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氣囊到線材醜聞頻發,以工匠精神自居的「日本製造」怎麼了?

2020-12-22 華爾街見聞

摘要:本月,日本神戶制鋼所承認線材以次充好,波及豐田、三菱等200多家企業;日產則因整車檢查程序問題而召回超100萬輛車;6月,全球最大安全氣囊企業高田公司因產品隱患而宣布破產……

本田、豐田、日產、松下、東芝、夏普,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日本品牌已然褪去了往日的榮光。

短短幾十年,「日本製造」從稱霸全球到醜聞纏身,乃至變賣身家:

8日,日本第三大鋼鐵企業、始創於1905年的神戶制鋼所承認篡改部分銅、鋁線材的檢驗數據,將產品以次充好供應給客戶。豐田汽車、三菱重工等約200家企業受到波及;

本月,日本汽車龍頭日產汽車因被曝出使用無資格員工負責整車檢查,日產汽車近日向日本國土交通省申請召回(回收、免費修理)「NOTE」和「賽瑞納」等38款車型,合計約為116萬輛(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製造);

全球最大的安全氣囊製造商高田公司因為氣囊安全隱患,使大眾、通用等汽車公司被迫召回數百萬臺汽車,今年6月,高田公司也因多年來氣囊質量帶來的持續不良影響申請破產保護;

曾經的家電、電子巨頭東芝公司則攤上了財務醜聞的麻煩事,這些年被迫出售半導體、電子晶片等業務;輝煌一時的夏普也早已賣給了富士康……

曾經以精細、嚴謹而蜚聲全球的「日本製造」如今醜聞纏身,它們到底怎麼了?

低成本壓力、漠視規則的文化或是壓垮日企主因

近幾十年來,降低成本已經取代提供高質量產品,成為一些日本企業的首要目標。

以高田公司為例,高田起初的所有努力都是以安全為第一目標,認為人們為了生命安全願意付任何價錢,以至於其在60年代出品的第一代安全帶最便宜也要數千人民幣(按當時的物價水平換算後)。

但是高田卻在市場中吃了大虧——這麼貴的東西根本賣不出去。直到受到了財閥體系中的「大哥」本田汽車的「提攜」。高田從本田學會了市場最重要的是成本,而不是安全。

正是跟隨本田低成本的步伐後,高田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車氣囊供應商,也正是這種理念,為高田今日的隕落埋下了禍根。

上世紀80年代,和本田綁在一起進軍美國市場時,高田也一直配合本田的「低價策略」,生產價格低廉的安全帶和安全氣囊。但是以安全換成本的結果,就是讓高田的產品奪走了不少人的生命。(更多精彩分析請移步見聞主編精選付費文章《「安全鼻祖」高田隕落 公司史上最慘的「竇娥」?》)

再者,長久以來漠視規則的文化也是日本企業一個個倒下的重要因素。《日本時報》曾批評日本社會的一個特點就是忽視規則。如果規則擋了路,那麼就可以修改規則。這樣的文化不僅在日本政界,更是在日本經濟界產生了惡劣影響。

儘管這20年來,由於違規操作造成不少日本負有盛譽的公司巨大損失,「合規性」也是日本企業高管常常使用的口頭禪之一。但是,最近爆出的種種醜聞都顯示,違規行為依然在日本企業,尤其是龍頭企業存在。一旦問題積攢到一定程度,那麼對日本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打擊都將是致命的。

日企如何給自己埋下禍根?

目前的日本巨頭,大多始創於二戰前或戰爭期間,剛開始時定位完全不同。戰後,為了恢復國民對國家的信心,日本政府一心發展經濟,將日本龍頭公司的成功視作日本國家的成功。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日本公司出現了同質化的傾向。例如,東芝、松下、夏普、三洋等都是先發展家電,之後發展數碼產品。

當然,這些企業給日本國民帶來了驕傲,同時也埋下了如今衰敗的隱患。越來越多的企業生活在昔日的榮光之中,慣性作用強勁。不知不覺,很多市場都已經相繼被韓國、中國佔領。

以鋰電池為例,1981年日本索尼最先實現鋰電池商業化,但之後不久,韓國就成了鋰電池的最大生產國,2013年,這一桂冠又被中國奪走。同時由於電動車的蓬勃發展,中國擁有廣闊的鋰電池市場。反觀日本,鋰電池產業早已一蹶不振。

按照英國《金融時報》的說法,日本眼睜睜地看著本國在半導體、電視機、白色家電、手機甚至高鐵領域的主導地位被韓國、中國及其他地區的競爭對手先是一點點蠶食,然後是重創,最終一敗塗地。

在日本企業文化中,員工加班工作聞名世界。長時間的超負荷勞動,讓不少日本人不堪重負,背負了沉重的心理壓力,甚至有人選擇在工作中自殺。曾有日本報章指出,日本人一旦結束學業參加工作,就是「工作到死」。

