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新傳》:歷時八年,以詩詞為主線,還原真實立體的東坡形象

2020-12-25 央廣網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全才,在詩、文、書、畫等方面都有不俗成就。李一冰先生的心血力作《蘇東坡新傳》近日出版。這本書以詩詞為主線,參考了百餘種書目,以堅實的考訂和熱情的筆觸,還原了真實、立體的蘇東坡形象。

作者李一冰先生( 1911—1991),原名李振華。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畢業於浙江私立之江大學經濟系,後留學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系,陸續於新文學重要刊物發表白話散文。李一冰熟讀蘇軾詩作,同時整理《東坡事類》等重要書籍並編訂《蘇軾年譜》,歷時八年,寫成《蘇東坡新傳》,共計七十餘萬字,於1983年以筆名出版。另著有《明末孤臣張蒼水傳》,後增補成《張蒼水傳》。

本次全新增訂版還特別收錄《尋找李一冰》和《縹緲孤鴻影──父親與〈蘇東坡新傳〉》,追尋謎樣作者和出版緣由,附錄包括《蘇軾及宋朝大事年表》。

◎人生為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全才,在詩、文、書、畫等方面都有不俗成就。如此天才,一生都顛沛流離,但他卻能超越個人的悲哀,既超脫現實,又有煙火氣。這種曠達的態度也指引我們獲得自己的快樂之道。

◎餘秋雨高度評價的傳記經典,全新增訂

餘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直接引用本書原文,並高度評價此書文字典雅,作者歸結甚有見地。本書已出版近四十年,此次全新增訂,收錄《尋找李一冰》和《縹緲孤鴻影:父親與<蘇東坡新傳>》。

◎以詩詞為主線,參考百餘種書目,還原真實、立體的東坡形象

詩言志,所以本書十之八九取材於東坡詩詞,以觸摸他內心的喜怒哀樂。此外,作者參考東坡文集和後人筆記等百餘種資料,考證堅實,筆觸細膩,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東坡形象。

正文賞讀

第九章?書齋內外

一?一家融融

蘇軾元祐還朝,雖然被人強迫戴上黨派的帽子,被官僚集團圍剿得遍體鱗傷,身心交瘁,但是同一時期的私人生活,卻是百花齊放,燦爛非常。

汴京比較高級的朝官,為了上朝方便,大都住在皇城附近。這皇城的城門,朱漆金釘,非常輝煌;城壁磚石間,甃嵌著龍鳳飛雲的圖案,雕甍畫棟,峻桷層榱;城樓上覆蓋的琉璃瓦,在太陽下閃爍生光,真是一派皇家氣象,帝闕風光。

沿著皇城城牆,整整齊齊地種著高槐古柳,濃蔭覆地,寧靜有如山居。楊奐《汴故宮記》:「登聞鼓院之西,曰右掖門。翰林知制誥者,多居西掖。」黃庭堅有《雨過至城西蘇家》詩,頗能寫出當地的如畫景色:

飄然一雨灑青春,九陌淨無車馬塵。

漸散紫煙籠帝闕,稍回晴日麗天津。

花飛衣袖紅香溼,柳拂鞍韉綠色勻。

管領風光唯痛飲,都城誰是得閒人?

蘇氏兄弟並不住在一起,但是蘇軾退朝,常常先到蘇轍家盤桓一番,然後回家,相距應不甚遠。

二蘇自分別出仕以來,已有二十餘年不能同在一地居住,現在雖然還不能達到「同歸林下,夜雨對床」的樂境,但比兩地分居,動輒要三五年才得晤敘一次,卻要好得多了。兩兄弟公餘之暇,日有過從,可以元祐三年十月作《出局》詩為證。那一天,蘇軾局中早出,天色陰晦欲雪,而蘇轍在戶部因公未歸,蘇軾便在家裡煮酒等他,作《出局》詩,親密地寫下「子由除一字同叔」,並稱他的乳名叫「卯君」,此因他生於寶元二年己卯之故。詩云:「急景歸來早,濃陰晚不開。傾杯不能飲,待得卯君來。」

二蘇友愛之篤,固是膾炙人口的歷史佳話,而彼此互愛子侄,也是毫無異致。如元祐二年除夕,蘇轍被派在辦公廳裡值夜(省宿致齋),不能回家,他家孩子們過年不見父親,當然很失望。第二天元旦,蘇軾朝賀一畢,帽子上插了御賜的銀幡,立刻趕往弟弟家去,陪他的侄子們玩耍。作詩三首,錄一:

