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受之一席開講 | 深刻反思現在的設計教育

2021-02-19 景觀周

本文授權轉自:一席(ID:yixiclub)


王受之,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


我就覺得我們的設計教育、藝術教育,現在就是做規模,做大、做紅、做國際,到這個時候,倒過來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設計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們的設計出了什麼問題?


各位好,我叫王受之。講幾個故事給大家聽聽,都是跟設計有關的。今天我沒有東西要放給大家看,就是幹講。

 

我最近因為去參加了一個非常大的國際研討會,所以去了一個非常棒的酒店,酒店有一個新的廁所,非常漂亮,漂亮得簡直不像廁所,裡面全是大理石。因為廁所那一層只有外國專家在用,所以走進去裡面沒有人,很奇幻。

 

走進廁所,一開門進去,讓我有點懷疑自己,男女廁所的標誌畫得非常簡單,都只是一條線,旁邊沒有畫人,兩個紫顏色,並且非常小。我在那兒看半天,不知道該進哪一個。

我就叫了一聲,Anybody there?裡面沒有回答。因為沒有聲音,我就推門進去了。那個衛生間很大,大概有四個舞臺大,簡直是博物館級的。

 

走進去以後,發現沒燈,我就呆住了。然後一走,第一層洗手間的燈就亮了。走到第二層的小便的空間,那裡估計有十個小便器,我一講話,燈又亮了。

 

我年紀大了,上廁所時間長一點,站在那裡久了一些,突然,「啪」,燈熄掉了——這是智能化設計。沒燈了,我一下慌了。沒燈怎麼辦?後來我靈機一動,一跺腳,「啪」,又亮了。所以我小便得挺辛苦,因為我要不停地跺腳。

 

這件事使我聯想到去年一個更好玩的設計。我去南昌的時候,住進了一家五星級的賓館,人家告訴我,這是全智能的賓館。

一般我們進旅館的前5分鐘或者10分鐘,第一件事就是到處找開關。通常我們進房間一看,裡面有總控、廊燈、玄關燈,把它們都按完了以後,發現床頭還有一檯燈,然後又開始按那些燈的開關。有時候一按開關,有些窗簾自動開了,所以又得繼續再按。

 

因為像我這種出差多的人,經常會想到前一晚住的酒店,其實兩個酒店不一樣,但是又忘記了,所以晚上又在那裡亂按燈。現在終於有一個人告訴我,這個是高級設計的酒店,是全智能的酒店,好到沒有開關,我就覺得太愉快了。

 

我走進去發現,動手它就會開燈,可是,有些時候你動手不代表想開燈,但是它也會開。這種設計的好處就不用說了,晚上非常安靜地洗了澡後,脫衣服睡覺,它整個就暗下來了,睡得很舒服。但是半夜要起床,一起床整個房的燈都亮了。

 

因為半夜起床只是想朦朦朧朧地有點燈,方便上廁所,然後再繼續睡覺,結果它全亮了。特別是在我這個年齡,燈全亮了,我大概得一個鐘頭才能再睡著。睡到早上六點的時候,又有一點想上廁所,那個時候我就跟自己說,不要上,因為燈再亮,今天睡覺就完蛋了。

 

我講這兩個例子就是想說,這就是design的問題了。現在我們大家都處在一個特別喜劇的年代,大家都非常地興奮,覺得我們的設計已經到了一個國際的高度。

 

我講課基本只講歷史,不太批評,因為我覺得好像批評沒用。因為一批評的話,你會被滿城的人罵,他們罵你不會說你的設計是錯誤的,他們首先說你不愛國。這一罵就慘了,因為從這個立場上一罵,我就真是沒有辦法說話了。

 

現在的設計的一個困難就是,設計批評沒法批評,因為一批評就變成別的問題,所以你不能講。

中國的設計發展是我真正見證的,我應該是屬於中國推動現代設計的最早的那一代人。

 

我記得第一次來深圳的時候,那時候華僑城還沒有,這個劇院也沒有。當時深圳的邊緣是在現在的崗廈那個地方,這邊都是紅土,現在的深圳變得車水馬龍。

 

