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用蔬菜五菜之首,又是聖人君子的象徵,如今常見蔬菜沒有它

2020-12-19 魚兒讀書會擺尾

葵。

在古代,葵是五菜之一,李時珍稱:「凡草木之可茹者謂之菜。韭、薤、葵、蔥、藿,五菜也。素問云:五穀為養,五菜為充。」

《古樂府詩》曰: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在《齊民要術》卷三中,種葵排在第一位,可見在古代,葵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蔬菜。又該書是北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所著,是北方的農書,所以在古代,葵也應該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但是現在大家所知的只有「向日葵」「秋葵」等,對於「葵菜」卻所知甚少,甚至許多人沒有見過葵。「按今世葵有紫莖、白莖二種,種別復有大小之殊。又有鴨腳葵也。」北魏時,葵已經有多種之分,同時又有冬葵、秋葵之分,冬葵是農曆十月末地還未凍上之時下種,春天收,秋葵是農曆五六月種,從味道來說,冬葵味道比秋葵好,「柔軟至好」。

明末方以智認為:古人竟以葵為呼菘菜野菜之通稱耳。晉以後曰菘,今謂菜,古謂葵。昔楚相拔園葵,韓詩外傳:「馬踐園葵。」古歌井上生族:「採葵待作羹。」王維詩:「松下清齊折露葵。」直謂菜也。暉按:量知篇:「地種葵韭,山樹棗慄,名曰美園茂林。」此文云:「調和葵韭。」下文云:「舒戟採葵。」並謂葵為菜也。

「菘」便是白菜之類。但是按照《齊民要術》的記載來看,葵和菘還是有區別的,葵的植株有紫莖、白莖之分,而且在葵的生長過程中,還需要仔細照料,要掐去多餘的葉子,「掐秋菜,必留五六葉。不掐則莖孤;留葉多則科大。」還要剪掉一些主幹,留下分枝,「留其歧,歧多者則去地一二寸,獨莖者亦可去地四五寸。」不讓葵生長得太高大,這樣養分就不會用在長高上面,這樣等到收割的時候,高才不過與人膝蓋一樣高,而且「莖葉皆美,科雖不高,菜實倍多。」如果不剪主幹任其生長,「其不剪早生者,雖高數尺,柯葉堅硬,全不中食;所可用者,唯有菜心。附葉黃澀,至惡,煮亦不美。看雖似多,其實倍少。」

「葵」有兩個顯著特徵:一為葉大可隨日而傾,一為菜滑而味美。故蔬菜中以「葵」為名者,多取此二特徵。如常見的以「葵」命名之草本植物一般可分兩類,一類是因葉形似葵而名,如「莜」(又名「荊葵」、「錦葵」)、「蜀葵」(又名「戎葵」),等等。一類是因其葉手感或口感滑而似葵而得「葵」名,如「鳧葵」(又名「水葵」、「露葵」)、「落葵」,又如芹菜被稱為「楚葵」、「堇葵」為堇菜之美者等等。

葵在我國食用歷史非常悠久,在《詩經》中就有其記載。《詩經·豳風·七月》:「「七月烹葵及菽。」

上文提到《素問》將葵列為五菜之一,而在《靈樞經·五味》中則講「葵甘」列為五菜之首。在古代,因為葵非常常見,所以「葵」幾乎就是菜的通稱,《說文解字》就解釋:「葵,菜也。」

至元代時,「葵」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蔬菜,元王禎《農書》云:「葵為百菜之主,備四時之饌,本豐而耐旱,味甘而無毒。供食之餘,可為菹臘;枯枋之遺,可為榜簇;子若根則能療疾:鹹無棄材,誠蔬茹之上品,民生之資助也。」

但因蔬菜品種後世逐漸增多以及其他原因,元以後葵的「百菜之主」的地位到,便不復保持。至明代,種葵者更少,故李時珍將「葵」由原來的「菜部」移至「草部」,並曰:「葵菜古人種為常食,今之種者頗鮮。」甚至稱「而今人不復食之,亦無種者。」明代陸容所著《菽園雜記》記載:「又嘗見一士人家葵軒卷中記序題詠,皆形狀今蜀葵花。蓋不知傾陽衛足,自是冬葵可食者。詩七月『烹葵及菽』,公儀休拔園葵皆是也。古人文字中記載名物,必考核精詳,故少有此失。」到了明代,就有許多人已經不認識葵菜了。所以方以智才認為葵是菜的通稱,便是晉代以後的「菘」。

