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普:思維反芻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樣的 一種思維模式?

2021-02-19 王明燦

思維反芻,這是抑鬱症患者的主要特點,思維反芻的存在會延長抑鬱發作時間,使得抑鬱症容易復發。存在思維反芻的患者常常會認為思維反芻可以讓自己想得更清楚,更有把握,或者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但實際上思維反芻使得個體疏遠了獎勵性更強的、更積極的行為和活動,反而有助於孤立和被動性。

我舉個例子。

比如,普通人常常會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自己好懦弱,沒有自信,人生太失敗了。作為正常的人來說,要想解決這個認知,會這麼去思考:

我很懦弱,這並不一定是我本人的問題,也許還有其它方面的因素,比如環境等影響,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很難發揮自己的能力,如果我換個平臺或者地方,也許自己就會變好很多,這是一種比較好的認知方式。

但是如果是思維反芻很嚴重的人,他們會怎麼想呢?

我記得我原來高中的時候考試失敗過,當時被老師批評,在班上丟了臉,我覺得我自己就是很沒有本事,他們看不起我,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沒有太多的優點,只會讓別人笑話。

乍一看,這是不是很像我們平時「反省」的態度?

事實上,這種並不是反省啊,這是一種相當消極的看法,明知這件事對現在來說是沒用的,甚至沒有多少意義,但還是老想著這些事情,一直陷入情緒裡面無法自拔。

真正的反省,應該是這樣的認知:

高中的時候考試失敗,被老師批評,我覺得我主要是成績不夠好,態度有點懶散,自然會讓同學們不受尊重,倘若我再努力一下,改正自身這樣的缺點,也許我就能獲得別人積極的關注,這對我來說是有利的。

大家可以仔細分析一下,這兩種認知到底有啥區別?思維反芻和真正的反省,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思維反芻當中,其實包含有許多不合理的認知出現。

如:過度概括化。因為在朋友聚會時我比較內向,所以沒有交朋友所需要的素質。這個說法是一個廣泛的消極結論,其結論遠遠超過事情本身。

然而,內向一定是導致沒有交朋友的必然因素嗎?周圍的環境和大家的性格是否融洽、匹配,這些條件有沒有考慮進去,都是需要客觀分析的。性格是影響一個人沒辦法交朋友的其中一個因素,但是要把這個因素過度概括,認為都是內向無法交朋友,這個理由就有些牽強了。

如:貼標籤。我是個失敗者,考試比不上別人,是我不好。不去考慮事情可能並不會導致災難化的結果,就給自己或他人貼上確定的且概括化的標籤。

我失敗了,真的只是我不好,還是有客觀條件影響所致,比如父母生病去照顧沒有專心複習、孩子生病了一直忙於照顧等;這些客觀條件影響了做事情失敗,那麼在評價時,就不能給自己貼標籤,這也是一種不合理的做法。

難道一個人做事,家裡有人生病去照顧,還得要求一個人能抽出精力100%去應付考試嗎?顯然不能。對自己做評價貼標籤以前,一定要辯證看待,不要把過多的問題壓在自己身上,要學會全方面分析和認識自己,才能達到客觀的地步。

在不合理的認知範圍裡,其實還包括有災難化、誇大或縮小、絕對化要求等觀念,這些認知錯誤,導致了一個人在情緒、行為上也會出現問題。

這就是為什麼心理諮詢CBT技術裡對於認知方面的調整尤為關鍵,別小看矯正信念、聚焦問題解決、認知概念化等技術,這些都是治療的核心環節,應對自動思維,糾正不合理的信念是非常難的。

倘若不解決這些認知上的困擾,一個人究其一生,都無法走出內心的泥潭。

簡介

王明燦,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貴州樂達源心理諮詢中心,壹心理問答專欄籤約作者,微信公眾號wmc19870405。

