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歷史上首位狀元 治水能臣徐奭

2020-12-20 溫州新聞網

  徐奭中狀元後宋真宗敕給的聖旨抄件

  泰順嶺下沙墩徐奭墓遺址

  有著千年歷史的泰順廊橋

  27歲,他就高中狀元,而且還是溫州歷史上的首位狀元。他的名字叫徐奭(音「是」),可能有很多人都不熟悉,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古代鄉賢。

  在泰順縣城城東方向,有一條名為「狀元嶺」的古官道,相傳因宋代狀元徐奭曾多次往返於此而得名。這條泰順最早通往溫州城的官道,始建於唐代,被稱為「溫州大路」。

  一千多年前,少年徐奭隨父徐駿,從泰順木棉村遷至嶺下村,又從「溫州大路」走出了大山,開始了他精彩的科舉之路。

  27歲成為溫州史上首位狀元

  徐奭(985~1030),字武卿,出生於瑞安義翔鄉五十九都木棉村(今泰順司前畲族鎮溪口村一帶)。遷至嶺下村後,徐家在今垟疇村建立田莊,稱徐莊;在今書院村建有專供族內子弟讀書的徐家書院。

  少年時期的徐奭和弟徐奕、徐達及堂兄弟一起在徐家書院學習。徐奭少時聰慧過人,能熟背《論語》《春秋》《禮記》等經典,並能融會貫通。及長,在家鄉娶妻,育有長子未艾、次子添和少女。

  北宋時期,福建一帶名人輩出,人才薈萃,書院眾多,科舉上榜率高。宋鹹平元年(998)閩人葉齊高中文科狀元,福建遂成各地學子夢寐求學之地。徐奭結婚生子不久,為求良好的學習環境,便和弟徐奕隨父移居閩地。

  在閩學習期間,得益於良好文化氛圍的滋潤,徐奭學業大成。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徐奭在建州(今福建省建甌市)參加發解試。同年秋,他前往汴京(今河南開封),三個月後參加由禮部主管的省試,高中省元。翌年三月,參加由宋真宗主持的殿試,徐奭一舉奪得狀元,時年27歲,為溫州歷史上首位狀元。

  歐陽修曾為他留下千年名句

  徐奭的殿試答卷並沒有流傳下來,所幸歐陽修《歸田錄》中保存了他的試題《鑄鼎象物賦》中的兩句:真宗好文,雖以文辭取士,然必視其器識。每御崇政賜進士及第,必召其高第三四人並列於庭,更察其形神磊落者,始賜第一人及第。或取其所試文辭有理趣者,徐奭《鑄鼎象物賦》:「足惟下正,詎聞公餗之欹傾;鉉乃上居,實取王臣之威重」,遂以為第一。

  徐奭因這兩句深有理趣,而被真宗欽點為狀元。徐奭殿試的名句「為時人所推重,名噪天下」,後人將其解讀含義如下:鼎足平正,沒有聽說鼎中之美食傾斜倒掉的;王朝永固,取決於君王大臣的威嚴重信。

  高中狀元後,宋真宗給他下了一道聖旨。千年過去,聖旨實物已失,所幸泰順《仙居(徐氏)祖傳歷代祖宗畫像》題款,留下當時的榮耀:「敕狀元徐奭皇帝制曰:竊惟入侍經筵,必資多聞博學之佐;出使藩臬,宜簡窮材碩德之臣;非聞望素優,曷得吏民帖服?今科一甲進士徐奭龍首高登,蜚聲唧唧,鰲頭獨佔,鴻譽魏魏,不特海內惟尊,抑亦天朝倚重。茲特委爾榮行,須朕簡命,宣我威信,俾國體之共尊,振爾紀綱。令君命其不褻如,朕親臨爾其懋哉!大中祥符五年八月。」

  從一帆風順到跌入低谷

  狀元徐奭進入仕途被授蘇州通判,任滿後召試入館,除授著作佐郎、直集賢院。館閣是王朝的儲才育才之地,作為進士及第第一人,徐奭的入館,正表明了宋王朝對他的器重和期望。

  館職清閒而前程遠大,徐奭入仕之初,可謂一帆風順。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天禧二年科場舞弊案事發,徐奭的政治生涯,瞬間跌入低谷。

  天禧二年(1018)年,徐奭任開封府發解試考官。考試結束後,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或許是因人請託,徐奭竟「潛發封卷視之」。因私拆試卷事發,被貶為洪州(今江西南昌)監當。由直集賢院的清優之位,被貶為洪州酒類專賣事務官,幾乎是一貶到底。

