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罵教育」到「共情教育」,我的孩子有了哪些改變?

2021-02-08 知子花教育



我叫趙月芳,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大的13歲,小的分別是8歲和5歲。曾經,為了教育好孩子,我幾乎傾盡所有精力,卻發現根本沒有效果。我就很納悶:明明孩子資質很好,我也很努力,怎麼就把孩子教育成了這樣子?


孩子沒有朝著我想像的方向發展,反而是更加不聽話,老是跟我對著幹。


我就想:13歲就管不住了,那以後長得比我高、力氣比我大,豈不是更管不住了。說實話,我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在朋友推薦下,2017年,我開始學習中華文化。持續的學習尤其是反省,讓我開始看到,孩子的問題,其實是我自己的問題。


一次反省與孩子的關係時,我忽然想到婆婆曾經說過的一句話:看到先生從學校回來餓得大口吃飯的樣子很心疼。


我就在反思,自己對孩子種下的是什麼心念?


對孩子,我是一顆索取的心。看到孩子的行為與自己預期不符,心裡就會生出怨。意識到這點後,我突然感覺豁然開朗了,心中的怨去了一大半。


心中少了怨苦,我不像從前那樣隨便對孩子發脾氣了。


▲趙月芳與兩個兒子


今年,自2月28日晚觀看曹老師「家長課堂」回放後,我像追劇一樣追完了之前所有的直播課程,真的是受益匪淺,甚至完全扭轉了我的教育理念。


【上下滑動查看更多】


課程中,曹老師用一個個精彩的案例,讓我感受到「傾聽、理解、共情」的力量。


反省到從前簡單粗暴、直接命令式的教育,對孩子產生的傷害,我都後怕,真是差點親手毀了三個孩子!


以前那種「打罵、批評、指責」教育錯得太遠了,那種發洩情緒,不僅給孩子造成傷害,更造成自己的傷痛。一直處在恐懼、害怕挨打挨罵狀態的孩子,身心都被負能量裹挾,哪有動力和快樂!


▲從前用來「教育」孩子的戒尺


過去的已成為過去,唯有當下學習、行動、改變、彌補。


▲往期「家長課堂」直播精彩回顧


剛開始,孩子轉變太大太快,連我自己都不適應了。兩天後,孩子有反彈,我清晰記得那是自己心念的反彈:怨念起來了,我又開始急躁。當意識到一切都是正常的,不可能一下子徹底變好時,我的心又不焦慮了。


孩子的行為再讓我氣憤,我會馬上轉念:做孩子的加油站,加水人。我馬上將怒火轉為肯定、鼓勵,找到孩子確實做的好的一點,哪怕一個字寫得好,我都給予肯定和鼓勵,我發現,孩子立即有自信和動力了。


▲往期直播精彩回顧


那天,前一秒孩子還在廳裡上蹦下跳帶著弟弟玩得特別歡,根本不肯去寫作業。到時間了我只能去做午飯了,我就鼓勵他:「媽媽不能陪你寫作業了,相信你自己會自覺去寫好的。」


沒想到,他真的很快自覺地坐到桌前認真寫,我擔心他不專注,在廚房邊忙邊說:「媽媽在廚房都能感受到你的心很靜很靜,認真地寫得又快又好!相信準確率也會很高!」


就這樣,兒子非常乖、非常積極地在認真寫。在這之前,爸爸用武力都沒能「徵服」他去寫作業。真是太神奇了!


▲安安靜靜自己寫作業的兒子


老師那句「只說你想要的」真是太好用了,每次遇到孩子不聽話我就用鼓勵、肯定的話語,他馬上就會動力十足,自覺自愿自律起來。


那天,看到兒子英語不會讀也不想讀,我就挑了他讀得好的一個單詞,麵條「noodles」,告訴他這個單詞,他的發音很準很好聽,他立馬挺直背,有信心讀了,連聲都更大了!


「『我能感受到別人的感受和看法』,引導孩子發展他的共情能力。」共情,是我們大人、孩子,甚至每個人都需要的一種能力。不學習真的不知道,但用起來效果也很明顯。


兒子特別調皮,在家裡弄出特別響的聲音(吵到樓下鄰居)或者打弟弟玩,我就提醒他感受一下樓下鄰居和弟弟的感受,他聽完馬上就停下來或是大幅度收斂!


最小的老三,以前總是哭鬧,真的是讓人無法承受,我甚至一度把他關進小黑屋。但現在,我就跟他站在同一邊,我就靜靜抱著他,他反而馬上就止住,不再哭鬧了。其實,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就是一個擁抱、一份理解。


▲幸福快樂的三個孩子


在生活中,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很多。有了方向,我放下了焦慮,給孩子、也給自己成長的時間。


我和孩子都在慢慢發生變化。我相信,只要好好學習,教育好孩子是可學而至的!好孩子,也是可學而至的!