當年的設計和現在的設計有一個很大的不同,現代的設計,企業一定領先於院校。我們在學院裡面做虛擬手機,怎麼能做得過華為、小米、OPPO、VIVO等等。這些手機的工廠,都是有上萬人在做產品的研發,你在學校裡面做虛擬手機,就是用個泡沫塑料模一個。

 

但是80年代的時候,院校是領先於企業的,院校是最先進最快的。現在過了40年,院校肯定在技術含量、設計水準上面不如企業。但是現在問題是,院校教學生主要是教什麼。

 

40年前我們朦朦朧朧覺得,應該了解一點設計的知識,但我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院校和企業聯合上。我們那時候能夠做一點項目,裝修、景觀設計、海報等等,都會覺得是榮幸。我們在廣州美院甚至成立了一個公司,叫集美,現在集美組是個公司,並且延伸出了很多的公司。

 

當時全國都走這條路,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這些學院都在大規模地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並且很多人是以做到項目為榮耀。

原來是「三來一補」,來樣加工,是外國的設計我們來做。但中國的企業經濟一引進來以後,我們把加工學會以後,很快連設計也掌握了,所以現在中國的東西做得非常地好。

我們已經把問題都搞懂了,搞懂了以後企業當然發展迅速,但是院校還在原地踏步。

 

我今天要講的觀點就是,我們中國的設計院校規模全球第一,但是我們設計的質量的確是差強人意。這就是說,設計走了40年有點走回原點了。怎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院校的老師和學生的比例。

 

我舉個例子。在我自己當院長的學校裡,我們的老師和學生比是1:13,就是一個老師對13個學生。我剛剛從江蘇、浙江回來,我去看過的五個大學的師生比是1:21,也就是說一個老師帶21個學生。我到西北去看過幾個學校,比例是1:40。

 

我在美國教了25年書的學校,師生比是1:3。大家想那要怎麼辦?一個老師三個學生,這得要多少老師?它老師多,400多個老師,才1500個學生。大家會覺得說這預算太高了,當然學費很貴,這不用說了。

 

但是有一點,別人兼職老師多。一個院校裡面全職教授只有50個人,其他全是兼職的。很多人覺得兼職不行,一定要全職的,但別人就容許兼職。

 

而且兼職老師也不差的,汽車系的設計老師有很棒的J Mays,是福特汽車公司的設計總監,還有Chris Bangle,寶馬汽車公司的設計總監。電影系的老師有Michael Bay,他是Transformers的導演,別人在第一線工作,當然以院校教書為榮。

不管是羅德島設計學院,還是我們的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普拉特學院、帕森斯學院,美國的這些學院裡大量的是兼職老師,所以師生比是1:3、1:4左右。這個比例我就能天天都知道你,你的音容笑貌,你的情緒問題,我都知道,那我肯定教得好。

 

我們當時在廣州美院,1982年整個設計系四屆學生,加起來不到100人。我們一年招25個,是到中南五省去招,每個省才5個,你想能不好嗎?所以那時候我們教出來基本上都是成品。

 

2005年以後咱們擴招了,擴招的原因不是為了把教育搞上去,是為了學校多搞點錢。藝術學院招生在廣東省多招一個是一萬塊,現在可能是一萬五,數學系、哲學系、工學院,這些多招一個是六千塊。這個造成什麼結果呢?全國所有大學都開了設計系。

 

大家注意到這個問題嗎,中國現在有700所大學有藝術與設計專業,並且都開了博士、碩士課程,每個學院一年招生就招幾千人,多的上萬人,很嚇人。

 

中國美術學院每年的考生是16萬人,16萬人去學校考素描,每個人喝兩瓶礦泉水就是32萬瓶礦泉水,加上他的爸媽各喝兩瓶,每一天的消耗就是100萬瓶礦泉水,收礦泉水瓶的人手都能收軟了。

 

假如每個人再報三個學科,每個學科交150塊錢的報名費,你們算一算是多少錢,這就變成一個規模了。但是這個規模形成的前提背景是教育,教育是人教人的,不是機器教人的。

 

