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品質生活?林清玄不僅提出了質疑,也給出了解答!

2020-12-11 文眼看世界

我也願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

——林清玄

什麼才是有品質的生活?咱們一起來看看臺灣已故作家林清玄是如何理解和對待的。

以下是林清玄文章的原文:

有很多人喜歡講生活品質,他們認為花的錢多、花得起錢就是擁有生活品質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在吃飯時一擲萬金,在買衣時一擲萬金,拼命地揮霍金錢。當我們問他為什麼要如此時,他的答案是理直氣壯的——為了追求生活品質!為了講究生活品質!為了讓生活看起來很好!

生活?品質?

這兩樣東西到底意味著什麼?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好生活?

如果說有錢能滿足許多的物質需求就叫作生活品質,那麼是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有生活品質,而窮人就沒有生活品質呢?這明顯是我們的一種錯覺。

如果說受了教育就會有生活品質,那是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有生活品質,而沒受教育的人就沒有生活品質呢?這明顯是我們的一種誤解。

如果說都市才有生活品質,那是不是鄉下人就沒有生活品質,而所有的都市人都有生活品質呢?這明顯是我們的一種偏見。

答案都是否定的。可見,生活品質不是某一階層、某一地區或某一時代的專利。

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質,窮人、鄉下人、工匠、農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質。

因為,生活品質包含著一種求好求美求質樸求充實的精神。在一個有限的條件下尋求該條件所能達到的最好的風格與狀態,這才是生活品質。

工匠把一張桌子或一把椅子做到最完美而無懈可擊的地步,是生活品質。

農夫使稻田中的稻子擁有最好的收成,也是生活品質。

窮人買一個饅頭果腹,知道同樣的五元錢在何處可以買到品質最好的饅頭,是生活品質。

家庭主婦買一塊豆腐,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吃的豆腐,也是生活品質。

若整個社會都能摒棄那些不良的東西,尋求最好的可能,那麼,這個社會就會有生活品質了。

因此,我們對生活品質最大的憂慮,不是小部分人的品位不良,而是大部分人失去了一種求好的精神。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歸自我,清醒地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

再進一步,生活品質是因為培養了求好求美的精神,所以才有自信、豐富的內心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覺能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居陋巷而依然能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審美意境。

生活品質就是如此簡單,它不是從與別人的比較中得來的,而是自己人格、風格與求好精神的表現。

作家簡介——

林清玄(1953年2月26日—2019年1月23日),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當代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筆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俠安、晴軒、遠亭等。

