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本能,情緒反芻會切斷信念和影響關係

2020-12-10 黎陽蘭

情緒是人的一種本能!

正向情緒包括:愛、希望、信心、同情、樂觀、忠誠等。

負向情緒包括:憂愁、悲傷、憤怒、緊張、焦慮、痛苦、恐懼、憎恨等。

一、情緒的ABC模式

心理學上有一個定義為情緒模式,它是指在外界持續刺激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固定的連鎖情緒反應路徑與行為結果。通俗地解釋,即「每當XXX時(外界刺激),我的心情會XXX(情緒反應)結果我就會XXX(產生行為結果)。

例如,每當你去一個重要聚會,看到對方穿得很漂亮,「我」我就會認為自己的身材不好,穿同樣的衣服肯定沒有那樣的效果,心情就會很低落,結果整天避免和穿漂亮衣服的朋友正面接觸。

其一,情緒模式的形成源於相同的刺激源。每當遇到同樣的情境,人們就會產生相似的情緒並導致相似的行為結果。

其二,情緒模式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經過多次相同的外界環境的刺激,情緒模式才會形成。

其三,情緒模式的反應速度極其迅速。它具有第一時間反擊的特點,一旦形成後,再遇到外界相同的刺激源時就會主體察覺不到速度快速啟動。

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提出了情緒ABC理論。A是指誘發事件:特定情形和特定人;B是指你對誘發性事件的信念;C是指你的感受和行為。行為背後是情緒。

百家號

二、情緒困擾,信念和人際關係容易被切斷

半夜兩點,睡得好好的,突然被吵醒。轉輾反側過了好久,還是睡不著。引發你怒氣的人早已入睡,你的思維卻不放過你。你一再地想起他的讓你難堪,讓你陷入麻煩,讓你丟臉,讓你想不完。

前額葉與邊緣系統之間存在神經迴路,焦慮、憤怒、悲傷等強烈情緒的信號會製造神經靜電,從而破壞前額葉無法控制邊緣系統。這是我們憤怒、焦慮、悲傷不能好好思考和行為,也是我們的情緒困擾。

情緒困擾會我們的的生活完全癱瘓。我們可能會失去思考甚至自我照顧的基本能力吃飯或洗澡。淹沒在情緒痛苦之中,我們經常體驗的是很多痛苦的第一次。失去某人的第一次,成為受害者的第一次,分手後的第一次,失業後的第一次等,每一個第一次都會喚起記憶、痛苦的渴望和失去東西的深刻思念,除此之外,很難去關心別人。如果情緒持續困擾會造成兒童智力缺陷、損害學習能力,大人注意力無法集中,容易內耗,降低能量。

情緒困擾的人,信念容易被切斷,有人認為不幸是天意,有人相信有因必有果,另一些人相信的恰恰相反。他們掙扎著為災難尋找原因,心中充斥著疑問和困惑。促使他們不斷反思事件發生的經過、原因,認為如果某些因素有所改變,就能免除當下的痛苦。「要是他不走那條路,就不會遇到歹徒。要是她回頭看一下就不被車撞上。」很多人產生過類似的想法和假設。

人際關係被斷開。對於親人離世,很多人的反應會縮回到自己的世界,執迷於已經死去的人,在頭腦中和他們說話,想像他們的反應和想法。可以理解應對悲劇的做法,但持續時間太久,說明當事人已被悲傷擊垮。

百家號

三、情緒反芻會加深情緒困擾

對於許多人來說,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差錯,他們不僅沒有獲得情感的釋放,反而陷入反芻的惡性循環中。在此循環中,痛苦的場景、記憶和感覺一遍一遍重放,每一次都令我們的感覺更糟。

反芻不僅會加深各種情緒困擾,而且還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廣泛的威脅。反芻增加了我們變得沮喪的可能性,並延長抑鬱的發作的持續時間;它提高了酗酒和飲食失調的風險,會讓我們生生負面思想,阻礙問題的解決,增加我們的心理和生理應激反應,提升產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反芻經常引發另一種強大的情緒就是憤怒。它會頻繁地在我們的頭腦中燃起憤怒之火,不停玩味、自我強化的循環更會引發悲傷,越是回味和與人討論憤怒的感覺,就越會覺得憤怒。

而陷在憤怒反芻循環之中,讓人被怒火和不滿包圍,讓我們感到無比煩躁和空虛。憤怒情緒會激活我們的應激反應和心血管系統,從長遠來看,持續的憤怒反芻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反芻會大量消耗我們的精神能量,進而削弱我們的注意力、精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性和主動性,直到我們的活力消耗殆盡,從而更加消極破碎的眼光看待我們的整個生活、過去和未來。有些人用酒精或其他物質麻痺自己的神經,他們聲稱飲酒能夠減輕他們的煩躁。