中國原來的藝術教育,加起來就是8+8,8個美術學院,8個藝術學院,每個學校都是1:10、1:8,甚至1:4這樣的比例,中央美院長期是1:7這麼一個比例,在這種比例裡面,當然這個湯就煮得非常濃。

 

我們老師就好像一把鹽,學校就好比一鍋湯,在這鍋湯裡放一把鹽,湯是鮮味的。現在我們這鍋湯開始變成一個水缸,但還是只放一把鹽。最恐怖的是,按照現在多達250萬的藝術設計的學生數量,我們現在不是一個水缸的湯,而是在一個遊泳池裡放一把鹽。

 

現在的設計教育就是遊泳池裡面放的鹽,寡然無味,大家已經忘記了設計教育是做什麼的。現在我們大家再想設計,想到的就是規模,學位有多少、排到第幾位。

 

這個排名這些年可把我折騰慘了。要進入那麼多排名,每年都不知道搞什麼,每年就是為了排名,所以在那個過程裡面大家慢慢忘記了我們設計教育是做什麼東西的。

 

我參加了無數的設計大獎的評審,其實大部分的得獎作品我看不太懂,現在廣東話講得很惡毒,「博你不懂」,就是拼你看不看得懂,就是讓你不懂,懂了就不能得獎。

 

如果你設計一個海報,說今天有音樂會一場,交響樂,誰演,就幾個字,然後有一隻指揮棍或者有一隻手,絕對落選。如果你把這海報弄得滿天都是符號,再上幾層不同的顏色,字體是反的,那肯定得大獎。

 

這個是現在很常見的,工業設計展基本上是不能用的東西。工業設計得大獎的東西拿出來,一個麻繩綁著一個木片,告訴你這是生態的、環保的,你覺得不錯,給它打個甲等獎,完了以後這東西肯定是落選的。因為現在市場上賣的、我們在手機上看的東西,絕對不走這一路。

 

這就變成了一個問題,我們設計教育在做什麼呢?大家都不考慮這個問題,大家拼命地往前衝。

今年是中央美術學院慶祝100周年校慶。我這輩子沒有見過一個美術學院能夠開這麼大的活動。一到現場我就有點懵,那天有兩巴士的外國專家,有很多武警,包括天台上也有。我想我們這些人應該不需要什麼保護,後來得知有特大的領導要來,進去後我們都坐到很後面。整個開幕式宏偉莊嚴,全是大設計。

 

開幕式完了以後我們就開展學術活動,三天之內,有36個學術活動同時開始,涉及到設計主題的就有16個。那真是讓人懵掉了,我主持的活動裡面有40個外國人,而且都不是等閒視之的外國人。

 

基本上世界包浩斯最大的全在那裡,柏林包浩斯檔案館、德紹包浩斯基金會、魏瑪包浩斯檔案館的館長,並且世界上寫包浩斯最好的人也坐在那裡。大家在那裡聊半天以後,最後就是一個印度的學者講包浩斯對印度的影響。

 

我在那裡聽,好像覺得非常地渺遠,因為我覺得好像跟咱們中國關係不是太大。當然學術探討就是有很多人講話,但在這種情況下,我就覺得我們的設計教育、藝術教育,現在就是做規模,做大、做紅、做國際,到這個時候,倒過來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設計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想了半天,我在美國教了這麼多年書,其實講來講去設計就是一件事,設計師的核心訓練是學會怎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就這麼一個事,一個最簡單的東西。

 

有一次我去參加一個報告,我一到那裡要上臺講話,主辦方給了我一瓶礦泉水,問題就來了:第一,這個礦泉水特別大;第二,一老頭站在那裡拿了一瓶巨大的礦泉水在那裡,是非常難看的。

 

我說這是一個問題,他說那個問題怎麼解決呢?我說能不能小一點呢?他們說小了好像不划算,這個水肯定要多。如果我在這裡喝水,我覺得最好看的狀態,是拿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喝,比較雅。

 

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個感覺,可能有人說要個工夫茶杯比較雅,我覺得玻璃杯給我的感覺最好。這個礦泉水的瓶子如果能做小一點,再把瓶子做成兩節,上面一節是蓋的,倒過來變成一個玻璃杯就很方便。

