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維導圖整理《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知識

2020-12-11 小學數學崔老師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中的「圖形的認識」的內容。

《課程標準》在第二學段對本單元知識的要求是:通過觀察、操作,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通過實例,理解體積(包括容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度量單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釐米、升、毫升),建立1m、1dm、1cm以及1L、1mL的表象,會利用單位間的進率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探索某些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單元知識導圖

相關焦點

  • 長方體正方體練習辯論會
    攝像:王劍工作室二、前測分析長方體正方體是人教版五下第三單元的內容,因為疫情採取的線上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不理想。主要表現為概念不清、算法混淆、知識片面沒有聯繫。針對以上情況,我設計了一份前測卷,以下是我針班裡43人進行的前測。前測卷分為理和練兩部分。
  • 五年級最燒腦的一個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等你來挑戰!
    點擊右上角關注小西老師,更多小學語數資料等著你最近,五年級孩子的頭皮都快被抓破了,因為現在學到了最難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你以為這個單元背幾個公式就足以應付考試啦?想法太天真!最難單元可不是浪得虛名的。首先,你要認識什麼是長方體和正方體,知道長、寬、高,知道它們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這三個數字要背下來,因為填空題要考。
  • 【預習】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電子課本+圖文講解
    《因數和倍數》知識點、練習及答案、測試卷及答案測試卷及答案【預習】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的認識》電子課本+圖文解讀+教學視頻+知識點+課本答案+同步練習【預習】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正方體的認識》電子課本+圖文解讀+教學視頻+知識點+課本答案+同步練習【預習】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展開圖》電子課本+圖文解讀
  • 稜長之和相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長方體的表面積<正方體的表面積
    那麼,我們將二維的平面圖形推廣至三維立體圖形,稜長之和相等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又存在什麼關係呢?今天,小編帶領小朋友一起來探究。二、問題發現還是先來幾個具體的實例看看有什麼發現。例1: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10釐米、8釐米、6釐米,正方體的稜長是8釐米,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稜長之和以及它們的表面積。
  •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是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是以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為基礎。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並學會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 用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思維導圖整理知識點
    思維導圖用於學習上可以理解為知識點「地圖」,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知識點整理方式。思維導圖就如同一根線,把各知識點連接起來,不僅可以幫助記憶知識點,而且還可以培養思維邏輯。下面「迅哥」就用迅捷畫圖教你六年級上冊數學第一單元思維導圖整理匯總知識點的方法。
  • 小學五年級奧數——長方體和正方體(一)
    在數學競賽中,有許多問題涉及到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這些問題既有趣,又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解答這些問題,不僅需要我們具備較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觀察能力、作圖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還要能掌握一此致解題的思路的技巧。
  • 五年級下冊綜合實踐活動,有趣的長方體和正方體活動方案
    有趣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姓名 班級活動目的:1.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進一步認識長方體2.通過本次活動增強孩子們的空間意識,了解關於長方體和正方體知識在生活當中的實際應用。3.通過活動增強孩子們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部編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五套單元練習題(收藏)
    長方體和正方體是小學五年級數學下冊的重要內容,從本單元開始,學生正式進行對立體圖形的學習。能過對本單元的學習,逐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知識,我們為學生推出了這五套綜合性的練習題,有針對性地對每個章節、每個知識點進行練習。
  • 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總和相等,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
    題目一個長方體和一個正方體的稜長總和相等。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6dm、5dm、4dm,那么正方體的稜長是多少分米?它們的體積相等嗎?圖1普通學生思路:第1個問題:先算長方體總稜長,公式是(長+寬+高)×4=長方體總稜長
  • 有這張思維導圖,所有公式概念,孩子一看就懂
    上次和孩子一起做了小學數學幾何圖形的思維導圖(換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釐米、1升=1000毫升正方體和長方體:都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長方體:長方體稜長總和 = (長+寬+高)× 4長方體體積=底面積×高長方體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正方體:
  • 第三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切割組合對稜長的影響
    第三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切割組合對稜長的影響1、切割將長方體橫向切割成兩個長方體後,稜長將比原來一個長方體時增加4條長和4條寬;(稜長增加的最長)>將長方體豎向(縱向)切割成兩個長方體後,稜長將比原來一個長方體時增加4條寬和4條高;(稜長增加的最短)將正方體沿無論沿那個方向切割成兩個長方體後,稜長將比原來增加4條稜。
  • 思維導圖:小學數學幾何圖形認識大全,收藏好,孩子數學高分不難
    很多孩子經常是學了前面忘記後面,對知識沒法融會貫通,主要的原因是沒有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找不到知識之間的關聯性,我們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這個工具,和孩子一起做一個有關小學數學幾何圖形的知識總結,這會讓孩子對幾何圖形有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把學過的知識都回憶起來,並且找到知識點之間的關聯,也就會讓孩子有個深刻的記憶,經常這樣去做知識體系的思維導圖,孩子的數學成績獲取高分也就不難了
  • 【五年級】第三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內容與重要公式回顧總結
    我們已經結束了第三單元長方體與正方體的學習,這一個單元的知識包括了以下一些知識:①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③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接下來,我們從這三個方面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1.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認識(1)面、頂點和稜的認識:(2)長方體面、頂點、稜的特徵:①長方體有12條稜
  • 高效複習,思維導圖整理,三年級下冊英語Unit One
    大家好,我是小蔡老師,今天我們來學習用思維導圖整理複習英語知識點,以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老師在這裡主要以單詞、句型、語法來展開,有需要的同學還可以加上對話。a都是發的音,這裡主要是練習自然拼讀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把單詞整理在思維導圖上,可以適當分類,尤其是後面要學習的單詞越來越多,用思維導圖分類整理也是一種很好的記憶方法。
  • 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附一到六年級上冊單元思維導圖下載)
    譬如,只是簡單地把詞彙和色彩這兩種大腦皮層技術合併在一起,就會使記筆記的效果大為改觀。思維導圖實質上是一個思維的自然表達過程,以圖式的方式呈現看不見、摸不著的思維結構和路徑,使人們的思維過程清晰可見,是比文字更加富有成效的表達方式。具體來說,就是按照單元(章節)內容利用關鍵詞、圖形、線條等要素來繪製知識的網絡結構圖。關鍵詞代表思維導圖的主題或核心內容,連線表示各主題之間的關係。
  • 課程解讀:人教版五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知識點匯總
    《長方體和正方體》單元知識點:一、長方體的特徵1、長方體有8個頂點,12條稜,6個面。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2、不同點:(1)正方體的所有稜長都相等;長方體只有相對的4條稜長度相等。(2)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完全一樣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只有相對的兩個面完全一樣。
  • 五年級數學下冊 | 第3單元《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P29-30)
    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1.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2.長方體的體積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用a、b、h分別表示長方體的長、寬、高,那麼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可以寫成:V=abh。
  • 利用思維導圖學習數學
    利用思維導圖這一模式整理數學知識非常地方便。通過一張圖,將一個單元的基本概念理清楚,進行有效記憶,有利於知識地內化,進而提高解題能力。在小學數學中,建議家長和學生把幾何知識用思維導圖進行整理。例如:長方形和正方形是學生在小學階段第一次去學習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計算。
  • 語文學得多卻記不住,學會用語文知識思維導圖整理知識,很重要
    語文拼命補課卻沒效果,學得多卻記不住,學會用語文知識思維導圖整理知識很重要。一個人要想學好語文,應該具備多種能力要素,如邏輯思維能力、知識積累的能力、語言運用能力、閱讀能力等。而思維要素自始自終控制著其它要素的運用和發揮,沒有思維力作支撐,其它要素的作用就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