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生活中遇到的不完美與不平衡,都是人生最好的啟蒙

2020-12-11 初心聊情感

我們始終都在追尋著什麼,因為我們心中始終抱有希望,可往往對一件事物的期望越大,事情落空後的失望也會同比增長。

人生就是因此才會有出現太多的遺憾,但凡只要我們做出選擇,就必然會放棄天平另一端的某個選項,生命是公平的,選擇了一方的好,就必然拋棄另一方的好,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我們都不過時普通的勞苦大眾,沒有誰會得到命運的優待,即使天生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其人生軌跡也不過短短百年,也同樣生活在這片大地上,沒有什麼不同。

人生就是一條迂迴曲折的線條,我們都會有命運的相遇,等到緣分散盡就又各自離去,沒有什麼好遺憾的。

況且這一路上峰迴路轉,有高峰自然也有低谷,經歷低谷十有八九,但正是因為有了風雨,彩虹才會顯得格外耀眼,因為我們經歷過低谷,才會珍惜巔峰的絕美風景。

正如林清玄說的那樣「生活中遇到的不完美與不平衡,都是人生最好的啟蒙,就如同烏雲與暴風雨是天空最好的啟示一般。」

沒有永恆的逆境

那些打不到我們的終將使我們變得更加強大,人人都經歷過挫折,都有不如意的時候,這沒什麼大不了,關鍵在於我們面對自己人生逆境時候的反應,在於我們今後的抉擇,以及如何走出逆境。

我們不可能永遠都處於巔峰時刻,職業選手也會因為年齡而逐步退出競技場,自然也不會有人經歷永恆的逆境。逆境只是一時的,它存在的意義就是教會我們如何克服逆境,如何書寫一部扭轉人生的傳說。

董明珠喪夫之後獨自一人帶著自己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從最基礎的業務員做起,一步步發展壯大,成為如今的格力老總,所有人眼中的女強人,難道在她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嗎?

我們誰都有不如意的時候,這沒有什麼大不了,人生路很長,確實我們走久了會感覺疲勞,但是這並不是我們止步不前的藉口,更應該是知道我們不斷前進的道標,這天底下沒有誰的成功是可以複製的,每個成功人士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成功法門。

在我們拼搏的這條道路上必不可少地會遇到逆境,你是選擇就此放棄沉淪,還是選擇迎難而上,越過龍門?

計較過去,不如著眼未來

既然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表示遺憾,不如好好考慮一下未來如何補救,如何用最小的損失去挽回自己的成本,以規劃下一次的東山再起。生活是自己的,它比什麼都重要,我們作為生活的主人,就應該著眼現在和未來,不要頻頻回頭,沉浸在往日的負擔當中無法自拔。

面對現在的質疑和否定,我們只需要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可以了,因為追求這件事,別人的眼光或說法都不能決定我們未來的道路。

此前也有一名年輕人在面試選秀節目上質疑慧聰網創始人,認為阿里巴巴會成為這個行業的領頭羊,創始人對年輕人的忠告嗤之以鼻,還冷嘲熱諷道「我都已經這麼成功了你還不相信我,那你憑什麼讓他們相信你,相信一個比我還不成功的人?」

時間證明了一切,阿里巴巴確實成為了電商行業的領頭羊,如今再也沒有人提起過曾經輝煌一時的慧聰網,而這位被嘲諷的年輕人,十年後創辦的萬網,也被阿里巴巴重金收購。

我們浪費在計較過去的時間,不如著眼好自己的未來,過去已經發生的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只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正是因為過去不如意,我們才要讓將來吸取教訓,為了讓將來過得更好而努力。

筆者情感感悟:

我們時常會受到身邊人異樣的目光和閒言碎語,但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過於在意這些與自己生活完全無關的旁觀的人的看法,因為生活是我們自己的,想要活成什麼樣,也全都是我們自己能夠決定的。

