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歸來顏愈少,青春萬歲

2020-12-17 騰訊網

隆冬已至,你熟悉的那座噴泉已停歇有一段日子了。但我們的步履從未停歇,面對最後幾頁日曆,我們沒有膽怯去輕輕翻過,因為內心那不可戰勝的夏天,讓我們的生活源源不斷地噴湧出清新之泉。

有時這股力量很顯揚,但我們本來是怎樣獲得它的?這份記憶卻似乎在漸漸隱去。忘了是怎樣的一個開始,無論如何去追索,那微笑的面容極淺極淡,逐漸隱沒在日落後的群嵐。

是了,那不可戰勝的夏天就是青春。青春是什麼?青春是怎樣的?走遍千山萬水,用盡千言萬語,最後卻只是鼻尖發酸,在心裡默默地念:青春,萬歲。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本周日,當《故事裡的中國》節目回味《青春萬歲》這部文學作品及同名電影時,不知你是否也感同身受,是否也認為青春已不需要文飾,因為它本來就是發光的。

青春,是燃燒。

《青春萬歲》的故事開始於1952年夏末的新學期。這一年,北京一所女子中學一群高三女生的學習和生活,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新舊交替、萬象更新緊密地連接起來。女孩子們有純真熱情、有聰明驕傲、有迷茫懵懂、有多愁善感、有心灰意懶,但最終她們成長為一個溫暖有愛,有膽有為的集體。大家都充滿了希望、朝氣、信念,懷著美好的理想奔赴未來。

1953年,歷史的巨變擊中了時年19歲的王蒙,能在青少年時期趕上風雲大勢令他萬分激動,他有著用文字編織時代,為青春吶喊,向新中國禮讚的激情。創作長篇小說並非易事,但王蒙還是有信心的。寫作時,他還保留著青年的意氣和心情,雖然年齡小,卻經歷了許多事。王蒙覺得把故事寫好,是對歷史的責任。

視頻:董卿採訪王蒙,講述創作故事。

《青春萬歲》受到不同年齡段人們的喜愛,恰好印證了青春的「萬歲」。它誕生於王蒙對青春的讚美與留戀:「我還要寫年輕人辨不清寫不出,年紀大的人已經過景的少年意氣,少年多感,少年幻夢,少年豪情,少年的追求與發見,人生的第一次政治抉擇,第一次藝術感受,第一次愛情覺醒,第一次義憤填膺,第一次憂愁與煩惱,第一次精神的風暴……」儘管每個時代有其獨特的印跡,但回看王蒙的創作歷程和書中的故事,你是否也遇見了自己的影子?青春的力量像鮮活的細胞,讓人擁有狂熱又可愛的幻想,啟迪著我們的智慧,培育著熱烈的盛情和堅強的理智。誰不曾想摘下天上的星,鋪一條光輝燦爛的大道?

青春,是無限。

多少人說青春是短暫的美夢,醒來便已消失。多少人說青春易逝,甚至來不及告別。作家海明威說:「人生最大的遺憾,是一個人無法同時擁有青春和對青春的感受。」青少年時期,我們面對案上潔白的紙張,手中的筆腰板挺得筆直,回想起來,下筆卻常是墨在筆尖涃,紙上的線條歪歪扭扭。

但不管結局如何,並不會掩飾故事的光芒。因為青春的本質,就是擁有無限可能。拼得起,錯得起,一切都還來得及。不必追問青春的意義,青春的存在本身就是意義。

在《故事裡的中國》圍讀會上,田沁鑫導演說:「青春都是荷爾蒙爆棚,容易激動。但青春永遠都是萬歲的,因為它不老。我們對青年的一種期待,應該在奮鬥中。」而今我們能強烈地感受到,年輕時代是培養習慣、希望及信仰的一段時光。在其中我們獲得了開拓新途徑的動力,擁有了創造性人生的靈性。若能保持這種不斷成長、不斷上升的力量,那隻筆桿,終有揮灑自如之時。

青春,是種子。

教會我們感悟青春的,往往已是年齡「不再青春」,卻正青春的人。這些能保持永遠青春的人,真令人欽佩。王蒙先生創作小說《青春萬歲》時的原型之一——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學「保爾班」——第一屆學生於1995年畢業。其中的幾位同學來到了《故事裡的中國》現場,如今她們已經80多歲了,提起當年經歷萬千的奮鬥生活,歷歷在目並無上光榮。上學時,她們常背誦保爾·柯察金的名句:「人的一生應當這樣來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這個集體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有愛也有情趣,更有遠大的志向。經歷著巨大的歷史變遷,每個人都想著能做些什麼,建設新生活。

