奴役自殺身亡,導師冷漠無情不聞不問」「寒門博士之死
  • 交大西遷60多年了,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現在是什麼關係?
    同宗同源的親兄弟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之間的關係是具有非常深的歷史淵源,如果追溯兩所大學的根基的話,可以說這兩所高校起源於同一所大學。比較重要的校慶活動是一起舉行的,並且上交和西交會互換學生培養,每年上交也會給西交提供大量研究生面試名額。
  • 西安交大自殺博士被罵矯情 指責受害者良心不會痛麼
    可是如果碰上了不良導師呢?西安交大在讀博士楊寶德自殺了。他生前遭到了導師的奴役和精神壓迫,他死後被「大V」罵矯情,「太把自己當回事」。導師到底要負多大責任不說,自殺是真的,導師的壓迫也是真的,學校已經停了她的招生資格。跳出來指責受害者,你的良心不會痛麼?六六老師,你說是不是?
  • 西安交大張朝暉博士團隊開發出國內首款檢驗檢疫機器人
    「優艾智合」是一個年輕的團隊,他們來自「交大系」,由四位博士在讀的聯合創始人帶領學弟學妹們用兩年的時間研發製造出目前的「專業自主巡檢移動機器人」,主要應用於城市公交車輪胎的金屬異物探測。還有一個絕招,那就是輪胎磨損檢查。
  • 上交大博導辱罵學生,背後的緣由發人深省
    近日,有網友爆料,上海交大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倪某,在學術交流群裡發出要求學生無休工作的辱罵言論。網傳截圖顯示,在一個名為「基礎模型重大創新小分隊」的微信群中,博導倪某不斷發生令人髮指的辱罵言論,箇中措辭不堪入目。激怒倪某咆哮的原因是因為學生想要休息,而倪某認為學生沒有資格休息,進而導致倪某發出如此令人毀三觀、大跌眼鏡的言論。
  •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生活其實比你們想像的難得多
    2018年1月25日,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平常的一天,但是對於西安交大的楊寶德來說,是人生中的最後一天。這一天,他沒有帶手機、錢包、身份證,一個人從學生公寓走出來,和所有的人失聯。第二天,楊寶德的屍體在西安灞河發現。
  • 上海交大博士生導師壓榨辱罵學生:垃圾!你有什麼資格需要休息
    導語:上海交大博士生導師壓榨辱罵學生:垃圾!你有什麼資格需要休息 從小學一路讀到博士,需要很多的精力以及對學習和科研的熱情,導師的水平也直接決定了博士期間個人發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