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反芻#
知識蘊含力量,學習陪伴成長,改變體現價值。分享註定要發「聲」的新知!
今天我們聊一聊「思維反芻」這個概念,因為周圍的朋友都問我思維反芻該怎麼解決呢?
想著包括我自己還有好多朋友都會有過這樣的困擾,那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關於思維反芻的事兒。
思維反芻其實簡單來說呢,有點像我們在回憶事情的時候鑽牛角尖。總是忍不住在想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想別人說的話是不是有什麼深意,越想越惶恐,越想越緊張,別人看起來你好像好端端坐著呢,但你心裡已經是一場兵荒馬亂。
但是為什麼思維反芻的威力有這麼大呢?
先跟你聊一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的實驗:
他們呢讓一群志願者分成兩組,一組在10分鐘內思考一個困擾自己的問題,一組呢則思考跟自己無關的話題,隨便想些什麼。
但是這個實驗裡設置了一個小小的機關,就是這批大學生裡有一部分是有著輕度抑鬱症狀的,也就是他們生活裡或多或少遇到了些不如意的事。然後實驗結果表明,普通的大學生進行的兩組思考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有一些抑鬱的大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產生了更多消極的情緒。也就是說這部分人越想越糟糕了。
這個結果很清楚吧,就是當你覺得生活不太如意的時候,去思考自己的問題反而會讓你更痛苦,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但是問題在於,思維反芻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你遇到問題不可能不去思考怎麼辦,對吧?又不是說你不思考問題就過去了,這不是鴕鳥嗎?
所以,思維反芻不能避免又讓人痛苦的情況下怎麼辦呢?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這個技巧的核心就在於,當你痛苦的時候,該怎么正確地去思考?
答案是:記錄你的情緒體驗。
看出其中最大的區別了嗎?就是說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思考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你要做的是把它們記錄下來。對於你所經歷的這次或者說這段糟糕的事件,完整的、不留遺漏並且誠實地記錄下來。心理學家同樣對這個方法也做過實驗,結果顯示情緒記錄可以很大程度改善你的情緒。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你在空想的時候,大腦並不會構建出這件事的完整圖樣,你永遠只能看到其中的某幾個點,尤其是那些讓你痛苦的點。所以你會一遍一遍地反芻,然後越想越痛苦,這也就是我們說的鑽牛角尖。
但是如果你開始嘗試把它們完整寫下來之後,你會真正地意識到哪裡是有問題的,哪裡的問題是自己想多了,哪裡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從而換成你的理性思維去思考問題。這也就是記錄情緒體驗最大的用處。
當然了,方法也因人而異,有人喜歡記下來之後幫助自己成長,那麼你可以不時翻看,看看以前都有過哪些跳進坑裡的經歷。或者你也可以選擇寫下來之後揉成紙團扔掉,那這也是一種情緒處理的方法。總之,記錄是最重要的一環,而具體怎麼做你就要看自己的理解。
孔子說,思而不學則殆。徒勞的思考終究會拖累到我們的身體,雖然春分已過,但作為春分後的第一個休息日,就應了那句話孟浩然的古詩「春眠不覺曉」,用這個方法試試讓自己睡個好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