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一定經常看到古文中會提到「葵」,《十五從軍徵》中寫道:採葵持作羹,那麼這個「葵」到底是什麼呢?一個「葵」字把汪曾祺先生都難倒了,他在《人間草木》一書中反覆推敲,最後碰巧在湖北招待所吃到,才知道原來「葵」就是南方常見的冬莧菜。
那麼什麼又是「薤」呢?漢代的輓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這個「薤」讀xie(第四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稱作藠(jiao第四聲)頭的一種蔬菜,有點像蒜苗,也是南方常見的蔬菜,北方人應該沒怎麼見過。
藠頭的花
其實古人吃的蔬菜和我們現在吃的蔬菜有很大的不同,那時蔬菜品種少,所以古文寫來寫去也只有那麼幾種,到鄭和下西洋之後,外國的蔬菜才開始傳入我國,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名字前有「胡、番、洋」的蔬菜,基本上都是鄭和下西洋後或者明清時期才傳入我國的。
小編準備從今天起每日更新一則「古人趣味日常」,帶大家一起了解古人的生活,比如古人如何驅蚊,武大郎燒餅真的是燒餅嗎?看看和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