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這個概念在重慶落地以來,無廢城市細胞創建就從未停止過,所以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明辦、市教委、市生態環保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旅遊委、團市委、兩江新區管委會主辦的「無廢城市·綠色生活」短視頻大賽應運而生,而作為一所擁有國際視野的優質教育基地——兩江新區金山小學,也承擔起了播種者的責任。
恰逢9月1日,金山小區在一片生機中迎來了它一次特殊的開學。
無廢城市進校園 「金山小學」做當仁不讓先行軍
「『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本次『無廢城市』短視頻活動走進校園,結合到我校的一直以來培養目標和辦學理念,我們旨在讓孩子們能切身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以及『無廢』如何在我們生活中具體落地。」金山小學工會副主席鄧熊英向記者介紹到本次開學的相關安排。
走進金山小學,一條條鮮豔的紅領巾佩戴給每一位入校人員,青春和生命力或許就是從這一刻起被激活,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撫平了這半年來被疫情傷害過痕跡。
路過揚帆樓大廳,牆上碩大的LED屏有關「無廢城市」的主題視頻抓住了大家的眼球,這一幀幀、一幕幕展示著學校為「無廢城市」建設做出的所有努力。再往前走,啟航樓大廳被來自全世界各地小朋友的笑臉佔滿了,「這是我們用學校之前辦活動後,留下的廢舊kt板的背面畫出來的,在這裡的每一位小朋友都代表著一個國家。」小小的解說員大方地介紹道:「這是非洲的小朋友,那個是美國的小朋友。」順著解說員手指看去,一個皮膚黝黑、頭頂大捲髮的「非洲小朋友」正咧嘴大笑著。
鄧主席給大家補充道,「『取之於學校,用之於學校』一直是學校整個環保建設的深層理念,我們願意用更多的思考帶領小朋友一起成長。」
再往前去,一座巨型的抽象雕塑引人駐足,整個建築由許多大小不一的方框組成,其底色為藍色,上面有呈「滴落狀」的各色顏料潑墨,這個作品叫做「未來之窗」。解說員老師告訴記者:「其實整個作品的構想來源於美國抽象畫大師波洛克的「潑墨藝術」,潑上的顏料像涓涓溪流一樣,代表著我們的環保事業、環保行動也需要細水長流、潤物無聲。」站在老師身邊的小同學也熱情地說道:「這個『未來之窗』上每一個小方框都是我們用廢舊的泡沫板拼成的,它代表著我們每一個家庭,未來的環保事業需要我們大家的參與。」
環保從來都是全人類的共同話題,「未來之窗」身披「藍黃粉」的三色外衣,包裹著「乾淨、希望、新生」的美好願景,見證著孩子們的未來成長,和環保事業的未來長青。
金山小學校園內的細節處處見真章,廢舊水管做成的機器人花盆、專門設計的廁所紙使用長度刻度表、舊報紙廢水瓶回收再利用創造出來的幾套頗有設計感的服飾,「無廢」二字充斥了整個校園。
而金山小學知行合一的「無廢」踐行理念並不只停留在這個開學日裡,老師也會組織孩子走進社區發放垃圾分類手抄報做宣,擔當起作為他們社會一員的責任;學校為了孩子們能將環保理念融入生活,老師用手寫書法進行設計出的環保袋送給全校學生;學校會思考孩子們用的塑料、鐵製的文具盒太容易摔壞,浪費率太高,專門為每一個學生送上學校自主設計的筆袋。這裡的每一份用心都會被孩子們記憶,他們的每一段純真童年裡,關愛都將永遠伴行。
在「無廢」中期許未來 在「全球」中踐行環保
「無廢」這一概念推動城市建設,促進政府、企業、學校、社區、媒體、公眾及公益組織等各界的對話與合作。由此也被公眾逐步了解,「可持續消費」「極簡生活」「斷舍離」等綠色生活理念,也得到認可和推崇。在金山小學的實踐之中,記者解鎖了其背後的頂層邏輯。
學校綜合考慮了環境效益和教育意義的雙重重要性,在不破壞產品原有整體性、功能性情況下再利用。美術教研組組長黃皎老師講述了在作品製作中遇到的問題,小朋友有豐富的創造力、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但是他們思考創造時往往會忽略人力物力,同樣也會造成浪費。以「舊衣改造」為例,從設計開始就要考慮到最大限度減少人力成本,沿用舊衣的基本形態進行創作,而不是大量改變「廢物」原本的形狀,進行再創作。
這場「舊衣改造」本身是一場環保行動,而不是創意大賽。黃老師說,整個藝術組的老師都耐心為孩子們講解環保踐行的意義與生活息息相關。
對於具體的實踐落地時,學校採用了多種形式,結合了具體環境和孩子們的自身情況。
其中一個方式是修復,比如一本書的封面壞了,先採用修復的手段,而不是直接丟棄。另一個方式是循環,是金山小學對可回收物資,如舊的課本等,通過高年級捐贈給低年級使用者,即實現「循環利用」。或者通過環保意識教育,讓家中有二胎政策的小孩,向弟弟妹妹贈送舊衣等行為,實現源頭減負。還有一個方式是再創作,比如金山小學師生共建的「未來之窗」,讓無用的泡沫板,搖身一變成為一個抽象派雕塑作品。
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現代公民」為培養目標的金山小學,每年也會有到其他國家交流學習的機會,在「無廢學校」踐行的過程中,老師們會格外引導,讓同學們更加關注到其他國家優秀的生活理念和環保做法。比如學校組織到新加坡參觀學習,同學們親眼見證了「再生水」過程,深受觸動,回國後科學組的同學們也開始了這方面的思考。
同時學校注意到與家長聯動,家長也願意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各個家庭以家庭為單位,以學校任務為載體,帶領孩子認真履行環保責任,樹立和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學校和家庭都深知我們的未來是留給孩子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創建「無廢城市」是更是提升生態文明的偉大工程,作為無廢城市細胞創建的「無廢學校」金山小學統籌規劃,高屋建瓴,做好頂層邏輯是基礎;各部門各司其職,精準定位,做好詳細規劃是關鍵;師生家長全動員、全過程、全方位主動參與是保證,或許我們的未來應該在「無廢建設」中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