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膳食指南和良好飲食習慣

2020-12-22 太平洋親子網

幼兒膳食指南和良好飲食習慣

2011-02-28 09:31:17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幼兒膳食指南

  專家說,幼兒在6個月後,就開始加輔食,但6個月到2歲期間還是以奶粉為主,且幼兒在6個月時,是味覺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且這個時期的咀嚼需要學習。幼兒應每日飲奶或飲奶製品不少於350毫升,首選配方奶粉。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選擇蛋、禽畜肉、肝類、豆製品等給寶寶補充營養,讓寶寶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飲食習慣,吃飯時引導和教育孩子自己進食,每日4-5餐,進餐應該有規律且吃飯時應培養孩子集中精神進食,暫停其他活動。應讓孩子每日有一定的戶外活動。

  專家提醒,1-2歲的幼兒需要特別呵護。1-2歲的孩子,身體發育迅速,需要吸取許多營養物質,但是他們的胃腸還不夠成熟,消化力也不強,例如胃的容量只有200毫升左右,牙齒也正在長,咀嚼能力有限,故應增加餐次,供給富有營養的食物,食物的加工要細且不佔太多空間。

  推薦食譜——蝦肉蛋羹的做法

  食譜原料:

  鮮蝦、雞蛋。

  製作方法:

  把蝦肉垛的碎碎的,然後和一些蛋液,加些白開水,和的稀一些(這樣蒸出來比較軟),上鍋蒸。

  健康提示:

  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蝦肉也可以換成雞肉牛肉。

其他熱點文章推薦:

寶寶輔食食譜:水晶南瓜餅

寶寶輔食:彩椒雞泥麵條

寶寶的糊糊食譜:黃脖角瓜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幼兒飲食習慣

  在嬰幼兒後期及幼兒期,嬰幼兒逐步建立自主意識,如果引導得當,將為今後建立自信心奠定基礎。如果嬰兒的各種衝動行為長期被否定,將容易趨向於害羞、自卑、與不自信。專家說,像幼兒在學習走路時,許多家長經常是害怕寶寶摔倒,撞著其他的東西,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許多家長就會制止寶寶的這些行為,或者是輔助寶寶完成,這樣一來,隨著寶寶逐漸的成長,在心理上可能會出現不自信,膽小等特徵。

  平時注意培養孩子的自我進食的獨立意識,鼓勵孩子學會自我進食,在寶寶七個月時可以選擇手拿餅乾,8—10個月可以自行喝杯中的水,10—12個月可以抓匙,12—14個月可以在幫助下,用杯子喝水和用匙進食,18—20個月,可以用匙自己吃飯,3—4歲時,會用筷子吃飯。

  在飲食行為上,專家指出,1—3歲是培養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期,家長應該防止寶寶挑食偏食,定時、定位、定量進食,選擇健康的家庭餵養方式。

  (1)首先應引起興趣。寶寶一般習慣於吃熟悉的食物,出現偏食現象時不必急燥、緊張和責罵。應採用多種方法引起寶寶對各種食物的興趣。

  推薦食譜——兔形鵪鶉蛋與黃瓜胡蘿蔔的做法

  食譜原料:

  鵪鶉蛋 胡蘿蔔 黃瓜黑芝麻。

  製作方法:

  1、胡蘿蔔先煮熟。

  2 、胡蘿蔔和黃瓜先刻出條紋。

  3、把胡蘿蔔和黃瓜切片。

  4、鵪鶉蛋先煮熟,然後把皮剝好。

  5、在蛋白厚的地方切一片下來,做成耳朵的樣子,再在尖的上面花一刀,把耳朵擦進去。

  6、然後用黑芝麻給兔子做眼睛。

  7、熱鍋,加油,下黃瓜和胡蘿蔔炒熟,加鹽出鍋,加上兔子就好了。

  健康提示:

  鵪鶉蛋的營養價值不亞於雞蛋,豐富的蛋白質、腦磷脂、卵磷脂、賴氨酸、胱氨酸、維A、維B2、維B1、鐵、磷、鈣等營養物質,可補氣益血,強筋壯骨。

其他熱點文章推薦:

寶寶輔食食譜:水晶南瓜餅

寶寶輔食:彩椒雞泥麵條

寶寶的糊糊食譜:黃脖角瓜泥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其次,父母應以身作則。寶寶的飲食習慣受父母的影響非常大,父母要作出榜樣,不要在孩子面前議論哪種菜好吃,哪種菜不好吃;自己愛吃什麼,不愛吃什麼;更不能因自己不喜歡吃某種食物,就不讓孩子吃,或不買、少買。

  (3)注意食物口味的多樣化。如果寶寶有拒絕吃某種食物,應當注意換其他功能類似的食物,食物口味多樣化,食物品種多樣化,把不同的食物混合在一起、調節口味烹調。

  (4)定時、定量、定位進食。定時就餐可促進胃液分泌,使孩子的飢餓感較強,定時固定座位,特別對食量少且不專心進餐的孩子,另外,根據孩子的需求,提供相對固定的飯菜量;鼓勵孩子進食,但不強迫進食。同時適量運動,按孩子年齡逐漸增加活動量,能促進消化、食慾,增加骨質裡的含鈣量。