從「打罵教育」到「共情教育」,  孩子們的改變清晰可見,從不愛學習到開始認真寫作業、自覺自律,從調皮吵鬧到考慮別人的感受,從愛哭愛發脾氣到情緒容易安撫.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的情緒和行為也會隨之變化,教育也就變得簡單了。向您推薦曹老師精彩直播課堂,和趙媽媽一起學習和改變吧!長按識別海報中二維碼,立即回看本周二曹老師家長直播課《表揚和批評中的教子秘訣》——

相關焦點

  • 培養孩子抗挫力,就要打罵教育?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雖然現在並不提倡打罵教育,但是很多家長表示,打罵教育是立竿見影的教育方法。孩子立馬就會知道自己錯哪了,但是這樣的打罵教育對孩子真的是好事嗎?美國教育學家調查研究後表示,在童年經常遭受父母打罵的孩子,長大後更容易遺傳父母的暴力傾向,並且還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疾病。由此可見,打罵教育對於孩子來說並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經常打罵孩子的父母要學會適可而止,別讓自己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一輩子。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 「暴力教育」有弊端,長期打罵孩子,會給他們造成哪些傷害?
    長期打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哪些傷害呢?一、身體的傷害。孩子在成長的階段,身體還沒有發育成熟,各個身體器官都十分脆弱。用特別兇殘的方式對待孩子,會傷害到孩子的身體。而且父母有時候情緒上來,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理智,下手沒有輕重,孩子的身體又特別的脆弱。
  • 孩子不聽話,父母別用「打罵教育」,基本沒什麼作用
    當父母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總是習慣性會採用打罵教育,想要孩子變得聽話懂事點。有些父母在面對孩子犯錯的時候習慣性採用打罵方式,因此孩子就會開始感覺到害怕。父母可以採用以下三個做法:讚美式教育孩子打罵做不到的事情反而可以藉助讚美和認可做到。不少孩子都是希望能夠獲得父母的認可,因此他們就會想要按照父母的期望發展。
  • 面對執拗孩子,不妨試試「共情溝通」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立》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女主角顧佳帶著自己的兒子到幼兒園參加入學考試。孩子的情緒更加激動了一邊說一邊在一位男老師的手臂上咬了一口,就這樣失去了入學資格。回到家後,女主角顧家沒有回家打罵孩子,而是對孩子說,寶寶你沒有錯,但是不能別人不聽你的就隨便咬人,這樣是不對的,你聽到了嗎?孩子的情緒被稍微安撫下來,鑽到媽媽的懷裡。
  • 打罵教育危害大,這三種教育方式,讓孩子主動進步
    其實生活當中關於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父母都會選擇通過打罵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他們並不需要過多的反思自己的做法,畢竟他們已經把打罵教育當做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手段。孩子會叛逆現如今有很多孩子之所以變的叛逆,就是因為他們經常被父母使用暴力的方式教育自己。暴力教育模式最大的缺陷就是一旦超出孩子的承受力的話,那麼孩子就很容易出現反抗的舉動。有很多孩子都不屑於聽從父母的想法,畢竟誰也不願意總是被父母打罵教育。
  • 我7歲時曾想自殺:多少孩子,毀在了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上
    經常會聽到媽媽們說:孩子昨天晚上一晚上沒有回來,回來後我必須要揍他一頓了!不然他不長記性。很多媽媽們就會說:我們孩子也是,不打他更是記不住。在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中,父母打罵孩子似乎是天經地義的。打罵式教育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父母打罵孩子,孩子會感覺自己是被嫌棄的,是不好的,這樣的模式一再強化,孩子在長大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父母的打罵對你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我7歲時曾想自殺:多少孩子,毀在了中國式父母的「打罵教育」上
    打罵式教育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父母打罵孩子,孩子會感覺自己是被嫌棄的,是不好的,這樣的模式一再強化,孩子在長大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被愛。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是:父母的打罵對你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一個從小被父母暴打的網友說:我碰到了自己不順心的事不如意的事會想發狂會開始毀壞東西。碰到讓自己不舒服的人也會想打一架,想把對方除掉。內心有很多陰暗的角落,血腥到讓自己害怕。也幻想計劃過各種各樣的報復計劃,完善了一遍又一遍,試圖讓它們更加縝密,到如今依然爛在角落裡。
  • 也談打罵教育