百家號

每個人都有情緒,但人們大都對情緒缺乏必要的了解和關注。消極情緒若不適時疏導,輕則敗壞情致,重則使人走向崩潰;而積極的情緒則會激發人們工作的熱情和潛力——各種情緒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員工的工作和生活。只有了解了情緒,才能管理並控制情緒,才能發揮其積極作用。情緒管理要求我們要辨認情緒、分析情緒和管理情緒。正反情緒比例控制在3:1,這是情緒管理的目標。

相關焦點

  • 做好情緒管理的加減法,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是由什麼樣情緒來主導
    心理學上用情緒智商這個概念來描述我們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以及對他人的感覺保持敏感的能力。經研究表明,情緒智商不僅與個人自尊、生活滿意度以及自我接納有著積極的聯繫,還對衝突管理和人際關係有積極的影響。
  • 反芻:重新揭開結痂的情緒傷疤
    加油當遭遇痛苦的經歷時,我們通常會對這些經歷進行反思,從中尋求各種見解和領悟,以減少沮喪的窘迫感,從而繼續前進。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差錯,他們不僅沒有獲得情感的釋放,反而陷入反芻的惡性循環中.在此循環中,痛苦的場景、記憶和感覺一遍一遍的重放,每一次都令我們的感覺更糟。
  • 情緒急救: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傷害的策略與方法
    如果我們放任不管,負面情緒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能爆發,嚴重的還會讓人自卑、抑鬱甚至精神分裂。更主要的是負面情緒會消耗我們的精力,使你沒辦法做好其它的事情。還會失去思考的能力,不能平靜地處理問題或者很壓抑或者很衝動。無論我們的情緒是怎樣的,都要為自己準備一個能夠治療負面情緒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心理急救藥箱」,這是《情緒急救》的作者蓋伊·溫奇博士提出來的。
  • 親子關係差,多半是父母「不合理信念」,導致「情緒智力」低下
    我有個親戚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平常看著文文靜靜的,但她對於孩子的教育卻是過於的粗暴,尤其是在每次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她不僅沒有考慮安撫孩子的情緒,反而還會用言語去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對此,我也是深感無奈。長此以往,原本和諧的親子關係總是會受到不小的影響的。而容易被情緒牽著鼻子走的行為表現,我們可以將它歸結為一個問題,那就是情緒智力低。
  • 負面情緒要壓抑?心理學家教你科學表達負面情緒,成功達成合作
    我們關注財富,關注智商,卻忽略了情緒智商。情緒智商(情商)指的是我們理解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以及對他人的感覺保持敏感的能力。當下,情商已經成為企業人事篩選流程的一部分。相關研究顯示,情緒智商不僅與個人自尊、生活滿意度、自我接納程度有著積極的關係,還對衝突管理和人際關係管理有積極的影響。
  • 情緒ABC理論:不合理的信念才是我們產生情緒困擾的根源!
    為什麼會後悔?和本諮詢認為關鍵不在於我們怎麼做,而在於我們是如何看待我們做的事情?從心理學來說,這其實事情的發生只是引起情緒的間接因素,而關鍵是因素是我們對於事情是如何看待的?心理學中,有一個理論叫情緒ABC理論,就是告訴我們,情緒是如何被我們的不合理信念影響的。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建的。
  • 真正會情緒管理的人,都擁有很高的情緒智力
    關係方面:成年人的厭惡主題比較多,羅金提到了四種人際厭惡,分別是對疾病、怪異、不幸的遭遇和精神變態等。持續的厭惡會變成厭倦,例如高特曼等人認為丈夫退縮,不願意理解妻子的情緒時,妻子就會表現出厭惡,一般來說就是她受夠了,氣飽了。但是吧,親密關係很容易降低我們的厭惡門檻,例如愛人把舌頭伸入你嘴裡。
  • 情緒會影響健康,扔掉「壞情緒」,一起做小太陽吧
    一個人的情緒其實透露著他的個性、他的價值觀、以及他對人、對事的看法。想像一下有這樣的兩個人:一個整天愁眉苦臉、滿嘴抱怨、脾氣暴躁,易怒、對生活不滿意。一個樂觀開朗、滿面笑容。如果你不得不選擇與這兩個人中的一個成為朋友,你會選擇哪一個?我會果斷地選擇第二個人!
  • 這十種容易導致負面情緒的不合理信念,你了解嗎?
    正所謂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在面對不同的事物時,就會產生不同的情緒和處理方式,這除了與每個人的學識、經歷、習慣不同有關以外,還與每個人的信念有著密切的聯繫。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容易使人產生情緒困擾。一旦這些不合理的信念持續時間過長,就容易引發情緒障礙。
  • 「思維反芻」是什麼意思?
    目前,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反芻是對個體是不利的。而且女性要多於男性。研究者對焦慮症群體的研究發現,反芻思維會損害個體的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反芻的個體大多數會將思維集中在負性的事件上,這樣會降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而且,反芻帶來的情緒效應會嚴重影響個體的認知能力。
