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中華經營困難 8月起員工集體放假輪休

2020-12-18 選車薈

近日,據媒體報導稱,8月份起,除中層及以上領導外,華晨中華其餘員工將「放長假」,「輪流上班」的狀態或將持續到年底。

對於華晨中華的這一舉措並感到意外,實際上早在今年的7月份就有消息傳出。根據一份內部通知文件顯示,華晨中華從7月1日起就開始實施「輪流上班」制度,輪休在家的員工按照瀋陽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而此次華晨中華再次擴大放假的範圍,可想而知華晨中華當前的處境有多麼危急,而最直接的影響便是華晨中華的員工,其不得不接受瀋陽最低工資標準,為1810元。值得一提的是,1810元還包括了五險一金,實際上到手工資僅千元左右。

其實,華晨中華走到如此地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兒了。

一步步走向消亡

據了解,華晨中國2019年淨利潤得以正比增長,合資公司華晨寶馬的業績和銷量增長成為這家車企的「救星」。數據顯示,2019年華晨寶馬淨利潤和銷量分別為76.26億元和54.59萬輛,分別同比增長22.1%和17.1%。如果剔除華晨寶馬的淨利潤,華晨中國2019年淨利潤虧損達到10.64億元。可以說,如果沒有華晨寶馬這家合資公司,華晨中國估計很難維持生存。

其實,自2003年華晨、寶馬聯姻開始,對於華晨汽車來說,寶馬就如同「救命稻草」般的存在。隨著寶馬3系、5系,還有寶馬X1的陸續國產,華晨寶馬不僅為華晨集團提供了巨大的銷量數字,更是華晨集團的利潤奶牛:2011年至2018年,華晨寶馬每年貢獻利潤額為17至55億元,在華晨集團淨利潤佔比從94.9%至119.6%不等。

這也能從它的發展中看出一些端倪。華晨汽車的銷量巔峰出現在2013年,全年銷量唯一一次超過了20萬輛。在經歷了2014至2015年的短暫波動之後,華晨汽車的銷量基本就處於逐年遞減的狀態,到了2019年年度銷量僅為4.82萬輛,較2018年的10.24萬輛同比下滑52.9%。至於華晨中國2020年的規劃,其在2020年業績報告中也隻字未提。

而據相關統計數據,2020年上半年,華晨中華僅僅賣了3186輛。這個慘澹的數字實在讓華晨中華難以支撐下去。

不僅如此,從4月14日至5月28日,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裡,華晨控股先後13次成為被執行人,涉及金額超過7000多萬。

除此之外,華晨汽車還深陷多起法律訴訟,光是2020年就有25起,主要涉及服務合同、借款合同、買賣合同、加工合同以及運輸合同等糾紛。

近期,華晨集團原總裁劉鵬程,副總裁邢如飛等人紛紛離任,劉鵬程和邢如飛作為華晨的「老人」經歷了華晨起起落落的日子,如今在華晨最困難的時期離開,背後的原因可想而知。

並且,隨著2022年的很快到來,華晨在華晨寶馬的股權將由現在的50%縮減為25%,華晨寶馬這臺造血機器也將大幅縮減給華晨的造血。

由於股權變更的發生,華晨寶馬在2022年後或將徹底淪為寶馬的「代工廠」。

從事兒沒做成到沒人做事兒

曾經的華晨汽車,是讓其他國內車企羨慕的老大哥。

上世紀末,華晨汽車通過上市融資、收購、引進新技術等一系列動作,開創中國企業海外融資第一案。

1998年,中華M1工廠的土建工程啟動,三年之後,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華」牌轎車下線,隨後華晨汽車與豐田汽車合作推出金杯輕客,一度佔領了國內商用車市場老大的地位;

2003年,與豪華品牌寶馬的成功聯姻,讓華晨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中的地位更上一層樓;

2007年,華晨汽車更是作為唯一的自主汽車品牌亮相日內瓦車展,大有讓其他車企望塵莫及的意思。

然而,當業界理所當然地認為,華晨汽車將成為中國自主品牌的領頭羊時,華晨汽車卻走起了下坡路。

之後的華晨汽車開始轉變思路,一直圍繞著寶馬,試圖通過市場上的讓步獲取技術。前董事長祁玉民曾表示,「寶馬的先進發動機技術真正輸入進華晨,使得華晨汽車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家用市場換來了技術的汽車企業,實現了36年來中國汽車產業『市場換技術』的夙願。」

靠著這個邏輯,華晨汽車旗下產品確實有過高光時刻,也讓華晨汽車成為中國車企「市場換技術」發展邏輯下的典型代表。但因為沒有自主研發能力,產品可靠性欠佳,華晨每款車型的高光時刻都是曇花一現。即便是在市場「爆發」的那幾年,華晨汽車新車型的發展軌跡也是高度一致,基本都是上市初期表現尚可,但一段時間之後,銷量就會暴跌。

隨著市場競爭不斷加劇,華晨汽車缺失自主研發能力的弊病不斷被放大,在近幾年主流自主品牌不斷尋求突破的階段,華晨汽車卻越來越邊緣化。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1日,在任將近13年的董事長祁玉民突然提前退休,接任的是閻秉哲。據說這是東北特色的任命顯示閻秉哲仕途已走到盡頭,在東北,國企往往是升遷無望官員的極佳去處。