更何況,「安倍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把中老年日本女性從家裡趕到辦公室,讓她們繼續為日本經濟發展效力。(更多精彩分析請移步《見智每日圖表(第四期):女人拯救日本》)

相關焦點

  • 日本工匠精神不再,先進軍備「淪陷」醜聞
    提起日本製造,很多人恐怕都會想起「工匠精神」一詞,作為「精益求精」的代表,日本商品藉此暢銷全球,極大增強了日本的經濟實力與國力。然而近些年來,隨著日本經濟的衰退,「工匠精神」似乎也在漸漸遠去。繼三菱篡改汽車燃效數據、高田篡改安全氣囊測試數據後,第三家日本企業——神戶制鋼被爆出篡改鋁製品強度等性能數據長達10年的醜聞,問題產品涉及包括豐田、三菱、日產在內的眾多日本製造企業。從汽車到新幹線列車、從飛機到火箭,這些日本製造業引以為傲的領域,均在此次醜聞中「淪陷」。
  • 日本製造頻出醜聞:高田安全氣囊屢召回 篡改測試數據
    近日,因安全氣囊存在隱患而廣受關注的日本高田公司被曝篡改測試數據,成為繼三菱等日本車企篡改燃效數據之後的又一日本製造業造假醜聞。  無論是作為日本支柱行業的汽車業,還是曾經在全球處於領先地位的家電業,或是建築、鋼鐵等助推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行業,日本製造業部門近年來頻現各類違規、造假醜聞或缺陷問題。  安全氣囊領域  高田召回規模不斷擴大  截至目前,因搭載高田安全氣囊而在全球範圍內召回的汽車數量已達到歷史最高,影響範圍也最為廣泛。
  • 日企再曝造假醜聞 工匠精神墮落?中國製造意外得到了什麼
    二戰中,三菱重工為日本軍方生產了大量的武器裝備,遍布陸、海、空全領域,只要有日軍的地方,就會有三菱重工生產的裝備。三菱重工的業務相當廣泛,涵蓋交通運輸設備,武器、工具機,核能設備、航空航天設備等產品的製造。但其最重要的產品還是軍品,因為它是日本最大的國防合約承包商,今天的三菱重工,承擔日本陸、海、空的裝備製造,並建立起了完整的生產與研發體系。
  • 專訪:日本製造業「造假」頻發曝制度和監管漏洞——訪日本愛知大學...
    新華社東京11月2日電  專訪:日本製造業「造假」頻發曝制度和監管漏洞——訪日本愛知大學客座研究員李博  新華社記者錢錚  近期,日產汽車公司、神戶制鋼所和斯巴魯公司三家知名日企被曝造假和違規操作。
  • 日本專家熱議:中國製造真的需要工匠精神嗎?
    「工匠精神」今年在中國尤其的火熱,各行各業幾乎都有談及「工匠精神」。可是工匠精神從日本人的角度來看並不見得都是十全十美的職業道德。
  • 日本政治和外交中的「偏」和「恥」:從神戶制鋼醜聞說起
    東方IC 資料圖日本製造醜聞「海陸空」全面曝光 日本製造素以品質和匠心聞名於世,在中國提到日本製造也往往讓人聯想到過硬的品質和周到的設計。然而,隨著上月一系列日本製造造假醜聞和質量問題的集中曝光,日本製造似乎一夜之間從神壇上跌落了下來。神戶制鋼的數據造假不僅波及到豐田、日產、馬自達、斯巴魯等多家日本車企,甚至影響到日本研製中的MRJ支線客機,因該客機也使用了神戶制鋼的產品。
  • 日本製造業又曝醜聞!化工巨頭東麗承認數據造假
    日本製造業又曝醜聞!化工巨頭東麗承認數據造假 2017-11-29 10:12:00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年,日本企業不斷曝出造假醜聞。
  • 燃油泵安全帶問題頻發,工匠精神成笑柄,日吹大可不必
    一直以工匠精神著稱的日系車,這半年來的日子仿佛有些"打臉",在高田氣囊引起的大規模召迴風波之後,日系車的安全帶、燃油泵也相繼出現了大規模,問題車型數以百萬計!對此,有不少網友痛斥日系車偽"工匠",天天宣傳自己的精工細作卻問題比誰都多。另一方面,還有網友表示大規模召回說明廠家很負責任,這值得點讚。
  • 工匠精神顯神威——小林化工,專業造假四十年
    說實話,造假能造40年,涉及400種藥物,也真不容易,也算是相當敬業了,配得上「工匠精神」四個字,另外,日本厚勞省無為而治的功力也是無人能及啊。  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但這兩方面都不是日本的獨家秘笈,因為各個車廠都在追求這個,所以不能體現日本的超前意識和卓越的工匠精神。他們的獨家秘笈就是篡改數據。改數據不是你想得那麼簡單,能體現工匠精神的篡改數據,是要下一番功夫的,火候和分寸要拿捏到位,還要禁得起一定程度的質疑。
  • 日本人喝廁所水,是工匠精神;中國人喝廁所水,就是變態文化?
    但主角換成日本人,就開始大讚工匠精神、素質高、敬業。 這真的是,日本人跪舔廁所,中國人跪舔日本。 都2020年,怎麼還去相信什麼日本人高素質、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啊。
