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客戶端|略陽農村人才回流調查:有心回村,紮根在村

2020-12-16 陝西法制網

當兵20年從副團職退役的袁永超當選硤口驛鎮大鐵壩村黨支部書記,個體戶李飛當選郭鎮坪溝村黨支部書記,從陝西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曾在深圳一家廣告公司任職的張永星回村競聘村文書……

從2017年開始,陝西略陽縣的村幹部開始變了樣:先前頻繁有人辭職、離職,如今農村外出打拼的「能人」、村裡發展好的「致富帶頭人」,卻主動請纓到村上工作。

村幹部帶領群眾發展食用菌。

「過去村幹部不坐班,有事打電話才能找到人。現在待遇提高了,村幹部工作很積極,把村上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辦。」略陽縣坪溝村村民馮軍林感嘆,村幹部跟機關幹部一樣,吸引了農村更多有學歷、有活力的年輕人。

待遇有保障,身份更有認同感

郭鎮坪溝村是略陽縣偏遠山區貧困村。4年前,村上陸續有包括2任支部書記在內的4名村幹部辭職、離職,村級班子幾近癱瘓。而在當時,像坪溝村這樣村「兩委」幹部辭職、缺配的現象在略陽還有不少,全縣範圍內多達30餘人。

「各級對村幹部要求越來越嚴,工作任務越來越重,但待遇得不到保障,身份得不到認同,有知識有文化的年輕人都不願意來。」郭鎮坪溝村黨支部書記李飛一語道破,只講「奉獻」缺少「激勵」,難以留人、更難留心。

作為一個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一線的村幹部隊伍不穩定,怎麼能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何從談起?

村幹部召開群眾院壩會。

略陽縣下定決心,投入大量財力提高村幹部待遇,以高於地方平均工資落實村幹部補貼,縣財政每年增加支出1200萬元予以全額保障,將村支書、村主任月補貼一舉提高到3000元,村支書、村主任「一肩挑」的每月3500元,村文書提高到2500元,對取得大專、本科學歷的,每月再增加300、500元。此外,還將駐村工作隊工作經費提高到每年3萬元,並保證每年1.5萬元廉政灶生活經費,解決駐村工作隊和村幹部吃飯問題。

「縣上推行履職專業化、管理規範化、考核精準化、補貼差異化『四化』管理模式,促使村幹部幹有目標、行有規範,幹得好有獎勵,幹不好有壓力。」略陽縣委組織部負責人說,縣裡還配套建立離職村幹部補貼機制,將村幹部養老保險與農村養老保險並軌,讓村幹部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

有心回村,更能紮根在村

「村幹部地位提高了,也想回來為群眾做點事。」大學生唐明麗是黑河鎮李家坪村人,她參加了公開選聘,到鄰近的王家莊村擔任村文書,工作幹得得心應手。

略陽縣推行公開選聘村文書,以鎮為單位打破地域限制擇優選拔,讓農村有才幹的年輕人看到了希望,面向社會廣攬人才,有效杜絕了村級後備力量培養中優親厚友的現象。截至2019年底,在全縣165名村(居)文書中,平均年齡36.1歲,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佔到82.3%,大專以上就有62名。

村文書培訓。

李傑27歲回兩河口鎮張家壩村當文書,一路幹到村黨支部書記。去年夏天,為加快建成村上的食用菌大棚,他帶著村民吃住在現場,工程如期完工。如今大棚年收入達到120萬元,村民人均增收400元。在略陽,像李傑這樣的村幹部不在少數。

過去一到關鍵時刻,頂不住壓力就「撂挑子走人」,原本沒人願意當的村幹部,如今倒成了香餑餑,一大批本縣外出人才紛紛被吸引進「兩委」班子。目前,全村「兩委」幹部平均年齡43.8歲,吸納農村致富能人229人、退伍軍人28人、企管人員59人,「一肩挑」佔比100%。