「閻秉哲仕途曾一度被看好,但後來在渾南工作時出了點事。」一位熟悉瀋陽政壇的當地資深媒體人士爆料。

華晨新任掌門人閻秉哲上任至今已有16個月,仍未在華晨做出過大動作。自上任以來,既沒聽到其個人對於未來企業戰略規劃的全新變革性思路和部署,也不曾知悉華晨內部在人事結構等層面有過怎樣的細緻調整和換防。

曾經風光,現在逐漸沉寂。過度依賴華晨寶馬,缺少謀求自我發展的動力,華晨中華終究會淪落成寶馬的「代工廠」,華晨中華已走向窮途末路了。

相關焦點

  • 華晨中華正向著最壞的結果一步步邁進,閻秉哲是擺渡人還是過渡客
    華晨中華正向著最壞的結果一步步邁進。近日,「車軲轆話」獲悉,華晨中華除中層及以上領導外,其餘員工即將放長假,這個長假或將持續到年底。事實上,華晨中華從7月份就已經開始了輪流上班的制度,輪休在家的員工只按照瀋陽最低工資標準發放工資。
  • 華晨「搖搖欲墜」,閻秉哲「沉默是金」
    8月底,華晨汽車集團發布了2020年債券半年報,報告顯示集團總負債1328.44億元,扣除商譽和無形資產後,資產負債率為71.4%,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326.77億元。此後,在9月的北京媒體溝通會上,華晨集團副總裁、新聞發言人齊凱還表示,70%左右的資產負債率在行業裡面大概是一個比較中等的資產負債率。
  • 華晨欠債1300億破產,誰還記得仰融?|深長
    01華晨集團的債務危機,其實早有端倪。今年6月5日,華晨集團的子公司,華晨中華,一個國產自主車公司,下發了一份機密文件《關於公司員工放假輪休的通知》。該份文件說,除中層及以上領導外,其餘員工將「放長假」。
  • 華晨汽車回應債務風波:已成立債委會,避免簡單斷貸抽貸
    對於旗下債券下跌、債權銀行成立債委會、工廠工人輪休放假事宜,華晨汽車集團有關負責人作出回應。8月12日上午,華晨汽車集團旗下多隻債券在二級交易市場大跌,一度觸發盤中臨時停牌。當日收盤,19華汽01下跌28.65%,18華汽01下跌19.93%,18華汽02下跌18%,18華汽03下跌17.16%。
  • 從中國最牛車企之一到破產重整,華晨汽車的起起伏伏伏伏伏伏
    在這樣的大投入下,2000年12月,第一代中華轎車正式下線,成為當時唯一有能力挑戰合資中高級轎車的自主品牌車型。當時,仰融舉著一幅「中華第一車」書法作品,興奮的宣布了自己的夢想:「到2006年,中國汽車業灘頭陣地上唯一敢向外國企業叫板的,是我華晨。」
  • 華晨汽車進入破產程序後自主品牌銷量慘澹,庫存車售價跳水
    華晨中華的在售車型僅有中華V3、中華V6和中華V7,其銷量慘澹。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華晨中華銷量為零。 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晨汽車」)進入破產程序後,其旗下自主板塊風雨飄搖。
  • 經營困難解除勞動合同 應及時足額支付經濟補償
    輪崗輪休期間有生活費嗎?公司經營困難被解僱能要賠償嗎?疫情期間務工者遇到勞動爭議該咋辦?閱讀提示受疫情影響,一些勞動爭議的新難題、新熱點出現。今年1~10月,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達9.4萬餘件,涉及解除勞動合同、輪崗輪休、共享用工等多個方面。
  • 華晨汽車,也許早就該說再見了
    目前華晨中華旗下品牌有華晨中華、金杯、華頌三個自主品牌和華晨寶馬、華晨雷諾兩個合資品牌。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華晨集團還沒有什麼車型,也沒有消息或者新聞說華晨集團在做進入新能源汽車的準備等。 今年的疫情真的影響很嚴重,很多原來賺錢的企業,今年不賺錢,債務違約。
  • 安排員工上三休二輪休上班?攜程回應輪崗輪休
    原標題:攜程回應「員工輪休」:僅限業務量減少嚴重的部門 非強制執行攜程強調,隨著疫情逐漸向好、業務的恢復,這些部門也將及時調整排班,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騰訊科技訊3月12日消息,針對社交媒體「攜程安排員工上三休二輪休上班」的傳言,攜程方面表示,確實部分業務目前處於停滯狀態。對於業務量減少嚴重的部門來說,全員全日工作制已不合時宜,這些部門計劃採取與實際工作量相匹配的輪崗輪休工作模式,目前正與員工通過協商的方式徵詢意見,並非強制執行。攜程強調,隨著疫情逐漸向好、業務的恢復,這些部門也將及時調整排班,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
  • 華晨中華V7正式上市 售價10.87萬元起
    [XCAR 國內新車 原創]  日前,我們從官方獲悉,華晨中華V7正式上市,新車售10.87-19.47萬元。作為一款中型SUV,新車在全新M8X平臺基礎上打造而來,內部採用5座及7座版本,並搭載1.6T發動機。
  • 本土向上|做深渠道網絡 華晨中華加速渠道裂變
