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想必各位都經常吃吧,並且傑哥也不是很貴,非常的適合家庭使用。洋蔥種植時間的選擇很重要,一般在春季二月份到三月份或者秋季的九月中旬進行播種洋蔥是一種蔥蒜類蔬菜,他是一鱗莖,也就是洋蔥頭為主要產品的蔬菜,屬於百合科2年生的草木之五。常年來它的銷售量和價格都不錯,所以種植面積也在不斷的擴大。
先來讓我們了解一下洋蔥的習性,畢竟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嘛,充分了解洋蔥才能使種植變得更為簡單。
首先洋蔥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種子和鱗莖在3到5℃的情況下可緩慢發芽,到12℃時開始加速,幼苗的生長適溫在12到20℃,葉片到18到20℃鱗莖時20到26℃,健壯的幼苗可以忍耐6到7℃的低溫。鱗莖膨大則需要較高的溫度,鱗莖在15℃以下不能膨大,21到27℃生長最好。當溫度過高時就會出現生長衰退、進入休眠的現象。
洋蔥屬於長日照作物,在鱗莖膨大期和抽薹開花期每日都需要14小時以上的長日照條件。不然在高溫段日照的條件下只會長葉,不能形成蔥頭。
洋蔥在發芽期和幼苗生長盛期以及鱗莖膨大期需要供給充足的水分。但在幼苗期和越冬前需要控制水分,防止幼苗的徒長和遭受凍害。收穫前12周內也要控制灌水,使得鱗莖組織充實且加速成熟,防治鱗莖開裂。洋蔥的葉身較為耐寒,適於60到70%的溼度,但空氣溼度過高也容易發生病害。
洋蔥對於土壤的適應性較強,最好以肥沃、通氣性較好的中性壤土為宜,砂質壤土產量較高,但黏壤土也能讓鱗莖充實,色澤變好,更耐貯藏。洋蔥根系的吸肥能力較弱,想高產的話需要充足的營養條件才行,施肥用銅、硼、硫等微量元素有著顯著的增產作用。
春季的洋蔥進入返青季節,而返青後的田間管理非常的重要,它能直接影響到洋蔥的產量和產品質量,故此,種植戶門一定要重視起來。洋蔥地上的部分,葉的數目和葉面積的大小,直接關係到鱗莖的產量和品質。所以,春季促進地上部分葉片的旺盛,使得洋蔥及早形成一定數量的功能葉是獲得高產的重要條件之一。
了解了習性後我們來說下家庭的簡單種植流程,大規模種植也會提及
首先家庭種植洋蔥可以直接用洋蔥頭種植,這樣會比較方便一點。當然你也可以用楊從種子種植,不過這樣生長的會比較慢一點,需要你有足夠的耐心。然後把發芽的洋蔥表皮剝掉一些,然後清洗一下,如果洋蔥只是發芽而沒有髮根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找一個空瓶子裝上一些水,之後將洋蔥放在瓶口上,別接觸睡眠,一般一周左右就能看到洋蔥發芽了。
發芽之後的洋蔥就能進行種植了,先找一個大一點的花盆,之後裝上一些普通的園土即可,將洋蔥大約埋放十釐米左右,洋蔥芽露出土面,澆透水,放在陽光較為充足的地方,經常性澆水。一般3到4個月就能夠吃到自己種植的洋蔥了。
而大規模種植不像在家裡種植那麼簡單,大田需要注意的事項非常多。且大田一般採用洋蔥種子來種植。首先翻土後充分混合底肥,然後覆蓋三釐米左右的土壤,澆透水,通常一周內就會出苗。在出苗後再澆一次水,適當的噴灑多菌靈,防止幼苗發生病還倒伏。在兩周後再澆一次水。期間注意水肥的管理,洋蔥苗不能貪長同時也不能太弱。
在洋蔥苗長到三葉一心的時候就可以移栽定植了。在定植的時候要選擇生長狀況良好的洋蔥苗,並且要注意定植的密度,一般每畝地2到3萬株即可。而栽種深度在3釐米左右。三周之後洋蔥苗們基本上開始返青了,這也是大規模種植洋蔥中最重要的過程。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著重講解在返青中如何管理田間。
要想達到洋蔥地上部分的生長旺盛,我們就要做好返青時候的水肥工作,和維持營養生長,升值生長的平衡性,也就是預防洋蔥早期抽薹,以及做好防治病蟲害等工作。只有通過這些田間綜合管理後,洋蔥才能夠達到預期的產量和品質。
澆水
早春天氣溫度較低,根和葉片生長緩慢,澆水不宜過勤,量不宜過大。為了保持溼潤的生長環境,和維持土壤一定的溫度。在幼苗返青後及時澆返青水,應遵循小水勤澆,勤鬆土的原則進行,以利順利緩苗,促進根系發育。
天氣溫度穩定在15-16攝氏度左右時,洋蔥地上部分進入旺盛生長期,我們應適當加強澆水;進入鱗莖膨大期時,應停止澆水進行蹲苗管理,通過適當的蹲苗管理,可抑制葉片生長,促進營養物質向葉鞘基部運輸,以促進鱗莖的順利膨大。
洋蔥通過蹲苗後,地下鱗莖部分開始膨大,此時是澆水追肥的關鍵時期。應加大澆水的量和次數,要經常保持土壤溼潤足墒。洋蔥鱗莖膨大期,田間應保持充足的水分,以防止植株早衰,和鱗莖小而減產。需要注意的是:在收穫前一周應停止澆水,以減少洋蔥頭的含水量,增加耐儲性。
施肥
洋蔥是一種喜肥的作物,但是一般在鱗莖迅速膨大時期達到高峰,也就是說在鱗莖膨大期需肥量是最大的。而在營養生長時期的需肥量,是隨著洋蔥的生長不斷增加的,所以我們在洋蔥的生長期間應該保證充足的養分,鱗莖膨大期應施重肥,才可以保證植株健壯、鱗莖肥大。
春季返青時,應結合澆水追施一次肥,每畝施入尿素10公斤左右,複合肥20公斤左右,以促進返青和發棵;一個月後,溫度逐漸升高,葉片進入旺盛生長期,洋蔥需肥量增大,應根據情況結合澆水再施入第二次肥,施入量根據土壤肥力和生長情況決定,一般畝施尿素、複合肥20公斤左右即可;返青後兩個月左右,地上部分即可完成生長,葉片不再升高,其養分向鱗莖轉移,進入鱗莖膨大期,此時的需肥量最大,而且還應增施磷鉀肥;尤其是地下洋蔥頭大約和雞蛋大小時,一定要重施肥,一般畝施尿素20公斤左右,氮磷鉀複合肥30公斤左右,以保證有充足的養分,促進植株生長和鱗莖的膨大。
另外,從洋蔥返青至鱗莖膨大初期,應對田間中耕除草2-3次左右,尤其是澆水後或雨後,及時中耕除草,可使得土壤疏鬆,增加通透性,提高和維持地溫。以促進植株根系生長,和防止雜草「爭奪」田間的養分。
掌握以上要點,管理到收穫季時就可以收穫大量產量質量雙高的洋蔥了,希望能幫助到各位洋蔥種植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