制度創新也激發了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在坪溝村,新任村「兩委」班子建立以來,先後帶領群眾建成天麻、板慄、中蜂等合作社,近百戶貧困戶年均增收2000元。

工作有壓力,鄉村發展有活力

當收到「紅色清單」時,橫現河街道跑馬村黨支部書記馮守林手心直冒汗。馮守林回想起當時的窘境至今還歷歷在目。他去年半年考核在全縣處於下遊,同時被扣掉了二季度1800元績效。「群眾到底哪裡不滿意?」馮守林帶著村幹部排查了一周,了解到平時說話態度有些生硬導致差評。經過整改,去年下半年考評,跑馬村直奔全縣第一,縣上給村裡獎勵了1萬元。

「現在村幹部工作不用催,差異化考核之下,排名總靠後拿不了績效,面子上誰也掛不住。」橫現河街道辦黨委書記龐建軍說,各村剛下達任務用白色清單,完成不了警告一次用粉色清單,最後期限沒有完成的下發紅色清單。

村幹部工作評查。

為了讓村幹部履職更專業,略陽縣建立定權責、定目標、定檔次的績效考評機制,鎮辦每季度對村上工作進行考核,對排名靠後的按照一定比例扣除績效,獎給考評優秀的。村幹部「工資」每月正常發放20%,80%的績效考評合格後再發放。此外,還配套建立村幹部年度輪訓、任職資格聯審和小微權力清單等制度,有效提升了村幹部隊伍規範化管理水平。

在略陽,「四化管理」實施以來,村幹部隊伍結構得到優化,村級組織運轉更加規範高效,組織力和戰鬥力明顯增強。全縣沒有一名村幹部主動提出辭職,先後湧現出先進村黨支部52個、優秀村幹部86人。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在村一級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全縣信訪率較過去下降15%。農村17077戶58502人實現脫貧退出,貧困發生率從41.11%降至0.9%。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審核 / 王偉