  • 防疫心理:疫情面前,生存本能在情緒反應中發揮的作用
    心理學上講,人的生存本能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幫我們更好地活下去的能力。在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時,普通大眾會產生各種不良的情緒反應與不適體驗,而這些其實是生存本能在心理機制中發揮著作用。在我們人類的大腦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叫做大腦邊緣系統,它是人類經歷幾百年進化的產物。
  • 表達負面情緒,只會讓關係變糟?
    比如說,展露悲傷、抑鬱的的一面常常會被認為不夠強大,是脆弱的,那麼當一個人感到悲傷的時候,他就可能為「感到悲傷」這件事感到羞恥。又或者,「會感到嫉妒的人通常是關係中低位的那一方」,抱有這種信念的話,當感覺自己在吃醋的時候,就會產生「自卑」、「我不夠好」的感受。
  • 孩子情緒不穩定,跟情緒腦有關係
    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平和舒緩的正向情緒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也把能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為一個人修為,幸福的指數。一個人的情緒以及控制情緒的能力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智商和情商。我們通常認為,大腦控制我們的情感和行為,就是單一的"理智腦",但細分的話,大腦是分三層:最裡面,是掌管基本生理機能的"本能腦",因為跟爬行動物的腦作用相似,所以又被稱為"爬行腦";中間腦部分,負責各種情緒的產生,"情緒腦",又因為哺乳動物也有類似腦功能,所以又稱為"哺乳腦";而最外面,控制著我們抽象思緒等高級思維
  • 重構憤怒:困擾你的往往不是情緒本身,而是你對待它的態度和行為
    像被老闆指責、在重要場合說錯話、在戀愛關係中被拋棄這些消極的狀況,如果把它們看成是對自己的挑戰,需要我們去尋找創造性的解決方案,那我們就可以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獲取有價值的經驗教訓,發現自己的長處和弱點,確定可以信任和不可信任的人。當我們從糟糕的狀況中獲得成長,那我們的自信心就會得到提升,甚至會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心痛和情緒困擾產生免疫。
  • 壞情緒遇到青春期,正劇變悲劇,家庭教育中如何梳理情緒
    我們說青春期的孩子情緒起伏波動很大,往往不受自己控制,時而情緒高漲,時而情緒低落,可能是一件小事,也會導致孩子的情緒失控,事後孩子也會意識到問題,但是在這個成長的特殊階段大人首先要正確認知這種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特點,能夠通過控制自己的情緒,來積極引導安慰孩子,幫助她度過難關。切不可,用成人的視角和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
  • 總受他人負面情緒的影響,怎麼辦?心理專家:你該提升情緒免疫力
    心理學愛好者問:老師,我想知道我老是容易被人影響和傳染負面情緒該怎麼辦啊。我們要理解人的情緒,我們首先要去看動物世界,動物也會有負面情緒,而且越小的動物它似乎越容易恐懼,越容易焦慮,越容易受群體情緒的傳染和影響。
  • 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備一個情緒急救箱——《情緒救急》
    情緒「急救」聽起來很危險,似乎離我們很遙遠?不是這樣的,我們日常受到的情緒創傷如同身體創傷一般,擦傷、胃痛、發燒等等並不算嚴重的病症,卻也需要我們對症吃藥及時診治。但現實是,我們會治療身體創傷,卻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忽視了心理創傷的治療,使得其負面效果更長久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 20_你的自我如何影響你的情緒
    情緒如何影響自我意識情緒體驗和自我意識是一種交織的互相加強的關係。人們的情緒狀態似乎會影響自我意識,特別是自我意識的程度(也稱為自我聚焦的注意力和自我聚焦);隨著人們情緒的改變,他們對自我的體驗也隨之改變。反之,自我意識會影響情緒體驗的本質,當人們更加專注於自我時,可以使情緒或多或少的強烈起來,它可以帶來自我評價的狀態,如慚愧/羞恥、內疚和驕傲。
  • 情緒管理案例1:表達情緒改善關係
    痛苦的根源:想改變別人操控要求別人改變渴望如何表達情緒:情緒訓練的四個步驟:①喚醒自我。我知道情緒來了,切斷大腦的演繹。②陪伴、感知情緒。看自己內在問題出現在哪裡。③解讀我們內在情緒是什麼?是憤怒?焦慮?恐懼?自責?羞愧?
  • 情緒和理智
    人們最先習得的是情緒,孩子們不會說話的時候就開始了觀察大人神態的各種變化。這種觀察的結果作為信息被孩子接納-可以稱之為情緒輸入。需要對外界做出反應的時候就輸出情緒。既然最開始都是用情緒化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那麼,理智是怎麼來的?理智是當情緒化的表達遇到挫折的時候-比如有人不吃這一套,或者事情變得更糟糕-那些知道反思的人,開始尋找原因和解決的途徑,逐漸的生出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