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平臺的大米賣完了?」王小姐昨天早上看到朋友圈的這條微信吃了一驚,立刻到這個電商平臺查詢了大米的銷售,發現平臺上的大米銷售並沒有出現缺貨的現象。
事實上,這段時間網上多處有聲音號召網友「空下來去超市買點米,囤三個月的量」。所謂原因是傳聞疫情可能引發全球的糧食危機。對此,有關部門回應,我國糧米油等用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完全沒有必要擔心供應短缺及價格大幅上漲。而且從滬上各大經銷商反饋的情況來看,囤米沒有任何必要。
從蘇寧家樂福上海市場的情況來看,3月,食品油的購買需求與平時持平,大米的銷量較2月增長了五成。不過,從4月1日至7日的數據來看,大米銷售增幅較前一周環比降低37%,由此可見,消費者對於「囤米」的市場焦慮也有所緩解。家樂福負責人表示,「柴米油鹽不同品種、不同價位、不同品牌的庫存都十分充足,能夠滿足上海市場的需求,價格也較穩定,市民不必擔心,按需購買即可。」
「前一段時間,我們平臺有位消費者買過60包大米,但是從4月開始,市場的需求已經逐漸開始回落了。」 老大同銷售有限公司經理劉永峰表示,「從3月1日至4月7日,線上銷售與去年相比增長了400%左右,現在我們每天大約配送30噸的大米,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光明米業集團的大米供應量在上海商超系統中的佔比超過60%。據光明米業集團副總裁嚴海波介紹,目前集團原糧儲備充分,稻穀儲備10萬餘噸,每天加工大米能力為1000餘噸,成品大米庫存5000餘噸。「我們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產,同時做好春季備耕工作。制定了詳細的市場供應預案,上遊抓原糧供應對接,中遊抓全程質量管控、下遊抓交通協調、物流配送、商超對接。4月的第一周即向上海市場供應包裝大米4850餘噸,同時確保市場供應不漲價。」 嚴海波表示,「疫情發生以來,光明米業在上海商超渠道銷售大米3萬餘噸,目前正在千方百計運用線上服務、送貨上門等增加銷售。」
大米也有保質期限,而且陳米的口感也不好,大量囤積很容易導致得不償失。嚴海波建議大家沒有必要進行恐慌式的囤積,吃多少買多少,既不浪費,也可以品嘗到優質大米。
新民眼工作室 方翔
【來源:新民晚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