而現代的「葵」多是指「向日葵」,但是向日葵是在明代才傳入我國,而且向日葵的葉子也不能食用,並不是我國古代的葵。其得名大概是葉大如葵,而且具有向日性,所以才得名。

不錯,葵的向日性早在我國古代便被發現,而且有研究認為「葵」的名稱也與其向日性有關,「葵」從「癸」為象形字。《說文·癸部》:「癸,冬時水土平,可揆度也。象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形。癸承壬,象人足。」又《說文·手部》:「揆,葵也。」《爾雅·釋言》:「葵,揆也。揆,度也。」《詩經·小雅·採菽》:「樂只君子,天子葵之。」毛詩認為:「葵,揆也。」所以「葵」與「揆」通用,具有「揆度」之意。

王安石《字說》更進一步指明了「葵」的得名:「(葵)草也,能揆日向焉,故又訓『揆』。」宋代羅願《爾雅翼·釋草四·葵》:「夫天有十日,葵與之終始,故葵從癸。」進一步又說明:「葵者,揆也,葵葉傾日,不使照其根,乃智以揆之也。」

所以,因為「葵」具有明顯的向日性,古人便以此比喻忠心誠意,《淮南子》稱:「聖人之一道,猶葵之與日也。雖不能與終始哉,其向之誠也。」

「葵」傾日又酷似護衛其根,故也有「衛足」之特徵。《左傳》載:「仲尼曰:『鮑莊子之知不如葵,葵猶能衛其足。」』杜預註:「葵傾葉向日,以蔽其根。」因此,葵也被稱作「衛足之菜」。