  • 為什麼「工匠精神」在日本能延續到今天?
    將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個環節,做出打動人心的一流產品」。其實不僅如此,「工匠精神」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和人格素質。  說到「工匠精神」,很容易想到「日本製造」。日本很多中小企業都有非常出色的「工匠」。有家螺絲釘工廠只有五六個人,但能做出大到宇宙飛船、小到顯微鏡上的螺絲釘。工廠雖小,世界聞名。還有一家唱片和唱針的工廠,儘管很多廠家早都不幹了,它卻一直維持至今。
  • 日本「工匠精神」再被踐踏 三菱材料子公司被曝數據造假幾十年
    日本「工匠精神」再被踐踏 三菱材料子公司被曝數據造假幾十年 每日經濟新聞 2017-11-23 18:23:22
  • 日本工匠精神的潰敗,中國應該反思些什麼?
    日本人將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手工藝人稱為職人,並由此發展出根深葉茂的職人文化。 這種文化深刻地影響著日本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上到製造電子產品、飛機太空飛行器,下到製作壽司、和果子,都有相應的職人"一生專注一件事",20世紀50年代,日本還專門將那些擁有高超手藝的人認定為"人間國寶"加以保護。
  • 松下料理機被大規模召回:有人被刀片劃傷,日本企業到底怎麼了?
    此新聞一出,引起輿論一片譁然,曾經的日本製造名片,松下的產品也存在這麼嚴重的質量問題。不禁讓人心寒,家裡有在使用松下料理機的,看看是否是同批次產品,要小心使用了,已經涉及到人身安全問題。日本企業被頻頻曝出質量問題,已經不止松下一家。
  • 日本鋼企陷「造假門」 日本製造神話不再?
    野上浩太郎還透露稱,日本自衛隊也要求神戶制鋼提供數據報告等,這說明神戶制鋼的鋁、銅等產品有可能也用在了日本自衛隊的防衛裝備上。日本製造業近年來頻現違規、造假、瞞報、謊報等醜聞,令「日本製造」黯然失色。三菱汽車油耗造假、東芝公司虛報利潤、高田安全氣囊的安全危害……「日本製造」光環褪色的背後,暴露出日本企業管理乃至社會風氣的負面變化。
  • 東麗株式會社承認數據造假八年 日本企業造假連環爆
    日本製造陷入多事之秋,造假醜聞接二連三,又一家日本企業中招了。日本化工巨頭東麗株式會社曝出數據造假醜聞,東麗株式會社社長日覺昭廣11月29日承認旗下子公司在檢測數據上造假。東麗涉事子公司主要負責汽車輪胎材料相關業務,造假數據主要涉及增強汽車輪胎強度的輔助材料,從2008年4月到2016年7月間,數據造假共計149例,波及13家企業客戶。
  • 日本汽車崛起,不是因為工匠精神!
    今日話題提到全球工業奇蹟,莫過於日本汽車崛起,許多人都認為靠工匠精神,但實際上因為企業相互持股帶來共贏機制,讓他們團結起來辦大事;1、全球工業奇蹟?在許多人看來,日本汽車之所以快速崛起,根本在於工匠精神,一方面是豐田獨創精益製造模式,尤其是即時生產理念,不僅將標準化和低庫存生產推向極致,同時還確保了其產品質量穩定,從而收穫開不壞美譽;另一方面則是本田凸顯技術宅男本色,通過獨創VTEC可變氣門發動機技術,實現了動力輸出和燃油經濟性雙贏,隨後通過改進可變進氣歧管
  • 工匠精神:德國和日本製造業的成功秘訣
    答案就是: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德國人的那種嚴謹是一種精確,縝密,程序化,而日本人的嚴謹更傾向於細緻,周全,極致化。「德國製造」,「德國工藝」本身就是意味著一種品質的保障,一種「精緻」的代名詞,很多產品願意打著「德國工藝」的招牌就是因為「德國製造」確實深入人心,值得消費者信賴。
  • 論智能製造與工匠精神及其理解
    智能製造應當包含智能製造技術和智能製造系統,智能製造系統不僅能夠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知識庫,具有自學習功能,還有搜集與理解環境信息和自身的信息,並進行分析判斷和規劃自身行為的能力。是的,智能製造有著不可替代的優點,但在這一切背後,又有多少人的嘆息呢。
  • 「製造強國」呼喚工匠精神(新論)
    涵養工匠精神,需要共識也需要行動,更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製造強國,一個關鍵就是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