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博在平凡而短暫的一生中,展現出公、廉、實、勤、誠、博、穩、行的人格魅力。能將一身正氣揮灑在天地間,只因宋文博對人民有著深沉的愛,他從父輩腳下的土地中汲取了力量。
不變的追求
宋文博出生在軍人世家,爺爺、伯伯和父親都是軍人,伯伯還是一名烈士。宋文博跟隨爺爺奶奶在部隊長大,喜歡纏著部隊的英雄給他講戰鬥故事。
1990年底,宋文博踏入軍營。他說,「我當兵,只有一個心願:學英雄,當好兵,實現青春之夢。」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據宋文博所在部隊領導介紹,他時時處處以英雄人物為榜樣,言行一致,踏踏實實。在入伍第2年,宋文博就光榮入黨;當年部隊考核,幹部戰士一致推選宋文博立三等功。當領導找他談話,宋文博卻推掉了,主動把榮譽讓給了準備年底退伍的老兵。
無悔的選擇
64歲的宋勝利說起兒子時仍無法掩飾內心的悲傷,「我這個兒子很孝順。」老人從抽屜裡拿出一個檔案袋,裡面是整整齊齊的一疊信,這是宋文博寫給父母的,一共71封。不論是在昆明消防指揮學校,還是在洞口消防中隊,宋文博都經常給家人寫信。寫得一手好字的他在信裡向親人噓寒問暖,談理想、話人生。
2004年,妻子的哥哥去世,孝順的宋文博怕嶽母孤單,專程從衡陽把嶽母廖俊瓊接來同住。他說,「媽,您放心,雖然家裡生活簡單,但我一定會讓您過得舒心!」
由於妻子一直沒有工作,女兒還在讀小學,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就靠宋文博的工資支撐。妻子的姐姐看著妹妹一家生活不易,想和妹妹一起做生意,並委託朋友辦好了工商營業執照。可宋文博知道這事後卻大發脾氣。他告訴妻子,「雖然我們生活不是很寬裕,但溫飽沒有問題。只要我幹一天消防工作,就決不允許家人利用自己的影響來做生意。」在宋文博的堅持下,這張嶄新的營業執照也就一直鎖在柜子裡。宋文博去世後,他的妻子將這張從未啟用過的工商執照燒掉了,她說,「文博從來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我們不能給他的臉上抹黑!」
在自身家庭經濟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宋文博每年都拿出部分津貼為敬老院的五保戶買生活用品;逢年過節,他還組織中隊官兵去慰問、看望,主動捐錢捐物,為老人打掃衛生。2006年7月,宋文博得知邵陽市消防支隊準備與12名面臨失學的兒童結對幫困時,他主動承擔了其中2名兒童的學雜費和書費,使失學兒童重返校園。
一生的承諾
宋文博入伍前,爺爺就語重心長地對孫子說,你既然選擇當兵這條路,到了部隊,就要發揚我黨我軍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要做到「三不」:在榮譽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質上不伸手。宋勝利也鼓勵兒子在部隊要好好幹,要做到「三苦」:學習上要刻苦、工作上要吃苦、生活上要艱苦。宋文博鄭重地回答,「我到了部隊一定要按照『三不三苦』的要求努力實踐,絕不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縱觀宋文博的軍旅生涯,他對得起自己的承諾。
在消防大隊營區一套42平方米、時常漏雨的房子裡,宋文博與妻子、女兒一住就是13年。這是一幢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兩層樓,宋文博家是兩居室,客廳天花板上一塊木板像補丁一樣釘在上面,牆上掛著一張鮮亮的全家福照片最引人注目。房屋裡最時尚的擺設就是一臺破舊的電腦,這是宋文博業餘生活的最愛。2006年,邵陽市公安消防支隊為解決基層幹部的住房困難,曾分給宋文博一套140多平方米集資建房的指標,但宋文博卻說服妻子,把指標讓給了因為沒有房子難以結婚的三級士官孫學剛。
從2004年直到2009 年宋文博犧牲,為感謝宋文博在工作上的幫助,洞口縣市場服務中心副主任梁恩涵先後20多次邀請他吃飯,但他一次也沒有答應。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這是宋文博辦公室掛著的一幅書畫,這也成了宋文博高尚品格的鮮明寫照。 文/本報記者 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