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飲用牛奶、豆奶和燕麥奶這三種飲品。這三種飲品的營養價值都很高,但營養成分卻各有不同。那麼,燕麥奶與牛奶、豆奶所含的營養成分有何區別呢?
牛奶中鈣的含量十分豐富,每100毫升的牛中約含有110 毫克的鈣。而且,牛奶中所含的鈣較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是人們補鈣的好來源。牛奶中還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其胺基酸的組成合理,賴氨酸的含量很高,與穀類食品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補作用。而豆奶不僅優質蛋白質含量與牛奶相似,還含有亞油酸、亞麻酸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大豆異黃酮、大豆皂甙、大豆多糖、大豆低聚糖等植物性保健成分,在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優於牛奶,所以有科學家稱其為「心血管保健液」。
燕麥奶作為植物蛋白飲品與豆奶類似,也含有較多營養成分。其原料燕麥含碳水化合物66.9%、蛋白質15.6%,脂肪6.7%,膳食纖維5.3%,還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E、煙酸,以及鈣、磷、鐵、鉀等微量營養素。蛋白質中的胺基酸組成比較全面,平衡性較好,包含人體需要的8種必需胺基酸,尤其是含賴氨酸高達0.68g/100g,它能很好地補充經常吃大米、麵粉者容易缺乏的賴氨酸。燕麥中水溶性膳食纖維分別是小麥和玉米的4.7倍和7.7倍,並且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包括亞油酸、油酸及亞麻酸)。另外,燕麥中含有多種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活性成分,如多酚類物質、燕麥恩醯胺、黃酮類化合物和維生素E等。再就是燕麥中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素(即β-葡聚糖),豈可有效降級血清中總膽固醇水平,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研究表明,連續30天每天攝取3克燕麥水溶性纖維,能夠有效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減少患心臟病的機率。專家指出,日常飲食中吸收的膽固醇會在肝臟中轉化成膽汁酸,幫助消化小腸內的脂肪,但過剩的膽汁酸在小腸內重新被吸收,帶回血液中形成膽固醇。燕麥水溶性纖維在小腸內形成膠狀粒體,像海綿般吸收含膽固醇的膽汁酸並將其排出體外,減少膽固醇在小腸被吸收的機會,從而幫助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
2011 年,Tiwari 等納入20篇隨機對照研究(樣本量1154人,包括健康人群,超重,高血脂,2型糖尿病等人群)對攝人燕麥食品對血膽固醇影響進行綜合評價,結果顯示每天膳食中攝人3g以上β-葡聚糖的燕麥食品(約60g燕麥)可降低人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0.53nmol/L ,降低總膽固醇水平0.56nmol/L。2014 年Whitehead等的系統綜述研究中得到同樣結論,該綜述納入28項隨機對照研究(樣本量2519人,包括健康人群,高血脂,2型糖尿病等人群)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每天膳食中攝人含3g以上β-葡聚糖的燕麥食品(約60g燕麥)可降低人體低密度膽固醇水平0.25nmol/L,降低總膽固醇水平0.30nmol/L。2013年Thongoun等在泰國30~60歲高血脂人群食用燕麥粥和大米粥對血脂的影響進行了交叉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與等量的大米粥相比,每天攝人含3g β-葡聚糖的燕麥片(約70g),觀察對象基線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了10%,總膽固醇降低了5%,P<0.05W。
由此可以看出,牛奶、豆奶及燕麥奶的營養價值各不相同,不能相互取代。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應根據自身的飲食習慣及營養需求,選擇適合自身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