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紅網時刻新聞推出的「湖南最後的慢火車」系列報導,徹底火了,它以圖、文、視頻的形式,全景呈現和記錄了四趟綠皮「慢火車」的扶貧之旅與時代使命。
這讓許多人無比感慨和感動,抑或也有些許感傷,大家紛紛說出了自己和綠皮慢火車的故事。
是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趟綠皮慢火車,都有一種慢火車情結。我喜歡懷舊,看了慢火車的報導,引起強烈共鳴,立即寫了一篇隨筆——《「慢火車」承載著多少人的夢想,這其中也藏著我的故事》。
文章發出來後,仍覺意猶未盡,又補記了女兒第一次坐火車的故事——綠皮「慢火車」不僅是我們回家的一條路,也是聯繫社會的一座橋。
記得2008年冬天,我一個人在懷化生活,諸多不便。剛滿十歲,在讀小學的女兒放寒假了,但在初中當老師的愛人還要堅守崗位幾天。女兒急切想和我在一起,吵著要來懷化。
愛人實在抽不開身送,就做女兒的工作,過幾天再一起走,但女兒拗得很。無奈之下,只好讓我母親一路陪同,這樣也可以照顧我的生活。
然而,我母親已經73歲了,不識一個字,又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坐過火車,她自己都需要人照顧,能順利到達懷化嗎?
愛人打電話告訴我,已把她們送上火車了,要我去接站。當時,正是年終,單位非常忙,我也走不開,就要她們自己打計程車。不知她們在車上的情況怎樣,我卻是一個下午都心神不定,牽掛擔憂。
晚上六點鐘左右,女兒敲響了屋門,立即向我撲來。這個時候,我才放下了心,一家人其樂融融。
女兒嘰嘰喳喳向我分享一路的奇聞趣事,笑她奶奶孤陋寡聞。我問女兒,你們不擔心嗎?女兒說,一點兒也擔心,只是奶奶一路嘮嘮叨叨,生怕走散了,迷路了。
接著,她還告訴了我一件事。她說,車上的人好和氣的,我們沒有座位坐,旁邊的人就給我們讓座。有位解放軍叔叔看我們小心翼翼、東張西望的,就主動和我們聊天,得知我們第一次坐車出遠門,便一路照顧我們。到站時,他還攙扶著奶奶下車,陪同出了車站,幫忙攔了一輛的士車,默默看著我們走遠。
聽著女兒的故事,讓我非常感動。7270次火車就是一個愛的家園,一個大家庭,這裡的人無論熟不熟悉,不管富貴貧窮,都互幫互助、相親相愛。
這趟出行,也讓女兒受到了生動而深刻的教育,她晚上馬上寫了一篇日記,把當天的所見所聞,尤其是解放軍叔叔的援手相助記錄了下來。文章寫得情真意切,我把它投到了《新7天》雜誌,想不到竟採用了。
從此以後,女兒變得好學上進,不但文章時有發表,而且還學會助人為樂,現在已經在一所較為出名的大學上大三了。她常常說,現在來去都是坐高鐵,卻很留戀坐「慢火車」的經歷。
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慢火車」就是一個課堂,是它讓女兒閱覽了社會,懂得了感恩,促進了成長。
在漫長的旅途中,綠皮火車始終是多數人無比溫暖的情懷,它有自己不可複製的優勢,以及如野草一般頑強的生命力。正是它,超越了一切的人情味,熱烈而親切,溫暖而溫馨。每一次旅程,便能讓天南地北的人們從陌生至熟稔。
火車,是中國人在一個特殊空間裡臨時組建的流動社會,有人間百態和不同尋常的煙火氣,它總和發展與反思、探索與回歸、遠方與鄉愁緊緊捆綁在一起。
要寫出關於火車的故事,相信每個人隨便都能寫出厚厚的一本書來。鐵軌上晃晃蕩蕩的節奏和車廂裡與眾不同的氣味,刻在了那個年代多數人的骨髓裡。
曾經的火車,窗戶是可以打開的。火車進了站臺後,搶佔座位是第一位的,很多擠不上車的人就會把編織袋、旅行袋、行李箱甚至是孩子,從窗戶下面傳上去,人也從窗口爬上來。
那時候,還沒有人說出遠門是旅遊,而是說外出討生活。當火車徐徐啟動後,人們互不打擾,靜靜地望著窗外的景色,默默地想著心事,嚮往著遠方和詩。車廂裡通常很擁擠,形形色色的人,互不相識的打撲克的人,精力旺盛的農民工,回家的學生,賣山貨的沿途群眾……不過,擠而不亂,熱鬧而不吵鬧,大家都友好而有序。火車走走停停,有規律的搖晃著,困意慢慢襲來,就算你的頭挨上了素不相識的人的肩膀,他(她)也不會瞪你、說你!