編輯 /陳愛軍

投稿郵箱 / vlueyang@qq.com

聯繫電話 / 09162998064

作者/來源:微略陽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能人回村,「麻雀窩」變「鳳凰巢」
    當下,全省各地正以改革創新精神破解鄉村振興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持之以恆地抓好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再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優勢,加快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連日來,本報選派多路記者,深入基層一線調查採訪,聚焦各地鄉村振興的創新創造,著力挖掘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推出一組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和慶鎮2020年回引農村優秀外出人才到村任職公告↓
    ,現將回引工作公告如下:ー、回引計劃面向社會回引8名儋州市和慶鎮籍農村優秀外出人才到村任村「兩委」幹部或村辦企業負責人(詳見附件1)。>4.有違反《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相關規定行為的;5.曾被有關單位依照人口與計劃生育有關規定作出處理決定,從該處理決定作出之日起未滿5年的;6.尚未解除紀律處分或者正在接受紀律審查的人員、涉嫌違法犯罪正在接受調查的人員;7.現任村(社區)「兩委」幹部及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8.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得應聘的情形。
  • 大學生回村「趕考」投身家鄉建設 王壇鎮回引優秀人才,為鄉村振興...
    讀書考大學,到城市工作,一直以來是農村孩子的追求。今年以來,王壇鎮積極探索農村優秀人才回引培育機制,目前已有12名大學生重新回到生養他們的村莊,帶領父老鄉親致富奔小康。  「我們打算整合村裡的生態資源,流轉荒地、統一規劃,做現代農業,後期註冊公司,發展養老度假產業。」
  • 彌勒這個村,獲全國表彰!
    彌勒這個村,獲全國表彰!基諾族兒童快樂成長 黃勝三 攝 圖源:人民日報在他們的堅守和奉獻下黨和政府的聲音傳到千家萬戶農民掌握了致富技能農村兒童有了更加快樂的童年德昂族群眾在網購生活用品 李雲鑫 攝 圖源:人民日報為褒獎基層文化單位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鼓勵引導廣大文化單位和文化文藝工作者進一步做好基層文化工作,豐富廣大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近日,
  • 這些沒有年輕人的「花甲村」,靠誰來發展?
    人才不繼,振興難免停留於希冀。當前,部分地方的農村老齡化趨勢加劇,青壯年普遍外流,部分村莊成了只有白髮人駐守的「花甲村」。如何讓青年人帶著活力與動力回到鄉村,紮根鄉村,讓廣大農村不再為「鄉村振興,靠誰振興」發愁?希望在產業,更在有競爭力的機制與平臺。
  • 【幸福東北】紮根東北:盤錦留住了人才 更留得住心
    【幸福東北】紮根東北:盤錦留住了人才 更留得住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作者:宋雅靜  2020-09-25 趙圈河鎮、胡家鎮被評為國家級特色小鎮,甜水鎮被評為國家級美麗宜居小鎮,3個村被評為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
  • 「新華社客戶端」「流動」的村小「穩定」的老師
    由於村小普遍只設一、二年級,而董朱文工作了近40年的高迎小學暫時沒有一年級的適齡兒童。新學期開學,63歲的董朱文來到了6公裡外的茶幹小學,成了15個學生的「全能老師」。 在虎踞鎮中心小學下屬的九個村小中,這樣的變化時有發生。「哪裡的學生需要我,我的講臺就在哪裡。」董朱文說。
  • 劉冬根:紮根扶貧村引領致富路
    大江網/吉安頭條客戶端訊 陳忠華、記者彭曉華報導:從機關單位到全心全意投入駐村扶貧工作中,帶領當地群眾走上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既贏得了群眾的讚許又得到了組織的認可。吉安縣萬福鎮梘口村如今舊貌換新顏,當地群眾由衷地說,這些變化浸透了駐村第一書記劉冬根樸素的民本情懷。
  • 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鄉村振興關鍵是人才振興,人才興則農業興,人才強則農村強。通過構築吸引外出人才回流農村、加強培養本土人才、輸送鄉村振興人才的人才體系,讓人才成為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打造引鳳「強磁」,優化造血功能。農村設施不完善、待遇不高,大量人才外出務工,不願回鄉。要想吸引外出人才有效回流,這就要在「築巢引鳳」上下功夫,為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打造出地方發展的「磁石」。
  • 沽源電子商務進農村探索新路徑 打造直播村模式
    一、 沽源電商直播村模式背景  2017年,沽源縣被評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結合沽源產業基礎等實際情況,適合沽源的電商扶貧模式必須符合以下幾個特點:一是門檻要低,只有門檻低才符合沽源人才現狀,且能帶動更多貧困人口參與;二是不能過於依賴工業基礎;三是不能有過高流量和宣傳成本。
  • 一個村完小英語教師的自白書:半路出家改教英語,紮根村小
