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提出的《蘭亭序》真偽論有道理嗎?各位網友你怎麼看

2020-12-20 翰墨今香

1965年1月19日,在南京郊區新民門外人臺山出土了東晉《王興之夫婦墓誌》。墓誌上的字體是帶隸意的楷書,與南朝的《爨寶子》相似,用筆多方,結體奇拙。因為墓主王興之是王羲之的叔伯兄弟,又是同時代人(墓石刻於晉成帝鹹康七年,公元三四一年),故郭沫若先生據此在一九六五年第六期《文物》上發表了《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質疑《蘭亭序》存在的真實性。

其實郭沫若關於《蘭亭序》的真偽論辯不過是舊瓶裝新酒罷了,歷史關於《蘭亭序》的真偽早有爭論,只不過郭沫若看到了新出土的碑刻,所以又重新把這個問題提了出來。後來南京學者高二適先生在《光明日報》上針鋒相對發表了《蘭亭序的真偽駁議》一文,從而展開了一場名留史冊的書法大論戰。不過論戰沒多久,之後由於文革的問題,最後不了了之了。文革之後也陸續有人提出關於《蘭亭序》的真偽問題,發表過一些討論,但是都沒有新的證據出來。

本人這裡幫助大家梳理一下關於《蘭亭序》真偽論辯的一些論據,然後大家可以各自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以郭沫若為代表的《蘭亭序》是偽作的論據:

清末的時候李文田曾經鑑定過一本《定武蘭亭》,看完之後題跋說:《蘭亭序》文章都不可信,更別說書法了,因此《蘭亭序》根本不存在。如果王羲之真的寫過《蘭亭序》的話,書法風格也應該是與《爨寶子》和《爨龍顏碑》相似才對。

《爨龍顏碑》

其實李文田也並不是第一個提出質疑的人,在明末清初的時候,八大山人曾經在自己臨摹的《臨河序》後面有一段自己的題跋曰:「此為王逸少《臨河集序》,近世所傳定武本凡三百二十五字,《臨河序》止得百字。更碑室一本,較山人所臨字大,子昂北道那得此耶!八大山人記。(《大風堂名跡》第三集)。」八大山人說自己臨的是王羲之是《臨河序》,比傳世的《定武蘭亭》少了一百多字。

八大山人的《臨河序》

1965年出土的王興之與謝鯤的墓誌,1972年在新疆出土的晉人《三國志》殘紙,都與王羲之的字體相差較多,都是含有隸意的書體,而王羲之的字是完全楷化的字體。郭沫若就是根據這兩個新出土的證據,又提出的《蘭亭序》偽作。

《三國志殘卷》

南朝梁以前的文獻,都未見今天我們看到的《蘭亭序》的文章,梁昭明太子蕭統的《文選》也未收錄此篇文章。唐朝張彥遠編撰《法書要錄》中記載有梁武帝與陶弘景往來論書的話,其中《黃庭》《樂毅》《洛神》《畫贊》《勸進》等王羲之各帖都有提及,唯有《蘭亭序》未見提及。

只有《世說新語》中收錄的《臨河序》,其他文獻中沒有人收集《蘭亭序》的內容,而此《臨河序》比《蘭亭序》少了一百六十七個字,就是前面我們說的八大山人臨摹的《臨河序》。《蘭亭序》是羲之模仿石崇的《金谷序》作的文章,當初聽說有人將他的《蘭亭序》與石崇的《金谷序》相提並論的時候還非常開心。因此《蘭亭序》應該與《金谷序》字數相差不多,這樣的話就是《臨河序》的內容。

郭沫若認為,《蘭亭序》所增添的『夫人之相與』以下一百六十七字,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本來大家興高採烈地喝酒,結果王羲之開始為了「修短隨化,終期於盡」,而「悲夫」、「痛哉」起來』,這種情緒的轉變有點說不通。

