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也分公母?一看你就不知道挑西瓜。沒看這篇文章前,你多半是靠運氣買西瓜,但不要急,會不會不要緊,先每個西瓜敲上幾遍,假裝很認真的樣子,氣勢上不能輸,起碼得讓瓜農看起來你很懂的樣子,免得賣瓜自賣自誇,瞎抬價。夏天到了,地裡的西瓜陸續上市,有著多年西瓜種植經驗的瓜農王師傅告訴農人,要想買到好西瓜,看和聽必不可少。聽聲辨瓜先說聽,據民間現象級研究表明,買西瓜的人,大多數人會選擇性地拍拍,至於為什麼拍,其實很多人都不懂,王師傅說大家做法是對的,真正選到好西瓜,就是聽拍的聲音,只是不知道哪種聲音是好瓜。網上說熟瓜聲音沉悶,沒有熟或者7分熟的聲音清脆,這沒有錯,可什麼是沉悶的聲音?什麼是清脆的聲音?沒講,全靠大家自己體會。
你看我,體會的就比較獨特。我這也算是歪打正著,摸對了方向。記得有次和小姨子玩鬥地主,輸了的脫……敲額頭,家裡剛好又買了一西瓜,這手拍西瓜的聲音和拍額頭的聲音還挺像,此瓜一切開,七分熟,清脆,打這來了興趣,每次吃西瓜都拍拍和拍身體對比,最後總結出了規律,西瓜呈手拍額頭的聲音就是沒熟透,呈手拍胸口的恰到好處,要是和手拍肥肚腩的一樣,那就是熟過頭了。大量經驗表明,西瓜的聲音確實能辨別出成熟度,為此,有個好奇寶寶,叫AlexReinhart,在高中時就做了一個實驗,一定程度上證明了聲音辨別成熟度的結論(因為好奇寶寶的準確率72%左右)。
小夥子挑選了七八個西瓜,然後用衝擊錘在每個西瓜上敲擊10次以發出脈衝,再使用加速度計測量自然頻率、混響時間和每次敲擊的1/3倍頻譜。最後又請了吃瓜群眾對西瓜口感進行客觀評價,結論是不同成熟度的西瓜反應出的振動頻率是不一樣的,也就印證了西瓜成熟與聲音的關係。等等,這實驗一堆亂七八糟的啥玩意?農人並非專業人士,皆以此作為論據來證明西瓜聽聲確實有一定準確性,有用錯詞的地方還請懂道行的高人指點一二,不過咱農民認理,切開的西瓜,熟透了的裡面起沙,水分少,口感雖甜但不脆,熟過頭的會有酒味還可能臭騷味,給人最直接的感覺就是生瓜密度大,熟透起沙的密度小,怕打產生的聲音自然不一樣。
值得注意,西瓜個頭很影響西瓜拍打時的聲音,越大的西瓜聲音越沉悶,個頭大的西瓜很難選到生瓜,因為受西瓜品種影響,能長這麼大個頭,成熟的時間基本就夠了,最怕選到熟過頭的,對於這種情況,拍的時候稍微用點力,如果還是沒什麼聲音,最好換一個。看西瓜公母?【有人說,聽聲辨瓜簡單也實用,但沒法區分開西瓜的公母,公西瓜不好吃,皮厚籽大,公西瓜主要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肚臍比較大,另外一個就是瓜柄粗壯又直。】瓜農王師傅說這個認知並不全面。西瓜屬於雌雄同株,它的花是單性花,需要雄花給雌花授粉,被授粉的雌花,才能結出大西瓜,而雄花完成授粉後就凋謝了。
可以說每一個長大的西瓜,都是從雌花而來,說西瓜分公母,顯然沒有依據,但為什麼肚臍大的西瓜不好吃呢?瓜農王師傅從種植的經驗來看,認為主要和西瓜生長特性有關。瓜臍是雌花脫落後留下的痕跡,位置不會跑,西瓜在膨大過程中,首先發育的就是果皮,這個時期叫子房膨大期,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每個西瓜果皮發育情況不一樣,所以同一個品種的西瓜瓜臍大小也是不一樣的,而瓜臍這個痕跡變化就是來自子房膨大期,痕跡表大只能來自痕跡圈內的西瓜細胞增殖,痕跡大的增殖多,體現出來就是西瓜皮厚,厚皮西瓜不一定不甜,但一個10斤西瓜5斤皮,顯然大家覺得划不來。
所以,選西瓜瓜肚臍小的也是正確的,只是片面說成公母不合適。看瓜蒂是否靠譜?關於瓜蒂,目前比較主流的一種觀點就是瓜蒂彎曲的西瓜最好,瓜蒂是給西瓜供應糖分和營養的傳輸必經之路,是由雌花花柄發育而來,有粗有細也是正常的,但彎曲的瓜蒂更好,這可能和西瓜曬的太陽有關。如果瓜蒂沒有彎曲,說明生長過程中西瓜漏翻身了,一般被翻身的西瓜,瓜蒂都會不同程度的彎曲,而翻身就是為了西瓜整個光照均勻充分,翻身過的西瓜當然比不翻身的好吃。從這點看,選瓜蒂彎曲的確實是有一定優勢,但從西瓜生長角度來說,瓜蒂粗壯,更有利於養分傳輸,單純以此判斷西瓜好不好吃有些片面,還是要結合聽和看肚臍來看,例如我們常見的大棚西瓜,皮薄又脆甜,瓜蒂基本清一色直柄。
(大棚瓜別拍哦,皮太薄,一拍就裂開了)最後總結:以上選瓜的辦法僅僅作為參考,不能說符合條件的就一定是好西瓜,西瓜的好與差,主要還得看品種,好的品種基因上就有優勢,這也就是為什麼麒麟瓜比普通西瓜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