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引擎。從「綠皮火車」到高鐵,出行工具的變遷悄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更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九江日新月異的變化。目前,九江鐵路建設處於大投資、大建設、大發展階段。隨著高鐵線路的開通,如今的九江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
綠皮火車承載了一代人的回憶
九江老火車站位於南潯鐵路北端,是一座百年老站,是九江最早的客運火車站,曾經有著一段很輝煌的歷史。1907年1月隨著江西「南潯鐵路」的開通,九江老火車站也隨之建設。1996年9月1日,隨著京九鐵路開通運營,尚在建設中的新九江站投入使用,而原來的九江老火車站也被停用,之後被改建為九江北站,辦理貨運業務。
我市步入高鐵時代。
「火車真長!這是我對火車的第一印象,綠顏色。候車室裡人群湧動,喧譁嘈雜,年輕的姑娘梳著粗粗的辮子,時髦的小夥留著港式髮型。」上個世紀90年代就去廣東打工的曾師傅回憶道。說起綠皮火車,那可是一代人的記憶和情懷,是見證中國鐵路發展的「活化石」。
1993年,剛從學校畢業的王利華被分配到九江機務段,也就是從這年起,他開始了自己的機車司機生涯,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運,王利華正好趕上了蒸汽機車服役的末班車。「九江開到南昌,我們一趟蒸汽火車,需要把7噸煤,14000斤,從煤袋裡搬到火車裡去燒。」王利華說道。1999年,王利華開始開「綠皮火車」,路程是從九江到淮濱。由於是內燃機車,燒的全是柴油,跟現在的火車比,既不輕巧還汙染空氣。
九江鐵路進入「G」字頭的新時代
對九江來說,雖然很早就通了火車。但一直未通高鐵,這成了九江人的「心頭痛」。曾經引以為傲的交通區位優勢,在高鐵時代反而成為我市的短板,這與我市作為長江中遊城市群建設中的重要板塊極不相符,也與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極不相符。
2017年7月1日,對九江人民來說,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潯陽城中首次開出G字頭動車。當天9時37分,九江至深圳北的G633次動車駛出九江站。7月2日起,還開行九江至上海虹橋至常州北的G1581次列車。
市民戶女士對記者說:「感覺九江的交通,這幾年變化挺大的。特別是高鐵開通後,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以前去上海出差,時間都耽誤在路上了,現在只要5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上午在九江吃早餐,中午就能趕到上海吃午餐,這感覺簡直太美妙。」
高鐵樞紐工程建設已在路上
高鐵的開通,讓人感受到了飛的速度。王利華感慨地說:「我參加工作時,是蒸汽機車,當時的時速是50公裡,後來內燃機車120公裡、160公裡,到現在復興號時速已經可以達到350公裡了,這簡直是飛躍。」就在去年,武九客專開通,九江到武漢最快用時僅需1小時08分,九景衢鐵路的開通運營也結束了我市湖口縣不通動車的歷史。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2018年,總投資31.1億元的九江高鐵樞紐工程建設項目落戶柴桑區廬山站,它的總建築面積約20萬平方米,改造廬山站東站房,新建西站房、BRT公交車站、停車場、長途客運站、地鐵站等。9月26日,九江高鐵樞紐工程水系改造項目正式開工。這是九江高鐵新區除鐵路工程以外第一個正式開工的基礎設施項目,銜接範圍較廣,改建後將大大提高土地整體使用率和站前廣場地下空間開發水平,很多後續項目的推進也將以此為坐標。該項目的開工建設,意味著九江高鐵新區建設正式拉開序幕,對高鐵新區今後的建設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因為國家的快速發展,我們感受到了生活環境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高速發展的交通工具,它不僅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同時也為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讓我們致敬這個偉大的時代!(記者 葉濤/文 顧偉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