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芻:重新揭開結痂的情緒傷疤

2020-12-10 我夢聊情感

Hello小夥伴們歡迎來到我夢聊情感,說你想說聊你想聊的日常,聊開心與不開心的、聊生活、聊心情、聊愛情、聊你想聊的情感!生活不易且聊且開心,放鬆心情好好生活!加油

當遭遇痛苦的經歷時,我們通常會對這些經歷進行反思,從中尋求各種見解和領悟,以減少沮喪的窘迫感,從而繼續前進。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差錯,他們不僅沒有獲得情感的釋放,反而陷入反芻的惡性循環中.在此循環中,痛苦的場景、記憶和感覺一遍一遍的重放,每一次都令我們的感覺更糟。我們變得像困在輪子上的倉鼠,無休止地踩動輪子,卻無處可去。這種反芻心理之所以有害,是因為它沒有提供新的認識,無法治癒我們的傷痛,反而只會揭開結痂的傷口,帶來新的感染。

不幸的是,我們更傾向於反芻痛苦的感受和體驗,而非快樂的經歷。很少有人會好幾個晚上不睡覺,快樂的回顧前幾天在晚宴上自己是怎麼辦每一個人逗得開懷大笑的。我們也不覺得有必要回想老闆稱讚我們的業績時的每一個細節。然而,如果在晚宴上遭到了大家的嘲笑,如果老闆批評了我們的表現,並在同事面前朝我們大喊大叫,我們就可能一連好幾個星期都想著這些事情。

反芻的危害不僅在於它加深各種情緒困擾,而且,它也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廣泛的威脅。具體來說,反芻增加了我們變得沮喪的可能性,並延長抑鬱發作的持續時;它提高了酗酒和飲食失調的風險,會讓我們產生負面思想,阻礙問題的解決,增加我們的心理和生理應激反應,提升產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幾十年來,儘管知道這些風險,許多心理諮詢師在治療病人的精神反芻時都遇到困難,因為他們的療法是基於一條假定的理論,即消除情緒苦惱的最好辦法是把心裡的鬱悶說出來。然而,當我們一遍又一遍地談論自己的痛苦時,即使傾聽對象是心理治療師,也會讓自己的心情變得更糟糕。

需要明確的是,並非所有的分析痛苦情感的嘗試都是弊大於利,也有許多形式的自我反思非常用,適用範圍也很廣泛。但現在的問題是,為什麼有的自我反思會導致不良後果。此外,那些有反芻傾向的人,能否找到適合的方法,更高效地思考自己的感受和問題,同時不會揭開情感的結痂,妨礙傷口的痊癒。

這些問題已經佔據了新一代研究人員的頭腦。幸運的是,他們對於反芻現象已經取得了令人著迷的研究結論,總結出了大有前途的新療法。我們終於能夠揭開反思機制的面紗,區分不良反芻和有幫助的自省,搞清楚如何改變我們的反思傾向,減少破壞性,使之更有寓於心理的健康。為了利用這些新的發現,我們首先需要更好地了解反芻造成的心理創傷。

聊完情感與生活,留住腳步記得關注喔,歡迎下次再聊,聊開心與不開心的記得回家(我夢聊情感)和你聊,大家一起幫你!

