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失3000億市值寶座!忙著解釋澄清後,「眼科茅臺」仍逆市跌落,本周...

2021-01-17 中國財富網官方

與抗疫名醫艾芬的醫療事故糾紛讓愛爾眼科登上了2021年第一個交易日的人氣榜首位。不過,這種「人氣」顯然並不能給公司股價帶來好處。

1月4日一早,愛爾眼科通過其官方微信、微博回應稱,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開盤後,公司股價仍大跌逾10%,此後略有回升,截至午盤痛失3000億市值寶座,半日蒸發14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愛爾眼科對於新年第一個交易日的「股價滑鐵盧」似乎早有預料。4日清晨,董秘吳士君便在媒體採訪時表示,即使股價短期有波動應該也不會改變長期趨勢,眼科賽道仍坡長雪厚。

3000億市值寶座沒了

3000億市值得而復失,只隔了一個元旦假期。

2020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愛爾眼科收漲1.41%,股價再創新高,市值突破3000億關口;而2021年第一個交易日,在創業板指大漲3.67%、727股「開門紅」的情況下,愛爾眼科卻成了「唱反調」的那個,市值滑落3000億寶座。

截至午間收盤,愛爾眼科報71.36元/股,跌4.71%,市值2941億元,半日成交61.76億元。不過公司股價雖然滑坡,但與市場普遍預期的「20cm」的跌停板相比,跌幅仍十分克制。

圖片來源:Wind

「愛爾眼科是機構抱團的牛股,只要機構之間不產生重大分歧,股價走牛的趨勢暫時不會改變,但一旦出現巨量成交,機構產生分歧,則股價短期可能急跌。」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丁臻宇告訴中國財富。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周,愛爾眼科還有0.32億股即將解禁,解禁市值達到23.66億元。對此,丁臻宇分析,醫療事故糾紛疊加解禁股壓力,預計愛爾眼科的短線表現不容樂觀。

「艾芬失明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關」

新年開局失利,抗疫名醫艾芬曝光的白內障手術風波顯然是愛爾眼科的最大「黑天鵝」。

2020年12月31日,因此前抗擊疫情而廣受關注的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在社交網絡發文稱,自2020年5月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進行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治療白內障後,視力更差,甚至出現視網膜脫落,「右眼幾近失明」。她認為比起2.9萬元治療費用的晶體手術,自己更需要的是幾百塊錢的雷射治療;並同時披露愛爾眼科術前檢查不仔細,未及時發現視網膜問題等不規範行為。

當晚,武漢愛爾眼科醫院便在其官方微博聲明,艾芬的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其中,由「患者自主提供」的三甲醫院術前B超和OCT檢查結果均顯示眼底視網膜平復;術後複診結果也顯示,患者視力較術前明顯提升,眼底視網膜平復。

針對該聲明,艾芬於2021年1月1日下午回應,「1.不是自行提供的術前B超和OCT結果,是根據愛爾的要求在我院做的。2.這兩個檢查有沒有異常和眼底視網膜平復不是一個概念;3.我的白內障病變程度很輕,根本遮蓋不了視網膜周邊。4.希望愛爾醫院公布我的正確的術前白內障照片。」此外,艾芬還表示,「希望愛爾有一個誠實解決問題的態度,而不是私下想找我『聊聊』。」

1月2日上午,愛爾眼科通過其官方微信表示,集團對此事件高度重視,已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於2021年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

1月3日,公司董秘吳士君在接受紅星資本局採訪時表示,由於艾芬的白內障遮擋,現行醫療條件並不能檢查出艾芬眼底視網膜的問題。

1月4日早間,愛爾眼科分別在其官方微信、微博發布《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表示艾芬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其手術過程順利,無併發症;視網膜脫離發生在白內障手術5個月後。

不過該報告也同時指出,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在診治過程中的確存在僅有術後第一天的複查記錄、未明確交代術後複查時間、術後其他時間的複查未掛號也未作病歷記錄,以及主診醫生未按醫院規範規定及時上報不良事件等問題。

