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將來孩子的身體健康和維持正常體重,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到了許許多多減肥人士,他們當中大多數肥胖都是因為不良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導致的。比如愛吃甜食、口味重、白開水沒味道一定要喝飲料、不愛吃蔬菜、習慣性多吃,等等。
而這些不良習慣,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從小養成的。
所以,從寶寶出生起,就幫助他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將讓他受益終身。
一歲以前,寶寶從純喝奶,到開始接觸食物,是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的開始,我們一定要把握住。
有些家長因為孩子不愛喝水,就想用甜甜的果汁吸引寶寶。可這麼做的結果就是寶寶更不願意喝水,不是甜的一概不要。
「多喝熱水」雖然是一個梗,但喝水對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水就是水,不是糖水、果汁、飲料、湯之類的有味道的液體。
果汁這個東西,雖然口感很好,但它的營養價值很低,基本就約等於一杯糖水。
水果裡更重要的維生素、植物化學物質,對我們健康有益的微量營養元素,全部都在果渣裡,被濾掉了。果汁裡剩下的很少。
而且,果汁沒有飽腹感,容易吃多。一個橙子就讓人覺得飽了,但是一杯橙汁可能需要好幾個橙子。
喝果汁,遠不如直接吃水果。
寶寶吃輔食,不僅是補充營養,對日後語言能力發展也有影響。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加,輔食要從泥糊狀,過渡到顆粒、丁狀、塊狀等,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
咀嚼非常重要,正常咀嚼對咀嚼肌和頜骨的發育起促進作用。對孩子面部發育好看,牙齒萌出、牙齦堅固都非常重要。
上下頜骨和肌肉功能的完善發育,對嬰兒發對清晰的語言、學會說話非常關鍵。
此外,手指食物也是非常重要的。從開始吃輔食起,建議就讓寶寶自己吃(玩)飯。
有的時候,孩子好像什麼都不願意吃,這會讓我們感到很沮喪。尤其是當我們辛辛苦苦花了很長時間,精心準備了一頓輔食,娃卻嘴巴緊閉的時候。
有些家長怕孩子營養不夠,就通過哄騙、強迫等方式,或者讓孩子邊看電視邊吃飯,想盡辦法把碗裡的食物餵完。
但這只能說是「填鴨式餵飯」,非常不利於孩子鍛鍊自主進食的能力,而且可能造成逆反,將來孩子更不願意吃飯,更挑食。
而「吃飯必須要看電視」的習慣,相信也是許多父母不想看到的。
所以,千萬不要強迫進食,不用擔心孩子營養不良,只要身高體重都在正常增長。孩子都不傻,不會餓著自己的。
大人也會有「不想吃飯」的時候,尊重孩子的自由意志就好,不妨輕鬆看待。
吃什麼比吃多少更重要。
均衡搭配很重要。
開心進食最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6個月前母乳時期不需要額外給寶寶喝水,喝奶就足夠了。
要知道,奶裡百分之80以上也是水分,所以不用擔心孩子喝水不足。
而給寶寶灌太多水,減少喝奶量,還會造成一天攝入的營養不夠。
有些媽媽擔心孩子以後不愛喝水,所以從出生開始就給寶寶餵水。從我的經驗來看,這是沒有必要的。我家寶寶6個月前沒有喝過一口水,滿6個月添加輔食後,開始用吸管杯給他喝水,第一次就會喝了。
一歲以前,不要給孩子喝鮮牛奶,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不能母乳,可以選擇值得信賴的配方奶作為替代。
一歲以後,排敏之後,就可以給寶寶喝牛奶啦。
一歲以前一定不要給寶寶吃蜂蜜,早在幾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就發出過報導,蜂蜜中含有細菌,可能會引起一歲以內寶寶中毒。
過早過量攝入鹽分,會對寶寶的腎臟造成負擔,同時造成鉀的流失。所以,一歲以前,不要加鹽。給娃的輔食中,如果沒有味道,可以適當用一些有味道的食材來搭配。
過早吃鹽,可能導致孩子將來挑食。
有些人覺得,鹽也是一種營養呀,補充身體需要的鈉。但是要知道,鈉不僅僅只是鹽裡有,許多天然的食物裡都含有鈉,母乳裡也含有少量的鈉,而這些鈉,就足夠滿足寶寶的需要了。
儘量不要給一歲以內的寶寶吃添加糖,許多食物本身就有糖了,比如水果、紅薯、紅棗等,對寶寶來說那就夠了。
自己在家做輔食比較好把握,但市售的嬰兒食品,可能為了讓寶寶多吃,添加了鹽、糖、各種添加劑等成分,這些都是不建議給寶寶食用的。
大家如果選購嬰兒食品的話,一定要留心查看食品包裝上的配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