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菜當了2000年蔬菜之王,還能治男性一隱疾,為啥現在沒人吃了?

2020-12-19 七妹下廚房

在《詩經·豳風·七月》中,有一句說「七月烹葵及菽」。《四民月令》和《齊民要術》中也曾記載:「正月可種葵,六月六日可種葵,中伏後可種冬葵」,這裡面的葵,即葵菜,周朝時便是宮廷御用的蔬菜,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冬葵籽顯示,先秦時葵菜也是人們主要食用的蔬菜之一。

記得小時候,家裡還偶爾會吃葵菜,長輩說這是「冬寒菜」,我們多用這種菜的嫩葉和莖稈來煮湯或者粥,它本身含有的黏液,吃起來滑膩肥嫩,味道很好。後來長大,才知道這種菜就是大名鼎鼎的葵,為啥說它大名鼎鼎,因為從周朝到明朝,前後大約2000年時間裡,葵菜都是百菜之主。

先秦時的《黃帝內經》列出五菜,葵排名第一。西漢時的《急就篇》列了當時人們常吃的十幾種蔬菜,葵還是排名第一。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裡,葵菜湯還是一種食療法,原文記載說:「烹葵,熱歠(chuo,同啜),即XX(缺字)隸,以多為故。」翻譯過來就是:用葵菜煮湯,多多的喝。至於治什麼病,都是治療男性前列腺增生所導致的小便不利。除了這道葵菜湯,《五十二病方》裡還有兩道用葵菜籽作為主料的湯劑,不過這麼做的話應該算是熬製中藥了。

說回葵菜本身。為什麼它能在2000年時間裡在蔬菜屆獨佔鰲頭?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它四季都能種,這就解決了古人一年四季吃菜的問題,春天是春葵,秋天吃秋葵(不是現在的秋葵),冬天吃冬葵,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吃,這對於缺乏營養的古人來說很重要。第二個原因就是它的滑膩口感,吃起來給人一種在吃肉,或者有油葷的感覺,吃不起真的肉,還不能用蔬菜假扮一下嗎,對不對。

那下一個問題又來了,為啥現在沒有人吃葵菜了?現在說起蔬菜,很少人會提到葵菜,像我們這樣吃過的人就更少了。如今的百菜之王,可能要屬白菜了,要不然民間怎麼會有句諺語說:「百菜唯有白菜好」呢。

其實白菜的出現,比葵菜晚了很多,一開始也沒有多少人種,更沒有多少人吃。但很快中原大地的氣候變了,整體環境變得更冷了。葵菜雖然能在冬天種,但它的抗寒能力並不好,身在北方的農民開始種植白菜,才發現:誒,原來這種菜比葵菜更抗凍。

而相比葵菜,白菜還有產量更大,味道更好等優勢,尤其最後一點,即便到了現在,葵菜吃起來還是有些澀味。到了明朝,白菜終於徹底取代了葵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古者,葵為五菜之主,今不復食之」言語間,透露出一種濃濃的遺憾。

不過直到現在,又是幾百年過去了,中國依然還是有人吃葵菜的,只是它從蔬菜屆絕對的主角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配角,漸漸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而已。這種葵菜大家吃過嗎?又是什麼感覺,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討論交流。