 

當然香港有人做,劉小康老師做的那個是蘋果綠的,但是我這個年齡舉一個綠顏色的有點怪。我還是想要一個最乾淨的直身玻璃杯,我覺得在什麼場合我都很喜歡,這個例子就是一個所謂的問題的發現。

 

回到我剛才說的酒店燈的問題。閱讀燈是最困難的,現在閱讀燈把它分解得很厲害。一上床以後有一根燈,它是一條彎管線,你要把它推進去,拉出來,然後找開關,然後光非常小,對著你。還有一個個閱讀燈,在頭頂上,一按,光就射向你的頭,好像被審判一樣。

 

我想了半天,我覺得最舒服的酒店的燈還是我在德國的那種小城市遇到的,它就是一個床頭燈,就是用人手去擰開的。大家千萬不要忘記我們還是人,當你過度地給人去照顧,去設計,你就把人的本質給抽掉了。

 

當你把每個人設定為一個白痴,你的設計是另外一套;當把每個人都設定成一個人的話,這個設計才是符合我們的要求的。這就是我們設計教育要做的事情,但這個事情現在壓根沒有人談,在所有的會議、所有的論壇上,大家都不談這種基本的問題。

 

如果我談一個礦泉水的問題,大家說這笑死了,我們現在都談登火星的問題了,你還在談礦泉水呢。其實我們回到最基本的內容來說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講今天的設計出了什麼問題,就是整個的一個基礎。

 

現在很多人端久了,老覺得自己是個大師,我經常開會就見到這麼一群大師。謊話很可怕,因為講多了自己都信以為真。我現在看設計界全是信以為真的人,這些人出來評判教導學生,絕對是貽害,我覺得糟糕的就在這裡,我們忘記了設計真真實實的基礎是回到原點,為人民服務,為老百姓服務。

 

設計和藝術的最大區別就是藝術是for me,藝術是個人的東西。如果我畫一張畫說討大眾喜歡,這是商業藝術,它絕對不是真實的好藝術。真實的藝術是我的藝術,藝術是for me。design是for you,是為大家的,我們不要把這一點忘記了。

 

我們經常聽見人混淆藝術和設計。我說別這麼說,藝術與設計不一樣,一個是for me,一個是for you,怎麼能混在一起呢?昨天在南京還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如果碰見我的甲方品位極差,非常地豔俗,我怎麼辦?

 

我說你根本就沒有資格跟客戶說No,你是為人民服務的,你怎麼能說No呢,並且客戶要做這個就說明有市場的需求,你可以以你的概念去告訴他,去勸說他,但你不能以藝術家來說,你們都是傻瓜,我最偉大,你根本沒這個資格。

 

大家可能覺得王老師我今天跑來聽你講課,非常期待你講很多大道理給我聽。我覺得中國設計走了40年,現在是回歸零。今年2018年,有很多大美院遇到整周年,中央美院100年,中國美院90年,魯迅美術學院80年,只有廣州美院最慫,自己說自己是60年。

 

其實沒有那麼短。廣州美院往前算,可以算到1922年胡根天的時候,但現在是往1953年算。我是覺得非常地憤怒,別人都往前講,你往後講,我覺得這是個非常奇怪的事情。

 

我在廣州美院參加60周年校慶的時候,我就說,沒有你們這樣的,別人湖南大學,一說有一千年,大家知道湖南大學是從朱熹算起,很厲害,別人是千年大學。廣州美院,這好傢夥,你往60年說。

 

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這個設計走了這麼大一圈,走到了現在,走過了虛華的階段,我們現在應該回到零,考慮設計是為什麼。設計真正是要教育一代年輕人,做企業未來研發創意的後備軍,讓他們有flexibility,有彈性,有潛力,有想像力,有一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這是我要講的核心。

