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打工皇帝,就會想起香港長和執行董事兼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他年收入高達2.1億元,即日賺逾57萬元。這對於還在各行各業爬模滾打月賺幾萬塊的港漂們簡直就是人生高牆。
(圖片來源:網絡)
不過對比香港保險界的一位打工天后,單是2015年的收入高達就4億元,足足比霍大班高一倍。
(圖片來源:網絡,中間為鄒萍女士)
這名保險天后是英國保誠保險資深區域總監鄒蘋,她內地出身、多年前移居香港,加入保險行業後專攻內地富豪和高幹,近年越撈越掂,不但統領逾六千多名操普通話的「新香港人」團隊,這支「國家隊」去年更創造80多億元首年保費生意額,足足是全個英國保誠保險的半匹江山。本帥也是唏噓了,做保險做到這個水準,能不是人生贏家嗎?!
這幾年,本帥也是親歷著身邊的同學、同事、朋友都陸陸續續的加入了香港保險的「國家隊」,近年來,在港漂群體中,這樣的職業選擇已經逐漸形成趨勢。原先供職會計事務所、投資公司、銀行的「金融新貴」們,紛紛成了賣保險的。每刷一次朋友圈,頭條不是被理財消息刷爆,就是被各種旅遊、戶外活動的消息霸屏。
自由行開啟15年來,內地人在香港的消費從日常的化妝品、奶粉,漸漸轉移到了保險上,而港漂們由於坐擁人脈優勢,成了這個野心時代的最大掘金者。香港保險業在中國內地廣受歡迎,為了與土豪交朋友、拿巨額佣金、流連於澳門賭場……在香港讀書的眾多內地學生,抱著「賺一筆」的理想,投身於這個行業,尋找致富捷徑。這裡面不乏許多高學歷的從業者,從一般本科,到碩士,到博士,博士後,甚至大學的教授都樂在其中。
中國內地的香港保險熱
近些年來內地資金持續湧入:這是內地港漂銷售香港保險的黃金時代。內地的「香港保險熱」是不爭的事實。
儘管依舊面臨著兩地法律不同、匯率波動,政策收緊,外匯限制,甚至是某些公司利用信息不對稱欺客等風險,內地人在香港投保的熱情在不斷高漲。在百度檢索「香港保險」四個字,經驗分享類、廣告推銷類、新聞報導類網頁竟高達兩千萬個。
(圖片來源:網絡,圖中為赴港買保險的內地人士)
由於內地客戶需求有增無減,這兩年香港保險公司在社會招聘時也明顯開始向內地生源傾斜,「熟練掌握普通話」已經成為諸多保險公司對入圍新人加入「國家隊」的基本要求。與「香港隊」相比,「國家隊」更有狼性,野心勃勃,伺機而動,擴張迅速。不同的團隊特色不同,有的清一色全是美女,有的主打專業形象,更多的主張兩者結合,宣稱自己的團隊「高智商、高學歷、高顏值」。不過最重要的,始終是人脈。更重要的是,香港很多保險公司允許兼職銷售人員存在。與全職銷售團隊要求全勤不同,這些「外圍人員」除了考取香港保險中介人從業執照外,幾乎沒有什麼專業門檻。但他們同樣擁有正規的僱傭合約,也有和全職銷售人員一樣的佣金比率。
在內地學生中發展推銷員
持續旺盛的內地客源,吸引著香港近200家保險公司,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留港內地學子。而保險的營銷活動從普通的市場,到大學校園,甚至瞄向了還未赴港的留學生們。假若你同樣是從內地到香港讀書或工作的港漂,過去兩年裡隔三差五就會發現有港漂朋友轉行去賣保險。他們的微信頭像先是換成西裝革履的職業證件照,朋友圈的內容開始出現有關理財、健康、風險管理、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文章,最後,朋友圈籤名直接點出新工作「某某香港保險公司經理」,有時還附上他們獲得的獎項或榮譽。一夜之間,「賣保險的」突然成了體面光鮮的工作。
本帥也是聽說在港學生組織經常會舉辦一些香港工作經驗分享交流會。由於事先充分的宣傳,每次會議廳每次基本都座無虛席。在主講人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簡短地傳授面試技巧,並匯報香港金融業發展情況後,重頭戲也就順理成章地轉到了談論在香港從事保險銷售的好處來。內地職員們粉墨登場,並逐個有聲有色地介紹他們在保險公司的成長。「我曾經和各位一樣,是臺下聽眾中的一員」,幾乎每位演講者在做自我介紹時都不忘加上這樣一句。