  太湖治水,得到朝廷嘉獎

  所幸徐奭在洪州監酒的位置上並未蹉跎過久,從文獻的記載來看,至遲在天禧四年(1020),徐奭已經重回朝廷。這一年,他參加了注釋真宗御製文集的工作。

  宋仁宗即位(1023)後,徐奭調任蘇州通判,不久升任為兩浙轉運使。作為南方最發達之地,兩浙路是北宋中央財政的重要支柱,所謂「兩浙之富,國用所恃」,由此看來,宋廷將「經度一路財賦」的兩浙轉運使一職授予徐奭,也確可稱得上委以重任了。

  徐奭在擔任兩浙路轉運使時最大的政績就是治理太湖。

  宋仁宗天聖元年(1023),太湖地區再次發生水災。是年,「蘇州太湖塘岸壞,及並海支渠堙廢,浸民田」,八月,宋廷詔令徐奭和淮南、江、浙、荊湖制置發運使趙賀「領其事,伐石增堤,浚積潦,自吳江東赴海」。

  由於興修水利有功,徐奭得到朝廷褒獎,升遷禮部郎中,知制誥,負責起草詔令。

  以豐富經驗成功治理黃河水患

  徐奭在任知制誥期間另一值得關注的事,則是在滑州參與治理黃河水患。天聖五年十月乙未,宋廷遣徐奭前往滑州祭告黃河。

  滑州,在今河南滑縣東南,位處黃河下遊地區。是唐宋時期河患最為集中的地段之一。宋廷耗時十幾年,終於將黃河大決口堵住。依慣例,治水成功後須得遣使祭告神靈。

  徐奭這回的差遣,應該說很是輕鬆。但徐奭到了滑州以後,並非是祭告一回便告了結,而是以他豐富的治水經驗發現隱患。並於十二月十二日上書云:「近至滑州魚池埽,最是緊急,聞得舊有減水河,望令開浚埽。」徐奭的建議得到了朝廷的重視,「詔滑州相度,本州島言應役夫二萬八千餘,一月工畢。或以兵士漸次興功,計役萬二千人七十日。詔差軍士興葺之。」

  卒於開封府尹任上,年僅44歲

  徐奭在知制誥任上表現出多方面的才幹,然而很長時間內沒能得到升遷。直到天聖六年才由宮內直接下旨,擢拔為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

  從翰林學士選任宰輔,是宋代一項行之有效的選官制度,《石林燕語》卷七即云:「祖宗用人,多以兩省闈要,而翰林學士尤號清切,由是登二府,十常六七。」徐奭還兼領權知開封府的重要職位,洪邁《容齋續筆》卷三「執政四人頭」條云:「國朝除用執政,多從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御史中丞進拜,俗呼為『四人頭』。」可以說,徐奭很有機會升至宰輔之位,只可惜他於天聖八年九月暴卒,未能完成這最後的輝煌一步。