景觀周 | 園林景觀第一知識服務平臺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獲取更多內容

相關焦點

  • 中國設計教育,如何走出自己的路——王受之副院長專訪
    然而,要從設計教育大國成為設計教育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順應未來的發展,中國的設計教育應該怎樣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記者專訪了上海科技大學創意與藝術學院副院長王受之先生。在中國,學設計的學生沒有不知道王受之的。
  • 創新設計「大家談」09回顧|王受之:設計教育發展趨勢和方向
    王受之中國現代設計教育奠基人之一,多年擔任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教授,自2019年擔任上海科技大學創意與藝術學院副院長。人類新階段產品的創新離不開大時代環境的推動,2020新冠肺炎疫情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思考:設計師是否能在未來創作出適合隔離狀態的教學新設備?
  • 中國現代設計教育奠基人王受之:後疫情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設計?
    原標題:中國現代設計教育奠基人王受之:後疫情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設計?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許多本質性的變化;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迫使我們停下腳步重新思考AI與設計結合的可能性與局限。 種種因素交織的時代變局下,王受之先生為我帶來了他關於未來工業設計的思考。
  • 中國設計教育失敗嗎?專訪王受之:為什麼外國人創意比我們強?
    原創 鐵佳 普象工業設計小站 收錄於話題#大師專訪17#設計4ⓒ 採訪:鐵佳ⓒ 受訪:王受之前幾日我們又見到王受之老師了無數設計學子讀著他寫的書長大▲美國最高設計學府Art Center終身教授中國設計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東西方設計教育的區別設計教育,在東方和西方有很大的差別。一個是創造性思維,一個是填鴨式思維,也就是灌輸式教育。
  • 王受之:現在的設計教育就是遊泳池裡面放的鹽,寡然無味
    一席 微信號:yixiclub王受之,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我們的設計出了什麼問題? 我們老師就好像一把鹽,學校就好比一鍋湯,在這鍋湯裡放一把鹽,湯是鮮味的。現在我們這鍋湯開始變成一個水缸,但還是只放一把鹽。最恐怖的是,按照現在多達250萬的藝術設計的學生數量,我們現在不是一個水缸的湯,而是在一個遊泳池裡放一把鹽。 現在的設計教育就是遊泳池裡面放的鹽,寡然無味,大家已經忘記了設計教育是做什麼的。
  • 王受之建築素描作品將在北京首展
    由「建外樓下畫廊」策劃的《記憶中國——王受之作品北京首展》將於2013年6月19日下午3點開幕,展覽將展示王受之先生近年來創作的紙本木炭建築素描作品。作為國際知名設計史與設計教育學者,此次展覽不僅是王先生對中國建築歷史的一次致敬,也是他本人延續藝術創作的一次新契機。本次展覽將持續到7月18日。
  • 演講類節目《一席》的創新與改進
    《一席》憑藉著深刻的主題、有趣的故事和全媒體多形態的傳播策略,在電視公開課和真人秀扎堆的演講類節目市場形勢下佔有一席之地,獲得了極大的傳播量、社會影響和品牌價值。面對節目的不足之處,《一席》應抓住熱點話題,依託電視臺的平臺優勢,充分發揮線上與線下的互動,進一步擴大節目的影響力。
  • 2020-48 周報:無設計、不生活
    大意是,人應該主動設計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不假思索地、懶惰地讓生活默認地發展。這個解釋的前半部分意思是明確的,但後半部分的 by default 的微妙含義,確實很難簡單地用中文刻畫。設計這個詞的外延是很廣的。我手頭有一本王受之先生的《世界現代設計史》,第一章對設計做了分類,花了洋洋灑灑一整頁來列舉具體的設計活動的範疇。
  • 王受之:大都市發展模式侵蝕人居幸福感
    王受之:設計理論和設計史專家,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院長減輕大城市負擔 老百姓才有好日子不管人們願不願意,農村人進城了,城市化來了,這是難以阻擋的歷史潮流,也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我們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都市化問題」在王受之看來,中國大都市多以「功能純化」理念分割城市肌體,將所有功能壓在很小的面積上,中心區域不堪負荷,但周邊城市只承擔單一功能,於是,功能純粹的「睡城」相繼出現,與「睡城」相應的就是「堵城」。審視目前的中國城市現狀,王受之坦言,按照現有的模式發展,中國未來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 2018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重點考點