白髮蒼顏五十三,家人遙遣試春衫。

朝回兩袖天香滿,頭上銀幡笑阿鹹。

軾家二十餘口,除出長子蘇邁尚在江西當德興縣尉外,餘自王夫人以次,十七歲的蘇迨、十五歲的蘇過、侍妾朝雲等,一家團敘,其樂融融。《次韻和王鞏》詩說:「子還可責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夫人不妒忌,兒子個個好學,使他覺得比漢朝的馮衍、晉朝的陶潛幸運得多。

王夫人出身青神農家,她有農家婦女刻苦耐勞的習性,是治家能手;雖然教育程度上有點隔閡,因此不能充分了解她的丈夫,但她謹守傳統的婦德,一切依從他,敬愛他,尊重他的一切愛好,包括容納朝雲在內。

朝雲冰雪聰明,善解人意,是個很討人喜歡的女孩。

例如,有一日,蘇軾退朝還家,食罷,按照他的養生法,在室內捫腹徐行。旁有侍兒,他忽然指著自己的大肚皮問她們道:「都是文章。」「你們且說,此中藏有何物?」一婢說:一婢說:「都是識見。」主人搖頭不以為然。朝雲說:「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

蘇軾捧腹大笑——果然是個紅粉知己。

全家抵京半年後,蘇轍上《乞兄子邁罷德興尉狀》,大約未久,長子那一房也已來京團聚。蘇邁照當時大戶人家早婚的風習,十九歲即已娶婦,娶的是同鄉世交王宜甫的女兒。翌年,元豐元年,蘇軾就已有了孫兒蘇簞。此時,他家一個屋簷下,已經三代同堂,兒孫繞膝,充滿了笑語和喧闐。

蘇軾抵京不久,即往晉謁師門,拜見師母——歐陽太夫人,歐陽修的長子發(伯和)已經過世了,遂與歐陽斐(叔弼)、辯(季默)兄弟時常交往。歐陽家託蘇軾撰《文忠公神道碑》;蘇軾則入見太夫人,為他十七歲的次子蘇迨求婚於歐陽斐的千金,太夫人說這是「師友之義」,一口允諾。從此與師門又成了兒女姻親。

蘇軾在京,公事既忙,再因朋友眾多,趣味廣泛,所以很少會有在家空閒的時光。不過他對於兒子的學業還是非常用心的,次子蘇迨雖然長大了,但是身體還是病弱,所以不太管他,對稚子蘇過則常親自督教。叔黨天生性分,最像父親,非常努力於詩賦的學習,詩賦是當時科舉的主科,又是蘇門光輝的家學,蘇軾手寫一則《評詩人寫物》給他,開導他作寫物詩的訣竅:

詩有寫物之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他木殆不可以當此。林逋梅花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黃昏,決非桃李詩也。皮日休白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決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工。若石曼卿紅梅詩:「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蓋村學中語。

有一次,蘇過念《南史》,父親睡在床上聽。讀到一個段落時,蘇軾便對兒子說道:「王僧虔家住建康禁中裡馬糞巷,子孫賢實謙和,當時人稱譽馬糞王家都是長厚的人。東漢贊論李固,有句話說:『視胡廣、趙戒如糞土。』糞土本是穢物,但用在王僧虔家,便是佳號;用來比胡、趙,則糞土有時而不幸。」

——前者是修辭的技法,後者則是剴切明白的人格教育,兩者皆不偏廢。

蘇軾平常生活很有秩序,講究養生之道。他在家晨興夜寢,各有一定的法門:

每日五更初起床,梳頭數百遍,盥洗後,就和衣還臥另一乾淨榻上,假寐數刻,據說「美不可言」;直到天色平明,吏役齊集,他即起身換朝服,冠帶上馬,入宮早朝。

夜眠,蘇軾頗以「自得此中三昧」為豪,他的方法是:初睡即在床上安置四體,使無一處不穩;如有一處未穩,即重新安排,務令穩貼。身體上如有任何輕微倦痛的地方,則略自按摩,然後閉目,靜聽自己的呼吸,直到呼吸平勻,心也跟著靜定,如此一頓飯時,四肢百骸,無不和通,睡意既至,即便呼呼入夢,雖寐不昏。

