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長存天地間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1-01-11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宋文博在平凡而短暫的一生中,展現出公、廉、實、勤、誠、博、穩、行的人格魅力。能將一身正氣揮灑在天地間,只因宋文博對人民有著深沉的愛,他從父輩腳下的土地中汲取了力量。

不變的追求

  宋文博出生在軍人世家,爺爺、伯伯和父親都是軍人,伯伯還是一名烈士。宋文博跟隨爺爺奶奶在部隊長大,喜歡纏著部隊的英雄給他講戰鬥故事。

  1990年底,宋文博踏入軍營。他說,「我當兵,只有一個心願:學英雄,當好兵,實現青春之夢。」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據宋文博所在部隊領導介紹,他時時處處以英雄人物為榜樣,言行一致,踏踏實實。在入伍第2年,宋文博就光榮入黨;當年部隊考核,幹部戰士一致推選宋文博立三等功。當領導找他談話,宋文博卻推掉了,主動把榮譽讓給了準備年底退伍的老兵。

無悔的選擇

  64歲的宋勝利說起兒子時仍無法掩飾內心的悲傷,「我這個兒子很孝順。」老人從抽屜裡拿出一個檔案袋,裡面是整整齊齊的一疊信,這是宋文博寫給父母的,一共71封。不論是在昆明消防指揮學校,還是在洞口消防中隊,宋文博都經常給家人寫信。寫得一手好字的他在信裡向親人噓寒問暖,談理想、話人生。

  2004年,妻子的哥哥去世,孝順的宋文博怕嶽母孤單,專程從衡陽把嶽母廖俊瓊接來同住。他說,「媽,您放心,雖然家裡生活簡單,但我一定會讓您過得舒心!」

  由於妻子一直沒有工作,女兒還在讀小學,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就靠宋文博的工資支撐。妻子的姐姐看著妹妹一家生活不易,想和妹妹一起做生意,並委託朋友辦好了工商營業執照。可宋文博知道這事後卻大發脾氣。他告訴妻子,「雖然我們生活不是很寬裕,但溫飽沒有問題。只要我幹一天消防工作,就決不允許家人利用自己的影響來做生意。」在宋文博的堅持下,這張嶄新的營業執照也就一直鎖在柜子裡。宋文博去世後,他的妻子將這張從未啟用過的工商執照燒掉了,她說,「文博從來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我們不能給他的臉上抹黑!」

  在自身家庭經濟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宋文博每年都拿出部分津貼為敬老院的五保戶買生活用品;逢年過節,他還組織中隊官兵去慰問、看望,主動捐錢捐物,為老人打掃衛生。2006年7月,宋文博得知邵陽市消防支隊準備與12名面臨失學的兒童結對幫困時,他主動承擔了其中2名兒童的學雜費和書費,使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一生的承諾

  宋文博入伍前,爺爺就語重心長地對孫子說,你既然選擇當兵這條路,到了部隊,就要發揚我黨我軍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要做到「三不」:在榮譽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質上不伸手。宋勝利也鼓勵兒子在部隊要好好幹,要做到「三苦」:學習上要刻苦、工作上要吃苦、生活上要艱苦。宋文博鄭重地回答,「我到了部隊一定要按照『三不三苦』的要求努力實踐,絕不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縱觀宋文博的軍旅生涯,他對得起自己的承諾。

  在消防大隊營區一套42平方米、時常漏雨的房子裡,宋文博與妻子、女兒一住就是13年。這是一幢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兩層樓,宋文博家是兩居室,客廳天花板上一塊木板像補丁一樣釘在上面,牆上掛著一張鮮亮的全家福照片最引人注目。房屋裡最時尚的擺設就是一臺破舊的電腦,這是宋文博業餘生活的最愛。2006年,邵陽市公安消防支隊為解決基層幹部的住房困難,曾分給宋文博一套140多平方米集資建房的指標,但宋文博卻說服妻子,把指標讓給了因為沒有房子難以結婚的三級士官孫學剛。

