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四大醫藥之神,人人醫術超群,保生大帝的名字很多人不會讀

2020-12-17 古今獵奇

道教,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我國道教尊崇的四大醫藥之神,人人醫術超群出神入化,他們分別是誰?

1、醫神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

華佗與董奉、張仲景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晚年因遭曹操懷疑,下獄被拷問致死。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華佗的醫學作品:《青囊經》(已佚)。

華佗的主要成就:外科鼻祖,發明麻沸散、五禽戲等。

華佗

2、醫聖張仲景

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六經辨證的治療原則,受到歷代醫學家的推崇。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國醫學史上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後學者研習中醫必備的經典著作,廣泛受到醫學生和臨床大夫的重視。

張仲景代表作品:《傷寒雜病論》。

張仲景主要成就:被後世譽為醫聖,編寫《傷寒雜病論》等。

張仲景

3、藥王孫思邈

孫思邈(541年—682年),京兆華原(今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西魏大統七年(541年),孫思邈出生於一個貧窮農民的家庭。他從小就聰明過人,長大後開始愛好道家老莊學說,隋開皇元年(581年),見國事多端,孫思邈隱居陝西終南山中,並漸漸獲得了很高的聲名。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後,孫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請,與政府合作開展醫學活動。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孫思邈年高有病,懇請返回故裡。永淳元年(682年),與世長辭。

孫思邈主要作品:《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孫思邈

4、保生大帝吳夲

吳夲(音同韜),又稱大道公,吳真人,(公元979—1036年),字華基,北宋福建路泉州府同安縣積善裏白礁村(今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人。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保生大帝是福建省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生前為濟世良醫,受其恩惠者無數,其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聞名遐邇,民間稱其為吳真人,尊為「神醫」。鄉民建廟奉祀尊為醫神。著有《吳夲本草》一書。供奉保生大帝世界祖廟位於白礁慈濟宮,現大陸、臺港澳和東南亞有2000多座供奉吳夲的保生大帝廟宇,信眾近億人,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神之一,保生大帝已成為福建閩南、廣東潮汕地區、臺灣、香港、澳門及東南亞及中國十大姓氏之一吳氏後代所共同信奉的道教神祗。