相關焦點

  • 跟反芻思維說再見吧
    反芻,百度上的解釋是這樣的:反芻思維,通俗來說就是,老記著那些讓人不開心的事,老一遍又一遍的回憶或者想起那些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的事。擁有反芻思維的人,他們好像永遠記不住事情好的一面,有點像「記仇」。其實在我19-22歲時多少也是有反芻思維的,後來我發現總記著那些讓人不開心的事情本身沒有意義,它們只會讓人變得更煩躁。小時候我「記仇」還挺厲害的,我真的會寫在小本子上,後來長大翻開看那些事,實在太好笑了。記得有本書裡對反芻的解釋是:「重新揭開結痂的情緒傷疤。」
  • 每個人都應該給自己備一個情緒急救箱——《情緒救急》
    這本書給大家提供了一個「精神急救箱」,你會知道孤獨給我們的身心健康帶來的長期傷害不亞於吸菸;喪失會引起四種心理創傷;在第一張紙上,寫下至少十條你的重要特質和才能,真的可以安撫情緒痛苦……美國執業心理學家蓋伊·溫奇博士將幫助你更快、更好地重新擁抱生活。
  • 情緒是本能,情緒反芻會切斷信念和影響關係
    ,反而陷入反芻的惡性循環中。反芻不僅會加深各種情緒困擾,而且還會對我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廣泛的威脅。反芻增加了我們變得沮喪的可能性,並延長抑鬱的發作的持續時間;它提高了酗酒和飲食失調的風險,會讓我們生生負面思想,阻礙問題的解決,增加我們的心理和生理應激反應,提升產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反芻經常引發另一種強大的情緒就是憤怒。
  • 掌握這四個對策,徹底擺脫「反芻思維」
    因此,在《情緒急救》這本書中,作者蓋伊·溫奇博士說「人趨向於反芻痛苦的感受和體驗而非快樂的經歷」。可實際上,反芻的人大多是沒辦法想出解決方法的,只能陷入情緒中,無路可去。反芻會加劇負面情緒,消耗我們的精力和感情反芻的人都想走出過去痛苦的記憶,但在自我反思的過程中,往往會有偏差,而最後的結果,往往不是能釋放掉壞情緒,而是讓自己的心情越來越糟糕,陷入反芻的惡性循環中。
  • 皮膚傷口結痂多久會自然脫落? 結痂後要注意什麼?
    那麼通常來說,結痂多久會自然脫落呢,脫落之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以下來具體了解下。   傷口結痂多久會自然脫落呢?   結痂是傷口癒合之後壞死組織或者滲液等物質在傷口上形成的遮蓋物,如果是普通磕傷害造成結痂,通常兩個禮拜左右的時間就會自行脫落,如果傷勢情況比較嚴重,傷口進行過縫合,結痂脫落時間可能需要更長。
  • 「思維反芻」是什麼意思?
    目前,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反芻是對個體是不利的。而且女性要多於男性。研究者對焦慮症群體的研究發現,反芻思維會損害個體的創造性問題解決能力。反芻的個體大多數會將思維集中在負性的事件上,這樣會降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而且,反芻帶來的情緒效應會嚴重影響個體的認知能力。
  • 摔倒後的傷疤會結痂,經歷過的傷痛會讓我們更強大
    摔倒後的傷疤會結痂,經歷過的傷痛會讓我們更強大1:人生就像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從始至終的陪你走完。2:那些你不能釋懷的人與事,總有一天會在你念念不忘之時早已遺忘。
  • 小心別中了反芻思維的毒
    這種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持續關注自身消極情緒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反芻思維。有部分學者認為,反芻思維是抑鬱症的臨床特徵和易感因。當然,反芻思維也可能產生正面的效果,比如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
  • 「反芻」心理 讓快樂遠離
    原標題:「反芻」心理 讓快樂遠離   人在傷心難過的時候,容易陷入反覆、不斷深入的思考。比如失戀後,大腦會不停地思索「為什麼那個人不再愛我了?」「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反芻」。
  • 為什麼非要揭開我的傷疤?!看見了沒,裡面都是「真皮層」
    小編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一則消息,心痛萬分,簡直是血淋淋地揭開了小編這個隱藏三葉草的「傷疤」,勾起了小編童年的回憶。消息,「SHE任家萱燒傷前後對比圖片,滿身傷疤觸目驚心」。任家萱燒傷熱點不斷,什麼當年事故真相啊,燒傷前後對比圖片,各種博人眼球的消息直戳小編的「傷疤」,小編倒是希望大家能揭過篇幅去關注女神復出的努力和作品,然後一齊對人生充滿積極的態度!好了,講到這裡我們就回歸今天本職,小編就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和大家講一講,皮膚最底層的真皮層和傷疤的系列知識。
  • 周迅新劇揭開原生家庭傷疤: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出自這種家庭