  (5)糾正孩子偏食的習慣,不吃零食。香辣、油炸、冰品、冷飲、膨化食品、甜膩多種水果、營養液等食物,在吃飯時先讓孩子吃不愛吃的、又需要吃的,因為在飢餓的時候孩子會「飢不擇食」容易接受不同的食物。

  在家庭健康餵養行為上,專家說,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進食環境,培養孩子對不同食物的興趣,指導孩子的進食技巧以及提高進食速度,鼓勵交流和互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利用進食的機會,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培養孩子良好的進食規律和習慣,鼓勵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圖片來源於CFP)

其他熱點文章推薦:

寶寶輔食食譜:水晶南瓜餅

寶寶輔食:彩椒雞泥麵條

寶寶的糊糊食譜:黃脖角瓜泥

相關焦點

  • 好的飲食習慣讓幼兒健康成長,均衡膳食很重要!
    父母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結構要科學。孩子飲食結構上的合理、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飲食習慣和結構。孩子隨時隨地在觀察和學習父母,有時在餐桌上父母無意中會說:「這個菜真難吃!」「今天又吃這個菜,我最不喜歡吃了。」過了不久,父母可能發現孩子也不吃這個菜了。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必須讓孩子注意全面飲食,克服挑食的毛病。孩子的飯菜定時定量供應。吃飯多少孩子說了算,這是極其普遍的現象。
  • 全生命周期營養膳食指南
    7月-24月齡幼兒營養指南7-24月齡幼兒營養指南;5、注重飲食衛生和1、規律就餐,自主進食不挑食,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備孕期婦女膳食指南
  • 「衛生保健」關注飲食 助力成長 | 三明市實驗幼兒園開展「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健康知識線上公益講座
    食物塑造我們的身體,習慣塑造我們的生命。對孩子來說,從小時候起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關乎幼兒一生的幸福。不過,怎樣才能吃得營養,吃出健康?10月15日,三明市實驗幼兒園邀請了三明市婦幼保健院生長發育門診的鄧麗婷醫生給小班年段家長開展了一場精彩的《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線上公益講座。
  • 幼兒膳食該如何配置
    幼兒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為維持生命和促進健康幼兒必須每天攝入一定數量的食物,這些食物均要滿足幼兒合理營養的需求。幼兒合理營養包括四個方面:一 含有機體所需的一切營養素和熱。幼兒合理營養是幼兒生長發育、物質能量代謝的必要條件,對幼兒大腦、智力、體格、心理與行為諸方面產生良好作用。平衡膳食是合理營養在膳食方面的具體體現,它是把各種食物組成一種符合人體需要的合理膳食。平衡膳食包括各種營養素和熱量的平衡,各種胺基酸的平衡,酸鹼平衡和各類食物的平衡等。
  • 快樂飲食:建立幼兒與食物的良性關係
    身體健康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基礎,良好的飲食習慣又與幼兒的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園開展的飲食教育,簡單地說就是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教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飲食活動,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觀念、掌握一些膳食營養知識,使幼兒獲得有關「食」的知識和能力。
  • 身心健康|合理搭配膳食 促進幼兒成長
    幼兒正處於身體和大腦的發育期,豐富的膳食營養對幼兒健康成長遵循幼兒膳食種類全面、品種豐富的原則,致力於科學合理的搭配幼兒膳食。培養寶貝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飲食習慣
  • 幼兒期寶寶的營養搭配和飲食習慣的養成
    穀類食物漸漸成為幼兒的主食,穀類食物是碳水化合物和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由於進食量大,也是蛋白質及其他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加工時,粗細適當,過精時,營養素損失較大,過粗時,會影響口感,影響幼兒的食慾,同時也會影響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2. 乳類食品是幼兒優質蛋白、鈣、維生素B2、維生素A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奶類含鈣量高,吸收好,可促進幼兒骨骼的健康生長。
  • 家園聯手膳食管理,助力幼兒健康飲食
    ——桂陽縣士傑幼兒園召開膳食委員會會議 為進一步強化學校安全衛生管理,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膳食質量,保障師生飲食安全,促進學校膳食管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10月23日上午,桂陽縣士傑幼兒園組織召開了第四屆膳食委員會會議。
  • 疾控倡導:合理膳食昌三減,良好習慣促三健
    為了青少年茁壯成長,大力普及學生營養知識,為學生提供合理的飲食結構,5月20日,縣疾控中心深入甘洛縣城關小學開展「中國學生營養日」主題教育活動,旨在通過科普,引導學生科學均衡飲食,形成健康體魄。學生階段是青少年培養良好品德、增長知識的時候,也是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
  • 糖尿病飲食:美國新版膳食指南的幾個建議值得參考
    作者:糖覽天下《中華糖友》小糖醫生美國的居民膳食指南每5年更新一次,最新版(2020-2025年)剛剛發布。這份新的指南有什麼看點呢?與糖尿病患者有關的又有哪些看點呢?小糖今天給您解讀一下。1、關於酒精的限制美國的膳食指南是一個專家委員會回顧總結5年來的科學證據,並提出修改意見,然後由政府部門來完成最終版本。