吳夲代表作品:《吳夲本草》。

吳夲主要成就:醫術高明被譽為醫神。

吳夲

怎麼樣?我國道教尊崇的四大醫藥之神,你認識幾位?你覺得他們名副其實嗎?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保生大帝——凡人修仙傳
    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吳夲又稱大道公,吳真人,保生大帝,字華基,祖籍泉州安溪縣感德鎮石門村,是閩南、潮汕地區及臺灣、東南亞華人所信奉的道教神祗。《吳真人祠記》記載:「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門。吳真人者,石門人也,鄉裡創廟立祀,子孫聚族山下,奉真人遺容。」吳夲曾任宋代首席御醫,後懸壺濟世,醫德高尚,深受人們敬仰。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保生大帝是福建省歷史悠久的民間信仰。
  • 保生大帝吳夲——由來和信仰分布
    "保生大帝吳夲,又稱大道公,吳真人,(公元979-1036年),字華基,北宋福建路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今屬漳州臺商投資區白礁村)。祖籍泉州安溪縣感德鎮石門村,李光地《吳真人祠記》說:「吾邑清溪之山,其最高者曰石門。吳真人者,石門人也,鄉裡創廟立祀,子孫聚族山下,奉真人遺容。」曾任宋代首席御醫,後懸壺濟世,醫德高尚,深受人們敬仰。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
  • 道教之三霄娘娘,碧霞元君,媽祖寶生大帝,天王李靖介紹
    三霄娘娘法寶混元金鬥,凡是神、仙、人、聖、諸侯、天子等,不論貴賤貧愚與否,降生都要從金鬥轉動。從前信士求兒女,都要拜三霄娘娘所以現也有人稱三霄娘娘為送子娘娘或送子奶奶。現今紫霄宮父母殿內供奉有三霄娘娘。頭戴飾寶鳳冠,身著華麗服飾,面容豐潤慈祥,各持寶物,文雅端坐。後被封神,為感應隨世仙姑正神。
  • 【印尼《千島日報》】聚焦臺灣保生大帝信眾「登陸」拜祖廟
    2019年10月04日 10:46:21 來源:中新網福建   來自臺灣世界保生大帝廟宇聯合總會理事宮高雄市鼓山亭的52名信眾,21日來到位於福建省漳州市薌城區的詩浦慈濟宮參拜,繼續他們的此次「登陸」朝聖之旅。
  • 52名臺灣保生大帝信眾「登陸」開展朝聖之旅
    臺灣保生大帝信眾來到福建漳州詩浦慈濟宮參拜。 龔雯 攝臺灣高雄市鼓山亭一行20日「登陸」開展保生大帝朝聖之旅,在參拜廈漳泉三地及金門保生大帝宮廟的同時,還與大陸信眾交流探討保生大帝文化信仰的傳承與發展。
  • 保生大帝(臺灣熱詞)
    本周,保生文化祭活動在臺北熱鬧展開,這是臺北地區最大的宗教文化活動,活動的主角是保生大帝,即北宋年間名醫吳夲(道教神祗),俗稱大道公、吳真人。保生大帝在閩南、臺灣和東南亞華人中有眾多信眾。臺北供奉保生大帝的保安宮建於1742年,200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總部頒授「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
  • 道教人物:媽祖、碧霞元君、臨水夫人、保生大帝、開漳聖王
    其最長封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鹹孚顯神贊順垂慈篤佑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導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後來清朝同治十一年,要再加封時,「經禮部核議,以為封號字號過多,轉不足以昭鄭重,只加上『嘉佑』兩字。」
  • 保生大帝,姓吳名本(běn),而非夲(tāo)?
    一、夲(tāo)與《白礁志略》大帝,名夲(tāo)的史料依據,主要來自《四神志略》之《白礁志略》,「神姓吳,名夲(從大從十,因叨),字華基,號雲衷,泉州同安積善裡人」,原書中不僅明確字形為夲,且加注其音為叨,為了體現夲的既定事實,白礁志略全文凡涉及大帝名諱者,一概以「夲」字呈現,其文嚴謹如此。
  • 道教中威鎮道門的「四大元帥」分別是哪幾位?其中有華光大帝
    在道教神仙譜系中最高的神為「三清」。「三清」既指天神所居住的三處勝境:玉清聖境、上清真境、太清仙境,合稱三清境;又指分別居住境的道教三位至尊神:玉清大帝元始天尊、上清大帝靈寶天尊、太清大帝道德天尊。三清有四位輔佐的尊神,分別是: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祇。中國本土宗教——道教有「馬趙溫關」四大護法元帥,以威鎮道門。
  • 保生大帝和媽祖鬥法,與農曆三月十五以及二十三颳風下雨的傳說
    大道公,也稱吳真人,名為吳夲,字華基,為北宋時期的人物,他生前是著名的良醫,救人無數,吳夲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還醫德高尚,所以民間稱他為吳真人,尊稱他為醫神。吳夲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為大道真人、保生大帝。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吳夲是閩南人,生於北宋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976年),去世於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1036年)。據說當時他是在採藥的時候,飛升羽化的。