同樣在4日清晨,吳士君接受媒體採訪稱,目前仍未與艾芬取得直接聯繫,希望能有機會與其直接溝通,為她請全國的專家進一步會診和診療,公司也願意一起請權威第三方鑑定。

董秘:股價短期波動不改長期趨勢

對於4日開市的股價表現,吳士君已提前給市場打下「預防針」,表示即使股價短期有波動應該也不會改變長期趨勢,眼科賽道仍坡長雪厚。

針對董秘的這一表述,丁臻宇認為,雖然「表達很藝術,但『坡長雪厚』也從側面說明公司前行難度不斷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的醫療事故風波中,艾芬所做的「高端多焦晶體」曾作為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業務升級的「轉型案例」被提及, 而白內障手術自2018年以來一直佔到愛爾眼科收入的20%左右,毛利率維持在40%左右,是公司的最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不過,由於2020年疫情影響,愛爾眼科白內障手術的毛利率截至去年6月已降至31.06%,一季度期間,公司業績也曾出現大幅滑坡,在此期間股價持續震蕩。

自2009年登陸創業板至今,愛爾眼科通過聯合社會資本設立多隻產業併購基金進行擴張,截至2019年底共計擁有境內醫院105家、門診部65家,產業基金旗下醫院275家、門診部37家,實現了市值從69億元到3000億元、營收從6億元到99.9億元的飛躍,但同時,公司在瘋狂併購過程中也已多次遇到醫療糾紛。

2014年6月,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就被曝出有10天內2名病人相繼死亡;2019年,有網友在知乎曝光成都愛爾眼科違規為曾是抑鬱症患者的自己做了近視手術;此外,瀋陽、重慶等地的愛爾眼科醫院也曾發生過類似事件。

在去年12月29日的機構調研中,愛爾眼科在回答「如何把控醫療事故」的問題時曾表示,醫療質量是愛爾的生命線,公司醫療質量一直把控得很好,一些標準高於國家標準,並落實到位,所以事故率和糾紛率極低,風險控制體系不斷完善,公司也投保了醫療責任險。

今日盤前,吳士君重申,這些年,愛爾眼科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對醫療質量和服務質量更加重視。「當然了,隨著醫院業務量增大,任何醫院都可能會出現疏漏。這次事件,也促使我們進一步彌補缺陷,在更高標準上提高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所以說,也不完全是一個壞事。」