  從2004年直到2009 年宋文博犧牲,為感謝宋文博在工作上的幫助,洞口縣市場服務中心副主任梁恩涵先後20多次邀請他吃飯,但他一次也沒有答應。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這是宋文博辦公室掛著的一幅書畫,這也成了宋文博高尚品格的鮮明寫照。 文/本報記者 吳佳佳

相關焦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自己掏錢租賃影片,購買電影放映機、數字電影機等設備,先後更換了9套放映機,行程10萬多公裡。他在義務放映生涯中,從未收過群眾一分錢、吃過群眾一頓飯、收過任何禮品和紅包。 石志光沒有經商也沒有存款,購買更新放映設備,租電影拷貝的花費均來自他微薄的工資和兼職打工的收入。一些老電影的拷貝大部分都在300元左右,最便宜的一部也要100多元。
  • 翻譯界的「淘寶+滴滴」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業界專家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6年,「分享經濟」第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分享經濟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更多人參與進來、富裕起來」。而蟲洞翻翻恰恰契合了分享經濟的思路。
  • 中國經濟基本特點沒有變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他指出,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 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今世界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也前所未有。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為當前加快恢復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引領,也為打好化危為機的戰略主動仗提振信心、指明路徑、提供方法論。
  • 一周短評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在數量方面,由於4月份首周集合信託發行規模大幅下滑,同時宏觀經濟環境及市場基本面的逐漸轉暖,有利於信託公司開展業務;在規模方面,4月份以來,市場預期的降準並沒有如期而至,央行連續10多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整體流動性趨於緊張,資金價格出現回升。另外,股票市場轉暖,吸引資金流入,對信託的資金形成了分流,也是影響集合信託產品募集規模的因素之一。
  • 經濟日報集團報刊雜誌一覽
    經濟日報——主流·權威·公信力          《經濟日報》是由國務院舉辦、中宣部領導和管理的以經濟宣傳為主的綜合性中央級黨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是全國經濟類報刊中權威性、公信力最強的報紙,是傳播發布黨和國家關於經濟方面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
  • 郵政服務民生的能力快速提升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郵政報刊圖書銷售點有4.2萬處,集郵品銷售點有1.7萬處。全國郵政信報箱群累計達55.1萬處,郵政信筒信箱有20.7萬個,郵局用戶信箱有33.6萬個,郵政妥投點達5652萬個。  郵政儲蓄現已建成覆蓋城鄉網點面最廣、交易額最多的個人金融服務網絡。目前,擁有儲蓄營業全國聯網網點3.7萬個,匯兌營業網點4.5萬個,國際匯款營業網點2萬個,擁有ATM櫃員機25935臺。
  • 高標準糧田帶來真實惠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舒莊鄉鄉長陳國平介紹,楊集村是國家級貧困村,全村2000多畝土地低洼,過去旱不能澆、澇不能排,下雨天地裡的莊稼就拉不出來,更不用說種瓜種菜了。「近幾年來,通過農業開發項目、小農水項目為楊集村修築了7公裡水泥路,還新打了40眼機井,村民澆地很方便。農田設施條件改善了,農作物產量明顯提高,近兩年來,該村小麥、玉米平均畝產都在600公斤。」
  • 動員社會力量援疆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農業和畜牧業是喀什當地農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小母牛』項目在幫助農戶購買母羊,發展畜牧養殖的同時,還引導農戶組建互助組,通過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社區互助活動等服務,提升農戶自我管理和發展的能力。」深喀社工站站長董歡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 技術創新打造個性化郵政業務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目前,該平臺已實現業務宣傳、網點和業務查詢、其他便民服務三大功能,可利用與微信粉絲互動的方式,結合郵政網點、信息化報刊亭的LED渠道、DM和名址資料庫信函寄送,為郵政自有業務、客戶及商家實現線上線下整合宣傳推廣;可結合郵政電子地圖開展郵政網點類型及地理位置信息導航查詢,報刊及給據郵件投遞信息查詢;也可進行登機時間、航班信息等商旅業務和郵政儲蓄帳戶變動提醒。
  •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一方面,全球經濟復甦放緩;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三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精準脫貧成效顯著,金融風險有效防控,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改革開放邁出重要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深化,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