正方論據

高二適認為關於文章的收錄問題,古代收錄文章的時候有刪減的行為也是正常,特別是王羲之本就不以文章好名世。

關於書法風格的問題,由於後期又出土的《高崧墓誌》、《走馬樓吳簡》等,上面的文字已經呈現楷書化的趨勢,說明了在王羲之的那個時候,書體楷化已經開始,只是尚未大面積的普及而已。

《樓蘭殘紙》

大地出版社1999年版的侯燦、楊代欣《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中,「樓蘭簡紙」這時的書跡與前代的簡牘書比較,那種帶有波折的隸書,幾乎完全滅絕,而行揩、行草、草書為多。這更加證明了在王羲之那個時代,民間的行楷、行草書已經開始流行了。

《李柏文書》

從其它遺蹟中可以充分證明現代傳世不多的魏晉法帖或墨跡,如鍾繇《宣示表》、陸機《平復帖》,以及王羲之諸帖,都是可以互相印證。關於郭沫若晉代書法必須有隸意也是很有力地駁斥。

最後總結一下,關於《蘭亭序》的真偽問題,我想《蘭亭序》只要不面世,就會繼續爭論下去。不知廣大網友,您是站在哪一方,您對《蘭亭序》真偽的看法是什麼?希望看到你的評論。