因沒有空調,坐火車也是一件煎熬的事。夏天,熱得汗流浹背;冬天,凍得手腳發麻,但人們都能忍受、從不抱怨。
對小孩子來說,坐火車最開心的當然要屬吃零食。那些在家吃不到或者不允許吃的東西,便成了大人給孩子在火車上打發時間和讓他們閉嘴的最佳武器。
看到乘務員艱難地推著小車從人群中一點一點挪過來,一喊「啤酒飲料礦泉水,瓜子花生八寶粥。來,腳讓一下!」小孩子們就坐不住了,嚷著要買這買那,大人們也不好拒絕。
而對菸民來說,只有坐慢火車才能得到享受。坐累了,就到車廂與車廂的連接處抽一根煙,不用擔心有人說三道四,頓時消除了疲憊。
火車上的人間百態,就是社會生活的見證。隨著一次次的火車提速,幾代人的一年年長大,慢生活的節奏也一點點地消失了。
沒有人再從窗戶爬進來,也再沒有人把錢裝在內褲口袋裡以防被盜,人和人之間也不再貼得那麼近了……現在,火車上的氣味不再像從前那般濃烈,過道裡也不再像以前那樣髒亂,火車上的飯盒已從當年的5元、10元漲到了20塊、40塊一份……
綠皮慢火車,曾經也有人嫌棄過它的慢。慢雖慢,卻不知陪伴了多少人的忍淚相送,帶來了多少幸福團聚;慢雖慢,卻不知有多少離別從此追趕不及,多少個他(她)一去不再回來;慢雖慢,卻不知有多少人在高鐵的飛馳中奔忙,再也找不回往日的淡定從容。
有時的緩慢,其實是一種快樂。因為慢,我們欣賞了美景;因為慢,我們邂逅了美麗;因為慢,我們品嘗了美味;也因為慢,我們感悟了人生。
綠皮火車是有些落伍,但落伍也是一種風格,只要你有情懷,一路堅持,時代的審美還會回到從前。看看周圍,現在很多的亊,我們不是正在尋找回歸嗎?
慢悠悠的綠皮火車構成的那些生活方式、那些快樂時光,大部分已經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只有偶爾從高鐵上看到窗外快速掠過破舊的小車站,才讓我們又想起那段坐慢火車的苦辣酸甜。
哪個人心中沒有一趟緩慢而快樂的綠皮火車?它記載著夢想,也記錄著辛酸,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
不經意間,承載著幾代人青春的慢火車,已隨著哐當哐當的鐵軌聲漸漸遠去,搭乘它的人們也在上上下下的時光中慢慢老去。
人生太忙,但總有一個人割捨不下;世界太快,但總有一段情難以忘卻。或許在某一天,綠皮慢火車終將退出歷史舞臺。只是,在這其中,畢竟留下了你我不一樣的故事和一樣的情懷。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趟緩慢而快樂的綠皮火車,都有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崢嶸歲月。往事依依,許多年以後,想必依然印象深深!
來源丨紅網論壇網友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分享轉載請註明作者!
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