    華晨中華從這一天開啟的「中華萬裡行」行動,是本土品牌相應「新汽車下鄉」號召的第一炮,也是華晨中華向產品要銷量的重要戰役。3月8日,由華晨汽車攜手蘇寧集團舉辦的「國民精品車 愛我大中華」中華萬裡行活動同時在延安、遵義、井岡山、華西村、瀋陽五地。
  • 20餘家華晨債權人抱團討說法 對大國企走向破產感到錯愕
    此外,從今年起,華晨壓縮了管理層,集團中層以上幹部也下調了薪資。但這一切疑似在今年夏天戛然而止。   11月20日,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集團的重整申請,這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稍早前,華晨集團旗下一隻10億元私募公司債到期發生違約,包括其發行的其他債券價格也一路下跌。
  • 誰把華晨推向了破產?
    國企背景、4家上市公司、4.7萬名員工和1900億資產,這些敏感而特殊的因素決定了華晨破產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而是一項錯綜複雜、牽涉甚廣的系統性工程。拉鋸了一年多後,2020年10月15日,大東區人民法院突然二審開庭,判決格致汽車勝訴,並且判令華晨支付格致汽車模具款1016.7萬元及相應利息。 宣判後,華晨集團向格致汽車發出《告知函》稱,完全接受判決結果,並自願放棄上訴權利。但公司目前債務負擔沉重、經營持續虧損,目前已經資不抵債,無力償還上述債務,敬請諒解。
  • 華晨汽車今日破產重整,曾經中概第一股為何落魄至此?
    千億債務風波11月3日,上交所發布公告稱,華晨汽車未能及時披露公司於2020年8月21日受到本所通報批評的自律管理措施事項;未能就公司存在流動性風險、無法按時足額償付17華汽05本息資金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並進行風險提示;未能按規定充分披露並回應關於銀行成立債權人委員會統籌處理公司債務問題、公司部分工廠裁員停工等重大市場傳聞等事項
  • 正式進入程序 華晨破產重整申請獲受理
    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於11月20日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法院的裁定稱,華晨集團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但同時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華晨集團作為遼寧省屬國企,直接或間接控股、參股四家上市公司,並通過旗下上市公司華晨中國與寶馬合資成立華晨寶馬公司。
  • 坐擁寶馬也救不了華晨,一手好牌如何被打爛了?
    10月23日前後,評定機構對華晨主體信用評級降至負面。 10月23日,華晨集團規模為10億元的債券到期未兌付,華晨集團發布公告承認目前流動性緊張,資金面臨較大困難。 今年上半年華晨中華累計銷量為3186輛,平均月銷量500餘輛。
  • 華晨集團破產重整 旗下品牌命運幾何?
    此外,旗下「中華」、「金杯」、「華頌」三個自主品牌以及「華晨寶馬」、「華晨雷諾」兩個合資品牌。破產重整落定後,金杯汽車以及申華控股緊急發布公告稱,公司生產經營不會受到影響,但可能波及公司股權結構等方面。受破產重整消息影響,華晨中國短線上揚,申華控股和金杯汽車紛紛漲停。
  • 華晨集團宣告破產重整 深陷債務危機無力償還
    華晨集團的衰落並非一日之寒。十三年前,由於連年虧損,融資困難,華晨集團從美國退市,成為國企在海外資本市場主動「求退」的第一例。此後,在自主品牌崛起的黃金十年,華晨幾乎全部缺席,開始一路下坡。終於,華晨集團還是負債纍纍,落得一地雞毛。
  • 對資本市場敏感 華晨集團祁玉民:無法清零
    不過最讓華晨老員工深感不安的,是他從2006年開始,慢慢將華晨寶馬的中方管理權讓渡給寶馬的一整套操作。要知道華晨寶馬剛成立時,合資公司的財務權、行政權和銷售權都牢牢掌控在華晨自己手裡。祁玉民來了之後,原本由華晨牢牢掌握的銷售體系,率先失守——寶馬就設立了華東和華南兩大的銷售區,區域經理全部由寶馬中國指派。
  • 華晨中華智能製造工廠:中國汽車工業智能化的新高度
    ,自然是踐行這一計劃的中堅力量,而華晨中華智能製造工廠是華晨中華率先踐行這一計劃的典範之作。在智能化升級方面,華晨中華與寶馬集團及奧地利麥格納斯泰爾公司合作,共同研發出全新模塊化平臺,全新模塊化平臺是充分應用「網際網路+」的先進研發技術進行開發,該平臺是可擴展的模塊化架構,具備擴展衍生系列化中高端戰略車型的能力,未來華晨中華將基於全新模塊化平臺開發出轎車和SUV等不同級別和功能的車型,全新的模塊化平臺將會大大提高汽車的裝配質量,據了解,未來誕生於該平臺的華晨中華車型,零部件通用比例可達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