相關焦點

  • 郭沫若:《蘭亭序》是王羲之的翻版。文章不是他寫的。你怎麼看
    到了清代,清代學者李文田直接簡單地否定了王羲之作《蘭亭序》,因為劉孝標在《世說新語》中引用王羲之,不叫《蘭亭序》,叫《臨河序》。李文田也認為,《蘭亭序》是隋唐時的人加上去的。而且他還指出,《蘭亭序》的字體與王羲之的書法完全不同,是在隋唐時期創作的,帖是偽造的。也就是說,當時唐太宗手中的這幅《蘭亭序》可能是假冒偽劣產品。
  • 一士諤諤,勝於千諾——高二適與郭沫若蘭亭論辯
    1965年,郭沫若的《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發表後,知識界的反應多為諾諾或者默默,書法大家高二適則率先表示諤諤,奮然提筆,寫出《蘭亭序的真偽駁議》一文,向郭沫若提出質疑。常言道『無知者無畏』,他不知道或未領略過政治的厲害,所以才不怕政治有可能帶來的種種後果,其實這是對高二適的誤解,他對這場論辯可能引發的政治後果是有清醒認識的。幾年前,有一批高二適致章士釗先生的信函被發現,其中有若干即寫於蘭亭論辯展開之時,內中不少信息透露,高二適和章士釗對當時的政治並不陌生。
  • 郭沫若:我堅決反對!
    說話的分量自然很足,「蘭亭論辯」一開始就得到了很多文化界的支持,最有代表就是康生先生是站在郭沫若這邊的。沒辦法發,時代和身份的原因。我們不談政治,只對當年的「蘭亭論辯」進行分析和探討。1965年,時任江蘇省文史館館員高二適先生(與郭沫若先生的身份比起來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在看到郭沫若《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後,便隨即對郭「非王論」提出了反駁意見。因此,他寫了一篇駁議的文章,其內容言辭激烈,對郭沫若所說的「非王論」提出很多質疑和批評。
  • 何新雜記:郭沫若論書法逸文四篇
    唯《蘭亭序帖》乃楷書定型後,方能形成之流體行書,則確為不可易之論。  漢代以下,隸書亦有演變為流體一脈,而有章草出現。章草與行草之不同,在於筆劃之起收皆具有隸篆筆意,所謂鐵畫銀鉤,而行草則皆為楷書筆意,所謂蠶頭燕尾也。
  • 郭沫若最有價值的文章是與高二適先生就《蘭亭集序》真偽辨的幾篇
    郭沫若的舊體詩詞寫了那麼多,有哪一首能廣為流傳的!他的《十批判書》,只因被說不是什麼好文章,他自己連忙公開表示:"收回"。他最有價值的文章,我以為倒是他與高二適先生就《蘭亭集序》真偽辨的幾篇文章吧,他寫的《中國史稿》,尤其是文革期間修訂、再版的,多是迎合上意,我以為尤不足取。郭沫若的書法,如今倒是有些市場人氣,價位挺高的。
  • 葉康寧|由《冬青老人口述》中的「蘭亭論辨」談起
    最近為讀書圈熱追的《冬青老人口述》,有一段談「蘭亭論辨」:「《蘭亭》論爭以後,出了一本書《蘭亭論辨》,大多數都是贊同郭沫若的文章,……反對郭說的登了三篇,實際上就是一篇,因為頭一篇章士釗的文章並不是當時寫的,而是在《柳文指要》中從柳宗元的文章講到『永』字時發揮出的一個議論;第三篇商承祚的文章,也是後來寫的。只有第二篇高二適的文章,乃論辯當時所發表。
  • 《蘭亭序》真是王羲之寫的嗎?為何有這麼多人懷疑?
    注家有刪節右軍文集之理,無增添右軍文集之理。此又其與右軍本集不相應之一確證也。可疑三也。有此三疑,則梁以前之《蘭亭》與唐以後之《蘭亭》,文尚難信,何有於字!」他的質疑主要表達了兩個意思:一、現存《蘭亭序》,無論墨跡(摹本)還是石刻均為他人偽託,不是出自王羲之;二、王羲之的書風應當如同魏碑風格。二郭沫若的懷疑李文田的說法得到郭沫若的贊成。郭沫若說:「我很欣賞上舉李文田的推測……也就是說必須有隸書筆意而後可。隸書的筆意究竟是怎樣的呢?
  • 1666年前的蘭亭雅集上,王羲之根本沒寫《蘭亭序》!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筆者認為,《臨河敘》是被迫退場的,到今天該還《臨河敘》一個公道了。 有人會問,你這是不是要重複幾十年前「蘭亭論辯」的觀點了呢?不是的。要講清楚《蘭亭序》成功「奪位」的來龍去脈,遠比「蘭亭論辯」還要複雜曲折。
  • 54年前,他全面否定了《蘭亭序》的作者是王羲之
    1965年,郭沫若發表《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從文章和書跡兩方面否定《蘭亭序》為王羲之所作。而唐以前並無《蘭亭序》的完整記載,行文之中,前後文氣氛格調又迥然不同,可見,郭沫若的懷疑也是完全有理由的。蘭亭序是何人所書?郭沫若不僅提出了對《蘭亭序》的懷疑,同時也給了一個解疑的肯定答案。《蘭亭序》是王羲之後世子孫智永偽託。
  • 郭沫若想睹《蘭亭序》真跡,執意要挖武則天墓,幸好周總理制止!
    郭沫若聽此消息,更是難掩興奮,不顧手上定陵的挖掘工作尚未結尾,他就把主意打到武則天的乾陵那邊了。原來,根據各種史料記載,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最有可能藏在武則天和李治的合葬墓乾陵裡。而郭沫若非常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一睹真跡的芳容。為了引起大眾的好奇心,郭沫若費盡心思,想盡了各種開挖乾陵的理由。
  • 楊金平:《蘭亭序》真跡絕非偽作
    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清末學者李文田首先提出《蘭亭序》的文章作者不是王羲之。1965年大文豪郭沫若依據出土晉人王謝的墓誌書體與《蘭亭序》書體迥殊,斷定《蘭亭序》從書法到文章,都不是王羲之寫的,並推斷《蘭亭序》為偽作,其墨跡和文章均是王羲之第七世孫智永委託。之後一場《蘭亭序》真偽的大辯論便開始了,毛澤東主席也過問此事,此場學術之辨參與人數之多,影響之廣,時間之長前所未有,至今《蘭亭序》真偽之辨仍未結束。
  • 智永《千字文》和王羲之《蘭亭序》寫法比較
