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報告】臺灣中正大學蔡清田教授:臺灣學生核心素養課程研究的審視與想像
言歸正傳,今天要跟大家談的是臺灣核心素養研究,這些研究都是想要去解決一些課程實際問題。臺灣幾十年來最大的教育改革問題就集中在課改的實際問題,特別是在課程標準和課程綱要這部分。我們從2000年開始就推動了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推動到今年已有18年。
-
蔡清田:核心素養的學理基礎與教育培養
素養: 課程改革的DNA. 臺北: 高等教育. 蔡清田. (2012). 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 核心素養. 臺北: 五南. 蔡清田. (2014). 國民核心素養: 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 臺北: 高等教育. 蔡清田. (2016). 50則非知不可的課程學概念. 臺北: 五南.
-
邀請函(新) | 海峽兩岸著眼核心素養,共話教育發展
1.報告主題:《界定與選擇:核心素養教育的臺灣經驗》專家介紹:凌 健(臺灣) 著名德育專家。退休後擔任臺灣公益CEO協會理事長、臺灣公共信息圖書館諮詢委員,繼續為社會服務。【內容解讀:素養教育是臺灣2018年課綱的發展主軸,為落實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的理念與目標,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發展之主軸,以利各教育階段間的連貫以及各領域、各科目間的統整。
-
蔡清田 ∣ 臺灣學生核心素養課程研究的審視與想像
作者對親身參與臺灣學生核心素養課程研究與研修《十二年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的經驗進行了審視,並勾勒未來課程改革想像展望,論述臺灣學生核心素養課程研究的發展歷程與其對於《十二年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核心素養改革之影響。
-
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
本文通過梳理「核心素養」的發展歷程,分析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徵與價值取向,嘗試提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建構的思路:橫向整合,融會貫通學科素養;縱向銜接,構建垂直教育體系;整體推進,同步實施課程改革;分級測評,完善質量評價標準。
-
聚焦核心素養 做中國好教育——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河南濮陽...
中國網10月23日訊 為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分析、研究課程改革新理念、新趨勢、新舉措,努力提高新課程改革的實踐效果,2018年10月20-21日,「尋找中國好教育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改革(河南濮陽)高峰論壇」在濮陽縣隆重召開,來自上海、河北、洛陽、南陽等多省市的600餘位名教育創新項目研究人員、教育教學課程專家、全日制中小學校長等參加了本次論壇活動
-
臺灣中學歷史課程綱要變化管窺
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歷史課程與教學論研究生 周珂近年來,中國臺灣的中學歷史課程綱要, 經歷了數次修訂與變化, 2005年頒布「95暫綱」, 2009年頒布「98課綱」,2012年頒布「101課綱」,2014年頒布「103微調版課綱」。及至2014年11月, 臺灣教育部門發布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以下簡稱《總綱》) 。
-
獨家 | 【兩岸共話核心素養之二】陳煒泓:核心素養導向課的三個維度
核心素養導向課的三個維度臺灣建國高中 陳偉泓校長(退休) 投身臺灣教育工作34年,擔任過物理和計算機老師、臺北市3所學校主任,曾任臺北市麗山高中校長、建國中學校長。今天不做,學校教育就不可能幫助我們的學生做好面對未來的挑戰與準備。 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應該從師資的養成與改變在職教師的基本能力素養開始,再以重新建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之成分與組合、打造符合「未來學習」模式的學習評量方式等三面向著手應對教育新時代。
-
溫宏宇 楊麗: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呼喚教育理論
原標題: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呼喚教育理論作者簡介:溫宏宇,楊麗,哈爾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哈爾濱150025溫宏宇(1988-),男,哈爾濱人,博士,從事教育學原理研究;楊麗(1962-),女,哈爾濱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臺灣「教育改革」二十六年
大學入學考試制度是我國一項基本的教育制度,同時它又與社會制度和社會問題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因而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難點和社會關注的熱點。臺灣與大陸在上世紀50年代殊途同歸地走上了統一考試的道路。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臺灣很早就開始探尋大學入學制度改革的道路,本文就與大家分享臺灣「教育改革」的二十六年風雨路。
-
臺灣十二年基本教育政策今年正式上路
中新網1月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十二年基本教育2014年8月正式上路,高中職免學費(設有排富條款),各項升學管道4月份開跑。
-
核心素養:開啟素質教育新階段
諸如:何為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何為,如何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以及在實施中怎樣處理好一些關係,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應當作出回答,但要回答這些問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對學校和廣大教師來說。當下開展核心素養的研究,如果不能廓清一些基本問題、把握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義,在實踐中就很有可能發生偏差。甚至可以這麼說,對於核心素養,當前的重點還不是如何落實,而是怎麼認識、怎麼理解的問題。
-
【活力.盈育】國外版的「核心素養」,說的是怎麼一件事……
昨天閉幕的「2016年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上,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的百餘名教育專家、校長、教師齊集一堂,圍繞「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學校變革」的主題,就核心素養的內涵、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學校課程和教學、教育評價的回應、改革和師資培育等方面展開討論。 研討會上,來自臺灣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的丁志權教授系統地回顧了「核心素養」這一概念的由來。
-
核心素養背景下課程改革如何進行?