  天聖八年(1030)九月,徐奭暴病死於任上,年僅44歲。死後,朝廷封他為晉寧侯。歸葬故裡,墓在泰順嶺下沙墩。

  據說,泰順嶺下村尚有「照坪」「樓前」「魚塘底」「荷花池」「馬欄基」「馬欄底」「馬欄前」「馬欄道」等地名,這些都與當年徐奭可能在嶺下修建過一座規模宏大的府宅有關。

  七十多年後,宋徽宗賜其號「衝晦先生」。

  徐奭之後,泰順在宋代人才輩出

  徐奭高中狀元後不久,其弟徐達18歲進士及第,初任杭州於潛縣丞,後任梅州知府。其大弟徐奕及子徐盛、徐戍在建州山表安家著籍,父徐駿和徐達返回原籍。

  自徐奭之後,泰順在趙宋之際「文物漸盛,科甲肇興,人才輩出」,出現了以科舉而著名的九個大族。

  作為溫州歷史上的首位狀元,徐奭對泰順乃至溫州文化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影響。

  來源:洪之淵《溫州首位狀元、北宋能吏徐奭》、泰順文化《溫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泰順狀元故裡 粬酒飄香
    泰順狀元故裡 粬酒飄香 2020/12/01 06:19 來源:溫州日報甌網 編輯:遊歷 瀏覽:1292
  • 這些金榜題名的狀元郎,後來是否都成了人生贏家?
    中國古代科考,中狀元無疑是讀書人的最高夢想。瑞安歷史上出了多少狀元?這些「學霸中的學霸」後來是否都成了人生贏家?請聽小編一一道來。1他27歲成為溫州史上首位狀元  第一位先說說徐奭(音shì),他是溫州歷史上第一位狀元,亦是宋代119位狀元中唯一被封侯的人(晉寧侯)。
  • 周末去逛狀元街,做紅粬酒,吃狀元宴啦!
    ——清《分疆錄》   2020年11月29日   「狀元故裡 粬酒之鄉」   泰順縣司前畲族鎮第六屆狀元紅粬酒文化旅遊節   將在司前狀元村盛大舉行啦   溫州歷史上曾出過7名文科狀元   第一個文狀元就是徐奭   也是北宋年間溫州首位狀元   徐奭故裡——司前畲族鎮狀元村(溪口)   也因而被賦予「狀元村」的美稱
  • 29省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和他們後面藏著的秘密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狀元是誰?|各省首位狀元故裡與考場地分布圖|28位考生故裡,北到白山黑水,南到寶島海南,大部分要跨越千山萬水方能抵達京城考場。宋代甌寧(今福建建甌)籍,28歲時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壬子科奪一甲第一。
  • 歷史上,大禹,是如何治水的?
    歷史上,著名的洪水,更是不在少數。其中,最為有名的,與洪水相關的神話故事,莫過於大禹治水。話說在上古時代,黃河泛濫,鯀(大禹之父)、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負責治水。據說,當年,堯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區,就已經因為黃河泛濫,莊稼被淹、房屋被淹,中原百姓流離失所,背井離鄉。
  • 歷代徐氏狀元錄!徐家人頂起!
    徐洪叔父,系唐朝狀元徐晦祖叔父、中華徐氏歷史上第一位狀元。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癸酉科狀元及第。與唐代進士閩縣令黃謠同榜,該榜共取進士二十五人。徐徵天性剛直,忠貞不渝,歷官福建安平主簿、晉江縣丞兼少監之職,後被奸臣所害,卒於福建晉江寓所灣海興勝裡長源堡徐宅(後稱徐厝),不顯而終 徐晦 (760-838),字大章,號興勝。
  • 歷史治水名人那些事
    日前,水利部官網公布首批12位「歷史治水名人」,這當中大禹、李冰、王景、潘季馴、郭守敬、西門豹是歷史課本中耳熟能詳的治水人物;孫叔敖、林則徐政名顯赫,蘇軾是文壇翹楚,也都是知名人士;但作為專業治水達人,馬臻、姜師度、李儀祉三位則聲名不顯,超出了大部分人的認知範疇。
  • 溫州最年輕的文狀元!年僅23歲
    ▲狀元巷木待問中狀元時年僅23歲,是溫州最年輕的文狀元。南宋49名狀元中,比他更年輕的只有18歲的汪應辰、22歲的張孝祥。木待問還與南宋溫州第一狀元王十朋交情深厚,兩人相隔6年相繼中狀元。相傳南宋乾道二年(1166)溫州發生大水災,王十朋和木待問聯名向朝廷請求賑濟溫州災民,鄉人感恩建王木亭以紀念兩位狀元。
  • 溫商厲育平捐千萬助溫州治水 稱等日子好過再捐
    溫商厲育平捐千萬助溫州治水 稱等日子好過再捐   中新網溫州2月8日電 (記者 張茵)「看著溫州的水環境被汙染了,我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趁此次世界各地的溫商們都在,我代表我個人及家人首捐一千萬元助推溫州五水共治,等我企業的日子好過了再捐」。
  • 莆田徐氏:耕讀傳家,人才輩出,狀元世家