    《蘭亭序》的真偽問題至今懸而未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在中國引發一場關於《蘭亭序》真偽大討論。郭沫若斷言《蘭亭序》「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筆跡」。書法密碼微店 我們知道,《蘭亭序》真跡是經由智永之手流傳下來的。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真跡究竟在哪?郭沫若:挖開乾陵就能找到
    文人才子酒後詩興大發,大家紛紛即興創作,最後大家決定把大家所創作的37首詩彙編成《蘭亭集》,並讓王羲之創作一篇《蘭亭序》。王羲之酒醒之後,對《蘭亭序》越發喜歡,他發現無論如何再也寫不出超越在蘭亭創作的這篇作品。《蘭亭序》一共324個字,其章法、結構、筆法都堪稱完美。書法家高度評價,「右軍字體,古法一變。
  • 《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國人最熟悉,真跡難尋
    他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當然,藝術審美趣味是一種比較主觀的東西,達到很高的境界,很難分出上下高低,更談不上第一評價。但無論如何,《蘭亭集序》能被後人奉為第一,足見其不朽的藝術價值。有趣的是,這個中國人最熟悉的墨林瑰寶,卻一直沒有被發現,可能已經失傳了。它是怎麼來的?它又去了哪裡?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蘭亭集序》的前世今生。王羲之是東晉人。
  • 王羲之《蘭亭序》真跡出土值多少錢?網友:值10億!
    文 / 小七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小七,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大家都非常的感興趣,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想大家最喜歡的書法家應該就是書聖王羲之了吧,因為他的代表作《蘭亭序》那可是千年無人超越,而且還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
  •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培養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值得培養嗎
    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怎麼培養,在幻書啟世錄中有很多幻書,其中蘭亭集序是一個群攻幻書,那麼具體的技能效果是什麼呢,同時值得培養嗎,下面給大家帶來了詳細的攻略內容。幻書啟世錄蘭亭集序培養方法一覽  幻書啟世錄中蘭亭集序是一位稀有度為SR的幻書角色,玩家可以在通關主線1-5後用古錢幣購買獲得,獲得難度非常低,因此也非常容易培養升格。  前期的蘭亭集序就擁有者遊戲中數一數二的高傷害以及較高的面板數值,同時他還是一位群攻類角色,適用範圍更加廣闊。
  • 《蘭亭序》真跡現京,專家估價5個億!
    近日,某公眾號發布了一篇文章稱,經過量子文物鑑定儀的檢測,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真跡」被發現了!按理說,這應該是文物界以及書法史上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卻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吐槽。這是為什麼?《蘭亭序》估個價?
  • 王羲之從沒寫過《蘭亭序》嗎?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
    2011年6月,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曹文柱在為《百川看人物》一書中所寫《書聖王羲之:〈蘭亭集序〉是贗品嗎》的文章作書評時寫道,稍懂一些書法的人,都知道《蘭亭集序》是書聖王羲之的代表作。所以凡介紹王羲之生平事跡的文章,都要講到《蘭亭集序》。但是對於學術界存在著作品真偽的爭論,則知道的人很少,清代人趙魏在乾隆年間,首先從字體源流方面對序帖提出懷疑。
  • 王羲之最有名書法欣賞,《蘭亭序》行雲流水,被稱天下第一行書!
    文 / 小白各位網友大家好,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當我們談到中國的書法文化時,我想很多網友都非常的感興趣吧?要問大家最喜歡哪一位書法名家,我想很多網友會想到書聖王羲之,書聖王羲之的名氣那在中國的書法界非常的大,說到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大家肯定會想到《蘭亭序》,這幅書法作品非常的漂亮,也贏得了很多書法愛好者的喜歡,因為千百年來無人能超越,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想欣賞一下王羲之的作品《蘭亭序》呢?
  • 周汝昌帶你深刻解讀《蘭亭序》,咱們重新認識一下《蘭亭序》
    就是晉永和九年(353)三月上巳諸名士勝流在山陰會稽的蘭亭舉行修禊的盛會(本為臨水洗滌垢穢與祓除不祥的古俗),眾人賦詩,合為一集,王羲之為之揮毫寫序,故具稱《蘭亭集序》,後省「集」字,成為《蘭亭序》——此本指文章,但因字出於書聖,又寫得特好,成為書法絕品,從這角度講,序稿就是習書的最高範本,因而稱之為「 蘭亭帖」,又有雅名謂之「禊帖」,從來珍為無上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