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為了搶佔市場,谷歌正在為印度人量身打造應用

2020-12-25 36氪

編者按:印度的網民增長速度非常快。世界上的科技巨頭都不會對此視而不見。近日,紐約時報發布了一篇文章報導了谷歌在印度正在開展的一系列動作。從中可以看出谷歌對搶佔印度市場決心。文章由36氪編譯。

每個月,印度將會增加大概四百萬網民。他們包括像Manju這樣的人,一個35歲的女裁縫,上周她得到了她的第一個能夠連接網絡的手機。

「對我來說,學習新東西是必要的,」Manju說。當她發現YouTube和其他流媒體視頻服務的是否非常激動,很快就把自己包月的高速流量用完了。

「一切都結束了,」當周一的時候,谷歌的一名研究人員來拜訪她,詢問她的上網習慣時,她抱怨道。

種種跡象都表明,谷歌絕對不會錯過印度這個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市場。該公司召集了一些最優秀的開發者、設計師和研究人員,研究如何調整或完全重新設計YouTube等產品,以滿足印度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需求,而這些用戶的(流量)預算更少,但也想看更多的東西。

世界上許多大的科技公司——Facebook、谷歌和來自美國的亞馬遜,以及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在與Reliance、Flipkart和Paytm等印度當地企業競爭,以贏得印度用戶的忠誠。印度有13億人口,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網上。可以說,只要在印度站穩了腳跟,獲得了大量的用戶,就會獲得巨大的賺錢潛力。

周二在新德裡的一場活動上,谷歌計劃推出迄今為止最具雄心的印度產品——Android作業系統的新版本,以及為低端智慧型手機設計的相關應用。該計劃將包括YouTube Go,用戶可以更方便地下載與朋友分享視頻,而Google Go則是其搜尋引擎的一種變體,可以通過點擊智慧型手機屏幕來幫助用戶查找信息,而不是輸入查詢。

「我們必須弄清楚如何為他們打造合適的產品,」谷歌副總裁Caesar Sengupta說。他負責尋找下一個十億用戶,他主管的部門致力於為印度、巴西和印尼等新興市場創造產品。「這是谷歌的首要任務。」

許多新的印度用戶都在使用一些基本款的手機,這使得他們很難運行特定的應用程式或存儲像視頻這樣的大文件。流量是有限的,儘管一場電信價格戰已經將1M的數據價格降低了97%,但有些客戶在耗盡包月流量後無法負擔得起更多的流量包。

谷歌的Android軟體和應用,如Chrome瀏覽器、地圖和YouTube,通常都包含在智慧型手機中。不過,Facebook也推出了一些產品,以吸引印度消費者和廣告商的注意。

事實上,當研究公司App Annie測量印度人在網上花費的時間時,WhatsApp、Facebook和Instagram——所有的Facebook產品——在排名前六位中佔據了三席。

IDC印度新興技術副總監Arjun Vishwanathan表示,谷歌的核心專長是「對印度人來說,文化上不那麼重要」。

他說:「谷歌的得分項是,它能保持簡單方便,同時讓消費者不用面對她的臉就能決定自己想做什麼。」他說,谷歌也有大量關於用戶的數據,這些數據對於開發新產品和投放精準廣告很有價值。

谷歌一直都在為印度的網際網路用戶提供服務。但是,在2015年,在印度出生的Sundar Pichai成為谷歌的執行長後,在適應印度的產品設計上花費了大量努力,並發明了為印度客戶服務的新產品。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Sengupta的團隊一直在發布新產品,比如支付應用Tez和流量節省應用Datally。周二,谷歌還計劃宣布,地圖將提供摩託車和雙輪摩託車的行駛方向,這些都是印度最常見的交通方式。

所有這些工作都得到了谷歌在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廣泛研究的支持,這些研究旨在調查人們如何真正地使用手機,哪些需求未得到滿足,以及該公司的應用是如何被接收的。

Datally就是這類研究的產物。當用戶打開它時,會彈出一個大屏幕,顯示用戶使用了多少流量,按日、周、月計算。它還顯示了哪些應用正在使用這些流量,並允許用戶屏蔽部分或全部流量。最近的一個調整增加了尋找附近Wi-Fi熱點的功能。

谷歌用戶體驗研究員Ted McCarthy周日和周一都在Jodhpur,收集有關Datally和另一款應用的反饋意見,那是一款語音控制的虛擬助手,可以在一款售價23美元的功能手機上工作。他向印度人詢問了他們的上網習慣,甚至是他們上下班的方式,收集信息,並反饋給研究團隊。

其中一個採訪對象,22歲的Deepika Panwar,在試圖創辦一家服裝和珠寶公司時從事記帳工作。Panwar說,她的大部分薪水都給了她的父母和來幫助她的弟弟妹妹。她每個月要花179盧比,約合2.77美元,購買一個只有1G流量的流量包。