著有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歲。

相關焦點

  • 夜讀丨林清玄告訴你:什麼是有品質的生活
    主播讀經典,陪您說晚安,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聊城廣播電視臺主播王芳,什麼叫做有品質的生活呢?今天為大家分享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求好》。有好多人喜歡講生活品質,他們認為花的錢多,花得起錢就是生活品質了。
  • 親近、中產、佛系:為什麼林清玄在大陸暢銷不絕?
    1月2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著名作家林清玄過世,享年65歲。林清玄的散文集不僅曾是臺灣圖書暢銷榜的第一名,在大陸也有很高的銷量,僅2013年4月出版的《林清玄散文精選》,發行冊數就有約99.6萬冊。林清玄也和余光中、餘秋雨、畢淑敏等人一道,是中學課文的常客。說這幾位散文家影響了一代青年的成長,並不誇張。是什麼特質讓林清玄的散文可以在大陸暢銷不絕?
  • 林清玄 | 生活的品質,不是靠金錢堆砌而來的
    當我們問他為什麼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氣壯的——「為了追求生活品質!為了講究生活品質!」生活?品質?這兩樣東西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說受教育就會有生活品質,是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有生活品質,沒受教育的人就沒有生活品質呢?
  • 臺灣作家林清玄逝世:往散文與佛法深處去
    大陸近年來陸續出版了許多林清玄的著作,包括《人生最美是清歡》《心的菩提》《你心柔軟,卻有力量》等,還有許多版本的《林清玄散文精選集》。散文大家、文筆清麗、語帶禪機,這是絕大多數讀者對林清玄的印象。實際上,他幼時的經歷與他的作品風格有著強烈的反差。
  • 林清玄:珍惜每一段緣
    林清玄先生在《如意菩提》裡曾說:離開了現實的生活,世間一切的美都會顯得虛幻不實。我們脫離了現實,在烏鎮的古色古香的外表下,看到了美的虛幻,卻脫離了真實的生活。也或許,美好很多時候就在於它的虛幻,因為不實,因為了解得不多,所以才會內心生出很多幻想和期待。
  • 林清玄:生活中遇到的不完美和不平衡是人生好的啟示
    人生是一條迂迴的線,我們都會有命運的邂逅,直到命運結束再離開,沒有什麼可後悔的。此外,沿途還有高峰和低潮,十分之九的人經歷過低潮,然而正是因為風吹雨打,彩虹才會格外耀眼,因為我們經歷過低谷,我們會珍惜峰頂的美景。
  • 林清玄|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一代宗師南懷瑾也笑言:「我的下冊,就交給林清玄寫了。」朋友說:「怕什麼?掛你的字我感到很光榮,我都不怕了,你怕什麼?」林清玄也很乾脆,便在朋友面前展紙、磨墨,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看到林清玄玩笑的態度,朋友說:「講正經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 林清玄的一篇散文,禪意濃濃,令人動容
    前有花香、後有荊棘,春風拂動、明月初升,生活就是這樣戲劇,時空也如此變幻。下面介紹林清玄的一篇散文,禪意濃濃,令人動容。《晴窗一扇》(精彩片段)作者:林清玄人的生命雖然渺小短暫,但它像一扇晴窗,是由自己小的心眼裡來照見大的世界。
  • 林清玄:孤獨是一個人的清歡
    ——林清玄林清玄先生在古董店裡買了一個樸素的陶製的墜子和一個銅製的大銅環,老闆告訴他,這個墜子是一粒一粒綁在漁網底部,以便下網的時候,漁網可以迅速沉入海裡。銅環就像衣服領子,只要拎起來,整個漁網就能提起來,一條魚都跑不掉。
  • 我懂得了一種感恩的心情,叫林清玄
    文\一藻在堅硬的世界,能修一顆柔軟心的人,是生活中真正的強者。那麼,究竟什麼是柔軟的心呢?作者及其書林清玄是中國臺灣作家裡最高產和獲各類文學獎最多的散文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1953年,林清玄出生於臺灣高雄,在十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十二,家中生活清貧。
  • 林清玄《不聞是一種清淨》:閒暇來讀林清玄,闔書心中萬千浪
    林清玄,以禪入文,以禪意寫人生。此書同樣如此。林清玄散文是比較受青年讀者喜歡的,因此照例說來,我是不應再讀林清玄的,但從林的散文對人生的啟迪和教誨,對人生的指導和從容,對生活的娓娓道來和如此貼近的體察,而又飄然塵世的淡定超脫,是受儒道佛影響的國人不可繞道的話題或思考的必經之路。當然,吸引我一直喜歡林清玄的還有就是他的禪意。
  • 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他的作品你讀過幾本?
    在小學時,林清玄就堅持每天寫五百字,到中學時就變成了每天寫一千字。「我覺得寫作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因為寫作我每天都很開心」。閱讀才是最好的紀念無論是少年、青年還是已經步入中年的讀者,對於林清玄這個名字都並不陌生。
  • 小學生對《鷸蚌相爭》課文,提出質疑,語文課本存在「漏洞」?
    就是這一個道理,故事的大體情節倒是沒有什麼問題,但是針對於個別的細節,這位小學生卻提出了質疑:鷸蚌兩個相互咬住了對方,是如何進行說話的呢?其實我們仔細想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雖然說鷸蚌相爭的故事被我們口口相傳,但確實這裡面還存在著一定的邏輯思維問題。
  • 林清玄:生活中遇到的不完美與不平衡,都是人生最好的啟蒙
    我們都不過時普通的勞苦大眾,沒有誰會得到命運的優待,即使天生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其人生軌跡也不過短短百年,也同樣生活在這片大地上,沒有什麼不同。人生就是一條迂迴曲折的線條,我們都會有命運的相遇,等到緣分散盡就又各自離去,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 聰明的人善於批判質疑
    小熙眉頭一皺,抓住「售價不變」反覆考慮,提出了質疑:解:設進價為x元,那麼,原來的售價可以表示為(1+a%)x元,現在的售價可以表示為[1+(a+15)%]×(1-5%)x元,按照「售價不變」的含義,不就得到了(1+a%)x=[1+(a+15)%]×(1-5%)x嗎?這確實是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雖然很怪,不適應,但符合題意,是方程。可這樣的方程能解答出來嗎?
  • 名家散文閱讀練習——林清玄(1)
    (3分,「照應」2分;如果答點明主旨或卒章顯志不給分)什麼才是有品質的生活    林清玄①有好多人喜歡講生活品質,他們認為花的錢多、花得起錢就是有生活品質了。於是,有愈來愈多的人,在吃飯時一擲萬金,在置衣時一擲萬金,拼命地揮霍金錢;當我們問他為什麼要如此,他的答案是理直氣壯的——「為了追求生活品質!為了講究生活品質!」②生活?品質?這兩樣東西到 底意味著什麼呢?生活品質是一種求好的精神,是在一個有限的條件下尋求該條件最好的風格與方式,這才是生活品質。
  • 什麼是謙卑的心?林清玄的一段語錄說得太好了,值得現代人學習!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林清玄的一段語錄,他就將什麼是謙卑的心說得太好了,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文字如下:謙卑的心是宛如野草小花的心,不取笑外面的世界,也不在意世界的嘲諷。
  • 林清玄:保持一顆「如水的心」,才不會「迷失自我」。
    林清玄林清玄把心的狀態稱為「心水」,這有甚深微妙之意。但「包容的心」與「從容的生活」庶幾近之,包容的心是柔軟如心水,但從容的生活是心如止水。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為水性永遠不二。林清玄能把心比作水,說明他禪透了水。
  • 林清玄文章《懸崖邊的樹》,是回憶父親和恩師。
    樹向太陽懸崖邊的樹:「不知道是什麼奇異的風將一棵樹吹到了那邊——平原的盡頭每到假日就跑到臺南市看電影、逛書店,高一結束時,有一大半的功課都是補考才通過的。林清玄當時就準備輟學或轉學,他把這一想法告訴了他的爸爸。林清玄的父親氣的好幾天都不和他說話。
  • 什麼才是高品質,高質量的生活
    高質量的生活表現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個方面,物質上來說別人有的你也有,不管檔次高低,吃的放心,病了有錢醫,高質量,高品質的生活還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沒有經濟基礎,物質生活得不到保障,無法談高質量。高品質的生活並不一定說每天山珍海味,大魚大肉,而是有平衡的營養搭配,合理的健康飲食,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保持健康,強壯的體魄。並不是說每天出入高檔場所,穿著名牌衣服,這也是我們很多年輕人嚮往的。想要過上這樣的日子,脫離平民老百姓的生活,即使我們有這樣的夢想,也不能說我們有錯,這種生活真的就是高品質生活嗎?或許在體驗過的人眼裡,每天粗茶淡飯才是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