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醫學生物領域學術發展」
本文關鍵詞:期刊;投稿;陷阱;Nature
實驗室的系列研究,用了同一方法學,咋論文也被認為是抄襲了呢?這些問題,就是我們後臺經常被問到的問題。如果你就是投稿作者,對於上述問題,你能回答出幾條?不同出版集團、不同期刊編輯部經常有不同的要求。這些規則是如此混亂,以至於Natureindex特發表文章吐槽,題目是Scientists struggle with confusing journal guidelines(科研工作者:掙扎在混亂的期刊發表規則裡)。原文作者 Dalmeet Singh Chawla是一名科學記者,獲得美國統計協會頒發的2020年「卓越的統計報告」獎。(Credit: Samyukta Lakshmi/Bloomberg/Getty)全球調查發現,不明確的期刊發表規則尤其給第一語言非英語的科研工作者帶來了額外的負擔。(Source: Author Perspectives on Academic Publishing: Global Survey Report 2018, Editage)
此項調查中,大多數受訪者以英語為第二語言,11%的受訪者第一語言為英語,45%的受訪者表示使用英語寫作時存在很大困難。該調查由Editage公司於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進行,調查結果在2018年10月9日發布。約70%的受訪者來自非西方國家,這些國家正在成為科學強國:包括中國,巴西,日本,印度和韓國。這些撰寫論文的受訪者中有三分之二認為,期刊的發表規則指南不明確、不完整,或兩者兼而有之;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表示,文稿撰寫是在英語期刊發表論文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一步。報告稱,出版業需要考慮如何消除或減少母語非英語作者的額外負擔。否則期刊可能會錯過有科學價值的研究,因為作者們可能會選擇投稿自己的地區語言期刊。受訪者還顯示出對出版道德的不同看法。10-25%的受訪者對以下幾點的理解存在困惑、甚至毫無意識:怎樣的行為構成剽竊,怎樣算具備共同作者資格,以及什麼是一稿多投(將同一項研究同時投稿給多家期刊)。大多數受訪者還不知道什麼是自我抄襲:在沒有標引用的情況下,重複使用他們自己之前發表的研究中的文字。該報告表明:「相當多的受訪者對出版道德規範的某些方面沒有紮實的理解,或者對與道德規範相關的標準指南和機構不熟悉。」來自印度孟買的Editage Insights期刊主編Clarinda Cerejo說,學者們在了解期刊出版流程方面存在知識差距;例如在某些國家,未加正式引用符號就複製某人的作品被視為一種榮譽,而不是剽竊。Cerejo說,一旦出版商開始意識到這些問題,他們便可以尋求解決方案。Cerejo建議出版商可以允許其它出版公司查看自己的期刊發表規則,以確保發表規則清晰易懂;或者在其網站上設置AI客服,可以與有疑問的作者進行交流。Cerejo說,一位受訪者建議,高影響力期刊應設立一個專為首次在本刊投稿的作者們撰寫的專欄,以使他們的學術成果有更多的機會被期刊收錄。奧地利格拉茨知識中心的信息科學家託尼·羅斯·海勞(TonyRoss-Hellauer)認為,另一種解決方案是使用標準化的期刊發表規則,以使作者們更容易明白期刊的出版要求。羅斯·海勞(Ross-Hellauer)正在與同事合作,建立一個供科研工作者們訪問的期刊發表規則資料庫網站,幫助大家準確查詢期刊的出版規則,例如,某期刊是否允許作者們在網上發布早期版本的論文。Cerejo建議,研究機構,尤其是中、低收入國家的研究機構,應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多關於出版流程的培訓。她說,這樣做是「真正為出版系統提供幫助,因為這樣為期刊注入了不同的觀點,並且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固有偏見。」參考文獻來源
https://www.natureindex.com/news-blog/scientists-struggle-with-confusing-journal-guidelines
執行編輯:David;責任編輯:Mark。本文參考資料來源於Nature雜誌,版權歸雜誌社所有。圖片來自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廣而告之
(MedEditing自己的資料庫帳號,安全可靠)
延 伸 閱 讀
如何高效撰寫SCI論文
你還在「不知情」地抄襲/剽竊論文嗎?
更多如何撰寫論文的專欄內容,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