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和一位校長在一起閒談,談到了教師評估問題。
他說,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評估制度的實行需要一個過程。學校為了推動某項工作的開展,會制定製度來引導老師,其中對教師影響最大的就是一些評估方案。當新推出一種方案的時候,許多老師都不會注意。因為學校以前已經制定出了很多的方案,也已經裝訂成冊了,可是落實的卻很少,所以教師把這些評估的制度在心理上會認為:那只是寫在紙的東西而已。
有時,學校為了使制度制定儘量地適用更大多數的教師,要下發制度的討論稿,可是大多數教師都隨手扔到了一邊。最後當評估方案制定出來以後,要開始落實的時候,這才會有人開始關注這個問題。這才會發現這種方案對於他是否有利。如果這種方案能夠持續一段時間,那種促進教師發展的作用才會體現出來。
從這番話中,我們可以思考這樣的一些問題。
一是我們在制度出臺的時候,宣傳的力度不夠深入,制度的目的意義沒有讓教職工理解,主動地向著目標努力的意識不強。一項制度的制定,要通過宣傳讓廣大教職工了解我們為什麼而制定,我們是為了改變什麼,怎麼做才能得到更好地改變。那麼在實際工作中,才會有目的地向著目標發展,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質量。高明的領導就在於如此讓制度的制定引起所有人員的注意,引起思想上衝突或共鳴,這是制度由紙上走入心中的最高明的辦法。
二是沒有落實的制度便沒有實在的意義。在任何一處學校我們都會看到林林總總的規章制度,但能夠落實好的卻不多。許多學校管理者在內心深處也不會覺得有些制度會落實,只不過是裝裝門面、應付檢查的形式而已,這是廣大教師對於學校的規章制度不重視的主要原因。
我們常說&34;,可是在大多數學校,學校制度還是處於一種從屬地位,校長的一句話,制度就不再落實。可以說,落實每一項制度,都會有一些難度,如果沒有難度,這種制度其實也沒有什麼意義。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就是要為制度的落實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制度發揮作用。
我們常常聽到許多校長說,管理真難。難在何處,其實就是沒有按規定辦事,沒有讓制度說話,制度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廣大教師的作用,遇到每一件事情,出現了每一個問題,都要校長去親自處理,都要一把手去表態,這樣做的結果是按住了葫蘆起了瓢,校長怎麼不累?校長要隱到學校管理的後面,讓制度說話,那麼學校管理是多麼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