    莆田徐氏耕讀傳家,人才輩出,狀元世家06月09日 15:00   來源:福建僑報莆田延壽村是歷史文化名村,也是入莆徐姓的肇基地。據統計,中國歷史上自唐至清僅產生638名文狀元,而莆田徐氏宗支就先後出現徐晦、徐寅、徐奭、徐鐸4位狀元,堪稱「狀元世家」。宋神宗因此詔令在延壽村立狀元坊以旌表。至於莆田徐氏傳裔中科第暢達,得中進士者,更是比比皆是。
  • 29個省史上首個狀元,透露了科舉發展的秘密
    科舉存在1300多年產生的狀元總數,因統計口徑和掌握資料多少不同,說法不一,大約有600位左右。各省人民有沒有想過:你家鄉歷史上的第一位狀元是誰?通過查找資料,大地理館找出了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有記載的第一位狀元,並製作了相關地圖。
  • 中國歷史上八大武狀元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可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產生了592名狀元,加上其他短命政權選考的狀元以及各代的武狀元,中國歷史上總計可考的文武狀元為777人。眾所周知,武狀元是中國古代武科舉中的佼佼者。在我國古代,稱考取武進士為「跳龍門」。李白曾說過:「一登龍門則聲譽十倍」。
  • 上遊•文薈丨古代治水那些事兒 · 歷代能將丨12位歷史上治水...
    歷史治水名人大   禹    孫叔敖    西門豹   李   冰王   景    馬   臻    姜師度   蘇   軾郭守敬    潘季馴   李冰修建都江堰充分體現了尊重自然、因勢利導、因地制宜的理念,通過工程合理布局,以最小的工程量成功解決了分水、引水、洩洪、排沙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傳統治水哲學,都江堰也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工程的典範。王景
  • 給你十票,選出你心目中的歷史治水名人!
    ,旨在通過推出一批歷史治水名人,詮釋「忠誠、乾淨、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內涵要義,增強新時代水利精神的說服力、感召力,使新時代水利精神成為激勵幹部職工的強大精神力量。快來點擊「閱讀原文」一起為你心目中的歷史治水名人投票吧! 歷史治水名人候選人大禹 禹,約出生在公元前2000多年左右,姓姒,名文命。
  • 浙江省首位盲人考生有望被溫州大學錄取
    原標題:填的第一志願比投檔線高出2分 我省首位盲人考生有望被溫州大學錄取 從今年高考開始,我們一直牽掛著寧波慈谿20歲的考生鄭榮權。 他是浙江省首位用盲文參加普通高考的盲人考生,視力僅0.05。雖然從小讀的是盲校,但參加普通高考是小鄭多年的夢想。
  • 貴州歷史上第一位文狀元後來怎樣了?
    在殿試中趙以炯獲一甲第一名成為狀元。這也是雲貴兩省以狀元及第而奪魁天下的第一人,貴州歷史由於開發較晚,自然條件惡劣,人才匱乏,和其他省份相比,出的科舉人才少之又少,特別是舉人,狀元之類的人才,清代幾百年間,貴州就出現過「三狀元一探花」,康熙年間的武狀元曹維城,光緒年間的夏同龢和楊兆麟,這種情況還不及河南,浙江,江蘇這些文化大省的零頭。
  • 「浙南水鄉」溫州:全市總動員 全民治水全民護河
    浙江八大水系中的甌江、飛雲江、鰲江,維繫著我省第一人口大市溫州900萬人的生活、生計。但是,幾十年粗放式的工業化進程和不良的生產生活方式,導致我們賴以生存的水正在變混、變黑、變臭。痛定思痛,一場全民治水的攻堅戰,正在甌越大地如火如荼地展開。
  • 系列報導36 | 嘉應觀:中華民族千年治水的印記
    歷史上的黃河多次改道,有記載的大大小小的改道便有1600餘次,每次改道必然帶來周邊文化環境的改變,不斷更迭的環境又造就了眾多新文化。武陟,是黃河中下遊左岸分界點,黃河河道由此開始變幻無常。而嘉應觀正處在這個分界點的關鍵點上。
  • 為文作詩還會治水,蘇軾入選水利部第一批「歷史治水名人」
    其中最讓網友熱議的是這個12人名單中的蘇軾,人們驚訝的是,一位文學大家居然還是「歷史治水名人」。蘇軾的這個雙重身份超出了很多網友的知識範疇。蘇軾不就會寫詩為文嗎,難道還會治水?不只是不必驚訝於蘇軾既會寫詩,又能治水,大凡歷史上稍有一些責任感和有所作為的政治人物、官員、專家和科研人員,都在歷史上留下了善治水並解決民生疾苦的美名,蘇軾只是其中一員。
  •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狀元是誰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李肖肖  以詩書傳家的傅姓人,歷來不缺名人,也不缺狀元。比如著名的清朝首位狀元、一代「帝師」傅以漸。  在傅姓宗祠內,從四言起都有通用聯。其中七言通用聯是「學士科舉列榜首, 巾幗鼎甲第一名」。「學士」指的便是武英殿大學士傅以漸,「巾幗鼎甲第一名」則是指女狀元傅善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