合作夥伴:若杉,心理諮詢師,已出版作品《閱己:做自己的心理顧問》,公眾號:若杉生活(Rosan_life),預約微信:ruoshanxinli

相關焦點

  • 「思維反芻」是什麼意思?
    「本文是來自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李同歸老師的今日頭條--悟空問答--中【「思維反芻」是什麼意思
  • 小心別中了反芻思維的毒
    自省是自我反省、自我省察的意思。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但人們對不良事件的定義,及處理方式也各有不同。下面我們以失戀作為不良事件,給大家展示不同人群的不同看法。請問失戀後你會怎樣?這種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持續關注自身消極情緒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反芻思維。有部分學者認為,反芻思維是抑鬱症的臨床特徵和易感因。當然,反芻思維也可能產生正面的效果,比如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
  • 跟反芻思維說再見吧
    反芻,百度上的解釋是這樣的:反芻思維,通俗來說就是,老記著那些讓人不開心的事,老一遍又一遍的回憶或者想起那些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的事。擁有反芻思維的人,他們好像永遠記不住事情好的一面,有點像「記仇」。這便是反芻思維帶來的負面影響之一。反芻思維會讓當下痛苦,因為總是回憶以前不好的事,然後又聯想到當下。還記得語文課本裡的祥林嫂嗎?魯迅筆下的虛構人物,祥林嫂便是反芻思維的典型代表了。
  • 別把自己活成祥林嫂,警惕反芻思維控制你的大腦
    「祥林嫂」式的思維在心理學上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反芻思維」。反芻是有的動物把咽下去的食物反回到嘴裡重新咀嚼,用來形容人,就是對過去的事情反覆回味。反芻對動物的健康有益,反芻思維卻會把人帶入心理地獄。01 什麼是反芻思維?
  • 其實是「思維反芻」在作怪,為此你應該這樣
    這種思維方式,在心理學上被稱作思維反芻。什麼是思維反芻呢?:思維反芻指某個人過分沉溺於消極的思想中反過來又會強化自己的負面情緒,自我聚焦的反芻會增加悲傷,焦慮和沮喪的感覺。更糟的是反芻的人會比較容易轉移其攻擊而波及無辜的旁觀者。
  • 思維反芻
    導語今天我們聊一聊「思維反芻」這個概念,因為周圍的朋友都問我思維反芻該怎麼解決呢?思維反芻思維反芻其實簡單來說呢,有點像我們在回憶事情的時候鑽牛角尖。總是忍不住在想自己是不是做錯了,想別人說的話是不是有什麼深意,越想越惶恐,越想越緊張,別人看起來你好像好端端坐著呢,但你心裡已經是一場兵荒馬亂。但是為什麼思維反芻的威力有這麼大呢?
  • 《小公務員之死》:如何逃脫「反芻思維」操控下的人生悲劇?
    心事重重的他什麼也聽不見,什麼也看不見,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竟然……就這樣死了!這個小公務員叫做切爾維亞科夫,是契訶夫於1883年創作的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中的主人公。與其說他是被「一個噴嚏」害死了,倒不如說他是被自己的「反芻思維」害死了。
  • 「早知當初」、「本應該」……你已經中了反芻思維的毒
    你可以在反芻行為中尋找自大和自我中心的跡象:你想讓什麼事情都合你意嗎?你覺得別人在跟你過不去,但人家也許只是在為自己考慮?你是否會把自己和商業明星及網紅做比較? 如果你有這種心理傾向,可能會覺得世界應該圍著你轉。可能的話,要看到自戀和不安全感的可笑之處,而不要把它們當作你的人格缺陷。你甚至可以想像一個超級神經質版本的自己。這種策略並不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反芻,不過可以看情況嘗試。
  • 痛苦,是因為你「想太多」|如何擺脫反芻思維
    這種過度反省、過度反思的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反芻思維」。什麼是反芻思維反芻思維是指,在人們經歷了負性事件後,對事件、自身消極情緒狀態及其可能產生的原因和後果進行反覆、被動的思考。其實反芻思維是很正常的行為習慣,每個人都會有情感、有想法,當遇到問題時,我們會進行思考、琢磨,希望從中總結錯誤、失敗,改善自我。但是如果度把握不好,反芻思維反而會給我們身心帶來很大的傷害。實驗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於負面體驗過度沉浸,那只會主觀上誇大一件事情的嚴重性、負面性,讓人對未來的預期更加負面。
  • 什麼性格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鬱症?|心理學解析:反芻思維