蘇軾的個性,樂與朋友群居,而不暱婦人,即使家中婦女,他也很少和她們說話。宋代士大夫社會裡,飲宴的風氣甚盛,高等門第,家有伎樂,但以只應賓客為主。蘇家雖也不能免俗,養了幾個能歌善舞的侍兒,不過蘇軾接待賓客,卻有各別的對待:凡遇「不可與言」而又不得不招待的俗客來到,他就搬出「搽粉的虞候」來,以絲竹和歌聲來逃避乏味的言語;若遇佳客臨門,則屏絕聲色,只備清茗佳釀,相與坐談累夕,興會淋漓。

蘇軾推託不掉應酬,他也樂意欣賞女性的明慧和美麗,他會用最美的辭章來讚美她們,贈詩作曲之外,甚至還為她們作畫,但都是過眼雲煙,從不輕付感情。

所以,蘇軾能以生平不耽女色自豪,五十歲後,有詩曰:「已將鏡鑷投諸地,喜見蒼顏白髮新。歷數三朝軒冕客,色聲誰是獨完人。」

固然,這是蘇軾「不暱婦人」的性情,但與道家養生之說也有關係,黃州的「雪堂四戒」中,有一條即是「皓齒峨眉,命曰伐性之斧」。他認為四戒中「去欲」最難,以蘇武為例,他身陷胡地,齧雪吞氈,死生一線,但仍不免與胡婦生子,「乃知此事不易消除」。他的朋友中,如多情詞人秦觀、風流成性的楊繪和雅好聲色的王鞏,都經他再三勸告「戒之在色」。如定國(王鞏)謫賓州,致書有曰:「粉白黛綠者,俱是火宅中狐狸射幹之流,深願以道眼看破。」

飲茶,是蘇軾生活上的一大樂趣,一大享受。但在北宋當年,茶的種植製作,還在推廣時期,好茶不多,如丁謂於真宗朝所制的「龍鳳團」茶餅,每年僅產四十餅,只夠宮廷御用,皇族以外是不敢奢望的;至慶曆朝,蔡襄努力改良品種,另創一種「小團茶」,歐陽修《歸田錄》記述:

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慶曆中蔡君謨為福建路轉運使,始造小片龍茶以進,其品純精,謂之小團,凡廿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因南郊致齋,中書、樞密院各賜一餅,四人分之。宮人往往鏤金花於其上,蓋其貴重如此。

嗣後,植茶事業不斷推廣,至元豐年間,神宗有旨下建州造「密雲龍」,質量更是超越小龍團而上,官廷齎賞,限於王公近臣,所以蘇軾珍視異常,自己偶爾品啜一甌,絕不用以招待一般賓客。他曾作很美的一闋茶詞,專門歌頌這「密雲龍」,調寄《行香子》:

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共誇君賜,初拆臣封。看分香餅,黃金鏤,密雲龍。

鬥贏一水,功敵千鍾,覺涼生兩腋清風。暫留紅袖,少卻紗籠。放笙歌散,庭館靜,略從容。

能夠分享這珍藏的,據說僅限於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所謂「蘇門四學士」來時,他才吩咐家人:「取密雲龍。」一天,蘇軾在外廳會客,忽命取密雲龍,蘇宅內眷總以為當是黃、秦、晁、張中的哪一位來了,屏後偷覷,卻是晚登蘇門的廖明略(正一)。