相關焦點

  • 用大數據說話:哪種蔬菜是古代的百菜之王?網友驚嘆:居然是它!
    葵菜,如今出現在各大超市的貨架上。不知道的還以為它是網紅菜,其實它在蔬菜王國裡稱得上老資格了,今天的出現不過是重出江湖。葵菜的輝煌過去你知道嗎?一、五菜之首、百菜之王的榮譽稱號如果古人也愛涮火鍋的話,那葵菜必是首選。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咱們用大數據說話。古人有「五菜」的說法,包括「葵、韭、瞿、蒸、蔥」。
  • 這5種蔬菜,被古人喻為「五菜」,最後一種很多人沒有見過!
    導讀:這5種蔬菜,被古人喻為「五菜」,最後一種很多人沒有見過!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天天有一招。在農村有這樣一句老話「穀物不夠有營養,五種蔬菜來補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光吃穀物是不夠的,還得靠吃蔬菜補充,那人們說的「五菜」是哪5種呢?
  • 農村老話「穀物不夠有營養,五種蔬菜來補償」,「五菜」是指什麼
    在古代的《黃帝內經》中就記載了: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說的是我們每天不能只是吃五穀,還要吃蔬菜來補充營養。在民間也有「穀物不夠有營養,五種蔬菜來補償」這樣一句老話。那你可知道古人所說「五菜」是哪五種嗎?葵菜這種蔬菜在今天可能種植的人比較少了,然而在過去卻是很常見的一種蔬菜,其也是五菜中最重要的一種。
  • 它來自印度,古人稱作「君子菜」,吃一個頂6根黃瓜,夏季別錯過
    導讀:它來自印度,古人稱作「君子菜」,吃一個頂6根黃瓜,夏季別錯過如今已是6月,再有幾天的時間就將迎來夏至,接著今年最為炎熱的天氣也將來臨,這時候大多數人的反應就是又到了吃西瓜、吹空調、喝啤酒的季節了,說起來似乎西瓜、空調、啤酒已經成為了夏季的標配了。
  • 農村一種古老的蔬菜,曾是「百菜之王」,很少人吃過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國內一種古老的蔬菜,曾是「百菜之王」,很少人吃過。 蔬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綠色蔬菜更是當下那些對生活有講究的人的追求。於是每到春天的時候總有人跑到農村去挖各種美味的野菜。曾經只有農民或者窮人才吃的野菜,在當下可都是非常搶手的香饃饃呢。農村常見的野菜有魚腥草、艾草、鴨兒芹、馬蘭等等,這些在當下城裡都十分受歡迎。
  • 葵菜被稱為「蔬菜之王」,後被白菜取代,如今少有人種,啥原因?
    白菜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蔬菜,它在冬季的時候更是成為了北方人食用頻率最高的蔬菜。在前十幾年,家家戶戶甚至要購買數百斤的新鮮白菜,然後屯起來在冬天慢慢的吃。為何北方人如此愛吃白菜呢?在民間白菜可有著「白菜之王」的稱號,甚至還有農諺「百菜唯有白菜好」。那大家可知道,在我國最早的白菜之王並不是白菜,它是後來被白菜取代了。
  • 古人菜籃子裡的「西洋蔬菜」
    大蒜被古人當葷菜,出家人是禁食的,但據《廣五行記》記載,唐鹹亨年間,有個和尚因為沒有大蒜,連吃魚、肉都沒有胃口。  大蒜的刺激性和葷臭味都很大,與其同時引進的胡荽則溫和多了。胡荽有特殊的香味,食後滿口留香,因而得名「香菜」。但古人更看重胡荽的「解毒」功能,幾成萬能藥。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部》「胡荽」條中,曾列出它的9種藥用功能,其中第一條就是主治「痘疹不快」。
  • 它是民間常用藥材,葉子也能當蔬菜,味道有點苦,春天吃正好
    導讀:它是民間常用藥材,葉子也能當蔬菜,味道有點苦,春天吃正好中醫藥是我國的國粹,普通百姓對於中藥材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像咱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金銀花、羅漢果、菊花等,很多人都知道是藥材,喜歡將它們做成茶葉泡水喝。
  • 古代人的飯桌上都有些什麼蔬菜?
    葵的地位葵為「百菜之主」,據傳古人在某些選拔賽中將第一名稱為「魁(葵)首」,也選自此意。葵菜,植物分類學上稱為冬葵,如今有的地方稱之為冬寒菜,它不僅在周朝是主要的蔬菜,而且在漢朝也是家喻戶曉,例如漢樂府的詩歌《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 農村一種奇特野菜,煮熟似鼻涕,古人它為「脾之菜」,能養脾排毒
    下面筆者給大家分享農村一種奇特野菜,煮熟後似鼻涕,古人它為「脾之菜」,能養脾排毒。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有養生「五菜」之說,而這五菜分別是:藿鹹、薤苦、蔥辛、葵甘、韭酸。其中這「葵」對應的就是人體的脾臟,因為脾臟喜甘,故而被稱作「葵甘」而古人也稱之為「脾之菜」。那麼這葵又是什麼呢?