晶報訊(記者 何小西 通訊員 曾威平)12月10日-12日,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核心素養·名師課堂展示暨高峰學校素養課堂觀摩展示研討會在龍華新區高峰學校舉辦。 「今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發布後,引起教育界廣泛討論,如何通過課程改革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落實?這一系列問題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
【學術預告】海峽兩岸卓越小學教師教育改革高端論壇
王智秋 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院長徐麗華 教授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10:00-10:10茶歇10:10-10:50《從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談小學教師如何實踐教學改革》林文章臺灣高雄福東國民小學校長圖書館523報告廳龐國斌 教授
-
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改進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核心素養的達成在教育教學裡需要四個基本特徵或者關鍵要素。第一是情境;第二是任務;第三是角色;第四是問題。所以這四個方面構成了核心素養達成條件,也是在教育環境或者教育教學布局裡面應該體現的四個基本要素,也為世界各國包括國際組織研製核心素養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基本規則。
-
臺灣歷史教育管窺
近年來,中國臺灣的中學歷史課程綱要,經歷了數次修訂與變化,2005年頒布「95暫綱」,2009年頒布「98課綱」,2012年頒布「101課綱」,2014年頒布「103微調版課綱」。及至2014年11月,臺灣教育部門發布了《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以下簡稱《總綱》)。
-
【兩岸共話】陳煒泓:核心素養導向課的三個維度
核心素養導向課的三個維度臺灣建國高中 陳偉泓校長(退休) 投身臺灣教育工作34年,擔任過物理和計算機老師、臺北市3所學校主任,曾任臺北市麗山高中校長、建國中學校長。今天不做,學校教育就不可能幫助我們的學生做好面對未來的挑戰與準備。 學校的課程和教學應該從師資的養成與改變在職教師的基本能力素養開始,再以重新建構「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之成分與組合、打造符合「未來學習」模式的學習評量方式等三面向著手應對教育新時代。
-
講堂|陳延興:臺灣品德教育發展現況及課程實踐
從課程發展來看,臺灣有固定的品德教育課程,1996年之前,在國民小學(以下簡稱「小學」)階段稱為「生活與倫理」,國民中學(以下簡稱「國中」)階段稱為「公民與道德」,到高中階段則稱為「公民、三民主義」。1996—2001年,臺灣課程由於政治運動的變革而發展迅速。在這段時間內,小學一至三年級的品德課程稱為「道德與健康」;四至六年級的「道德」與「健康」則分開設科。
-
王文湛:核心素養是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所在
因此,課堂是教育的重點,是教改的難點,是教改的希望。課程教材的目的是什麼,從國家歷史看,我覺得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歷史上的雙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第二個階段:2001年實行新課程,改成三位一體的功能,知識能力、過程方面、態度情感的價值觀,一起改。現在提出核心素養,我個人認為是課程教材功能的第三個階段。