相關焦點

  • 從苦悶走向曠達自在:他的傳記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蘇東坡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蘇東坡新傳》,來自中國臺灣作家、學者、蘇東坡研究者李一冰。蘇東坡的傳記中,最有名的可能要屬作家林語堂的版本,但李一冰的版本卻自有著不可替代的好處。作家張輝誠說到:「一冰先生寫《蘇傳》,不像林語堂看到的東坡,是橫空出世、天才洋溢,他看的東坡是獄中狼狽至極的東坡、虎口餘生出獄後的東坡,是從苦悶中走向曠達自在、從現實接二連三的無情打擊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堅強與生命韌性的東坡。」如果你對這本《蘇東坡新傳》或者李一冰感興趣,歡迎報名此次閱讀評審團。
  • 四年囹圄半世坎坷 凝聚一本《蘇東坡新傳》 被評比林語堂版「更有...
    到了現代,為蘇東坡作傳的也不在少數,比如大名鼎鼎的作家林語堂曾在1940年代,用英文寫成《蘇東坡傳》,被翻譯成中文版,在華語世界影響甚大。 不過,本次介紹的蘇東坡傳記,不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而是來自李一冰的《蘇東坡新傳》。李一冰不是有名的作家或者大名鼎鼎的名校學者。但是,他寫的《蘇東坡新傳》,對多位後輩學人影響至深。
  • 「賦詩西湖憶東坡」詩詞大賽獎項揭曉!
    作為系列活動重要組成部分的「賦詩西湖憶東坡」詩詞大賽(以下簡稱「東坡詩詞大賽」)獎項也在現場揭曉。 蘇東坡與惠州、西湖有著不解之緣,他寓惠期間,曾多次泛舟西湖,留下眾多傳頌千古的詩詞名句。為此,「賦詩西湖憶東坡」詩詞大賽,廣邀廣大民眾以西湖為載體,以詩歌為媒介,與蘇東坡展開跨越千年的對話,暢談不同時代對於惠州的感悟與熱愛,徵集活動於10月26日正式啟動。
  • 東坡居士與一碗東坡肉的故事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個東坡肉的故事,此事還得從東坡先生說起,都說讀過《蘇東坡傳》和他的詩詞散文,就不難知道這位聞名於世的大文豪不管身處何地,也不管何種境遇,他總是以一份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面對日常,認真細緻地對待一飯一蔬、一飲一食。
  • 話劇《蘇東坡》即將上演 周東海光董凡朗誦詩詞提前預熱
    來自四川人民藝術劇院的國家一級演員董凡,氣宇軒昂的朗誦出這首出自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贏得現場掌聲雷動。今日(1月20日)下午,「最憶是東坡·蘇東坡詩詞分享會」在四川省圖書館舉行,周東、海光、陸亞雄、李東昌與主持人董凡一起,為成都「蘇迷」帶來蘇東坡詩詞的分享。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了解到,這次分享會是為四川人藝2月7日、8日在錦城藝術宮上演的話劇《蘇東坡》預熱。
  • 《蘇東坡傳》:一個真性情的蘇東坡
    女同事說:林語堂寫過:「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的會心一笑。」蘇東坡不僅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詩詞,他的一生也帶給我們許多的感悟。蘇軾少年得志,而中年以後,從北到南,接連貶謫。這跌宕起伏、四海飄零的一生,卻被他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
  • 蘇東坡與東坡肉:一個吃貨的人生哲學
    東坡肉據考是為紀念東坡所做,並不是蘇東坡本人所創。蘇軾(1037.1.8-1101.8.24),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歷史治水名人。
  • 愛講東坡典故和詩詞的眉山市委書記用1500字道盡了千年「東坡味」
    致辭一開始,慕新海便引經據典,為與會嘉賓介紹了蘇東坡自創的三道名菜:苦筍入湯的「東坡魚」, 肥而不膩的「東坡肉」和 一清二白的「東坡豆腐」。慕新海說,「常記青衣江畔路,白魚紫筍不論錢」,「東坡魚」道盡了蘇東坡苦樂浮沉的人生況味;「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東坡肉」則詮釋了蘇東坡淡定從容的豁達胸懷;「人間有味是清歡」,「東坡豆腐」更彰顯了蘇東坡淡泊寧靜的君子之風。作為蘇東坡的故鄉,眉山的美食也早已聞名中外,在致辭中,慕新海更為與會嘉賓熱烈推介了當下的東坡新美食。
  • 《蘇東坡傳》,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1057年,21歲的蘇東坡,在殿試中以一篇《為政的寬與簡》的文章技驚四座,本該成為狀元郎,卻被歐陽修「避嫌」誤點為第二名,弟弟蘇轍也名列第13名,一門雙「進士」。宋仁宗驚呼一下子為後人找到了兩個宰相之才;歐陽修感嘆,「二十年後,將無人再談老夫」。
  • 蘇東坡與東坡肉的故事