  • 曾是五菜之主,被白菜擠走後,李時珍把它歸為草類,如今鮮有人知
    本篇文章的主題是:曾是五菜之主,被白菜擠走後,李時珍把它歸為草類,如今鮮有人知。我們通常所說的歷史,就是國家更朝換代的歷史,而在這歷史中細分出來,幾乎萬事萬物都自己獨特的演變歷程,蔬菜的演變歷史就其中的一環。說道五菜,很少有人知道具體是哪幾樣菜,而說道白菜,就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 翻翻蔬菜的歷史,五菜為充是意「滿」還是意「備」?
    顯然,「五菜為充」並不僅僅是為了填飽肚子,而是包含了先賢對蔬菜保健功能的理解。在《素問·藏氣法時論》中,「五菜為充」是排在「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之後的。「五穀為養」 是指五穀乃生存之本。「五果為助」 是指五果乃健康之助、五穀之助。「五畜為益」雖見解不同,但多理解為有所補益,不可多吃,多吃則有損脾胃,成為害了。
  • 葵菜當了2000年蔬菜之王,還能治男性一隱疾,為啥現在沒人吃了?
    記得小時候,家裡還偶爾會吃葵菜,長輩說這是「冬寒菜」,我們多用這種菜的嫩葉和莖稈來煮湯或者粥,它本身含有的黏液,吃起來滑膩肥嫩,味道很好。後來長大,才知道這種菜就是大名鼎鼎的葵,為啥說它大名鼎鼎,因為從周朝到明朝,前後大約2000年時間裡,葵菜都是百菜之主。
  • 古代詩歌中的這些蔬菜,你居然都不認識?
    古代一些作為主力的蔬菜,逐漸淡出人們的食譜,而現代常見的一些食物,例如番茄,番薯,玉米,卻是後期從海外引進的,古人餐桌上根本沒有它們的身影。生僻字多?不怕!快和小編一起,了解下這些吃貨必知的古代蔬菜吧!1. 荇菜對於荇菜這個詞彙,各位看官想必不會陌生。
  • 蔬菜沙拉的做法 哪些菜做蔬菜沙拉瘦身又減脂
    蔬菜沙拉是一種很營養健康的吃法,因為這種吃法可以保留住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它是利用3種或3種以上蔬菜製作而成的食物,做法簡單,但營養卻很均衡。一起來看看蔬菜沙拉的做法吧!5、鍋入油燒五成熱,下入雞肉塊中火炸成金黃色撈出。6、將生菜洗淨墊在盤中,番茄切塊,將雞肉和番茄擺在盤中。將拌好的醬汁入裱花袋中,擠在雞肉上即可。哪些蔬菜拌沙拉好吃?偷偷告訴你這幾種菜,搭配下來瘦身又減脂!在炎炎的夏日,突然來個沙拉大雜燴,還是蠻不錯的!它既清爽又能減肥。當你在餐廳時,弄上一些沙拉,感覺是很爽的。
  • 沼澤裡很常見,吃了就想睡覺,曾是古人失眠良藥,如今城裡當綠化
    導讀:沼澤裡很常見,吃了就想睡覺,曾是古人失眠良藥,如今城裡當綠化在農村裡,除了農民朋友們種植在農作物之外,恐怕要屬野生植物最為常見了,它們佔據了農村的每個角落,可以這麼說,農村就是一個植物的世界,若是不了解一下這些野生植物有什麼價值,筆者覺得實在是太浪費了。
  • 語文當中梅、蘭、竹、菊為什麼被稱為「花中四君子」
    他們風霜高潔,遺世而獨立,被譽為「花中四君子」。這「四君子」的由來要說到明代天啟年(1621——1627)間,在徽州(今安徽歙縣)有一個叫黃鳳池的人,他編輯有《梅竹蘭菊四譜》。從那以後梅、蘭、竹、菊便被稱為「四君子」,世人常用「四君子」來寓意聖人高尚的品德。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
  • 古代常見蔬菜,五菜之一,像韭又像蒜,牛羊常吃到,一斤能賣50
    古代社會和現代社會蔬菜有很大區別,有的古代流行的蔬菜如今卻很難能見到。在古代社會有五種常見蔬菜,即葵、韭、藿、薤和蔥。很明顯能看到,現代社會人們依然在大量食用的只有韭菜和大蔥,葵菜、藿和薤基本沒人食用,有的連聽都沒聽過,比如薤。
  • 農村一種常見野菜,人稱「百菜之王」,味道好吃人們常用它養生
    導讀:農村一種常見野菜,人稱「百菜之王」,味道好吃,種一次吃幾個月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可以說對各種野生植物都比較熟悉,尤其是經常採摘食用野菜和野果,更是了如指掌。在多年以前,野菜只是人們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才吃的;改革開放後,野菜就成了各類家禽的口糧,比如豬,鴨、兔子;如今,野菜再一次成為了熱潮,究竟是為什麼呢?有些野菜特別好吃,儘管只是加點鹽清炒,更重要的是營養豐富,不管是農民伯伯,還是城裡的的大老闆,都喜歡吃野菜。
  • 12種蔬菜的N種四川喊法,你知道幾個?
    畢竟如果不看「臉」 你不見得曉得它是啥子 不信,快來看看這些蔬菜名 你聽過幾個 ,因為在四川方言裡,它的念法好像和自己的原名沒有太多關係 常見吃法:在成都的街頭巷尾、便利店,都能看到煮苞谷的身影,一口咬下去軟糯香甜,飽腹感強,而且它還經常被用來炒青椒/蝦仁、做蔬菜沙拉、燉湯和金沙玉米 豬 zhū 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