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甌仁山農莊:生態耕養 扛起農民增收致富大梁

2020-12-20 人民網福建頻道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在平均海拔1000千米左右的建甌市東遊鎮東際村初裡自然村,有一個特別的農莊,它另闢蹊徑,將傳統農業「玩」出新花樣,在傳統農耕的基礎上,集鮮蔬配送、立體養殖、田園採摘、生態旅遊為一體,成為獨具魅力的田園綜合體,這就是仁山農莊。

2015年,村民遊生其返鄉創業,在村裡建設了高山養種殖基地,隨後成立了仁山農莊和仁山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農莊選址在仁山自然風景區內,溪流源頭,土壤肥沃,富硒富鋅,各類指標均優於國家有機標準,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農莊做綠色有機食品得天獨厚的優勢。

仁山農莊以「遠離汙染,傳統耕養,天然肥料、自然生長」為種植理念,採用傳統古法應季種植,蔬果生長過程人工除草,施農家有機肥,採用物理手段和符合國家有機農業標準的生物製劑驅除病蟲害。有機健康的綠蔬、高山散養的土雞土鴨、池塘放養的四大家魚,成為都市中重視高質量生活者的首選。「好山好水種出來的瓜果蔬菜當然好,農莊走的是『精品路線』,確保蔬果的品質和安全。」遊生其介紹說。

不僅如此,農莊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通過先行向農戶發放種子、肥料等生產物資,並為農戶免費培訓播種技術,再實地指導播種過程,最後保價回收合格產品,實現了農業生產和效益的最大化,帶動村民增產、增收。目前,全村參加生產合作的農戶接近30%,每戶增收近20%。同時,農莊從農戶中優選加盟者直接參與公司生產管理,並聘用當地貧困農戶作為基地勞動力,為部分農村勞動力提供了新出路。

如今,仁山農莊基地面積2360畝,年產高山蔬菜約100噸,錐慄 20噸,淡水魚 6000斤,放養土雞土鴨2萬多隻,產值達500多萬元。隨著發展和擴大,農莊會吸收更多的合作農戶,帶動產業扶貧。農莊正在打造的錐慄示範園,將成為拉升鄉村經濟的又一輛馬車。

仁山農莊基地力求標準化生產,將逐步建立起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到時候蔬菜、雞鴨、錐慄等產品貼上二維碼,消費者只需拿出手機掃一掃,便能了解產品從種植到銷售各個環節的相關信息。生態、健康的優質農產品,搭乘現代農業的列車,為消費者獻上味覺和視覺的盛宴。

群峰黛綠蒼茫,清泉蜿蜒迤邐。原生態環境,高富氧空氣,觀田園美景,嘗嫩菜鮮瓜。藍天白雲下,人們在此或體驗農耕,或追逐遊樂,或結伴徒步,堪比世外桃源。(魏劍生)

(責編:陳藍燕、張子劍)