  • 營養膳食(四)幼兒營養(知識講解)
    如果在這時候供給他們生長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幫助其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那麼便是為他們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家長絕不能放鬆對學齡前兒童膳食營養的關注。《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建議1歲、2歲和3~4歲幼兒蛋白質RNI為35g/天,40g/天和45g/天,其中有一半應為優質蛋白質。
  • 2020-2025美國飲食指南發布,首次包含了嬰兒和幼兒飲食建議
    終生保持健康飲食習慣,不僅可以滿足營養需求,還能預防慢性疾病,促進健康食品和飲料對人類健康產生具有深遠的影響。大量,而且越來越強有力的科學研究表明,包括健康飲食習慣在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幫助人們實現並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並在包括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孕產期和老年期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降低患慢性病的風險。
  • 餐飲浪費「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膳食習慣的印尼經驗
    報告提到,全球範圍內超過100個國家已經或正在推出國家膳食指南,向國民如何更營養健康的飲食提供指導,但中低收入國家普遍缺失國家膳食指南。整體而言,各國的膳食指南鼓勵民眾更多攝入水果和蔬菜,降低糖分和鹽份的攝入量,低於25%的膳食指南建議降低肉類攝入量,很少國家專門推薦攝入全麥食品。
  • 良好的飲食習慣是關鍵
    其實,蔡蔡之所以煩惱,一是不了解3-6歲幼兒所需營養,所以不知道該給孩子吃什麼,二是對幼兒成長特點不了解,所以不知道怎麼給孩子吃。了解了這兩個部分,才能更好地為孩子準備均衡膳食。膳食營養對孩子影響很大,除了童年時期的體力和智力以外,孩子成年以後的身體素質也會被影響。家中有這個階段幼兒的家長需要對孩子的飲食多加注意。1、生理特點幼兒兩歲半左右會長齊乳牙,六歲左右會換恆牙。這一階段的孩子雖然吃的和大人差不多,但咀嚼能力稍弱。質地較硬的食物,幼兒往往嚼不動,需要單獨為幼兒準備比較軟、便於咀嚼的食物。
  • 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膳食怎樣才科學?
    原創 志玲姐的童藥圈 志玲姐的童藥圈嚴謹、靠譜有趣的兒童合理用藥知識不少父母擔心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膳食問題。呵護寶寶是一門大學問,今天就給出幼兒、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膳食推薦,收穫科學乾貨!
  • 小班幼兒良好常規習慣培養策略
    2001年6月,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小學從行為習慣入手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幼兒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更應該注重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其整個精神對開展常規習慣的教育是極為有利的。小班幼兒年齡小,剛從家庭來到幼兒園,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對他們的行為訓練,經過合理、及時的教育和培養,幼兒會形成好的常規習慣。
  • 最新《美國膳食指南》發布!健康飲食的秘密都在這裡!
    這兩天,最新版的「美國膳食指南2020~2025」發布了。美國膳食指南是每五年一更新,由美國農業部(USDA)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HHS)聯合起草發布的。
  • 最新《美國膳食指南》發布,健康飲食的秘密都在這裡
    原創 阮光鋒 阮光鋒營養師日前,最新版的「美國膳食指南2020-2025」發布了。美國膳食指南是每五年一更新,由美國農業部(USDA)和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HHS)聯合起草發布的。不過,美國的膳食指南中推薦的做法,都是基於科學研究證據的,他們還會專門發一個配套的專業報告(Scientific Report of the 2020 Dietary Guidelines Advisory Committee),所以美國膳食指南中關於健康飲食的倡導及原則是值得所有人借鑑的。今天是新年第一天,我就跟大家分享最新的這版美國膳食指南,和大家一起健康開啟新年。
  •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一、榜樣示範法: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好模仿的心理特點,通過樹立榜樣,為幼兒示範良好的衛生習慣。首先,教師自己要提高個人修養,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同伴間的影響也不可忽視,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優秀行為,讓孩子向孩子學習;最後,合理利用文學、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為幼兒樹立學習榜樣。 二、滲透教育法:教師要知道,良好生活習慣的行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教師不要過多包攬與幹涉幼兒的日常生活行為,要有足夠的耐心,去引導幼兒在各個環節中,包括各種集體活動。
  • 營養健康密匙—對嬰幼兒的膳食建議
    逐步建立穀物為主、食物多樣的膳食模式。2. 對於13-24月齡嬰兒,可以將蔬菜水果製成泥作為嬰兒輔食。並且嘗試不同種類蔬菜水果;避免整粒豆類、堅果類食物嗆入氣管發生意外,嬰幼兒食用的堅果和豆類食物應該加工成糊狀食用。3. 7-12月齡嬰兒可添加富鐵的肉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