她表示,自己每月的流量包通常會在15天內就用完了,因為她經常瀏覽YouTube上的時尚視頻、使用WhatsApp或瀏覽網頁。

當McCarthy向她展示Datally的時候,Panwar很快就明白了這是什麼。「它向我展示了每個應用程式在做什麼,」她說。「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這些採訪向McCarthy證實,Datally的基本前提是合理的:該工具對有流量限制需求的人有用。但他們也揭示了一些問題。這款應用的Wi-Fi搜索功能幾乎找不到什麼公開的熱點。而在註冊屏幕上的技術語言 - 警告說應用程式正在創建一個虛擬專用網絡來監視網絡流量 - 阻礙了潛在的用戶。

周一,McCarthy訪問了Manju,並在她的新Reliance Jio功能機上向她展示了Google Assistant 。這款應用可以讓她用印地語或英語對手機說一些命令。

在印度,語言一直是網際網路普及的一個障礙。語音驅動的助理在印度非常受歡迎,在所有谷歌搜索中,有28%是通過語音進行的。

一開始,這款應用很難理解她說的是什麼。但沒過多久,就開始回答她的問題了。

原文連結:https://www.nytimes.com/2017/12/05/technology/google-india.html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相關焦點

  • 谷歌進軍時尚界?打造量身定製裁衣應用
    Google和瑞典時尚巨頭H&M開啟了合作,H&M的品牌數字時裝屋Ivyrevel正在與Google合作創建一個名為Coded Couture的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可以收集智慧型手機位置和活動的各種場景傳感器數據,根據用戶的活動習慣及愛好,為其量身打造一款獨一無二的服裝
  • 紐約時報:中國正在利用智慧財產權,以高新技術產業謀求更大的國際...
    而大疆的此項旨在為具有更高的數據安全需求的客戶提供相應隱私保護的舉措也被部分業內人士視為對美國軍方停用決定的反饋。應用不卡也不糊:用神經網絡為用戶提供完美的視頻流體驗MIT 的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ASIL
  • 《紐約時報》退出蘋果新聞,媒體和平臺如何在博弈中共贏?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於6月29日終止了與蘋果新聞(Apple News)的合作。這使它成為第一家完全退出蘋果新聞的大型媒體公司。 《紐約時報》的發言人表示,蘋果新聞在合作過程中並沒有為新聞媒體與付費讀者建立直接關係提供幫助,這與他們為優質新聞提供資金的策略不符。
  • Google 聯手 H&M 打造量身定製時裝在線裁衣應用
    Google 聯手 H&M 打造量身定製時裝在線裁衣應用 站長之家(ChinaZ.com)2月7日消息,Google 周一宣布與瑞典時尚巨頭
  • 紐約,一座科技城 - 紐約,谷歌,亞馬遜 - IT之家
    《紐約時報》今天發表深度文章,介紹了紐約市是如何一步一步發展成如今的美國科技城的。在這一過程中,決策者的長遠規劃、谷歌的崛起、金融行業擁抱數字時代推動了紐約科技行業的快速發展。而且,紐約的大都市環境令科技人才嚮往,吸引風險投資的實力使它成為了數千家創業公司的大本營。
  • 在華印度人:被國內暴罵為叛徒,但還是想待在中國
    (截圖來自《印度時報》的報導)然而,即便印度網絡上這些針對在華同胞的網絡暴力打著「印度人應該團結起來對付中國」、「印度人會碾壓中國」這樣的話題標籤,從《印度時報》的報導來看,不少在華印度人卻更願意留在中國。他們希望留下的原因也都很現實和樸素。
  • 紐約時報宣布終止和蘋果新聞合作 「無償」提供資源回報令人失望
    《紐約時報》把增加新的獨立會員作為一個關鍵的商業目標,稱蘋果新聞服務在與讀者的直接關係方面沒有給它什麼幫助,該媒體對業務的控制力也很弱。 紐約時報公司表示,希望將讀者直接導向自己的網站和移動應用,以便「為高質量的新聞報導提供回報資金」。
  • 紐約時報修訂寫法:e-mail應寫為email
    近日,全球知名的《紐約時報》就修改了風格手冊,對一批網際網路詞語的準確寫法進行了修訂。紐約時報修訂寫法:e-mail應寫為email(圖片來自驅動之家)    傳統的「e-mail」被修改為「email」,另外大寫的「WebSite」(意思是「網站」)改為了「website」。
  • 《紐約時報》中文網站今日正式上線 欲進軍中國市場
    據《紐約時報》官方透露,目前該中文網站還處在測試階段,他們會在後面的幾個月陸續完成各項功能的調整,其發言人稱《紐約時報》中文版將向中國讀者提供免費新聞服務。《紐約時報》希望通過推出中文版來讓「灰色女士」(Grey Lady該報的綽號)有機會在中國這一全球增長最快且最可能賺錢的網際網路媒體市場分一杯羹。
  • 谷歌將升級翻譯應用:實時聽譯並轉文字