  • 閻王爺、酆都大帝:誰才是冥界最高神?說一說道教的冥界神仙體系
    雖然道教崇尚仙道貴生,重視今生的修行,但是由於道教是在原始的鬼神崇拜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道教在信奉天界的諸神以外,在道教還有一套複雜的冥界神仙體系。而且道教將宇宙空間分為天界、地界和人界。天界就是先天尊神和後天仙真所生活的世界;地界則是鬼怪所居的幽冥界;人界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是自然界萬物的生存之所。那麼閻王爺是冥界的最高神嗎?
  • 閩南人,拜拜成風,佛教、道教自然不缺,民間信仰才是主流
    說到民間信仰,閩南可謂豐富多彩,以種類和數量論,閩南都可以稱得上是全國各民系中的佼佼者,閩南人常將信仰活動稱為「拜拜」,也就是祭拜、祭祀之意,而其拜拜的對象來源廣泛,從中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傳說神靈到地方名士、鄉野術士和生靈,無所不包。
  • 溫瓊神誕日,作為神將,他的地位非常特殊,不光是道教四大元帥
    農曆十月十五,道教四大護法元帥溫瓊神誕日(一說農曆五月初五)。相較於馬靈官、趙公明、關聖帝,他的知名度略低。但是他的身份,在道教的戰神體系中,卻是最特殊的。本身是東嶽大帝十大太保中的第一位,後來由於種種經歷,又成為了真武大帝手下的「三十六戰將」之一。如此多的身份,地位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並不比其他三位遜色。
  • 對臺灣造成十大傷害,「保生大帝」會保佑蔡英文嗎?
    「保生大帝暗示說穩死的」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6月30日到臺東卑南鄉南清宮參拜「保生大帝」,上次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時,蔡英文也曾到南清宮參拜,這次「舊地重遊」,她聲稱,「我一定當選!一定會再回來參拜!」
  • 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神靈」既指超自然,具有人格和意志的力量,也指人死後的精靈。如《楚辭‧國殤》中「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大戴禮‧曾子問》中「陽之精氣曰神,陰之精氣曰靈」。道教稱「得道而神妙莫測的人」為「神人」。如《莊子‧逍遙遊》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又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駕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
  • 看到寺廟拜拜就好:臺灣人到底在拜啥?
    首先先講一個佛教的大問題,臺灣的佛教和大陸的、日本的完全不一樣,就更不用提泰國、尼泊爾那邊的小乘佛教了。不要拿其他任何一個地區的宗教模式來套臺灣的宗教模式!!!臺灣宗教的本土化太厲害了你一個信仰社會主義的大陸人是很難想像的!!!
  • 閩臺諸神同祀 - 海峽之聲網-
    定光古佛,又稱定光佛,定公佛,北宋武平縣南安巖之高僧,俗姓鄭,法名自嚴(934-1015),福建同安人。民間傳說他神通廣大,能除蛟伏虎,祈雨求暘(yáng,晴天),並為民疏通航道,代民請命,圓寂後被民眾奉為神靈。清代閩西客家人移居臺灣時,將定光佛信仰傳播臺灣。  明朝末期,隨著福建百姓移居臺灣,除了佛教信仰,道教也由漳州、泉州移民傳入臺灣。
  • 道教中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說說關於華光大帝的由來和信仰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中國道教神譜其中包括許多道教神靈,道教是敬天法祖的多神崇拜宗教,道教崇奉的神靈種類繁多。其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五顯華光大帝,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大帝又稱五顯華光大帝,華光尊皇、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馬王爺、馬神、水草馬明王等,姓馬,名靈耀,是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中的尊神。
  • 保生文化連兩岸民心(行走臺灣)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在廈門剛結束,「2018保生文化祭」便在臺北大龍峒保安宮庭園舉行開鑼式。你來我往的「保生文化」交流活動為兩岸民間交流掀起了一股熱潮,好不熱鬧!保生託鄉愁,祈願眾安康保生大帝的原型乃是北宋年間一位民間醫者,本名吳夲,生於福建。他醫術高超、品德高尚,深受鄉民愛戴。
  • 道教常識:五嶽大帝是哪幾位神仙?
    道教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道教認為世間萬物皆有靈,無論是天上的日月星辰,還是地上的山川河嶽,亦或是自然界的風雨雷電,都有對應的神靈。道教的神仙體系較為龐大和繁雜,道教將神分為自然神和人格神。在往期小編為大家介紹了很多道教的神明,本期就跟大家聊聊自然神之五嶽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