    東坡肉可謂是色香齊全,受到了群眾的喜歡,滿口留香,讓食者回味無窮。那麼東坡肉和蘇東坡到底有沒有關係?有什麼關係呢?今日小編就和大家一同共享一下東坡肉的典故。蘇東坡是宋朝的作家之一,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怎能沒有自己故事呢,他在觸犯了皇上後被發配到杭州做官,過去的杭州還不是現在的杭州那麼美而且出名。
  • 無與倫比的蘇東坡,不是只有東坡肉,還有樂觀的一生
    在大型紀錄片《蘇東坡》以蘇軾的人生軌跡為縱軸,以蘇軾謫居黃州的這一特殊階段為橫斷面,以四年的生活及心路歷程為重點內容。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角度觀照蘇軾在黃州之前和黃州以後的人生沉浮背景,多層面、多角度地解讀蘇軾生命感悟、精神嬗變。我們都從課本的古詩中了解蘇軾,那麼歷史中的蘇軾呢?
  • 蘇東坡這個大吃貨,竟然寫了這麼多吃吃喝喝的詩詞!
    這個大吃貨,不僅首創了很多新菜,也寫下了許多關於吃的詩詞:豬肉頌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柴頭灶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首詠豬肉詩,大家想必耳熟能詳!
  • 讀書樂 | 林語堂《蘇東坡傳》
    《蘇東坡傳》原用英文寫成為4卷28章第1卷寫蘇東坡的童年和青年時代第2卷寫他的壯年時期第3卷寫他的成熟階段第4卷寫他被迫害後的流放生涯這本書對蘇東坡的超人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學生活等作了生動的描述和評價。
  • 蘇東坡詩詞:「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我喜歡蘇東坡。原因是他跟其他文學家、詩人、詞人相比,更像是一個「人」,他除了有超凡絕俗的才華外,他還是一個真實存在,讓人能夠感知,能夠親近的一個人,而不是時時高處在雲端的「神仙」,常人該有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煩惱,蘇東坡也有,常人有的親情友情、生離死別的痛苦哀愁,蘇東坡也有。
  • 蘇東坡品牌文化聯盟成立 七城市聯手打造文化新IP
    12月10日,中國文保民族品牌文化委員會、中國民族書畫院、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委員會)、杭州市上城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杭州)蘇東坡文化旅遊節開幕式暨蘇東坡文化論壇,杭州攜手眉山、惠州、儋州、黃岡、湖州、蘇州六城市成立中國蘇東坡品牌文化聯盟,以此為起點,深入挖掘蘇東坡的時代文化內涵,更好地打造蘇東坡文化IP,繼承傳揚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 東坡公園裡的古蹟不止有大江東去
    乾隆皇帝六次巡遊江南,四次來常,這些碑文記述了他南巡時的盛況和表達了他對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頌揚。 見一塊太湖石上鐫「喚魚」二字,從而推測就叫「喚魚池」,蘇東坡的老家眉山有一水潭,遊魚聽掌聲而躍,負芨求學的蘇東坡為其命名「喚魚池」。蘇的老師王方的女兒王弗也是一位才女,竟同時也為水潭取同樣的名。
  • 東坡夜讀 另類吃貨蘇東坡
    文:雨蘭蘇東坡不僅是地道的學霸一枚,還是一枚地地道道的吃貨。對於達觀、胸襟開闊、隨遇而安的東坡來說,窮日子有時並不是苦日子,一樣能過成快樂日子。和蘇東坡有關的吃食,最久負盛名的就是「東坡肉」了。「東坡肉」的始作俑者自然就是蘇東坡。話說在1080年,蘇東坡謫居黃州,因見當地豬多肉賤,便買回家琢磨著怎麼做好吃,還真是功夫不負好吃的有心人,一道名菜就此有了「雛形」。快樂吃貨蘇東坡還作有煮肉歌一首:「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 北宋第一吃貨蘇東坡,流放途中到底寫了多少首關於吃的詩詞
    墾城東一坡,他覺得還是種地適合自己,於是自號「東坡居士」,由此,成就了北宋文學史上的大IP。更重要的是,除了創作和當官,蘇東坡,還解鎖了自己的新天賦,那便是----吃。在黃州,吃貨東坡便進入了「自笑平生為口忙」的狀態。
  • 全國第33屆中華詩詞暨蘇東坡詩詞藝術研討會在廣東惠州開幕
    圖為「中華詩詞之鄉」榮譽稱號頒獎現場 宋秀傑 攝中新網惠州11月29日電 (記者 宋秀傑)11月29日,全國第33屆(惠州)中華詩詞暨蘇東坡詩詞藝術研討會在廣東惠州開幕。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鄭欣淼、中華詩詞學會有關專家顧問、部分省市詩詞學會負責人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詩詞專家、愛好者共12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共同探討中華詩詞、東坡文化以及本土特色藝術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會上,中華詩詞學會還授予惠州市惠城區、惠東縣、博羅縣「中華詩詞之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