    當李文知道孩子給同學帶早餐賺錢的事情後,沒有一句責怪,還是欣賞的口吻告訴孩子,讓吃早餐的孩子千萬不要在汽車弄得異味,等車的時候或者下車以後再吃。每當我們在一起聊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李文總是說,在我的生活詞典裡,對孩子從來沒有指責、批評、打罵,有的只是鼓勵、讚美和表揚。李文對孩子的合理要求,絕對是無條件的支持。他的兩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積極向上。
  • 父母課堂:打罵式教育對孩子有哪些影響?不打不罵如何做得更好?
    1.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有效嗎?父母應如何看待打罵教育?相對於成年父母,子女處於絕對的別控制、被支配地位,因此會因為恐懼和依賴,被迫順從父母的要求,尤其是青春期前的孩子。而青春期的孩子則開始叛逆和反抗,打罵教育只會適得其反。古代經常用打罵作為教育的方法之一,但也有大量不使用打罵的教育方法。
  • 都說教育孩子要「共情」,為何會沒效果?是家長共情方式沒用對
    於是,就有很多的父母發信息跟我說為什麼大家都說對孩子&34;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效果很好,但自己和孩子&34;根本沒用,教育孩子也沒有效果,反而孩子更加不聽話。其實,並不是共情沒有用,而是父母用錯了共情的辦法!
  • 女孩被父母打罵後選擇墜樓身亡:這,才是最無能的教育
    尹建莉老師說:打罵孩子是無能教育和無恥教育。以愛之名的打罵,最是痛心。以前無論做什麼都要和我一起,而現在呢,都粘著爸爸,不需要我陪,甚至看著我的小眼睛總是透露著恐懼。有一天,他爸爸和我說:「他說很害怕你上次打他的樣子。」他是你的孩子,你們的關係是平等的,他不是你的一個物件……」爸爸短短的幾句話,讓我淚崩,我錯誤的方法讓他產生巨大的壓力,覺得我不愛他而遠離我。
  • 打罵教育早已讓人摒棄,優先採用「低聲教育」,孩子才能知錯就改
    中國傳統教育都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認為只有在父母的打罵之下孩子才能夠成長進步。而針對中國傳統的棍棒教育,當今也產生了很多爭議,大多數人都認為教育孩子應當以理服人。
  • 0—6歲孩子如何教育?5步糾正不良行為,不打罵不溺愛培養好習慣
    「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準則之一,是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當你在改變自己時,同時會改變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而他人也必然會對此做出回應。兒童教育也是一門通過改變自身行為來更大概率地使孩子表現良好的藝術。」《與打罵和溺愛說拜拜》(40周年修訂版)中的這句話直接改變了我的育兒觀。
  • 不打罵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學,先進?
    大學畢業工作後,直到創業,反而越來越覺得誠信的重要性,越來越不想撒謊了,不論對客戶,員工,還是合作夥伴,有難處就直接和對方言明,對方不能理解的也就算了,現在反而活得更輕鬆更簡單了。首先,&34;不是不可以,但應該事先聲明,不能搞&34;這套;其次,你當然可以說父母是兩個個體,但是這得一以貫之,不能哪天想起來就又變成父母同為一體了。
  • 打罵教育,是最Low的教育
    孩子哭,大人喊,天天如此。 同樣需要催孩子起床的我,聽到這個陣仗,莫名地有了慈悲心,決心不要這般摧殘孩子。於是有一天早上,我貓一樣的拱到月寶的被窩裡,用鼻尖蹭蹭她的臉。 月寶睜開眼,看我一下,又迅速閉上,我說:「好玩嗎?老貓就是這樣叫小貓起床的。」
  • 孩子的教育方式用打罵真的沒問題嗎?
    我是兩個男孩的媽媽,不知不覺步入了中年,對於孩子們的教育我跟先生總是有點意見不合,我常常也提醒自己兩個來自不同原生家庭的人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肯定會有所不同,遇到意見不統一時我必須要心平氣和。特別是不能在兩孩子面前表現出意見不合及爭吵,但事實上我們兩個人不能統一的原因出在,往往我認為家庭和睦很重要,要民主多聽孩子的心聲,多溝通要尊重孩子。
  • 打罵教育的危害
  • 打罵教育對孩子的危害 或許超出你的想像
    說起打罵孩子,很多父母總有自我認為正確的理由,然而打罵教育對孩子是否真的有效,會對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相信很多父母都未真正做過評估。或許,其負面影響真的超出了你的想像。「我家的孩子今年6歲半,上小學一年級。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作為父母管教比較嚴格,採用了很多打罵的方式,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現在反映出來很大的叛逆,每天上課除了睡覺就是走神,或者跑出教室。
  • 被父母打大的孩子,長大以後心理問題有多大,教育其實不止打罵
    在一個"被打罵的孩子"的話題下,已過而立之年的小劉回答說:在父母對我幾十年的嚴苛教育下,我覺得自己的人格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常常感到暴躁不安、不自信、內心脆弱,而最嚴重的的是,我不懂怎麼去愛一個人,面對其他人的愛也會極度恐慌。
  • 遠離「打罵式教育」,讓孩子快樂成長
    每個家長都希望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這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教育孩子又十分困難,有的家長會選擇打罵孩子來教育。都說棍棒底下出孝子,這是鼓勵要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但這種教育方式真的可取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