    01周迅新劇揭開原生家庭傷疤周迅的新劇《不完美的她》中有個小女孩叫蓮生,她有著圓圓的臉蛋、靈動的眼睛,明明正處於一個該被父母捧在手心護著的年紀小小年紀的蓮生臉上、身上全是傷疤,即使這樣,她面對母親時,還是能展開笑容。在媽媽決定遺棄自己的時候,蓮生什麼都明白,可是她卻選擇了接受。在媽媽離開之前,她把自己最珍貴的手鍊送給了媽媽,一直到媽媽離開遊樂場,她都一直保持著微笑,轉眼間卻淚如雨下。蓮生的討好型人格卑微得讓人心酸,即使一直在受傷,她也不願意媽媽因為她而犯難。
  • 「早知當初」、「本應該」……你已經中了反芻思維的毒
    接下來,你需要在自身和反芻的事情之間拉開心理距離。例如,你可能過於擔心他人無關緊要的看法,也可能被一點小錢弄得心神不寧,又或者明明做得很好卻自認為不夠成功。 拉開心理距離的一個方法是告訴自己,腦子裡的這堆東西只是念頭和感覺而已,這樣做能幫助你培養「情緒敏捷性」:你會說「我感覺我做得不夠好」,而不是「我做得不夠好」。甚至可以更輕描淡寫一些:「哦,這又是我那個喜歡反芻的腦袋在作怪了。」
  • 反芻動物?不要讓這種想法害了你!
    不要讓消極情緒生根發芽這種想法有一個專業名詞:反芻(chú)思維(rumination)。反芻思維?為什麼會出現反芻思維?一種說法是童年期沒能學會情緒管理,受到父母的過多地保護或虐待,成年後對環境缺乏控制感,另外如果父母遇到事情總是表現為被動無助的狀態,也可能給孩子樹立了榜樣,從而產生反芻思維。完美主義者也容易產生這種想法,女性朋友在難過時容易有反芻思維,男性朋友卻在憤怒時容易出現。
  • 激素臉為什麼會結痂?結痂了應該怎麼辦呢?
    有些客戶在得了激素臉之後,會出現結痂的情況,很多朋友對這種結痂的情況不是很了解。那為什麼激素臉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種是未治療前,因為反覆使用激素導致皮膚狀況加重,就會出現結痂。而會形成這種情況激素臉的一般都是情況比較嚴重,用激素時間較長,而且是經久不愈,在面部形成了範圍性的細菌感染,而受損的皮膚便開始了周期性的修復結痂。
  • 知乎2000萬熱帖,揭開了無數人童年傷疤,「騙人」的模樣真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童年傷疤,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接觸最長時間的就是自己的父母,而影響他們最深的也是父母,是家長教會孩子如何吃飯、走路,同時家長也會給孩子帶來他們眼中的世界,進而幫助孩子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知乎2000萬的熱帖,揭開了無數人童年的傷疤在知乎上面有這麼一個2000萬的熱帖火了,原因是這個帖子揭開了無數人童年時期的傷疤,並且還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
  • 《情緒急救》7種方式,重新啟動健康的情緒,過上平和喜悅的生活
    然而,作為一個成年人,如何減輕情緒帶來的傷害,他們往往手足無措,顯出茫然無知或者羞怯的神色,或者努力轉移話題。我們從來沒有認為自卑,孤獨,反芻,拒絕等負面情緒,也是一種病,需要醫治,我們才能成為真正健康的人。
  • 顏次方小知識:受傷後結痂和結疤一樣嗎?
    傷口在癒合過程中會出現結痂,結疤的現象。但是結痂和結疤還是不一樣的。結疤是外界對正常皮膚產生了刺激,導致正常皮膚出現創傷之後,傷口在逐漸癒合、修復的過程中,出現了結締組織增殖過度的情況,最後出現肉眼可見的瘢痕或者凹陷,也就是所謂的結疤。如果出現了結疤,或許永遠都無法消退。而結痂是皮膚遭到了外傷,從而誘發滲出。
  • 思維反芻
    思維反芻思維反芻其實簡單來說呢,有點像我們在回憶事情的時候鑽牛角尖。然後實驗結果表明,普通的大學生進行的兩組思考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有一些抑鬱的大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產生了更多消極的情緒。也就是說這部分人越想越糟糕了。這個結果很清楚吧,就是當你覺得生活不太如意的時候,去思考自己的問題反而會讓你更痛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但是問題在於,思維反芻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
  • 《小公務員之死》:如何逃脫「反芻思維」操控下的人生悲劇?
    01什麼是「反芻思維」「反芻思維」(Depressive rumination))其實並不複雜,就像牛吃草時先吞下去、過段時間再吐出來重新咀嚼那樣,只不過被吐出來的不是草料,而是無法消化處理的經歷和想法,不斷地回放、琢磨、「咀嚼」。
  • 痛苦,是因為你「想太多」|如何擺脫反芻思維
    這種過度反省、過度反思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反芻思維」。什麼是反芻思維反芻思維是指,在人們經歷了負性事件後,對事件、自身消極情緒狀態及其可能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進行反覆、被動的思考。反芻思維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放大生活中的消極因素,讓我們遇到事情時,只會一味逃避,再次沉溺悲傷當中,進入一個死循環。過度的反芻思考會讓我們越來越沮喪,致使我們不斷產生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