    紮根村完小五年,酸甜苦辣走進村完小,我的心涼的半截,村完小和中心校有很大的差別,當初硬體上最高檔的就是一臺收錄機,除此之外只剩下小黑板和掛圖了。由於工作需要,2003年我被調到更偏僻的村小,心中有些委屈。回原校,遇到一群我所教過的學生,我叫了一個學生的名字,我有這個習慣,喜歡先主動和學生打招呼。那孩子站在我對面,譁地一下,眼睛水流了出來,我不知她為什麼有這樣的行為,其他同學七嘴八舌地說:「老師你為什麼不教我們呀?」「我們好想您呀!」
  • 忠州街道村(社區)人才回引公告
    為拓寬村(社區)幹部選人用人渠道,凝聚、儲備村(社區)優秀人才,發動更多的青年人才積極投身基層,促進社區治理和鄉村振興,經研究,決定面向忠州街道外村(社區)實職幹部及高學歷人才徵集回忠州街道村(社區)工作意願,適時開展回引工作,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徵集範圍現任村
  • 上財千村調查⑦|推掉暑期實習,我坐上了開往千村的火車
    千村調查,拉近了我們與這些村莊的距離,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那些參加千村調查的Sufer們,親身感受了那片不一樣的土地,又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與千村的對話…1祁海陽(金融學院)這是我大學生活第一次的調研經歷——千村調查。跟想像中不一樣,跟想像中又有許多相似。當真正從象牙塔中走出,走到農村,可能才能夠真正體會到農村的發展與農民的生活。
  • 基金會啟動「鄉土村小: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升計劃」
    中共中央、國務院為科學有序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在《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明確指出,落實鄉村振興,增加農村公共服務供給,要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為了提升鄉村小學教學質量、提升鄉村勞動人口素質,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與貴州省正安縣教育局、田字格公益機構聯合在正安縣啟動「鄉土村小:農村小學教育質量提升計劃」(以下稱「鄉土村小」)。2020年8月21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方晉與貴州省正安縣教育局局長陳浩、田字格興隆實驗小學校長肖詩堅進行項目籤約。
  • 上饒三清山「大學生回村工程」選聘公告來了
    ,為家鄉建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結合三清山實際,經風景區黨委研究,決定在全區範圍內實施回引優秀大學生回村工作工程,具體公告如下:工作目標實施「大學生回村工程」,引導優秀大學生回村工作,為村級組織注入新鮮血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築牢人才基礎,每行政村(居)至少回引1名優秀大學生,確保到2021年換屆後每個行政村
  • 新晃:一村一輔警,打好「三心牌」
    為進一步改善社會治安環境,優化社會治理體系,新晃縣公安局結合本縣實際,於2018年12月大力推行「一村一輔警」建設,村輔警紮根農村,服務百姓,在矛盾糾紛化解、社會治安管控、方便群眾辦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嶽陽縣榮家灣鎮欣榮村 「整」出農村新美景 「治」出村民新生活
    「一看田地二看房,三看村路四看塘,五看廣場六看廁………」這樣一句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就是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示範村——嶽陽縣榮家灣鎮欣榮村對人居環境整治交上的一份答卷。有詩人用這樣一首詩來歌頌欣榮村的欣欣向榮。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馬娜曾在欣榮村實地察看「空心房」整治、環境衛生、綠化率等情況時指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也是當前推進鄉村建設的主要抓手,要下大力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把鄉村建設成為令人嚮往的美好家園。
  • 中國淘寶村十年:從「電商興村」到「數智強縣」
    河南省堪稱中西部「逆襲」表率,淘寶村數量達到75個。這得益於「政府+服務商」、主動「複製」淘寶村的新模式。在洛陽孟津平樂鎮平樂村,經淘寶大學培訓後的餘姍姍,作為服務商,與政府合作,依託阿里巴巴的支持,從簡單的縣域人才培訓轉向孵化電商產業、打造淘寶村。截至2019年,餘姍姍團隊已在全國實踐了29個淘寶村。
  • 附城鎮臺北村的第一書記:女承父業 紮根脫貧一線
    女承父業 紮根脫貧一線 郭子涵是我縣附城鎮臺北村的第一書記,也是我縣最年輕的第一書記。2019年8月2日,郭子涵的父親,原晉城蘭花集團莒山煤礦駐我縣附城鎮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同志犧牲在工作崗位。郭子涵化悲痛為動力,主動申請來到臺北村,毅然踏上父親生前走過的路,紮根脫貧攻堅第一線,決心完成父親未曾完成的「遺願」。
  • 每村獎勵5萬!十堰16個村入選省村級集體經濟百強,有你家鄉嗎?
    近日,省農業農村廳公示了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進步村」名單,江夏區山坡街向陽一村等100個行政村入圍。其中,十堰市和恩施自治州各有16個行政村入選,在本次評選中數量最多。據了解,各級財政將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採取適當形式,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