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為支撐身體的部位是骨骼,但是若缺乏肌肉,不僅無法支撐身體,甚至還會立刻倒下。實際上骨骼出現歪斜狀況,大多是受到肌肉影響導致的現症狀。因為唯有肌肉處於正確位置才能保持姿勢,並發揮功能、活動身體。一旦肌肉出現黏連症狀,身體為了維持平衡,當然會勉強自己。所以身體出現黏連症狀後,也會影響到姿勢。
可通過以下4種姿勢,發現隱藏在體內的黏連症狀。或許您會覺得檢查4種姿勢有點麻煩,數量之所以較多,主要是因為每個人的習慣姿勢都不一樣。比方說,若位於身體表層的外肌較強健,就算骨盆附近的肌肉出現黏連症狀,依然能夠維持良好的站立姿勢。這是因為擁有從外側固定『良好站立姿勢』的肌肉。然而,大多數人在仰躺時會放鬆外肌,此時就會呈現歪斜狀態。由於無法僅通過1種姿勢判定身體狀態,所以必須檢查站立、四點撐地,以及坐下等不同姿勢,通過不同姿勢判斷應該調整哪些部位。
1、站立姿勢
優良姿勢的要點
□ 將重心放在左右腳踝內側下方
□ 大腿緊密連接
□ 雖然膝蓋看起來好像有點彎,但是耳朵、肩膀、膝蓋和腳踝呈一直線。
雙腳間出現空隙
肩膀前傾的人,屬於骨盆容易後傾的類型。大腿與小腿的中間出現空隙,雖然很多人覺得這樣腿看起來較細比較好,其實這是下半身出現黏連症狀後導致的歪斜狀態。
下腹凸出
骨盆附近的肌肉(髂肌、腰大肌和骨盆底肌群)功能衰弱、出現黏連症狀。容易出現全身疲勞、漏尿等身體不適問題。尤其女性在生產後特別容易呈現這種姿勢。平常也比較容易駝背、下巴前凸,以正確姿勢站立時,容易用力於腹部與臀部。
彎腰(重心前傾)
腰部彎曲,重心容易前傾。外肌強健,背部特別緊繃。體幹屬於較弱類型,只有腹部凸出。呼吸較淺,除了肝臟、消化器官相關部位、心肺功能低落之外,也容易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出現焦躁不安、荷爾蒙失衡等問題。
2、盤坐姿勢
坐在地板上,左腳腳跟放在右腳大腿根部,接著右腳腳跟也放在左腳大腿根部附近。
姿勢診斷優良姿勢的要點
□體重平均用力於左右兩側。
□兩腿膝蓋貼近地面(很多人都是懸空狀態)
□坐骨、胸廓和顱骨呈現一直線。
盤坐時,很多人的腰部會呈半圓形。其中,也有些人為了做出盤坐姿勢會彎腰、胸部緊繃,這也是體幹部位肌肉衰弱的證據。
左右高度明顯不對稱
從前面看時,左右高度明顯不對稱的人,屬於體力較弱、容易累積疲勞,以及自主神經失調的類型。尤其是右肩偏高的人,大多有吃太多、肥胖的困擾;右肩下垂的人,則容易出現肝功能障礙。
腰部至背部呈現半圓形
體幹部位的肌肉衰弱,骨盆底肌群特別衰弱、出現黏連症狀。整體來說,身體內側的肌肉屬於衰弱類型,容易感到疲累、呼吸較淺,以及因為壓力造成消化器官相關部位與心肺功能低落,出現身體不適的問題。另外,雖然有些人外表看起來屬於肌肉型,但其實骨盆附近的肌肉衰弱。
3、四點撐地姿勢
雙手放在肩膀下方、呈四點撐地姿勢
優良姿勢的要點
□雙手手指朝前,將重心放在大拇指。
□手肘皺褶處朝外。
□坐骨、胸廓和顱骨呈一直線。
難以維持四點撐地姿勢的人,立刻就會彎腰、腹部下垂,代表脊椎和骨盆附近肌肉衰弱。另外,肩胛骨、上臂和前臂呈一直線的人,腿部呈現歪斜狀態的人較少。
彎腰、手肘內彎
由於無法將重力放在大拇指,導致大拇指懸空。尤其是女性,很多人的手肘都會朝向身體內側,這種類型的人腿部大多呈現歪斜狀態。容易施力於肩膀、頸部緊繃和腹部下垂等,都是體幹的深層肌肉衰弱的證據。另外,手腕感覺疼痛的人,可能腳踝也有問題。
4、膝蓋彎曲、坐下姿勢
坐在地板上、膝蓋彎曲,手指放在小腿前側上方。
優良姿勢的要點
□體重平均用力於左右兩側。
□坐骨、胸廓和顱骨呈一直線。
就算是腹部無力的人,也能用雙手將腳拉近身體,骨盆挺立坐在地上。所以無法做出優良姿勢的人,代表脊椎、骨盆附近的肌肉和腹肌相當衰弱。
背部至腰部呈半圓形
腰部呈半圓形。腹股溝部缺乏拉動大腿的力氣,大腿和腰部僵硬。屬於這種類型的人,平時的姿勢大多靠外肌維持,而非脊椎和骨盆附近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