    反芻思維抑鬱症的確跟個體的性格息息相關,它們都擁有同樣的思維模式——反芻思維。即過度思考當前的事物,將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擴大化,最後將負面事件的原因歸咎於自己,惡性循環,引發絕望。這跟個體的低自尊性格、錯誤的自我認知相關。
  • 什麼性格的人最容易患上抑鬱症?| 心理學解析:反芻思維
    反芻思維>抑鬱症的確跟個體的性格息息相關,它們都擁有同樣的思維模式——反芻思維。即過度思考當前的事物,將自己的行為和思維擴大化,最後將負面事件的原因歸咎於自己,惡性循環,引發絕望。這跟個體的低自尊性格、錯誤的自我認知相關。如果一個人在幼年時擁有不和諧的家庭,在缺乏關愛的家庭中長大,會從小樹立錯誤的自我認知。
  • 偏執,完美主義,過度聯想和反芻!正是這4種思維習慣滋養了抑鬱
    當我有幸被點到的時候,卻沒有提前準備好要提的問題,情急之下,便翻開了筆記本,上面寫著一個我向自己提的問題:是什麼樣的思考,讓你陷入了困境?當我說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主持人很驚訝的又問了一遍:「能重複一遍嗎?這個問題真的很好。」
  • 思維反芻:為什麼想起過去傷心的事情會愈加痛苦呢?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即使過去很久了,但當我們想起那時候的場景,還是陷入痛苦的回憶和深深的自責中,而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思維反芻。思維反芻主要是指在不幸的事情發生後,個體不停地、重複地、被動關注痛苦事件,過分沉溺於消極的思想中反過來又會強化自己的負面情緒,自我聚焦的反芻會增加悲傷,焦慮和沮喪的感覺。
  • 成長型思維模式
    曾經看過一本書,《終身成長》([美]卡羅爾·德韋克),書中介紹了固定型和成長型這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通過努力來培養。如《終身成長》書中所講,要培養自己的成長型思維模式,即使前期我們能力有限,或者不具備條件,但是具有這種思維模式就能不斷學習,不斷進取,最終取得成功。
  • 抑鬱症:打破「思維反芻」循環的5種方法
    這種錯誤認知有時會帶來不停的「思維反芻」使我們沉浸在情緒痛苦之中。而情緒痛苦是抑鬱症最令人難以忍受的情況之一,要改善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停止「思維反芻」的循環,把我們從情緒痛苦的影響中脫離出來。4.當你有「黑白思維」時,創建一個「中間地帶」「黑白思維」或全有全無的思維涉及不恰當地將對象、情境或人物分類到一個極端或另一個極端。
  • 思維模式和多元思維模式有什麼區別?
    掌握多種思維模式並不等同於掌握多種思維模式。從多種思維模式到多種思維模式,還差有兩個關鍵思想全面系統1、綜合性:有效的多重思維模式=思考廣度*思考深度有一個關於盲人觸摸大象的故事。2、系統化:思維模式應構建成網絡在高考複習階段,我發現一些以前成績不錯的學生突然落後了。後來,我反覆琢磨,發現這些學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習慣,那就是學一點,記一點,不知道如何整合歸納,導致頭腦中的知識點過於分散,容易遺忘和混淆。
  • 掌握這四個對策,徹底擺脫「反芻思維」
    心理學家阿德裡安·威爾斯(Adrian Wells)曾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邀請有「反芻」習慣的人,問他們為何要反芻,最後得到的結論是:他們感覺反芻好像能有效解決問題,如果最後再反芻一次,他們就能搞清楚自己面對的困境是什麼,並想出解決的辦法。
  • 高階設計師的思維模式
    正文 高階設計師的思維模式」是上篇,大約7000字。閱讀時間需要15分鐘。希望通過本文,可以幫助我們在做到篤行日新的同時,更好的認清自己。那我說沒意思就是沒意思嗎男:那你倒是告訴我,你到底幾個意思啊女:好,那我現在告訴你,我到底什麼意思大家懂他們倆什麼意思了嗎?
  • 聰明人和笨人的思維模式有什麼不同
    善於思考,聆聽對方真實想表達的意思。溝通當中不要以自己內心的想法來回復對方,要根據對方的描述去推敲事情本身的合理性。去分析對方為這麼要告訴你這些,從你這裡想得到什麼樣的回覆。看似很多的大腦活動,在平常溝通當中僅僅需要在3-5秒鐘就要完成,這個就是聰明人的大腦每天所習慣性的思維模式。正常人出去玩,我今天上午要到某某商場玩一下,中午吃個飯,晚上幾點回來接孩子。聰明人出去玩,幾點鐘出門?穿什麼衣服?
  • 呂生榮:模式思維
    這個由於跟我這裡要分享的模式思維無關,所以這裡就不多講,後面弟子密訓的時候,會在「破人框」的框架思維體系上細講,現在先直接分享模式思維。模式思維是所有賺錢高手都密不外傳的絕技,核心秘密就是讀懂人,隨時可以讓他空手套白狼,並且實現自動化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