正因為吃過苦,才會明白幸福的來之不易,被困沙漠的人寧願拿全部家當換一杯水,因為他知道水的甘甜。

命運裡的低谷十有八九,正因為我們有了過多的期待,才會收穫過多的不幸,很多苦惱往往都是我們自找的,有時候,失去比得到更踏實,更能讓人覺得幸福。

相關焦點

  • 林清玄:生活中遇到的不完美和不平衡是人生好的啟示
    只要我們做出選擇,我們就不可避免地在天平的另一端放棄某種選擇,生活是公平的,如果我們選擇一方的好,我們必須放棄另一方的好,魚和熊掌不能同時獲得。我們不是過時的普通勞動人民,沒有人會得到命運的優待,即使生下來就有金鑰匙,他們的人生軌跡也只有短短的百年,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沒有區別。
  • 美哭韓國人卻遭吐槽「娜扎英語」:生命不完美,所有遺憾都是成全
    生命不完美,所有的遺憾都是成全03作家林清玄在出版的散文集中這樣寫道:生活中遇到的不完美與不平衡都是人生最好的啟蒙就如同烏雲與暴風雨是天空最好的啟示一般有一個故事。一位大師有兩名弟子,在其臨終前想找一個繼承人,於是吩咐這兩名弟子去窗外的樹林中尋找一片最完美的葉子回來。沒過多久,大徒弟帶回來一片樹葉,他說:「我找不到最完美的葉子,只帶回來一片完整的。」過了許久,二徒弟空手而歸。
  • 林清玄寫給孩子的最後一封信
    我的童年物質貧乏,卻不覺得欠缺,主要是在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張開了美的眼睛。 不只是美感動了我。 隱藏在美的內部的努力更令我震動,一整個繁花的季節,是一朵一朵的花所組成,每一朵花都那麼努力,努力於芬芳、努力於完美。
  • 林清玄| 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生活猶如一架天平,要想生活保持平衡,就要學會做加減運算:「不思八九」是減法運算,減去生活中「不如意」的砝碼;「常想一二」是加法運算,增加生活中「如意」的砝碼。先生總能在生活中找到人生至理,字裡行間沒有華麗辭藻,但娓娓道來後,總能觸動人心。
  • 什麼才是品質生活?林清玄不僅提出了質疑,也給出了解答!
    我也願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林清玄什麼才是有品質的生活?咱們一起來看看臺灣已故作家林清玄是如何理解和對待的。可見,生活品質不是某一階層、某一地區或某一時代的專利。古人也可以有生活品質,窮人、鄉下人、工匠、農夫都可以有生活品質。因為,生活品質包含著一種求好求美求質樸求充實的精神。在一個有限的條件下尋求該條件所能達到的最好的風格與狀態,這才是生活品質。
  • 林清玄:不讓孩子第一名!
    我一聽壞了,爸爸是農夫,向上三代都是農夫,我不要做農夫的,所以後來就用功努力讀書。我發現大陸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係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後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鬆,是創意最好的。說到這裡我真感動啊,終於找到自己成功的原因了,小時候我們那班只有17個人。
  • 林清玄:我從來不讓孩子第一名!努力考7-17名最有出息
    我一聽壞了,爸爸是農夫,向上三代都是農夫,我不要做農夫的,所以後來就用功努力讀書。我發現大陸家長很在意成績,都想讓孩子考第一名,其實,現在世界精英都不是當年的尖子生,他們在班級的排名是第七名到第十七名。原因就是這些孩子人際關係更好,可以和第一名做朋友,也可以和最後一名做朋友,而且孩子壓力小,生活更輕鬆,是創意最好的。
  • 讀林清玄的書,就如同聽黑膠音樂,讓人以坦然的心對待生活!
    在他生前的最後一條微博,我沒有看到他對死亡的畏懼,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灑脫和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猶如他說言:「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 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富有理趣,讀完令人超凡脫俗
    例如,林清玄有一次去買麵包,挑來撿去,竟然半天無法做出選擇。回家後他就思考,要選擇麵包的餡兒都很難,生活過得有內容、有滋味就更難。他又進一步感慨,人生的追求也是如此,物質與心靈到底哪樣更重要,只有視野開闊之人,才知道心靈與物質需要協調和平衡。下面介紹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富有理趣,讀完令人超凡脫俗。
  • 林清玄筆下的50段美文,高中生必看!
    他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雨天的時候,我常這樣祈願:但願世間的淚,不會下得像天上的雨那樣滂沱。但願天上的雨,不會落得如人間的淚如此汙濁。但願人人都能有陽光的傘來抵擋生命的風雨。但願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為明淨的人。——林清玄 《憂傷之雨》我也願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