(圖片來源:網絡,圖中大樓為英國保誠香港辦公樓)
與此同時,在身後的幻燈片裡,寬敞大氣的工作環境、西裝革履的工作團隊,以及在國外盡情玩樂的影像,不斷重複出現著。豐厚的佣金、人際溝通技巧的提升,以及至少一年一次的出國考察旅行,是所有演講者都會強調的工作優勢。
宣傳的效果是驚人的。每次散場時,總會有很多現場聽眾填寫並上交了由主辦方發放的「就業意向表」。
香港保險的三座山
每個剛入行保險業的新人都會聽到前輩自豪地背誦三個單詞:MDRT 、 COT以及TOT,這是全球保險業通行的業務指標, MDRT意即「百萬圓桌會議」,一年內至少拿到94000美元佣金,或者188000美元的保單才能獲此頭銜。
而要取得COT和TOT ,業績就要分別達到MDRT的三倍和六倍。在過往的香港保險業中,拿下這些頭銜絕非易事,TOT更有「保險業的喜馬拉雅山」之稱。但隨著大量內地客戶赴港投保,這些頭銜不再遙不可及,而且常常落入港漂的手中。
2017年香港區MDRT成績如下:
Pru 保誠 4004位(第一位)
AIA 友邦 3734位(第二位)
AXA 安盛 897位 (第三位)
註:
MDRT是保險業的國際榮譽(源於美國),榮譽一般以佣金或保費計算,當你完成了大會指定業績要求,你可以選擇申請或不申請會員資格。據悉近年也有很多保險中介人,為了不讓別人估計自己收入多少,而決定不申請會員資格,避免稅局的審查(明智之舉),加上合資格者需要付出申請費用。MDRT的業績要求,會按照當地的經濟發展情況,作出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標準,並不是全球用同一個計算方法。業績以當年1月1日至12月底的新生意計算。
比起拿獎金,不少港漂保險人的最終夢想是發展穩固的團隊,從前線銷售轉為上層管理,僅靠過往保單的佣金以及來自下線佣金的獎金,就可實現巨額收入。這也是為什麼保險團隊總是不斷要招新人來穩定業務。巨額收益也伴隨著風險。壓力的源頭來自政府對香港保險不斷轉變的政策以及對灰色地帶的監管。香港保監會規定,香港保險只允許在香港境內銷售,且投保檔只能在香港籤訂,否則持牌保險代理人有可能被吊銷牌照。但長期以來,對於香港保險人在內地的銷售活動,兩地監管一直相對寬鬆。 2016年9月,中國保監會連同香港保監會,要求內地客戶投保香港保險前籤署《重要資料聲明書》 ,其中客戶必須聲明「所有銷售在香港境內進行」,「如保單若非以人民幣計算,將承擔匯率升跌所帶來的風險」。
在港留學生該不該賣保險?
風來了,豬都能吹上天;不努力,天上也不會掉餡餅。行行都得靠自己努力,做任何事情,你得評估一下自己擅長什麼,有什麼優勢。賣保險沒有該不該,只是你適不適合。賣保險,考驗你的金融理財知識,營銷技能,溝通能力等,和大多數行業是一樣的。如果你有豐富的資源,良好的溝通能力,又想在短時間內突破一下自己,賣保險或許是一種嘗試。
成功是建立在自己的努力之上的。梅第先生之路是難以複製的,但是像鄒萍天后這樣的成功營商之道還是可以學習的。每個人的成功時機不同,同一種方法也不一定會產生同樣的效果。有人做保險連自己都養不活,有人則可以封后,這些是沒有可比性的。
興趣是決定你未來投入的最大動機。本帥見過很多跨專業的朋友投入保險行業,有的或許是因為它帶來的可觀收入,有的可能就是發現做保險是一種興趣,也有的最後又發現保險不是自己想從事的事業而轉其他行業。這些動機帶來的效果是不同的,所以你要找清楚自己的興趣所在,你才能更好的定位自己,發揮自己。
而近兩年國家對外匯的嚴格管制,各種官方政策的制定,同時隨著內地保險業的發展,香港保險業的市場也在慢慢變化,到底該不該賣保險,對於還徘徊在職業邊界線的港漂們,一定要慎重前行。畢竟做什麼,風光在表面,開心才是最重要。
資料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