而今,世界的變化依然急劇。青春並不是答案,而是一道問題。「一輩子應該怎麼過?每天都在提醒自己,一個人如何做好自己?」青春不是結果,是種子。節目現場,82歲的大學教授毛培琳說:「你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為一生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倘若我們真的可以這樣,那麼就如名言所說:「青春不是指生命的某個時期,而是指一種精神狀態。」

青春,不是告別,是向所有的日子問好。

似乎不斷有人在向青春告別,但「萬裡歸來顏愈少」的期許仍在。但願當初那個只是想出門走走的你,能一直走到日落,能一路伴有生命之泉,遇見世間無數。青山在,人未老。

視頻:三代人共同朗讀青春萬歲序詩。

《青春萬歲》·序詩

所有的日子

所有的日子都來吧

讓我編織你們

用青春的金線

和幸福的瓔珞

編織你們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

月下校園的歡舞

細雨濛濛裡踏青

初雪的早晨行軍

還有熱烈地爭論

悅動的 溫暖的心

是轉眼過去了的日子

也是充滿遐想的日子

紛紛的心願迷離 像春天的雨

我們有時間 有力量

有燃燒的信念

我們渴望生活 渴望在天上飛

是單純的日子

也是多變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

樣樣叫我們好驚奇

從來都興高採烈

從來不淡漠

眼淚 歡笑 深思

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

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樂地向前

多沉重的擔子我不會發軟

多嚴峻的戰鬥我不會丟臉

有一天 擦完了槍

擦完了機器 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們 招呼你們

而且懷著驕傲 注視你們

相關焦點

  • 人生逆境時 蘇軾勸你學學柔奴 萬裡歸來顏愈少 此心安處是吾鄉
    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蘇軾友人王定國),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指柔奴)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 萬裡歸來年愈少,此心安處是吾鄉
    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首詩的意思是: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與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們都說清亮悅耳的歌聲從她芳潔的口中傳出,令人感到如同風起雪飛,使得炎暑之地也變得清涼。她從遙遠的地方歸來,變得愈加容光煥發,微微一笑,笑顏裡好像還帶著嶺南梅花的清香。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原作出處竟與蘇軾有關
    小米又何嘗不是雷軍堅持那顆少年心,一路踉踉蹌蹌地遠走萬裡,才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雷軍依然對未來不改初心的美好希冀,唯願萬裡歸來,仍是少年。萬裡歸來顏愈少,此心安處是吾鄉王定國和寓娘在嶺南清貧艱苦,二人相依相伴,昔昔相惜,整整生活了近四年的時間。世事多牟,後來王定國被赦,奉旨北歸,剛好與好友蘇軾相聚宴飲,寓娘也在其中。
  •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古詩原句其實更美,作者是蘇軾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文學是心靈最好的慰藉,有的時候不需要去看長篇大論,往往只要一兩句話,只要觸動了心靈便讓人流下暗藏內心深處已久的眼淚。比如說這句「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句話出自2016年8月15日出版的一本散文集《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作者是孫衍。
  • 《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行走再久,勿忘初心!
    #每日讀書#《願你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青春這一程,是不斷遇見不斷擁有不斷失去。每個人的青春各不相同,無論卓越還是不凡,富裕還是貧窮,得意還是失落,此生有幸,皆能雕琢幸福,亦或放逐流年。惜緣隨緣莫攀緣,能夠相遇相聚便是緣。我們在青春這條路上,遇見的,都應用力珍惜。
  • 所有的日子——青春萬歲
    記得第一次讀《青春萬歲》應該是在80年代初讀師範的時候,當時20世紀80年代的校園充滿了理想和積極向上的氣息,但因為有了市場經濟的衝擊,似乎在單純的氛圍下也有了一些經濟的成分,學子們在象牙塔裡也開始注意地方上出現的「萬元戶」、「冒尖戶」的消息,男女同學們開始著喇叭褲,追求流行的趨勢,當時還有反映這些情形的電影,《街上流行紅裙子》、《沒有紐扣的紅襯衫》應該就是其中的代表。
  • 青春萬歲!青春萬歲!!——誠域律師所律師團隊建設活動照片來啦
    青春萬歲!青春萬歲!!——誠域律師事務所律師團隊建設活動照片來啦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纓絡,編織你們。並且懷著驕傲,注視你們,青春萬歲!! (摘自王蒙《青春萬歲》)
  • 青春不散場,我們畢業啦!西大附中滻灞中學是你們永遠的家