    北京時間1月12日消息,據《紐約時報》網絡版報導,谷歌近期將發布新的翻譯應用升級。谷歌翻譯升級之後能自動識別用戶是否在講某種常用語言,並將其自動轉為文字。目前谷歌翻譯提供了90種語言的翻譯,並且已經能對少數幾種常用語言進行聽譯。
  • 桑德伯格:喜歡谷歌眼鏡 FB正在為其開發應用
    它是一款非常強大的設備,一款出色的社交設備,但是現在它是圍繞著各種任務和應用而設計的。卡拉:你認為Facebook Home會成功嗎?桑德伯格:它只是第一代產品。卡拉:你們在開發這款產品的時候,是如何獲得優勢的呢?桑德伯格:Facebook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平臺,有很多應用已經與我們整合到了一起。
  • 環球時報英文版:中國人工智慧應用超越美國,領先世界
    在人工智慧(AI)的研究中,美國佔據領先地位,但是,在應用上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AI 應用市場蘊含著機會和挑戰。「但是,中國研究者和公司在技術突破上還應該有更多作為,正如谷歌 DeepMind 現在所取得的前沿進展那樣,」她說。 谷歌 DeepMind 在當前 AI 研究和應用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他們著眼於解決「智能」難題,研發了2015年10月首次擊敗了人類專業棋手的 AlphaGo 程序。
  • 谷歌推出聊天軟體Allo 但《紐約時報》說這個助手沒什麼用
    摘要:9月21日,谷歌對外發布了基於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的全新聊天工具Allo,其最大的亮點是整合了Google助手,並且第一次引入了端到端加密。谷歌並不會對所有的聊天記錄做端到端加密,只有用戶選擇「隱身聊天」的模式時,谷歌才會做這種加密處理。
  • 為什麼是《紐約時報》中文網
    (譯註:《紐約時報》格調嚴肅,以文字為主,圖片為輔,因而被外界戲稱為「灰色女士」)北京時間6月28日早上,《紐約時報》的首個外文網站(cn.nytimes.com)正式上線。紐約時報中文網既包括從NYTimes.com翻譯過來的稿件,又有中文作者的原創作者。這是《紐約時報》的一個裡程碑,也是我們全球戰略的關鍵一步。
  • 【紐約時報】沒想到 谷歌更名Alphabet竟然是因為這個大寫的G
    這個定義對谷歌及其股東來說並不只是一個玩弄辭藻的文字遊戲。Google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據《福布斯》雜誌稱,根據估算,它的品牌價值約為660億美元,排名第三,僅次於蘋果和微軟。無論是在法庭內外,這家公司都在警惕地捍衛自己的商標。它不會馬上面臨失去商標保護的危險。
  • 外媒:華為正在努力想辦法 讓谷歌應用上架自有商店
    外媒在報導中提到,華為希望谷歌的應用能夠在華為的AppGallery應用市場中上架,讓華為海外用戶也能夠使用谷歌應用。很顯然,華為正在嘗試繞過授權使用的方式來讓海外用戶用上谷歌應用。這個對於依賴谷歌相關服務的用戶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 每年可賺近20億美元,《紐約時報》怎樣做到的?
    《紐約時報》當然懂得,報紙的核心困境在於印刷廣告和傳統形式的數字展示型廣告市場的疲軟。但它堅信,通過以訂戶為本,自己能夠保持比許多其他出版物更強大的廣告業務。廣告商看中的是訂戶的參與度:他們在報紙上逗留,並且持續閱讀。
  • 《紐約時報》改版新嘗試
    當然Silverstein團隊也意識到這個版面的還可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不僅為閱讀後續內容熱身,也為《紐約時報》當天的所有動態提供一個全局性總覽。由於近年來紐約時報的報導範圍逐漸擴大,這個總覽將不僅包括印刷媒體、視頻播客,還有新聞直播、社交媒體機構帳號、本社記者的社交帳號等等。
  • 谷歌瞄準印度市場,推出本地知識問答應用Neighborly
    【獵雲網(微信號:)】6月1日報導(編譯:福爾摩望)谷歌越來越重視印度市場。該公司在印度發布了一個全新的社交應用,該應用旨在建立印度城市的鄰裡社區。該公司負責新興市場的「Next Billion」團隊已經為印度市場投入了大量資源。其舉措包括YouTube和其他熱門服務的數據友好版本,Tez行動支付應用,食品派送服務和全國性WiFi網絡倡議。現在,它推出了Neighborly,一個用於分享本地知識的問答應用。
  • 每分鐘花200美元,只為在紐約時報廣場露個臉
    2018年4月13日,紐約時報廣場大屏幕上打出了一個巨幅廣告「祝海南生日快樂」,為1998年4月13日成立的海南經濟特區慶祝生日。現如今,紐約時報廣場的各大屏幕裡,隨時都能蹦出中國各線城市、各類民營企業、各色網際網路品牌、各路明星網紅等組成的宣傳矩陣,它們以紀錄片、視頻和圖片等方式搶佔被外界稱為「世界十字路口」的時報廣場,用文化輸出和品牌推廣的方式,敘述著一個個紋理清晰、訴求分明的當代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