  • 人人都可做藏書人---寶安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近年來,愛好字帖收藏與研究的歐海一直熱心於推廣舊書文化,並在書法報刊開設專欄介紹老字帖的鑑賞與收藏,去年他還組織了深圳市藏書愛好者首次聯展。對於藏書,他覺得需要做的就是堅持:「藏書人不是藏書家,只要你願意,人人都可以做藏書人。」10日下午,歐海做客寶安文化茶座,和寶安讀者分享自己的藏書心得與體會,他說:「『書』不簡單,『藏書』卻很簡單。」
  • 阿聯航空產業瞄準新高度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從國際大環境來看,隨著世界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陰影,國際貿易觸底反彈,全球航空業回暖,貨運和客運市場雙雙升溫。從國際航協公布的各地區航運數據看,中東地區航空企業的經營指標屢屢領先,其中尤以阿聯航企最具代表性。阿聯政府一貫奉行「開放天空政策」,與全球主要國家都達成了天空開放協議。
  • 韓國民年金緣何加倉高風險投資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但是,隨著全球經濟形勢和投資環境的變化,該年金也逐漸顯示出對於高風險投資領域的興趣。 5月29日,韓國國民年金運營委員會審議通過了2014年至2018年中期資產運營管理方案。該方案綜合考慮今後五年韓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和物價上漲幅度,將國民年金的目標收益率確定為6.1%。如果該目標得以實現,到2018年末,韓國國民年金基金規模將達到669萬億韓元,佔韓國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35%。
  • 讓百姓得到更多實惠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年來,包頭市經濟總量進入了全國286個地級城市的前50強。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5年中國百強城市排名中,包頭位居34位。2000年以來,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顯著變化,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 包天仁:在英語培訓中成就人生價值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英語輔導報社成為集報、刊、圖書、音像產品、教研、編輯出版於一體的大型報刊集團,年銷售碼洋5億元。  今天的包天仁依舊拼命工作。他原來設計的是一年有一周的休息日,後來,一年一周的休息也取消了,因為他發現這個時間可以在國外講學或者參加學術會議。  記者發現,他右手指上長著厚厚的老繭,十分不解。
  • 本報記者 陳頤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樂峰先生告訴記者說:「拉法基致力於成為中國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我們對中國西南地區乃至整個中國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正因如此,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們毅然決定堅持在重慶、四川、貴州等地繼續投資,預計到年底,拉法基在中國水泥產能將達到3000萬噸。」  作為建築材料領域的領先者,拉法基在水泥、骨料與混凝土和石膏板3個業務板塊均居於世界領先地位。
  • 中國經濟增長呈現新特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可以說,推動高質量發展,不僅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 深圳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其中,間充質幹細胞分離及培養方法技術已成為目前世界一流的成體幹細胞檢測、製備、儲存標準及流程規範。其江蘇北科檢測中心成為國內幹細胞行業首家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資質的實驗室。
  • 綠色發展氣象新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全區重點企業工業廢物利用率達96%,「低碳經濟」特色凸顯。 與此同時,東西湖區加快推進武漢食品工業加工區循環經濟示範園建設:如意集團食用菌項目、康地飲料等7個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德炎水產公司廢棄的魚鱗、魚內臟,被食品公司用來生產魚鱗膠原蛋白肽,年產值達1.1億元,食品加工產業鏈不斷延伸。
  • 釋放「雙十字」的集散效應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地處京津冀經濟區和長三角經濟區之間客運、貨運「雙十字」交會點,山東省德州市著力搭建起承載生產要素流動的平臺,使當地經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京滬高鐵的開通,在京津冀經濟區和長三角經濟區之間架起了一座資本、人才、信息快速流動的大通道,對沿線城市經濟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更使山東省德州市成為客運、貨運「雙十字」交會點,迎來了搭建起承載生產要素流動的平臺的發展契機。 德州與京、津、滬的距離「變短」,出行成本的降低,同城效應的釋放,將有利於人才、技術等要素的自由流動,為德州招才引智提供了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