    隨著《致青春》音樂的響起,大屏幕滾動回放高三畢業生充滿美好回憶的照片,畢業典禮隨之拉開了序幕。她真摯祝福附中學子胸中有事深如海,復興有我;心似蓮花不染塵,孜孜以求;萬裡歸來顏愈少,青春永駐。家長代表孫家騰媽媽向含辛茹苦的老師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並寄語同學們要時刻牢記學校「勤誠博美」的校訓,時刻關注學校發展並與學校共同成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 教師節|身為教師,永遠青春!永遠18歲!
    祝恩師王老師萬裡歸來顏愈少,杏壇逍遙永少年。 八班同學永遠愛您!!!全體八班同學製作壹點號王金玉談作文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 王蒙在《青春萬歲》審片會上為何拍案而起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用青春的金線,和幸福的瓔珞,編織你們……這是王蒙小說《青春萬歲》的序詩。1953年,王蒙開始動筆寫《青春萬歲》。我帶了一張《青春萬歲》的電影海報。王蒙問:「你這是當年從電影院門口揭下來的吧?」圍著的讀者都樂了。對於這部電影,王蒙並不掩飾他的滿意之情。  電影《青春萬歲》的創作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1956年,小說《青春萬歲》剛剛寫完,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編輯劉果生就來組電影劇本稿。王蒙推薦好友張弦改編。1957年,王蒙、張弦和劉果生都被錯劃成右派。
  • 普陀:萬裡歸來顏愈少 華師大二附中「回家」了
  • 教師節|身為教師,永遠青春!永遠18歲
    祝恩師王老師萬裡歸來顏愈少,杏壇逍遙永少年。 八班同學永遠愛您!!!
  •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原來出自蘇軾贈友人小妾的一首詩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很多人都是耳熟能詳,更有一些年輕人把其寫在個性籤名裡,滿滿的文藝範兒。事實上,"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是借用了一首宋詞,它的原句更美,也更有意境和內涵。而此詞的作者,可是詩詞界的頭號大咖,被稱為唐有李白,宋有蘇軾的蘇東坡。
  • 「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成網絡名句,蘇軾:我原句更高明
    同樣撫慰人心的還有一句:「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希望你在外面漂泊半生、匆忙半生,依然能夠堅持初心與理想,待你歸來之時,還是那個朝氣蓬勃、率真可愛的少年,仍然保持一顆純樸、真實、炙熱的少年心。」許多人被這句溫柔的話語所觸動,殊不知它的原句本是來自於蘇軾的名作《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相比於網絡名句的直白簡單,蘇軾的原句更加含蓄高明,那麼究竟高在哪呢?
  • 《故事裡的中國》重溫《青春萬歲》,李蘭迪、姜梓新唱響時代讚歌
    而最新一期的《故事裡的中國》,董卿終於回歸,而這次她將帶我們重溫經典電影《青春萬歲》。《青春萬歲》這部電影在1983年上映,在當時也是引起了不少的轟動,這部電影也是根據王蒙的小說改編而來。董卿也是按照節目流程,介紹這部電影的基本情況,同時也邀請了這部電影的演員和其他參與者,來分享這部電影臺前幕後的故事。
  • 故事裡的中國丨再現永不褪色的芳華記憶 高喊「青春萬歲」
    節目中,主持人董卿將與「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小說《青春萬歲》的作者、原文化部部長王蒙,電影《青春萬歲》的主演蔡國慶、施天音,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徐楓,以及畢業於小說原型原北京市第二女子中學首屆「保爾班」的三位同學: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毛培琳,北京交通大學副教授朱雪清,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曹璐,共同回憶那段永不逝去的青春。
  • 別再沉醉於「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了,蘇軾原句更有味道
    而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則是「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它衍化自蘇軾的詞——《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但別再沉醉於「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了,蘇軾的原句更有味道。別再沉醉於「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了,蘇軾原句更有味道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 用青春凝聚力量,河南學子暑期義務輔導
    用青春凝聚力量、書寫擔當。學生的那一句老師,會讓我們的肩上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在教會孩子的同時也是我們在不斷成長,使我們懂得擔當,知道責任,讓我們更加有耐心。願你們能夠保持你們的赤子之心,萬裡歸來顏愈少。
  • 願你出走半生 歸來仍是少年
    大家可能猜不出來,現在被廣為傳頌的朋友圈金句,也出自這位詩詞大家之手,即「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相信這句話很多人都知道,它是現代人根據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所改編的。獻出原詞,以供欣賞: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