  • 林清玄為青少年編選作品寫序言 手稿3月將出版
    《盛開於繁花的季節》中收錄的作品多是記敘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流露出純真質樸的情感體悟,給予小讀者成長的力量、生命的感動和思維的驚喜,啟發他們學會觀察有靈萬物、學會體悟生活點滴、學會表達真情實感,嘗試書寫自己的感悟與思考。《漫步在青春的河畔》是林清玄給少年的啟蒙課。
  • 青書單|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幸好,人生有別離
    1953年,林清玄生於中國臺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新聞專科學校的他,曾任多家媒體的記者或主編等職。林清玄出生在中國臺灣的偏僻鄉村,祖祖輩輩都是農夫。他曾回憶,小時候考試掛了科,父親卻「高興」地說,終於找到農夫繼承人了,因為哥哥姐姐成績很好,不可能繼續當農夫了。但這個農夫之子卻有一個作家夢。
  • 平衡生活中的五個問題
    你必須明白這一點,並在你的生活中爭取平衡。不要拿自己和別人比較而損害你的價值。這是因為我們是不同的,我們每個人都是特別的。不要用別人認為重要的東西來設定你的目標。只有你知道什麼對你最好。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最接近你的心的東西。
  • 人生,在心理平衡與不平衡的鬥爭中前進
    菸癮極大的人,寧肯走幾公裡路也要弄到一支香菸,這些行為的最好的解釋是他們受癮癖的驅使。這些東西如果不能及時給予,那就自然形成心理上的欠缺感,形成心理落差,出現了不平衡現象。人的動機一旦形成,不是很容易就消失掉的,而是會停留一段時間或轉化成其它動機得以實現,就會以種種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形式去滿足它,達到消除心理欠缺,填平心理落差的作用。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不但為不平衡心理能量提供動力,而且也為心理平衡提供了動力和勢能。
  • 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他的作品你讀過幾本?
    在小學時,林清玄就堅持每天寫五百字,到中學時就變成了每天寫一千字。「我覺得寫作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因為寫作我每天都很開心」。閱讀才是最好的紀念無論是少年、青年還是已經步入中年的讀者,對於林清玄這個名字都並不陌生。
  • 林清玄去世,作品霸屏課本和考卷!閱讀,是最好的紀念……
    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拼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種樹人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
  • 林清玄最後一書《人生幸好有別離》中談生死:會者必離,有聚有散
    1月23日,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終年65歲。林清玄畢業於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多家媒體記者、主編等職,從17歲便開始發表作品,其中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他的創作數量頗豐,既是臺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得獎最多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 高考作文衝刺 | 高考作文素材:林清玄筆下的50段文字
    但願人人都能有陽光的傘來抵擋生命的風雨。 但願人人都能因雨水的清洗而成為明淨的人。 ——林清玄 《憂傷之雨》02我也願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林清玄22人生裡退後一步並不全是壞的,如果在前進時採取後退的姿勢,以謙讓恭謹的方式向前,就更完美了。「前進」與「後退」不是絕對的,假如在欲望的追求中,性靈沒有提升,則前進正是後退;反之,若在失敗中挫折裡,心性有所覺醒,則後退正是前進。
  • 親近、中產、佛系:為什麼林清玄在大陸暢銷不絕?
    林清玄最被大陸讀者知曉的散文,如《身心安頓》《煩惱平息》《溫一壺月光下酒》、《白雪少年》《在夢的遠方》《紅心番薯》《光之四書》等,盡皆關於平凡生活,而遠離政治。當龍應臺在《野火集》燒起自己的原野,林清玄則潛心佛法,在修行中緩解生活的焦慮。
  • 人生,從來都不完美
    人生,從來都不完美。就像一塊晶瑩剔透的玉石,看起來很通透,放在手裡很光滑,但裡面一定有雜質。柏拉圖說:「這個世界就這麼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麼就不得不失去些什麼。」如果要毀掉一個人,就讓他追求完美。過分追求完美的人,活得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