原文轉自:中國財富幫

相關焦點

  • 淨買茅臺29億,還逆市加倉這個板塊
    隨著年底銀行結算等需求增加,市場資金層面相對偏緊,A股本周連續調整,上證指數跌近百點,之前創歷史新高的滬深300深度回調3.48%。但北上資金本周卻逆市淨買入69.59億元,可謂是在區間高位接盤,這已經是連續第6周淨買入。分市場看,本周北上資金大幅加倉滬市藍籌股,小幅淨賣出深市成長股,其中滬股通淨買入73.27億元,深股通淨賣出3.68億元。
  • 金融投資報:茅臺市值衝頂 A股「第一方陣」太過寂寞
    來源:金融投資報6月2日是A股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這一天貴州茅臺盤中市值超越工商銀行(港股01398),引發市場一片驚嘆。早在幾年前就有券商研究院發出感嘆,茅臺市值超越整個軍工板塊,但當時並未引起多少關注。
  • 北上資金抄底銀行股 逆市淨買入逾10億元
    隨著年底銀行結算等需求增加,市場資金層面相對偏緊,A股本周連續調整,上證指數跌近百點,之前創歷史新高的滬深300深度回調3.48%。但北上資金本周卻逆市淨買入69.59億元,連續第6周淨買入。其中淨買入銀行股超10億元。
  • 創業板市值第二大公司易主了!
    其中「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漲超6%,金龍魚漲超5%,市值正式超過邁瑞醫療,坐上「創業板二哥」寶座。上市僅兩個月金龍魚躋身「創業板第二」12月21日,創業板指早間高開後持續拉升,全天大漲3.66%。之後小幅回落盤整,但尾盤大幅拉升,一度漲幅超140%,報收56.00元/股,全天漲幅117.9%,總市值超過3000億元,打敗愛爾眼科、智飛生物、億緯鋰能、溫氏股份等一眾牛股,直降創業板第三的位置。隨後金龍魚股價震蕩上升,自上市以來漲幅超過250%,市值暴增超3500億。
  • 愛爾眼科澄清醫生視網膜脫落事件 市值一天蒸發275億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4日訊 1月4日,愛爾眼科(300015.SZ)股價大跌。4日開盤,該股報71.00元,跌幅5.19%。截至今日收盤,該股報68.22元,跌幅8.91%,成交額111.50億元,總市值2811.70億元,市值較前一交易日蒸發274.91億元。
  • 市值突破1400億,愛爾眼科的估值頂在哪?
    愛爾眼科的市值突破了1400億,估值已處於高位的它仍然受到了資本的熱捧,而依靠外延式併購擴張規模的陳邦稱在不久的未來內生增長將取代外延式併購。外延式併購真的能取代內生增長嗎,內生增長的估值又是否能同規模相匹配?A股有這麼一群股票,他們靠著併購將資產做大,靠著一二級利差,用「清粥兌米」實現外生增長。
  • ...市值蒸發275億,併購基金「雙刃劍」下愛爾眼科財務壓力隱現
    愛爾眼科是否診療恰當暫時還難以得出結論,2021年第一個交易日滬指站上3500點,但受此消息影響,愛爾眼科開盤即大跌,下午收於每股68.22元,最終跌幅達8.91%,開盤首日市值蒸發275億。截至1月4日收盤,愛爾眼科總市值達到2812億,相較於上市首日的69億,上漲超過40倍。
  • 茅臺市值「飛天」,「民族奢侈品」的大旗扛還是不扛?
    2017年5月24日,貴州茅臺(600519.SH)盤中創出456.48元的歷史新高,市值達5734億元。2016年,貴州省GDP為1.17萬億,貴州茅臺市值相當於全省GDP的49%。2017年5月10日,貴州茅臺董事長袁仁國在「CCTV中國品牌榜」啟動儀式上說:「把普通工薪階層老百姓喝得起、承受得了作為價格高低的重要鑑定標準。」
  • 茅臺市值突破1萬億元,你還敢下手去買茅臺股票嗎?
    其實這個懸念的解開也只是時間的問題,1月15日,貴州茅臺的最高股價就已經達到799.06元,距離800元只有一步之遙,市值也在昨天一度輕鬆破了萬億大關。時間若回到去年年初,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夠預測到,這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這家在貴州的酒業集團從不到5000億,躥升到1萬億。這比國內很多網際網路巨頭的市值還高。
  • 曾豪言3000億市值,如今僅200億,「中國的3M」何以墜落?
    該公司八年間成長為A股赫赫有名的「白馬股」,市值最高超千億元。四年前,鍾玉更是豪言,康得新市值將會達到3000億元。   但過去兩個月,這家曾備受資本追捧的明星公司急速墜落,市值縮水60%。   過去一年多,康得新股價從最高的26元,跌至1月23日的5.73元,市值蒸發逾800億元。