相關焦點

  • 葵菜被稱為「蔬菜之王」,後被白菜取代,如今少有人種,啥原因?
    現在北方地區已經開始家家戶戶曬白菜了,這個時候去到北方的農村,就會看到很多人家的院子裡,馬路兩邊的人行道上都曬滿了成片的白菜。白菜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蔬菜,它在冬季的時候更是成為了北方人食用頻率最高的蔬菜。在前十幾年,家家戶戶甚至要購買數百斤的新鮮白菜,然後屯起來在冬天慢慢的吃。為何北方人如此愛吃白菜呢?在民間白菜可有著「白菜之王」的稱號,甚至還有農諺「百菜唯有白菜好」。
  • 臘月煮粥是一絕,其它時節拿來餵豬,曾是「百菜之王」,可惜了
    導讀:它是「百菜之王」,食用超過2000年,明清淪為野菜,為啥沒人吃了 在古代的時候,野菜可是好東西,它可以調節口味、果腹救急,很多吃不起飯的窮人都是靠野菜度日的。在當今的社會,野菜也是好東西,因為野菜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很多野菜口感很好,所以現在人們吃野菜更喜歡它自然的味道。
  • 農村一種古老的蔬菜,曾是「百菜之王」,很少人吃過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國內一種古老的蔬菜,曾是「百菜之王」,很少人吃過。 蔬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綠色蔬菜更是當下那些對生活有講究的人的追求。於是每到春天的時候總有人跑到農村去挖各種美味的野菜。曾經只有農民或者窮人才吃的野菜,在當下可都是非常搶手的香饃饃呢。農村常見的野菜有魚腥草、艾草、鴨兒芹、馬蘭等等,這些在當下城裡都十分受歡迎。
  • 葵,大白菜之前的百菜之王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9年11月13日星期三,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葵,大白菜之前的百菜之王 大家好,我是作者史軍的代班播報員巧克力愛巧克力,今天的要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古詩的故事。
  • 鍾治德原創《葵菜之根》
    □ 作者 鍾治德網絡時代當個「知道分子」是太容易的事兒,比如請問百度「葵是什麼菜」,似乎古往今來關於「葵」的詮釋,就全盤端出來了。葵即葵菜,華夏蔬菜的元老,也就是而今川渝、雲貴、兩廣以及兩湖地區尋常的冬莧菜,古人稱為百菜之王,味尤甘滑。《齊民要術》中葵列為蔬菜首篇,《本草綱目》尊崇葵菜「五菜之主」。五菜是指葵、韭、藿、薤、蔥。《靈樞·五味》說:「葵甘、韭酸、藿鹹、薤苦、蔥辛。」葵菜最早見於《豳風·七月》:「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 用大數據說話:哪種蔬菜是古代的百菜之王?網友驚嘆:居然是它!
    葵菜,如今出現在各大超市的貨架上。不知道的還以為它是網紅菜,其實它在蔬菜王國裡稱得上老資格了,今天的出現不過是重出江湖。葵菜的輝煌過去你知道嗎?一、五菜之首、百菜之王的榮譽稱號如果古人也愛涮火鍋的話,那葵菜必是首選。為什麼這麼說呢?今天咱們用大數據說話。古人有「五菜」的說法,包括「葵、韭、瞿、蒸、蔥」。
  • 這種蔬菜在古代很常見,現在種植的人不多了,基本上都是野生的
    這種蔬菜在古代很常見,現在種植的人不多了,基本上都是野生的。我國古代的人們吃的食物種類和現在相比,數量少了很多,不過他們還是有很多的食材可以選擇。有一些食材在古代是很常見的,但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和變遷,很多人都不會再去食用它們了。
  • 漫談冬寒菜:誰說葵菜不如蓴?
    車輻先生在《家常味》(收入《川菜雜談》)一文中說:「葵菜(冬寒菜)家常做法,有一種是煮稀飯,方便受吃(它曾使遠離四川的老鄉,想得做夢)。葵菜的嫩苞及葉先在鍋裡以醬油炒幾下,不要太過,留三分生,加米湯烹煮,待熟下食鹽適度,煮熟,色碧而綠,微脆帶一股清香。害點小病吃兩碗冬寒菜稀飯,首先使你腸胃舒暢,可得清心爽怡之效!」
  • 葵菜,我國最古老的蔬菜
    葵、薤、蔥、藿、韮,為我國最古老的五大蔬菜,春秋戰國時就有大面積種植。其中的葵,就是冬漢菜。而產量最高又易種植的冬漢菜,卻在明清以後,因外國蔬菜的大量引進種植,退出了人工栽培,漸漸成為田邊土角的野生蔬菜和房前屋後的花卉。葵,作為古老的葉菜,在古代佔有很重要地位。
  • 農村常常吃的葵菜,沒想到還有清熱解毒、潤腸通便、利尿的功效
    葵菜,是一種農村常見的野菜,也有人叫冬寒菜、滑菜、冬宛菜等等,它是一種錦葵科的植物。王幀在他的著作《農書》中評價,「葵為百菜之主」,還說到它既能直接吃,還能做鹹乾菜,根和種子還能入藥治病,體現出葵菜的各種用途。雖然現在葵菜多為野生,但記得小時候家裡還會種植葵菜,煮湯也蠻好吃的。
  • 名為「冬寒菜」的蔬菜,唐朝以前風靡全國,現在只在南方有種植!
    古時候有很多的蔬菜,現在已經快消失了。有一樣名為冬寒菜的蔬菜際遇也差不多如此。在唐朝的時候,這道菜是十分受人們喜歡的蔬菜,一時之間風靡全國。而現在,它漸漸退出了人們的視線。因為現在,只有南方人還在種植這種蔬菜。現在,年輕的後生恐怕都沒聽過這道菜吧。如果問問家裡的老人,應該還是知道的。
  • 低調的白菜,為何被稱為「百菜之王」?
    白菜,陪伴中國人已有七千年之久,並被國人親切地稱為「百菜之王」。中國近代繪畫大師齊白石甚愛它,並為它作畫。有一幅寫意的大白菜圖,畫面上點綴著幾顆鮮紅的辣椒,並題句說:「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百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  關於白菜的記憶有許多,可最難忘的不過是在冬天姥姥做的水煮白菜。