    針對書目: 《世界現代設計史》,王受之著,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
  • 這個將在國內大學首次開設的娛樂設計專業,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在中國,學設計的學生沒有不知道王受之的。20世紀90年代,王受之先生的《世界現代建築史》《世界現代設計史》《世界平面設計史》等著作成為國內大學設計專業的主要參考教材。他也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設計教育的奠基人之一。祖籍廣東的王受之先生看起來非常精幹,說起話來語速很快,故事感十足。
  • 世界現代設計史筆記重點課後答案詳解王受之考研真題電子書下載
    2.現代設計(1)決定因素①現代社會標準②現代經濟和市場③現代人的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需求兩個大方面。④現代的技術條件現代技術的發展,使得視覺傳達的方式變得複雜和發達:以前的手工繪圖或者簡單模型製作,現在被電腦技術取代,因此在表達上也有很大的區別。
  • 這所大學新設的工業設計專業,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據悉,這個專業將與大家之前了解的其他高校的工業設計專業有很大不同。日前,解放日報解放周末採訪了上海科技大學創意與藝術學院副院長王受之先生,一起來了解一下這裡的工業設計有何不一樣?上科大創藝學院發布了一個介紹短片,對工業設計感興趣的家長同學可以簡單了解一下。
  • 井岡山法院召開「深刻反思找差距,振奮精神再出發」教育活動動員...
    井岡山法院召開「深刻反思找差距,振奮精神再出發」教育活動動員部署會 2020-12-10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藝展中心隆重啟幕,深圳再添世界藝術家居設計中心
    該學院坐落在滿京華國際藝展中心的設計別院,建築面積約2萬多平方米,是國際藝展中心「學、創、商」生活美學產業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現代設計教育重要奠基人王受之應邀作為灣區設計學院院長,主導學院創建工作,將與國內外設計院校共建及資源合作,培養適應當代產業需求、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設計人才。
  • 動畫片《九色鹿》場景設計馮健男一席談
    動畫片《九色鹿》場景設計馮健男一席談 2018-10-10 09:15:59 來源: 南通網 《九色鹿》是與《大鬧天宮》《天書奇譚》等齊名的中國動畫電影代表作之一,在70後、80後的童年記憶中有著特殊地位。
  • 女留學生許可馨事件給我們深刻警示!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
    作為深受傳統文化教育和影響的人,我非常憤慨!這件事給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我認為必須把許可馨事件當作教育反面典型,深刻反思我們的教育問題。根據她網上的言論分析:許某家庭條件優厚,生活富足,不知人間疾苦。在經濟發達的南方蘇州市。
  • 亞洲設計藝術十堂課,3天2夜深度授課,在線報名~~
    ,3天2夜深度授課亞洲設計藝術十堂課是為中國優秀設計師量身定製的系統教育課程。▲與傑出者為伍,我們才能成長更快感謝老師們對亞洲設計藝術進步的貢獻自去年一開堂,十堂課就受到設計界的高度關注,全國超過900名全國的設計創業者、設計總監、主筆設計師參與到學習
  • 題目是《反思見義勇為教育》
    讀罷心痛之後,引起了筆者對中國見義勇為教育更深刻的反思。中國傳統的見義勇為教育,是義務論理學教育,其核心價值觀就是看你在見義勇為面前能否挺身而出,捨命取義,這是忘我的最高價值,這樣的教育宣傳當然走向了極端。這次8名學生落水事件,起因是由一名學生失足落水,其他7名學生先後施救落水。從事件中可以看出,這7名學生完全達到了,奮不顧身,忘我犧牲的境界,見義勇為做的非常到位。
  • 微開講+新在線職業教育全面爆發打破原有模式
    網際網路的思維是傾向簡單的,用戶至上的體驗就是極簡,在教育領域中,面向學生要簡單化,簡單的關鍵是學習的流暢;但職業教育是一個複雜的事情,不能太輕率和簡單,所以課程的設計、學習監督、學習互動等等需要一套科學而有嚴謹的邏輯規則,目的就是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