  • 知名醫生在愛爾眼科治療後右眼近乎失明!醫療事故不斷,市值飆至...
    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以一名患者的身份,硬懟3000億市值的上市公司愛爾眼科。資料顯示,艾芬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疫情期間,她帶領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的200多名醫護人員日夜堅守,不懈奮戰,受到各方關注。
  • 這家眼科診所巨頭香港IPO 市值超35億港元
    投資界10月15日消息,德視佳(Euroeyes)正式在港交所敲鐘上市,發售價原定7.50港元,開盤價14.2港元,首日高開逾50%,截止發稿前,市值超35億港元。  創立26年、入華6年,作為歐洲一流眼科集團,德視佳在坐穩德國第一寶座後,開始將目光轉向中國。
  • 茅臺市值高達13441億人民幣,一瓶酒為什麼要一兩千元這麼貴?
    2019年8月21日,貴州茅臺總市值達13441億人民幣,在中國排行第6,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平安。而中國另一名酒五糧液的市值也很高,市值達5030億人民幣,在中國排行第15位。茅臺的市值為什麼這麼高呢?
  • 「魚躍龍門」將超越茅臺?一年從中國賺1600億,背靠馬來西亞首富
    截至2019年,其在華銷售食用油52億瓶,2018年龍魚年金銷售額達1671億元,是茅臺的兩倍多。金龍魚背後的人其實是郭鶴年,他作為全球500強豐益國際的老闆,已經佔據馬來西亞首富的寶座13年了。郭鶴年1923年出生於一個華商家庭,祖籍在福建省,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很小的時候,他就表現出非凡的商業能力。
  • 減持這隻3600億市值家電龍頭 金融股不香了...
    減持這隻3600億市值家電龍頭,金融股不香了?(附增減持名單) 摘要 【北向資金狂買閃崩股!減持這隻3600億市值家電龍頭 金融股不香了?】
  • 被砍傷眼科醫生陶勇聲援艾芬!3000億市值愛爾眼科回應:加強白內障...
    來源:金融界網作者:趙路金融界網1月8日消息 今日早間,知名醫生陶勇就艾芬愛爾眼科醫院治療後視網膜脫離事件發聲。陶勇微博中稱,「現在決定,和您(艾芬)一起努力,哪怕能讓這個世界少一個視網膜脫離的患者,就算值得」。
  • 從市值60億到2000億,愛爾眼科為何這麼強?
    自上周開始至今,上證指數下挫了150多個點,領跌的生物醫藥板塊更是不容樂觀,昨天康泰生物因阿斯利康新冠疫苗事件又跌去了200多億市值,下跌幅度達16%,不得不說,現在醫藥板塊除了「sha估值」現象之外還有黑天鵝事件存在。
  • 30歲開始創業,今坐擁6家上市公司,身價150億,人稱血液製品大王
    30歲開始創業,今坐擁6家上市公司,身價150億,人稱血液製品大王作為騁馳資本市場近30年的商業大佬,鄭躍文曾以430億元的身價醫成為第三位中國醫藥首富,然後這位醫藥界「股神」卻也因為旗下公司炒股巨虧19億跌落神壇,今天和吃土君一起來聊聊鄭躍文的商業故事吧
  • 吊打中石化,蓋過茅臺,5000億市值的醬油神股,背後是誰在炒作?| 艾問人物
    124億,淨利潤也穩步增長,從16億漲到28億。 海天最開始就只做醬油,醬油做到第一後又增加了蠔油,蠔油做到第一後又增加了調味醬。這麼多年,海天就一直堅守一個行業,幾樣產品。 並且,由於海天所在的調味品行業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彈性小,因而屬於防守型行業,受經濟周期的影響小,在疫情發生後股價依舊還是一路開掛般飆升,市值到了5000億,比受疫情影響的萬科市值多了2000多億。
  • 明明榨菜命,卻能逆襲茅臺!一包涪陵榨菜何以撐起350億市值?
    涪陵榨菜也因此變身「榨菜小茅臺」。2020年8月20日晚,「國民品牌」涪陵榨菜(002507.SZ)再次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其公布的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涪陵榨菜實現營收11.98億元,同比增長10.28%;淨利潤4.04億元,同比增長28.44%,營收利潤雙增長。受此消息影響,21日涪陵榨菜開盤漲停,報收45.56元/股,市值359.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