  • 農村老話「穀物不夠有營養,五種蔬菜來補償」,「五菜」是指什麼
    我們人類要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就得每天都吃得飽飽的,並且還要注意營養的均衡。在古代的《黃帝內經》中就記載了: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說的是我們每天不能只是吃五穀,還要吃蔬菜來補充營養。在民間也有「穀物不夠有營養,五種蔬菜來補償」這樣一句老話。那你可知道古人所說「五菜」是哪五種嗎?
  • 中國詩詞大會:「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中的「葵」是向日葵嗎
    《詩經》裡面就提到的二十餘種可以作為蔬菜的植物,比如「其甘如薺」的薺菜。另外《素問》中提到了古代的「五菜」,即葵、藿、薤、蔥、韭。除了今天還在食用的韭菜、大蔥之外,其他三種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了。今天人們也不再以它為蔬菜。那麼「葵」又是什麼呢?我們今天說到「葵」,很多人就想到了向日葵。難道真的是向日葵嗎?中國詩詞大會某一期節目就考查了這個問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中的「葵」是什麼?雖然百人團答錯這道題的人數並不是很多,大約有31人,但也說明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不了解「葵」。
  • 農村一種常見野菜,人稱「百菜之王」,味道好吃人們常用它養生
    導讀:農村一種常見野菜,人稱「百菜之王」,味道好吃,種一次吃幾個月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可以說對各種野生植物都比較熟悉,尤其是經常採摘食用野菜和野果,更是了如指掌。葵菜和許多野生植物一樣,僅僅只有一年的壽命,快到生命盡頭的時候,葵菜的葉子會枯黃,莖幹中的水分也會慢慢流失,直至風一吹就倒。葵菜植株本身不太高大,大部分在40~65釐米之間,當然也存在一些高大的植株,至於是否還能食用,那就不知道了。植株僅有一根主幹,沒有多餘的小分枝,莖上貼附著一層短柔毛,柔毛非常溫和,用手去摸也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只有觸近了去才能看清。
  • 這5種蔬菜,被古人喻為「五菜」,最後一種很多人沒有見過!
    導讀:這5種蔬菜,被古人喻為「五菜」,最後一種很多人沒有見過!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天天有一招。在農村有這樣一句老話「穀物不夠有營養,五種蔬菜來補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光吃穀物是不夠的,還得靠吃蔬菜補充,那人們說的「五菜」是哪5種呢?
  • 瀘州人愛吃的這道蔬菜,是《詩經》時代跨越三千年的古菜
    而漢樂府那首著名的《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曦」則更有名了,「葵」是要引出「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來的。如果光靠詩文證據,吃過這種蔬菜的文化人數量恐怕要超過其他所有蔬菜,鮑照、陸機、李白、杜甫、白居易……當然名單只能截止到元明之前。
  • 古人常用蔬菜五菜之首,又是聖人君子的象徵,如今常見蔬菜沒有它
    在《齊民要術》卷三中,種葵排在第一位,可見在古代,葵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蔬菜。又該書是北魏高陽太守賈思勰所著,是北方的農書,所以在古代,葵也應該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但是現在大家所知的只有「向日葵」「秋葵」等,對於「葵菜」卻所知甚少,甚至許多人沒有見過葵。「按今世葵有紫莖、白莖二種,種別復有大小之殊。
  • 它是「蔬菜之王」,搭配蝦仁炒,多給孩子吃,提高免疫力還能補鈣
    導語:蝦仁和它是絕配,高蛋白低脂肪,孩子常吃補鈣,還能增強免疫力蝦仁是我們餐桌上經常會出現的食材,蝦仁的肉質鬆軟口感清淡,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所以蝦仁對於老人和小孩來說,是非常不錯的滋補品,蝦仁能夠經受得住多種的烹飪,製作成各種各樣的美食,而炒制便是其中的一種
  • 漢樂府《長歌行》中的「園中葵」指的是什麼?
    然而關於其中起興的「園中葵」是何種植物?在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對葵的解釋:「菜也。從艸癸聲。」,不過也沒具體指出什麼。那麼,究竟「葵」指的是什麼呢?葵在我國歷史記載中很古老,早在西周時期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詩經·豳風·七月》第六章「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其中的「鬱」即鬱李;「薁(yù)」一說是棠棣,一說是野葡萄;「亨」通「烹」,「菽」為豆類植物。看得出,「葵」是七月烹煮吃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