相關焦點

  • 種農莊 樂農家——慈王農莊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創業增收
    種農莊 樂農家——慈王農莊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創業增收 2020-04-22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心增:為農民增收致富傾真情付真心
    李心增:為農民增收致富傾真情付真心 2020-09-02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金雞農莊:林下生態養雞忙 脫貧增收 「錢景」旺
    早上8點,在西秀區七眼橋鎮金雞農莊,飼養5個月的育雛雞,「坐」上大貨車準時來到寧谷鎮胡軍堡村種養殖合作社。等候在合作社的工人們,把一筐筐育雛雞卸下來,放進合作社的雞「別墅」裡。搬進新家的育雛雞將在這裡度過7個月的「新生活」。
  • 西農專家助力獼猴桃 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近日,2020年「走出楊凌看示範」融媒體採訪活動一行來到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示範站,了解楊凌農業科技如何助力小小果實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試驗站裡的獼猴桃幼苗在眉縣的田家寨村,村黨支部書記孫樂斌告訴記者,在劉佔德等來自西農的專家的科技指導下,全村獼猴桃種植面積超過了1500畝,人均年收入達到了19200餘元,西農獼猴桃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民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 清流李家鄉冷泉公園 農村致富新途徑助力農民增收
    近年來,清流縣李家鄉依託當地冷泉資源,以「冷泉小鎮 美麗李家」為發展目標,構建「冷泉+花海、文化、美食」鄉村遊模式,帶動了周邊鄉村休閒旅遊業發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有了新途徑。一批項目建成後,帶動了周邊鄉村休閒旅遊業發展,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 家庭農牧場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就在張永林琢磨著怎麼拓寬增收致富路時,一場「農牧場上的革命」在巴彥淖爾拉開大幕。2015年,張永林借著國家鼓勵發展家庭農牧場的東風和前一年的成功經驗,註冊成立了「三道橋鎮張氏家庭農牧場」,主要以訂單種植大田西紅柿為主。張永林說:「成立之初,只是與本村村民籤訂種植訂單,經營了兩年,訂單量成倍增長,由最初的50畝增加到了120畝。
  • 共享農莊,讓農民受益的鄉村經營發展模式!
    共享農莊,是以充分涵蓋農民利益的經濟組織形式為主要載體,以各類資本組成的混合所有制企業為建設運營主體,以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為支撐,以農場和民宿共享為主要特徵,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服務功能於一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的鄉村振興綜合經營發展模式。
  • 白領夫妻辭職下海養蘑菇9年幫助近萬戶農民致富
    當前位置:首頁 >> 濟陽晨刊 2012.06.12 星期二 白領夫妻辭職下海養蘑菇9年幫助近萬戶農民致富   □本報記者
  • 楊洋:不辭辛勞,她把增收致富希望送到農民心坎裡
    楊洋是北京金惠農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自2011年合作社成立以來,她積極帶動周邊農民種植戶發展產業增收致富,現合作社已成為一家集生產、試驗示範、銷售、科普教育、新技術推廣應用及培訓為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合作社,曾獲得首都名品特約供應商、昌平區三八紅旗集體等稱號。
  • 南召縣小店鄉:四廠村多管齊下助貧困農民增收致富
    疫情過後,南召縣小店鄉四廠村及早行動,立足村情,採取創造穩定環境,產業帶動、項目促動振興當地經濟,走出去發展外來經濟等辦法,多管齊下,助力貧困農民增收致富。一、產業帶動,項目促動,保證農民基礎收入。二是鼓勵發展家庭養殖業,新上50頭(只)以上規模農家小型養豬戶2戶、養羊戶4戶,打造出以生態、散養、綠色、健康為主的綠色生態養殖基地「百樣養羊場」,養羊400多隻。村委還積極組織「能人」外出聯繫,為貧困群眾外銷苗木1千多棵,為貧困農民增加收入40萬元以上。
  • 江西彭澤縣培育苗木基地 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
    中國園林網6月21日消息:近年來,江西彭澤縣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特色農業,因地制宜打造苗木花卉特色農業基地拓寬村民致富路。彭澤縣黃嶺鄉境內有3萬餘畝丘陵山崗地,4000餘畝湖泊水面和3000餘畝濱湖圩田,一直以來,棉花、水稻都是該鄉的支柱產業。
  • 湖南南國雪都集團打造省五星級蒿山生態休閒農莊 帶著村民走上致富路
    結合全域旅遊展,由村級集體組織引導農戶流轉閒置農房,與湖南南國雪都集團有限公司籤訂整體承包協議,採取租賃、參股等形式與鄉村旅遊企業合作發展休閒農莊、民宿、客棧……對於瀏陽市沙市鎮東門村村民來說,村支書張建輝的到來,讓他們的生活面貌一天天在變好,也讓他們在致富路上走得越來越穩,「他把群眾的事當作自家的事來辦
  • 圖文:娘子軍開農莊帶領村民致富
    說起舒謝灣,有一個名字總是繞不開,那就是梁湖農莊——這個管理層7成以上是女性的農莊,帶領村民共同致富,讓曾經落後、灰頭土臉的舒謝灣,變成了乾淨整潔、四季飄香的最美村灣。         過去 道路泥濘 隨處可見牛糞         2月3日,記者驅車前往舒謝灣。
  • 建甌:紙燈籠「照亮」婦女脫貧致富路
    2019年,全國出口紙燈籠產值約10億元,建甌佔80%以上。  在產業發展的迅猛帶動下,建甌全市18個鄉鎮(街道)有兩萬名婦女在「家門口」從事紙燈籠加工,邁向脫貧致富路。  產業振興「新引擎」  「既想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也想就業發展,增收致富。」這是建甌眾多婦女的心聲。
  • 農民致富有門路,魚塘養魚又種「它」,一畝增收上萬元
    農民致富有門路,魚塘養魚又種「它」,一畝增收上萬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魚塘就是用來養魚的,除了養魚一般人都不知道還能幹些什麼。如今很多養殖戶為了生存,開闢了很多新型的養殖模式,一些很有想法的農民把養殖和種植相結合,在魚塘裡養魚的同時又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帶來了致富的新門路。廣西柳州農民韋桂生,今年36歲,從小就是一個比較有頭腦的人,他文化不高,初中畢業就回家務農,家裡一直都靠養魚維持生計。
  • 讓茭白成為致富「新引擎」!縉雲縣財政助力茭白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讓茭白成為致富「新引擎」!縉雲縣財政助力茭白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發布日期:2021-01-08 12:07 信息來源:市財政局 瀏覽次數: 縉雲境內地勢高低懸殊,形成
  • 農民的「致富菜」 餐桌上的「香餑餑」
    刁窩砬子村是撫松縣山野菜特色項目主產基地,該村農民發展山野菜時間起步比較早,依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條件,按照「打綠色牌、走特色路」的工作思路,逐步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多年來,該村山野菜種植戶憑藉生態、綠色、天然的新鮮山野菜迅速佔領了市場,成為遠近聞名的反季節山野菜生產特色村,為當地農民開啟了一扇致富之門。
  •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
    他不僅自己致富,還讓全村人脫了貧,住上勞模農莊,過上幸福生活。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金寨縣四季春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黨支部書記陳先志。「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由輸血變造血,讓大家一同邁入幸福生活。」站在記者面前的陳先志,短寸頭髮,話語謙遜,笑容敦厚溫暖,讓人心生信賴。作為一名紮根農村幾十年、與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全國人大代表,陳先志在產業脫貧方面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帶領鄉親成立金寨縣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把萬畝荒山變成茶山花海,為村民鋪就一條致富茶路。
  • 建甌:連地白筍有了專賣店
    近日,連地白筍專賣店入駐建甌城區管葡市場,正式開業。「連地白筍」是建甌一絕,產地在房道鎮連地村,該村年產白筍70多萬公斤。由於特殊地理氣候、土壤因素,連地白筍質白,口感嫩脆甜,可生吃,產品供不應求,價格也比其他地域春筍高。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